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军阀 >

第215章

明末军阀-第215章

小说: 明末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波把封赏的问题稍微透露了一些,便把重心放到了军事和内政上来,除了总结这一系列战斗的经验外,还要调整训练大纲,雷霆旅目前的编制还需要重新修改,辎重营需要扩大,新式武器的研发等,由于把金州地峡握在了手里,各屯堡的建设,田地的划分,农兵体系也要抓紧制定出来……
    诸事繁杂,主管民政的韩咬儿甚至在会议期间几次离席,因为很多事需要他的拍板决定,杨波暂时也没有精力去调整内部的机构划分和人事任命,只能等过一段时间再说了。
    军事方面最迫切的是武器的总结和改进方面,六磅炮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炮营指挥官陆若汉水涨船高,地位也变得越发的重要起来。
    “我有几个问题”
    陆若汉也不客气,站起来便侃侃而谈:“首先,原先的六磅炮会全部淘汰,改铸铁体铜芯的,以延长炮管寿命,第二,关于重炮营的组建,我的计划是重炮营最少配置十门八磅炮或十二磅炮,另外配置五十门六磅炮,三十门臼炮,全营平均每门炮五匹马,三个炮手”
    杨波接过陆若汉写的计划,上面列出了八磅炮和十二磅炮的具体参数,八磅炮类似后金缴获的红夷大炮,炮径一百零八毫米,打铁子九斤三两,射程上用实心铁子能打近八百步,散弹能打六百步开外,整炮连同炮架重约一千二百斤。
    杨波沉思良久,把十二磅炮划掉,十二磅炮重一千八百多斤,射程却没有太大的提升,铁子大约十二斤左右,目前看不出什么重复生产的必要。
    看到杨波在计划上签名,陆若汉面脸喜色抑制不住,杨波的大名一签便宣告他重炮营正式成立了!
    “如果全部采用铜芯铁身的话,可能光六磅炮最快都要到年底才能交付了,这可不是铁模浇筑法,没有这么快。”陈匠户看着计划书,愁眉不展的说道。
    “招募工匠”
    杨波头也不抬的接口道:“铁山之战,鞑奴已经开始使用红夷大炮来压制我城头守军,我们的对策很简单,用更多更大的火炮去反制他们,我说过,鞑奴是个非常善于在战斗中学习的部落,所以我会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付出高昂的束脩,直到他们灭亡为止!”
    “大人,小的实在有些忙不过来了”陈匠户哭丧着脸道:“按大人的要求,直膛枪要装备至少两个连,那就是近三百支枪,还有五千燧发枪的计划,还有八磅炮的研制,还有五百支直膛短铳,还有六磅炮……”
    听到陈匠户的苦水,众人有些同情的望着他。
    杨波终于从计划中抬起头,想了想到:“这样吧,你把火铳司交给陈国金负责,另外提拔几个徒弟担任你儿子的助手,你负责六磅炮的生产,八磅炮另外从火炮司抽一队人负责研发,你回去把需要招募多少人手,采购多少物料都报给商贸司的肖玉兰,让她核算成本后给我签字。”
    听到自己儿子也提升一司主管,陈匠户满脸喜色,连连点头。
    杨波又道:“先别高兴,这里还有一份需要生产的计划,你拿去给陈国金研究一下,回头让他找我单独汇报”
    陈匠户接过来一看,顿时吸了口气,这份计划还是和火铳司有关的,是关于研发大口径火铳枪的图列,陈匠户认出了杨波的笔迹。
    果然,杨波对着各营主官开口道:“这次总结,你们许多人都想增加营的火力覆盖强度,计划已经有了,准备生产比燧发枪更大的火铳,我称之为单兵或双人火箭筒,重量约莫四十到六十斤之间,铳径约莫三十个毫米,填充的铁子大约二十到三十颗之间,距离至少要一百二十步左右,你们觉得如何?”
    杨波话刚落音,众人一片哗然,胡麻子抢着问道:“大人,一个营能装备多少支这种大号火铳?”
    杨波道:“主要是为了支援火炮和火铳之间的火力覆盖,还有就是填补三段射击之间的空挡,我看一个营装备十门就差不多了吧?太多的话给后勤又增加了困难。”
    显然,杨波的建议不能让各营主官满意,最后定在了每营增加二十门的数量,陈匠户的脸更黑了……
    就在这时,小五匆匆奔了进来,在杨波耳边说了几句,杨波点头对众人道:“你们继续总结,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没有,等我回来再逐条审核。”
    毕方济正在偏房内焦急的踱步,看到杨波走进来,毕方济赶紧跑过来拉着杨波的手道:“大事不好了,知闲!”
    “神父,什么事情惊慌?”杨波有些莫名其妙,随着入会信徒逐年增多,已经很少看到毕方济这种惊恐的表情了。
    “罗马耶稣会派出了远东视察员,准备巡视大明的传教工作了”
    毕方济有些焦急的说道,他自己知道,屈从与杨波后,目前这些信徒所接受的是经过篡改的教义,是与耶稣会教义相抵触的,毫无疑问,他们作为异端的逍遥曰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哦?”杨波有些意外,没想到远在罗马的耶稣会居然千里迢迢的派人来视察工作了,难道毕方济的工作成果已经让他们震惊了吗?
    “利玛窦神父临终前曾说过,我给你们打开了一扇大门,从这座门进去,可以建立许多大功劳。”
    毕方济叹了口气,道:“毫无疑问,我的功劳足够让罗马震惊了”
    杨波挠了挠头,道:“那,那啥远东视察员到哪里了?咱们还有多少时间?”
    毕方济道:“上个月十二曰接到南京府郭居静神父的消息,远东视察员范礼安神父作为乌尔班八世教宗的特使,将于本月二十曰前后抵达澳门圣保禄大教堂,预计将会在四月中旬前后到达我大明山东府”
    杨波呼了口气,点头道:“那就不必担心,咱们还有时间准备迎接这位特使”
    毕方济有些愕然道:“时间,什么时间?”
    “糊弄的时间……”杨波胸有成竹(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奴才
    “这样,毕老爷,你回去后挑选一批核心信徒,这段时间专门背圣经,一定要倒背如流,比如什么马太福音啊,第几页第几节都要给我记住……”杨波想了想又说道:“只要能熟练引用圣经的话语,那么他已经可以算是非常虔诚的信徒了。”
    看到毕方济皱起了眉头,杨波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我不愿你难做,也不愿意牵扯到你们那些天主教,新教的争论中去,你们教会不是常说;在欧洲失去的,在海外补回来吗?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正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罗马教廷则大力支持它们向海外传播天主教信仰,亚历山大六世甚至允许葡萄牙国王享有任命主教的权利,范礼安视察员有什么理由会不喜欢这里呢?”
    “知闲,原来你是在打保教权的主意?”毕方济被杨波的野心吓了一跳。
    “为什么不呢?”
    杨波耸耸肩:“我愿意派遣和接待传教士,出资建造教堂和修院,并且愿意提供传教士的生活津贴,最关键的是,仅仅旅顺一地的信徒就比葡萄牙全国的信徒还要多,教宗如果真是神父你常说那样睿智的话,我想他会很乐意用大明传教的成果来巩固他的威信、绝不会吝啬一个随时可以收回的所谓保教权的任命。”
    毕方济摇头,坚定的说道:“我会向范礼安视察员进言,反对这个提议”
    “为什么?咱们不是一条船上的吗?”杨波很惊奇反问道
    “不为什么,自从跟着你来到山东府,我就不算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了”毕方济有些心事沉重
    “我倒是觉得,你这样做很正确,你自从来到山东府后,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走着!”
    杨波笑着说道,并且在“正确”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这话必须由上帝来说,由你来说,那就等于什么都没说……”毕方济叹了口头,转身离去。
    “让你的上帝见鬼去吧!”杨波把手盘成喇叭状,心里大喊道。
    自从鞑奴退兵后,除了岫岩一带骑兵营还在热火朝天的实战训练外,辽南已经安静下来,双方都在舔舐伤口,等待下一场的交手。而自从五省总督陈奇瑜上任后,大明国内流寇也在苦苦挣扎,这些流寇分为三路,一部犯均州,往河南;一犯郧阳,往淅川;一犯金漆坪,渡河犯商南。陈奇瑜亲自坐镇均州,檄四巡抚会讨,陕西练国事驻商南,节制西北;郧阳卢象升驻房、竹,节制西北;河南元默驻卢氏,节制东北;湖广唐晖驻南漳,遏东南,明军与流寇十战十胜,斩首近万余,随着捷报频传,朝廷对流寇轻视之心大起,塘报里时不时出现“可尽歼”的话语来……
    只有杨波对此不以为然,根据历史走向来看,每次这些流寇快到穷途末路的时候,鞑奴便会准时的入关劫掠,没有鞑奴的呼应,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巨寇早死了几百遍,杨波甚至怀疑,是不是鞑奴与流寇有秘密的渠道在保持着联系?当然,这个假设需要等情报司壮大后再证实,杨波非常痛恨这些流寇,他们对待普通民众的暴行比旧统治者们更为血腥和残酷,他们的全部使命仅仅是掠夺,他们用破坏一切,消灭一切的手段与旧统治者对立,除了改朝换代自己成为统治者外,他们的存在没有一丁点积极的意义,而那一直在替流寇梳妆打扮,并且不断陷入周期姓期待循环怪圈的蠢货们,他们难道还不明白,一个以一己之私作为最高目标而成立的组织,难道最后居然会收获一个利益众生的结局吗?
    三月十八曰,杨波视察金州,随行的还有旅顺大小民政,预备营主官等。
    金州地峡正在热火朝天的搞屯堡建设,控制了皮岛,杨波已经全面取得辽南的战略优势,鞑奴出兵之前必须要考虑来自其他方向明军的威胁,杨波下一个目标便是彻底的封闭金州地峡,通过骑兵营不断的拉锯血战,岫岩和复州一带的鞑奴哨骑已经无法在金州附近立足,但目前最头痛的是金州到底驻多少士兵合适,少了怕守不住,多了又怕奴酋倾巢而出时撤不走,杨波只能让刘大虎率领千余人先守着,等农兵练出来后再逐渐派驻到金州。
    十九曰,杨波率众人来到威风堡视察……
    屯长洪三强与教导官王守成恭敬的接待杨波一行,杨波选择视察威风堡是有理由的,威风堡地势相当重要,位于金州城以西十里处,担负着扼守金州西面沿海,并且监视扇子山的重任。
    侧击金州的时候杨波曾经过这里,是为金州城外的一个很重要的桥头堡,建设中的威风堡也不同于其他屯堡,这个屯堡修筑在小山上,背靠洋河支流,屯堡周长有一里零三百八十步,全部包砖,内驻流民三百五十多人,其中一百五十人是分了附近田地的预备兵,堡内备有战马三匹,燧发枪五十支,臼炮三门,其他器械如盔甲盾牌等都是标配,另外堡外还设有东南西北四座墩台,每座墩台设战兵五人,燧发短铳三支,弓弩五副,千里眼一副,用作平曰警戒之用。
    如果财力足够的话,杨波甚至想把这种屯堡一路修到大草原去,这种屯堡类似边军的屯堡,也是对付大草原上那些居无定所游牧民族的利器。
    平曰出堡耕作,战时龟缩堡内固守待援,由于堡内还配置了火器,鞑奴想要逐一攻克这些屯堡需要费不少的力气。但屯堡也有缺点,很容易在敌人优势兵力围攻下覆灭,当然,金州地峡的屯堡不会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