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183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183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腹黑的朱道临不但没有拒绝,反而痛快地答应下来,然后特别交代宋少君最好准备,他此次出差回来,估计会带回100公斤左右的翡翠交由宋少君处理。

身在京城的宋少君欣喜不已,兴奋得直叫唤,分家后个人财富严重稀释的苦闷迅即一扫而光。

直到这时,宋少君仍然不忍心告诉朱道临,蒸蒸日上的汤山影视基地被她几个堂兄、堂妹看上了,竟然要求宋少君交给家里打包上市,而且令她恨之入骨的陆涛不知何时竟然也掺乎进来。

宋少君虽然为此愤怒不已,但还是觉得自己有办法处理好,不愿给朱道临添麻烦。

第四天下午,朱道临收拾完所有物品,背着背包徒步来到北郊公司仓库,告诉陆建民今晚自己要发运800吨库存铜料,还要把200辆炮车全部送走。

陆建民同样是个坚韧倔强的性子,嘴上虽然不说什么,但太多大宗货物长期存放还是令他深感压力。

听朱道临说今晚运走,陆建民顿时松了口气,请求留下帮忙,顺便见一见朱道临那帮前来提货的老战友,结果还是被朱道临婉言拒绝了。

深夜十点刚过,越想越觉得蹊跷的陆建民驱车赶到静悄悄的仓库,熄火后下车打开仓库大门,进去后很快发现朱道临在值班室后方下水道口烧火,东面院墙下盖着篷布整齐摆放的200辆炮车已经无踪无影。

“你来晚了。”

朱道临把手中最后一沓入库单据扔进火里,拍拍手来到目瞪口呆的陆建民面前:

“别惊讶,很多事情我们办不到,不见得别人就办不到。我刚才烧掉的是数月来所有货物单据和进出库记录,这些货物大多没有正式票据,一旦查到后果非常严重,仅是补税一项就能让我倾家荡产,所以必须烧毁。”

“如今属于我的库存货物已经不多,公司可以着手拆除两座旧仓库,重建两栋半自动化的仓库大楼,把东面院墙下面的那片地方留给我就行。”

“大哥,今后你不用仓库了?”陆建民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朱道临拉着他走向值班室:“还是要用的,至少铜料和炮车需要存放在此,院墙下面那片40米长、20米宽的地方基本够用,不需要占用室内仓库,如果再购进防水防潮的大批物资,还是要放进仓库里面。”

陆建民心里稍稍好受些,暗自后悔自己今晚不该过来。

朱道临没有任何怪罪的意思,还和从前一样和心怀忐忑的陆建民聊了很长时间,将未来两个月的诸多物资采购托付给他,特意交代他向鄂中、湘中和华北几家正规军品厂,分批次定购40万套黑色警用作训服和丛林迷彩作训服、高帮胶底作训鞋和军用腰带,而钢材水泥和粮油食品等大宗物资彻底停止了经营。

颇为惭愧的陆建民请求送朱道临回鹤山别墅,然后赶回仓库值班,朱道临想了想答应了,回到鹤山别墅已是午夜,朱道临送走了陆建民,大门都不打开直接绕到别墅侧后,眨眼之间消失在幽暗的花丛之中。

此时的宝山卫城,即将迎来秋冬交替季节。

为了避开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和大风大浪,正在途中的淡水分舰队返航后会休整20天,第四批移民不需要立即从龙潭赶来,因此宝山卫城南面宽阔的江岸上一片寂静,唯独一排排空置的帐篷依然支撑在原地,留待等候下一批到来的移民使用。

黑暗中,朱道临把此次带回的所有物资从金刚圈中调出来,分别堆放在舰队停泊的江湾东岸上,他围绕260个封装结实的大小木箱游走一圈,再看了一眼外侧堆放的800吨铜料和200辆篷布覆盖的炮车,默默走向距离最近的帐篷,进去后关上布帘,盘腿坐在木板床上闭目打坐。

天色大亮,东升旭日透过厚薄不均的云层间隙洒向大地,位于海天边沿的宝山卫城连同周围茫茫芦苇掩盖的大地一片金黄。

宝山卫千户史青阳和指挥佥事柴呈安再次登上江边30余米高的土山,遥望东面霞光映照波光粼粼的海面,颇为担忧地低声议论。

没多久,魏国公的大公子徐文爵、隆平侯的大公子张德忠、忻城伯的大公子赵立本、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常延龄的弟弟常延竣等人也登上土山,凑在一起焦急地埋怨朱道临怎么还不回来,猜测是不是海上风浪湍急,遇到了什么不测。

“咦,你们看,南面江湾上怎么回事?是不是金子反光啊?”

眼尖的23岁锦衣卫百户常延竣忽然惊呼起来,指着南面两公里外的江湾叫众人快看。

“傻子才会把那么多金子扔在野地里,估计是锡锭或者铜锭,好像还有不少箱子堆着……谁运过来的?”

身材高瘦的赵立本手搭凉棚大声询问。

众人尚未明白过来,史青阳早已跑下土山,柴呈安刚要跟下去,被反应奇快的徐文爵一把拽住:“老柴你跑什么?怎么回事?”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吗?定是将军回来了!快松手,我得去通知那几个急得吃不下饭的公公,否则他们要逼我上吊啊!”

柴呈安拍开徐文爵的手跑下去。

常延竣、张德忠和赵立本几个惊愕不已,相互询问谁知道昨晚有船队进来?可是谁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一时间都愣住了。

难道这个朱道临,真的有什么了不起的神通不成?

第二八三章亲卫长

宝山卫城江边的土山上。

徐文爵打断常延竣、张德忠和赵立本三人的胡思乱想:“好了,都别吵了,道临大哥肯定在江湾那边,这家伙从来都是神神秘秘的,别的事情你问他都好说,唯独关于天枢阁的事情,你有再多疑问他也不搭理你。”

“快下去准备吧,估计中午咱们要起航北上,不趁着这两天还有东南风赶快点,北风一到就别想走了!”

常延竣几个立即跟在徐文爵身后一阵小跑,直接穿过破破烂烂的围城,出了南门又得绕过前方已经挖开的一条条宽阔下水道和营房地基,跑到江湾南岸见到朱道临时,一个个已经气喘如牛。

史青阳吩咐亲卫去通知留守官兵牵来马车,为防止贵重的铜料丢失,他不敢调动数以万计的营造工匠和民夫,朱道临两次建议他调用民夫都被他拒绝,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搬到晚上也要由自己麾下弟兄来干,否则如同金子般黄橙橙的铜条被砸去一节找谁去?

看到身边聚集这么多弟兄,朱道临干脆不管史青阳怎么想了,指着前方260个钉封结实的大小木箱吩咐道:

“别的我不管你,今天上午必须把这260个箱子搬到前面两艘战船上,里面全是我辛辛苦苦从天枢阁买回来送进京城的贡品,少一件我就把你老史装进箱子里送给皇上。”

众人哄然大笑,史青阳也乐得不行,笑完立刻和柴呈安一起跑到前头分开堵住路,吩咐陆续赶来的官兵集合排队,先把220个宝贝箱子搬到两艘船上再说。

徐文爵好奇地询问朱道临:“兄长能不能先透露一下,让我们解解馋,箱子里面都有哪些贡品?”

朱道临示意大家一起返回卫城,边走边介绍:“大部分是皇家使用的高级绸缎、天枢阁制造的绣春刀和白砂糖,其他都是些钟表之类的玩意儿,还有一幅天枢阁绘制的《大明帝国疆域图》,比你老爹挂在白虎节堂里面的那幅大一倍。”

“那岂不是三丈长两丈宽啊?我的天哪!有这么大的地图吗?”徐文爵当即惊叫起来。

众人一阵惊呼,就连他们的老爹也没资格看过被视为皇家机密的大明疆域图,何况这么大一幅。

朱道临却没那么多时间解释,告诉大家等上船之后有的是时间,打开看都行,但现在必须回去准备行装,箱子装上船立即起航。

######

围城中央的小院里,坐立不安的南京镇守衙门少监赵怀忠终于等到了朱道临,他暗暗顿时松了口气,连声询问朱道临去了哪里?怎么现在才回来?

朱道临只好靠上去低声解释:“还不是为了进贡的铜料?此次买回来不少,其中20万斤是献给皇上的,但要等大船到来才能运到天津港,我们先坐两艘战船走,否则真来不及了,运铜料的两艘大船晚几天北上,回程的时候顺便买回几百匹马。”

“这几个月你一直在大肆买马,恐怕都有两千匹好马了,还不够啊?”身为南京镇守太监吴景贤的心腹,赵怀忠知道朱道临不少事。

朱道临笑道:“周边马贩子送来的那些马用来拉车还凑合,作战马可就差远了,还得到北方去买些蒙古马回来,否则新军骑兵营得改成步兵营。好了,老哥你也准备准备,260箱贡品正在装船,随便吃餐饭咱们就得走。”

赵怀忠频频点头:“是该启程了,今天九月初二,必须在九月十八之前赶到京城,否则有你受的!”

“忙你的去吧,咱家这边不用你操心,不过咱家要和你坐一条船,路上把进宫的规矩告诉你,你叔叔很不放心啊!”

朱道临点点头走向前堂,心里对吴景贤和金陵勋贵们非常感激。

为了照应自己这次进京面圣,各家勋贵都把长子派来陪伴,看这声势走到哪儿都没人敢怠慢。

吴景贤派出品秩较高的少监赵怀忠全程陪同,用心可谓良苦,无论是进京之后和内廷打交道,还是购买战马皮货等物资,有了赵怀忠的协助能快捷许多。

亲卫长郭中骏和他带来的3名亲卫行李不多,最大的行李是朱道临的妻妾们让他带来的全套三品朝服和防寒大氅,还有朱道临平时喜欢穿的几套**、**,都装在一个精致的皮箱里。

朱道临看过之后心里暖洋洋的,对师弟郭中骏连声致谢。

郭中骏只比朱道临小半个月,他带来的三名亲卫都是朱道临遇刺之后,玄青道长亲自前往茅山祖庭找掌教真人,从年青一代武学弟子中精心挑选的好手。

郭中骏的师傅是年初受祖庭派遣担任紫阳观执事、并坐镇紫竹园医馆的茅山内庭执事玄焘道长。

郭中骏是茅山本地人,六岁就拜入精通医术和武技的玄焘道长门下,经过20年的辛勤修炼,一身武技在800内庭弟子中出类拔萃,特别是他的剑术,已超过上清派中位于前三位的玄玑道长,被赞为“天赋超绝、力大无穷”的朱道临在他剑下也是输多赢少。

醉心武学的郭中骏22岁才出师,接着离开茅山游历三年,这三年他逆江而上,走遍道教兴盛的四川,其间受聘于成都本地商队,随马帮前往西川打箭炉地区呆了大半年,对一直令他满心疑惑的藏传佛教进行过深入了解。

两年后,武功大进的郭中骏离开四川,经剑阁前往终南山继续清修。

随着四川和西北各地农民暴动愈演愈烈,日益成熟的郭中骏对道教的日渐衰落和大明江山的江河日下忧心忡忡,经过反复考虑,他终于离开呆了半年的道教圣地终南山,特意经西安到陕北再东下太原。

一路上郭中骏历经艰险多次死里逃生,于年初回到茅山祖庭,正式获得掌教真人授予的法印和法号。

郭中骏返回茅山之后发现祖庭的气氛与以往大不一样。

随着声名日隆的紫阳观不断壮大,茅山祖庭派往紫阳观各级弟子已达150余人,玄字辈弟子大多担任紫阳观执事和各大殿常驻道长,人数多达12人。

目前这12名阅历深厚、各有其能的玄字辈道长正在集中力量,研究朱道临提供的基督教和佛教发展史,总结茅山上清一派千百年来的得失,苦苦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术业有成的郭中骏反复权衡过后,没有接受掌教真人的优待留在祖庭,毅然前往金陵继续追随受祖庭派遣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