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246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246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不仅仅是军纪和装备有所不同,精气神也完全不一样,一看就是训练有素、令行禁止的天下强军!”

“而且……谁也没想到,将军竟然和新军弟兄对咱们这些投诚之人这么好,压根儿就没把咱们当外人,吃的、穿的和新军弟兄们完全一样,比之前我们头顶上那些将校享受的还要好!”

“弟兄们对此都很感激,都想早点儿接受训练,早点儿杀回辽东去,扛上从未见过的遂发火枪和马拉野炮,找鞑子军队好好地干上一仗,砍下鞑子几百颗脑袋,把咱们东江军的威名重新树立起来。”

朱道临一愣,他没想到崔敬宗竟然这么有见识,想了想客气地问道:“你觉得咱们可以和满清军队硬碰硬了吗?”

崔敬宗呆滞片刻,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坦白地说出心中的看法:“属下从来没见过射程超过百步的遂发火枪,做工如此精良,威力如此巨大,远在我大明边军所有军队装备的火枪之上。”

“还有那几十门轻便的钢炮和20门炮管有脸盆粗的臼炮,一看就知道威力无比巨大,只要能够用好这些火器,定能与鞑子军队决一胜负。”

“其实鞑子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最大的仰仗便是骑射,火器装备得很少,哪怕面对我大明军队的三眼铳和虎蹲炮也不敢硬冲。”

“所以,属下觉得,面对数千支能在十息之内发射一次的遂发火枪和这么多火炮,鞑子骑兵哪怕再强也赚不到什么便宜,估计刚刚冲到五十步开外,就被密集射出的铅弹打成血葫芦了。”

“不错嘛,居然知道的这么多……”

朱道临顿时对眼前这位五大三粗的汉子刮目相看,忍不住继续问道:“留下的弟兄们中间,有多少能写会算的?”

崔敬宗回忆片刻,向朱道临如实告知:“不多了,最多剩下十个八个,这些弟兄大多和属下一样,小时候家里比较富裕,能够进族学或者私塾读书认字,都是家破人亡之后投奔东江军准备报仇雪恨的,不少人在几年前与鞑子的频繁作战中丢了性命。”

“将军请看,属下脸上这块疤就是四年前偷袭凤凰城时留下的,那一仗咱们遇到鞑子上千骑兵的埋伏,足足死了600多弟兄,回来没多久,毛将军被袁崇焕砍下脑袋的噩耗传来,军心立刻就散了。”

“打那以后,咱们东江军再也没有发起过像样的进攻,当官的不愿继续打鞑子,反而和鞑子的商人做起了生意,军队的战斗力也持续下降,唉!”

朱道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等会儿把能写会算的弟兄找出来,我和每个人都好好聊一聊,完成一个月的基础训练和军法、军令学习之后,这些弟兄全部调入军令处,担任参军,包括你在内!”

“我还要在全军举行一次军事技能大比武,把基础扎实有一技之长的弟兄抽调出来组建先锋营,装备最好的武器,享受最高的待遇,根据新的训练计划苦练半年,只要有时间,我还会亲自讲课,亲自带队训练。”

“等练好之后,我会亲自带领先锋营挺进辽东腹地,打响对鞑子的第一仗!”

崔敬宗大吃一惊:“将军,你可千万不能冒险!”

“早在六年前,毛将军就从军中抽调身手好、骑术好的300精锐组成突击营,摸进鞑子后方打了不少胜仗,但半年之后就因为伤亡太大解散了,活下来的精锐大多数成了军中百户和千户。”

“昨晚押送至登州的500多人中,就有百余人出自当初的突击营,其他大多数都没活下来啊!”

朱道临咧嘴一笑:“放心吧,我要组建的先锋营和毛将军的突击营有很多地方都不太一样,不但装备更好,作战方式也大不相同,到时候你会看到的。”

“好了,咱们去和弟兄们聊聊天吧,我手头事情太多,不能长期和弟兄们在一起,所以得珍惜每一个交流的机会。”

崔敬宗连忙侧身请朱道临先走,然后紧紧跟在朱道临侧后半步,看到即将抵达校场边沿,终于鼓起勇气提出请求:“将军,属下能不能报名进入先锋营?”

朱道临边走边摇头:“不能,全军弟兄一视同仁,我不能因为和你有交情就收下你,这么做不仅违背军法,对其他弟兄也不公,说不定还会因为你功夫练不到家而累死其他弟兄。”

“你要是真有本事,一个月后参加全军选拔,选上了我二话不说收下你,选不上你只能先到军令处磨练两年,两年后还是有机会出来带兵的。”

崔敬宗终于知道自己投诚的这支新军有何不同了,禁不住握紧拳头,暗暗下定决心利用一个月时间刻苦练习,定要进入朱将军亲自传授、亲自统辖的先锋营。

*************

PS:谢谢山青盈和还没发现大大的打赏!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

第三九四章通报

安州城,座落于清川江南岸,距离西面的出海口仅有20公里,是朝鲜北方人口最多、商业最为发达的战略重镇。

安州的城市规模,仅次于曾经的国都平壤,粮食产量高居北方二十余个州郡之首,城里城外不但有大明商人开设的绸布店、茶叶店、书店和酒楼客栈,也有满清商人开设的大型牛马市和皮货店,看似安定繁荣,实则暗流涌动,错综复杂。

旭日升上东面的山巅,沉寂一夜的安州城如同往日那样,逐渐热闹起来。

位于城中央的州府衙门敲响了声声云板,牌楼后方两座石狮中间的朱红色大门,缓缓打开。

百余骑兵护卫着两顶绿呢软轿,匆匆穿过十余名兵丁守卫的北城门,踏上宽阔的石板街道,快速向城中央的府衙奔去,吓得大街两旁的行人慌忙躲避。

各家店铺里的伙计和掌柜,也惊讶地跑出门口,紧张观望,不停祈祷上天千万不要发生战争。

骑兵护卫的两顶软轿,很快便抵达庄严肃穆的府衙门口。

大门两侧身穿铜钉皮甲、头戴红缨皮盔的六名守卫看到下轿的官员,立即挺胸肃立,恭敬问候。

两名文武官员顾不得和守卫打招呼,大步登上五级石阶,进入大门,匆匆绕过雕刻云纹朝阳的彩色照壁,穿过院子,直奔大堂后方的正厅,立刻被等候在门口的两名九品文官迎进正厅看茶就坐。

数分钟后,府尹申景祯和安州防御使李勘双双从后堂来到正厅,日夜兼程从皮岛赶回安州城的天台县令崔鸣河与水军虞侯吴元泰立刻站起来,弯腰致礼。

等到两位安州最高军政长官谦让地就坐后,虚汗未消的崔鸣河连忙上前禀报:

“大人,下官与水军虞侯吴将军于昨日未时初刻抵达皮岛,发现岛上情况确实如沿岸小民举报的一样换了军队,下官和吴将军率领两艘兵船尚未抵达岛北大码头,岸上的瞭望台上便挥动双色令旗,似是通知岸上驻军。”

“等我们靠岸后,码头上百余名警戒官兵早已列队等候,两名装束新奇的将领看起来颇为和气,大步迎上抱拳致礼,相互通报了姓名和官衔。”

“下官和吴将军这才知道,名叫吴季诚的将领是大明皇帝亲封的游击将军,担任重新组建的东江军主帅,另一名高大魁梧的年轻将领名叫姜玉龙,也是大明皇帝亲封的游击将军,东江叛将孔有德、耿精忠的脑袋,就是他们送到京城的。”

“而他们麾下的军队,就是半日之内攻破登州城的江南新军!”

“什么!?你们说什么?”

府尹申景祯大吃一惊,右边盘腿而坐的46岁安州防御使李勘已经跳了起来,满脸震惊地大声质问:“你二人确定那支新进驻皮岛的军队是江南新军?”

年轻的县令崔鸣河被李勘和申景祯的反应吓了一大跳,张开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精明的水军虞侯吴元泰上前半步,鞠身回答:“没错,我们确实没听错,也没看错,他们的的确确是江南新军……”

“这支军队实在是与众不同,所有官兵均装备清一色的燧发长枪,就连替属下系缆绳的区区小卒,也都是头戴翻毛大棉帽,身穿厚实的绿色对襟棉大衣,腰间宽阔的棕黄色皮带上,左右各有一个做工精致的棕黄皮盒,估计里面装的是铅弹和火药。”

“这些官兵的后腰上还挂着似是锡铜打造的水壶和一个胀鼓鼓的帆布挎包,右侧挂着把两尺长的黑鞘短剑。”

“从每个官兵的棉大衣领口处,都可以看到里面的黑色皮夹,所有官兵脚上都穿着棕黄色高帮皮靴,打着同色棉布绑腿,武器装备非常精良,彼此对答全是大明江南一带的口音,而且军纪严明,毫无懈怠,看样子确实是大明前所未有的强军。”

“除了半年来盛传的江南新军之外,属下实在想不出还有第二支军队能够超过他们。”

申景祯和李勘惊得面面相觑,不约而同感到事态严重,大明皇帝突然撤走原来的东江军官兵,派来这样一支强军取而代之,是否隐藏有更深的用意?

目的何在?到底是继续攻击辽东建虏,还是对朝鲜与辽东建虏不断往来感到不满?

吴元泰和崔鸣河仍然弯着身子站在正厅中央,看到两位上司失态的样子,默契地对视一眼,继续弯着腰等候上司发话。

申景祯最先回过神来,示意两位下官坐下说话,轻捋半尺长的胡子,无比关切地问道:“鸣河,新来的东江军将领对你二人的到访,态度如何啊?”

“举止得体,非常客气!”

崔鸣河拱了拱手,轻甩大袖,恭恭敬敬地禀报:“吴将军和姜将军态度和蔼,主动向下官和吴将军通报军队情况,希望向我们各级官府和商人大量购买粮食、马匹和砖瓦原木,表示所购货物随行就市,绝不拖欠货款。”

“在下官和吴将军要求下,他们欣然引领我二人参观中军大营,沿途所见变化颇大,原先两条街道随意搭建的木屋和草房已被尽数拆毁,说是平整地面之后,再修建结实的砖瓦房,成倍拓宽原有街道。”

“由于大部分官兵都在拓宽岛上各条道路,小部分则在码头上方加紧修建两排商铺和两座院落,下官在中军大营里没看出什么异状……不过,吴将军通晓军旅,想必看得比下官清楚。”

申景祯和李勘立即望向一旁的吴元泰,眼神中流露出对这位年仅三十岁的世家子弟的器重之色。

吴元泰再施一礼,颇为感慨地说出他在岛上的所见所闻:“新任东江军主将吴季诚将军是个典型的大明军人,不管他心里想的是什么,言语间都给人一种坦率实在的感受。”

“据他介绍,他们军队与之前的东江军完全不同,不但有严明的军纪和派驻各营、日夜监督的镇抚官,还要时刻牢记新军创始人朱道临将军颁布的十大军规……”

第三九五章连锁反应

“等等!”

防御使李勘打断了吴元泰的陈述,满脸关切地问道:“指挥登州平叛的朱道临朱将军是否真如白翎岛水军报告的那样,亲自率领数十艘战船运送新军进驻了皮岛?”

吴元泰如实回答:“属下特别就此询问过吴将军,吴将军直言朱将军就在岛上,朱将军也知道属下二人到访,还派出亲卫长给吴将军和姜将军带来一句话:如果我方有疑问,需呈上正式文书,或者派遣使臣前往京城向礼部交涉,他不见我们。”

李勘浓黑的长眉抖了两下:“什么原因?”

“没说原因,属下妄自猜测,朱道临将军是大明皇帝钦赐的从二品武官,新任东江镇总兵官,加封奉国将军,麾下拥有水陆两军,官兵总数高达数万,实力不在当年的毛文龙之下。”

“一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