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帝 >

第134章

明帝-第134章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接下来议的是京营整顿改编的事情,提督京营的原是李琪,但现在他已经跟随魏忠贤南下了,但还有几位都督同知,还有提督京营的兵部尚书,他们都是功臣勋戚之后,没有卷入那场逼宫的风波,计有宁阳候陈光裕、保定候梁世勋、清平伯关遵周、诚意伯刘孔昭等几人。

整顿京营的是熊瑚和叶涟漪,身为女子为官已经让朝廷惹来不少非议了,况其中还有一个是自己的妃子,这已经是后宫干政,这几天朝中已经有不少流言蜚语了,他也在考虑是不是让熊瑚和叶涟漪出来,把事情交给陆皓天,其实他心里有个最理想的人,但这个人现在还不能现身走到前台,这些功臣勋戚又怎么会受一个女人领导呢?

“皇上,宁阳候陈光裕、保定候梁世勋、清平伯关遵周、诚意伯刘孔昭殿外求见!”

“传!”

整个太和殿上一片寂静,针落地能闻,可以猜到这四个人是来要回兵权的。

“臣宁阳候陈光裕、臣保定候梁世勋、臣清平伯关遵周、臣诚意伯刘孔昭恭请皇上圣安。”

“都起来吧,正议到京营整顿的事情,你们就来了,朕正好听听你们意见。”朱影龙脸顿时拉下来问道,他心中大恨,这几个人在魏忠贤逼宫立储的时候在八大胡同喝花酒,玩女人,身为国家重臣,狎妓玩女人也就算了,他可以不计较,等熊瑚、叶涟漪、陆皓天将京营整顿和改编的差不多的时候,这个时候跳出来要兵权,整顿改编的时候到哪儿去了!

“谢皇上!”四人一通谢恩后站了起来。

他们这四人中保定候梁世勋是提督李琪的副职,其余三人是五军、神机、三千三营的提督或者是副职。

“启禀皇上,京营提督李琪依附阉党,图谋造反只是他一个人之事,臣等事先并不知情,还请皇上详查。”保定候梁世勋第一个道,余下三人也都跟着赶紧跟李琪撇清楚关系。

“事情都过去二十多天了,怎么你们到现在才想到找朕来请罪呀?”朱影龙现在恨不得杀了这几个酒囊饭袋,但现在政局动荡不稳,杀了这几个人怕天下震动,那些有功臣勋戚之后,有爵位在身的人恐怕就会人人自危,但是他们都有职务在身,还是先帝任命的,朱影龙不好一上台就剥夺他们的官职,事变之后,他们都躲在家里,大门都不敢出,就连他们应该在里面办公的军营都不敢去,看京城时局有些稳定下来,这才伙同一起上朝来管他要兵权来了。

“这个,这个……”梁世勋顿时额头上冒汗答不上来。

“臣等是怕皇上在盛怒之下误会臣等,一怒之下不肯听臣等的解释,所以当时就没有敢立即向皇上请罪!”宁阳候陈光裕代为回答道。

“你们是怕朕会一怒之下会杀了你们是不是,还是怕朕会担上一个擅杀有功之臣之后的骂名?”朱影龙不怒反笑道,这几个人他早就授意周淮安注意了,只要他们稍有异动,早就格杀勿论了。

“臣等不敢!”

“阉党谋逆那晚你们身在何处呀?”

“臣,臣在家中。”陈光裕沉吟了一下,叩首道。

“对,对,在家中!”其他三人跟着应和道。

“这么说畅春院,就是你们四位的家是不是?”朱影龙突然双目圆瞪,满脸杀机看着跪着的四人,既然这四人自己撞上来了,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不是,不是……”四人原本以为仗着自己是勋戚,按照朝廷的规矩,以他们的身份,皇帝应该会给他们几分面子,把京营的兵权还给他们,到时候他们又可以在京城过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日子了。

“既然不是,那晚你们四人在那里面干什么?”

四人吞吞吐吐的,没一个敢回答。

“怎么,是要朕来说吗?”

“喝,喝花酒,……”四人额头上俱冒出一层浓密的汗珠,不敢用手去擦。

“很好,根据大明律,现职官员宿妓*该怎么罚呀?”朱影龙是打定注意不给这四人任何一个机会开口要回兵权了。

“根据大明律,秀才宿妓*杖责二十,举人四十,现职官员八十!”刑部尚书杨鹤对这帮不会打仗只会吃喝玩了,败坏朝廷纲纪的勋戚之后是非常的气恨,当即出列道。

“很好,来人啦,拖出去!”朱影龙一挥手道。

殿外迅速冲进来八名禁军侍卫将高呼“皇上饶了微臣这一回吧。”的四人拖了出去,劈里啪啦的打了起来。

“皇上,虽说这四人是罪有应得,但京营不能任用一女子为提督,当时时间仓促,事有从权,现如今局势以稳,还请皇上另外选派能员替换,否则祖法、律法都不容呀!”孙承宗自然知道熊瑚的能力,千古以来,女子为官这到不稀奇,但女子为将为帅却为礼法、律法所不容,圣人也不赞同女子为将帅的。

“好吧,这个朕也知道,传旨,让陆皓天代京营提督一职。”朱影龙也很无奈,但这个时候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杖责了梁世勋等四人,就不能还把熊瑚放在经营提督这个职位上,否则,天下的那些勋戚就会不服,这么做也让那些人闭上嘴,没有了借口。

即便是烧死了一万名跟随魏忠贤谋逆的太监,朱影龙发现宫内的太监还是很多,于是下了一道圣旨,凡年龄超过二十五岁以上的太监和宫女全部遣出紫禁城,有官职的除外,家里没有田地的,朝廷给划拨,外地的愿意留在京城附近的也同样划拨田地,每人再给纹银三十两,愿意回家乡的,多发二十两的盘缠,让他们自己回家买地耕种,今后皇宫大内不准再招自阉之人,宫女十六岁进宫,二十四岁就可以出宫,还能得一笔恩恤银子,然后出宫嫁人,现阶段还不是废除太监制度之时,先杜绝进入再说。

再就有大规模的缩减皇宫大内的用度,朱影龙自己的饮食也在他的强制执行下改成了四菜一汤,宫内裁减了大批御厨,这些人自然全部被田淑兰照单全收,各门各部都在裁减人员,交由王承恩、徐应元妥善安排。

皇帝如此节衣缩食令众多大臣感动的不得了,从来就只有皇帝不断增加自己的用度,还没有向现在这样,皇帝居然拼命的缩减用度,甚至都连普通商贾都不如,但朱影龙自有他的一套理论,他是皇帝,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就算是最简单的四菜一汤,也都是民间做不出来的,这么一比,他其实还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比起所谓的商贾殷实之家可是强了不知道百倍,百官劝谏无法,只得接受他这个看似正确,却有说不上又什么不对的歪理。

第五章:两个朝廷(一)

“老爷,您真的要去吗?”绥远巡抚衙门后堂,巡抚朱童蒙的一个老家院双目浑浊,背已经弯曲,紧张的问道。

绥远巡抚朱童蒙长叹一口气,神情坚定道:“世人都把我归于阉党一系,可能有多少人知道我的一番苦心呀,我也向刚正不阿,我也想不同流合污,但这么做,到头来苦的还是百姓呀,只要能让绥远的百姓过上一点平稳的日子,我朱童蒙个人的名声有算的了什么呢,哪怕就是背上千古的骂名,我也在所不惜!”

“老爷苦心,老奴明白,但此去京城,老爷恐怕将有性命之忧,老爷还是三思而后行呀!”老家院固执的劝说道。

“你不懂的,这是皇上在试探我,我如果不去,恐怕不仅仅是性命之忧了。”朱童蒙蔚然叹息道。

“天高皇帝远,再说了,魏公公不是带着先帝的亲生的皇子出京城吗,这天下还是不是由信王坐还不一定呢,老爷犯不着以身犯险,况魏公公那儿……”

老家院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朱童蒙猛的训斥了一句道:“你懂什么,你一个小小的下人就敢妄言废立,魏忠贤能在南京撑上几年就不错了,据我所知,魏忠贤曾百般想整死当今皇上,结果呢,还不是被当今皇上给赶出京城了。”

“可老奴听市井传言,当今皇上的帝位是从他侄子手里抢来的,并非正常继位,除了京城,外头许多督抚根本就不听他的,您何必在这个时候出这个头呢?”

朱童蒙心中恻然,老家院有这个想法也是人之常情,有多少人能看透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呢,当今皇上虽然不显山露水的,却暗中聚集了好几个厉害人才,孙承宗不必说,六年,魏忠贤二次清洗东林党之时,黄尊素等部分东林党人失踪,有的还明明确认死亡,现在却都活生生的站在朝堂之上,这能说明什么,说明当今皇上在做信王的时候就已经在积蓄力量了,他暗中救了这么多的东林党人,如今魏忠贤挟持小皇子正是去了江南,那是东林党人的老巢,这么一个大仇人来,他们会甘心的俯首听命吗?以魏忠贤阴毒残忍的个性,恐怕会再来一次大的清洗,那么他的末日就不远了,反观当今皇上安抚百姓不遗余力,主动缩减大内开支,所作所为都显现出一个仁德谦厚之君的风范,如不是此,岂能让孙承宗等人尽心辅助。

“启禀皇上,绥远巡抚朱童蒙接旨后已于九月初四离开绥远,向京城进发。”周淮安给朱影龙带了这个惊天喜报道。

“好,真是太好了!”朱影龙喜的在乾清宫西暖阁不住的来回走动,道:“朕要亲自去迎他,朕要亲自去迎他!”

“传旨内阁,朱童蒙是朕一面旗,朕只诛杀首恶,从者视情形酌情定罪,凡阉逆从者只要能悔过自新,主动交出手中的各项权力,朕都可以既往不咎,你就按照朕这么说的让孙老院长他们先草召吧,到时候拿来给朕看一下,等朱童蒙一到京就正是昭告天下。”

“是皇上。”周淮安躬身退出了乾清宫西暖阁。

“皇上,您已经一天一夜都没合眼了,再这样下去,身体可就熬坏了。”嫣红这二十几天偷偷的哭过好几回了,以前的王爷饮食作息都很有规律根本用不着她操心,现在做了皇上,白天忙完了,晚上还要忙,这还不够,批完折子之后,天又亮了,又要上朝处理国事,休息的时间挤都挤不出来,看的嫣红心疼的不得了。

“朕知道,这些天你也累坏了,等忙完这阵子,朕会好好休息一下子的,但是现在不行。”朱影龙一边咬着嫣红送来的点心,一边低头看奏折道。

他现在看的是国子监的几个监生联名上的折子,奏请他下令拆除天下魏忠贤的生祠,忽然间一个想法冒了出来,辛辛苦苦建造出来的东西就这么毁灭了未免有些可惜,可不可以用作别的用途呢,有了这想法,立刻派人去将孙承宗请了过来。

“皇上打算把魏忠贤的生祠改成忠烈祠?”孙承宗听了朱影龙这个想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错!”这个想法来源于后世的纪念馆的想法,朱影龙很是兴奋,他一直找不到能激励国人尚武精神的好办法,眼下这个办法倒是值得一行,于是对孙承宗解释道:“将士们在边关浴血奋战,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报效朝廷,为的是保家卫国,他们牺牲在战场之上,许多人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朝廷也只是给那么仅有的一点点抚恤,找不到家人的或者没有家人的连抚恤都给不了,这些人都是为我大明江山稳固付出鲜血的忠烈之士,读书人考取功名,为的是为朝廷建功立业,名传千古,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难道不希望他们永远被后人记住吗?如果朝廷下令给他们修建忠烈祠,把他们的名字用刻在石碑上,留给后人瞻仰,孙老院长,你看朕的这个想法如何?”

孙承宗是知兵之人,他虽然是文人为将,但他知道那些目不识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