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494章

满江红之崛起-第494章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已经无力挽回一切的管明棠,生生把自己的想法吞了回来,在他本意上看来,也许,借机媾和是最妥协的选择,甚至是对中国最有利的选择,毕竟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绝不能以一个强国,一个可能威胁到英美等列强在亚洲特殊利益的身份出现。

但是,陛下的决定和将来的必然,让他明白,对于中国来说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所谓的各国在亚洲特殊利益,根本就是各国在华利益,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强大,与各国的冲突本就是不可避免,无非只是提前一两年罢了。

“陛下,既然如此,我们的总要制定一个最基本的媾和条件,如此,我们才能掌握底线,从而根据战争的进程,调整我们在将来应对各国斡旋的态度。”



终于,现在有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满意的点下头,陈默然看着管明棠,脸色缓和了许多。

“问几个问题,甲午战争,我们支付了多少赔款,包括利息还有就是庚子赔款,我们向日本支付了多少?包括因日本支付赔款,我们需要额外承担多少利息?”

接连几个问题,只让众人一愣,而原本因为提议媾和而遭受陛下训斥的梁敦彦几乎是立即开口回答了陛下的问题。

“陛下,甲午战争赔款。在《马关条约》中规定的2亿两军费分8次交清,第1次5000万两于批约后6个月内交清,第二次5000万两于批约后12个月内交清,其余分6次交清,自第2年起每年交一次。条约还规定,“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3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条约并规定,第一、二次赔款付清之前,日本军队暂行驻守山东省威海卫。中国每年支付其军费50万两。为了筹集偿付日本的赔款,也出于免交利息,并尽早撤除驻威海卫日军的考虑,财政困窘的清政府被迫先后于1895年、1896年和1898年订立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合同,共借债约库平银3亿两。按当时核定的还本付息表计算,中国须偿还本息共库平银741578255两。”

第168章算术

第168章算术(求月票!求定阅!)

741578255两!

曾经参与的甲午赔款具体事物的梁敦彦,自然是在瞬息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他最后道出这个数字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一惊,双目一睁,陈默然几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741578255两不,不都是2。5亿两吗?

在惊讶之余,脸上的怒容变得更浓了。

“741578255两好一个741578255两”

冷哼数声,陈默然感觉自己的心在抽痛着,7亿4千万两白银,这就是甲午战争中国付出的代价,那里是什么两亿五千万两白银

“陛下,甲午战争赔款在中国财政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满清财政经济也是自此一蹶不振。由于清王朝建立后,沿袭的仍是“量入为出”的传统收支原则,所以,当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财政顿感万分支绌。为筹集战时军费,清政府先后两次向英国汇丰银行借债,共计库平银28653961.78两。偿还外债成为国家财政支出的大宗。后又向俄法、英德借款,而三国更是不断提出苛刻的借款条件,不仅使中国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在主权上受到了极大损害。中国为支付日本赔款举借了庞大的债务,列强通过借贷攫取了中国大量利权,控制了中国部分财政主权。从此,清政府“量入为出”的收支平衡状况遭到破坏,中国的财政经济长期处于列强的压迫之下不能自拔。”

“这么说来,甲午战争赔款,就是中国经济衰弱的直接根源了”

面对陛下的反问,梁敦彦不无沉重的点点头。

“甲午年的2。5亿两赔款,开了一个头,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辛丑年的一人一两”

张之洞不无愤恨的补充一句,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甚至特意看了一眼陛下,只看到陛下脸上的怒色变得更浓,甚至隐有爆发之意。

“可不是嘛,甲午赔款开了这个先河之后,庚子赔款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勒索,清政府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导致后来财政经济陷入全面崩溃。而列强利用索取赔款的担保品又是海关税、常关税、盐税等,截留政府财源,控制中国财政,左右中国政局。”

袁世凯的语气同样略显底沉,作为前北洋大臣,他岂会不知道这赔款。

“而根据辛丑条约第六款第13号附件规定,中国对日本赔款总数为106854177日元,若记以利息,中国实际对日本支付赔款多达2。1亿日元以上”

听着这个数字,陈默然沉默良久方才开口说道。

“嗯,甲午赔款本息相加是7。4亿两,差不多是满清10年的财政收入,而庚款日本所得亦是满清1年半的财政收入,两者相加,计以十一年,满清执行的是“量入为出”的传统收支,即收入即为开支。”

扭头看着管明棠,陈默然便开口询问道。

“那么今天日本的财政支出是多少?”

“陛下,截至上个月,日本财政支出为53530万日元,额外战费外债支出为42075万日元本年度超过十亿日元,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管明棠如实的回答道,尽管他是中国的财政大臣,但对于日本的财政收支情况却是了如指掌,而听着陛下的话,他隐隐猜测出,这次陛下准备从日本索要什么。

“那差不多就是十亿日元了?”

“是的,陛下”

“那好,就按照这个数字乘以11吧这就是我们接受媾和赔款条件”

轰的一声,所有人听到这句话,都把目光投给了陛下,望着他满面尽是不可思议之色,陛下,陛下难道不知道,这么一大笔钱,别说是日本,就是换成英国、美国都不一定能支付得出来。

“陛下……”

不待管明棠说话,陈默然便笑了一下,看着众人说道。

“大家被这么一大笔钱吓到了?”

无人接腔,怎么可能不会被吓到,这笔巨款任何一个国家支付出来,都等同于付出亡国的代价。

“那么,如果我们战败了呢?”

一声反问,陈默然神情变得极为严肃。

“如果我们战败了,那么这一次,日本又怎么可能放过对我们极尽压榨的机会?110亿……,可以说,我们支付的将远多过于此”

接着陈默然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尽管只是猜测,但以日本人的贪婪,自己又怎么可能猜不出日本人到时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呢?

“甲午战争时,日本人开出的是相当于满清财政4倍的赔款,庚子谈判,日本支持的是旨在榨干中国的10亿两赔款,12倍于中国年财政收入,若是我们战败了,我估计会这么多”

说着,陈默然正反正的三次伸出自己的左手。

“15倍,至少150亿元的赔款,到时,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负担至少35元以上的外债,我们可能需要50年,才能够还清外债,而每年支付本息将超过6亿元”

“陛下,臣以为,如果我们现在设定媾和基准,那么赔款额尽量限制在日本政府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要给他们造成过度的财政压力,过度的压力将使政府崩溃,这样的局面不符合我们未来的利益。”

管明棠的声音一落,周围立即响起一阵附和声,看着附和着管明棠的大臣们,陈默然心底一阵苦笑,如果自己不坚持的话,恐怕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能开口要个两三亿,就算不错了。

“好嘛,别人吃咱们的肉的时候,从没有手软过,现在到好,轮到咱们有机会吃别人肉的时候……”

长吟着不再言语的陈默然看到众人神情一窘,在心底总算是出了一口气。

“110亿,这是赔款条件这一点朕坚持”

或许是出于担心他们仍然反对的原因,陈默然又强调一句。

“不要忘记朕从内弩中拿出了5。5亿充当军费,相当于帝国财政为此战准备战费之半,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打赢了,朕都要至少得到50亿元的贡金”

这话一出,众人一阵哑然,他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这是陛下说出来的话,陛这是明摆着要钱啊而叶祖圭看着陛下时,更是一阵诧异,陛下不是说过他不要一分的赔款吗?

“记住,无论如何”

陈默然又特意强调一遍,这句话等于告诉他们,这笔钱要么让日本人出,要么就要帝国财政部支付。觉察到叶祖圭视线中的诧异,陈默然冲着一笑,这也是没办法,自己不坚持,不知道他们还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而管明棠吱呒半年,想反驳陛下,却发现自己根本就办法反驳,这那里是什么从内库中拿钱,根本就是从内库中拿钱出来借给国家的一笔“风险投资”啊。

“当,当前”

吱呒着,张之洞这位内阁总理大臣到是开了口。

“日本既然一年能收入5亿余日元,其实110亿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按照咱们庚子赔款的那个借法和赔法,他们既便是支付了110亿的赔款,还款息算成50年的话,日本每年仅只归还各国本息,嗯……”

核算了一会后,张之洞慢声慢气的说道。

“也就是4亿多,前几年,满清的财政收入的三成,可都是用来的还债了若是说,日本好好偿还赔款,还是能还得起的”

分成一百年

哼哼,冷笑着,陈默然似乎看到了日本举下这笔外债之后,关税、盐税、烟酒税等等皆被英、美、法、德等国接管的一天,每年支付几亿元的利息,这笔沉重的负担将会导致日本经济彻底陷入崩溃,而这恰恰是去掉这个强敌最好的选择。

“其它人没什么意见了吧”

陈默然反问一句,见众人不再言语,便点点头。

“那好,第一点共识达成了,接下来就是割地的问题,朝鲜和琉球的问题一定要解决,这两个地方都是中国的藩属,于情于理都应该收回来,但是日本曾割占过台湾,所以咱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个点”

在他人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陈默然把视线投给叶祖圭。

“叶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现在海军在北方似乎没有优良之大型军港”

“是的陛下,尽管旅顺基地已重新投入使用,然旅顺攻围战业已证明,旅顺易受攻击,所以不可为帝国海军北方之要港”

“嗯”

沉吟片刻,陈默然又紧跟着询问道。

“那么,叶卿,你觉得的佐世堡如何”

这句话不过是刚一道出,众人的只觉得这场会议似乎变了味,从一场商谈基本媾和条件,从而确立帝国战争政策的会议,变成了一次“痴谈”,而主导这一切的却是无从辩驳的陛下。

任何一场战争,在爆发之后,任何一方都会设讨战争的最终目的、媾和的条件,从而确定军事行动的最终目标,否则没有明确目的战争,会导致战争规模无限制的扩大,军费开支的急速膨胀。

十一年前,甲午战争时,日本制定媾和目标是至少得到朝鲜“独立”,获得一定额度的赔款,而最后的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无不是为了获得更有利的媾和条件,更多的赔款进行的军事行动,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制定的目标是至少控制朝鲜,争取南满地区为日本控制,战争的目标、媾和的条件,往往会在战争初一爆发即加以制定,而最终战争的目标,却总是会被种种因素左右着,或是因为战争顺利而扩大,或是因为战争失利而缩小。

当南京皇宫政务楼内的商讨着最基本的媾和要求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