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110章

明末国色江山-第110章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院子里练功的玄青道长同样未料到自己的爱徒忽然回来,看到朱道临手捧一套包装精美的书籍进入院门,玄青道长很快收起功架,接过小道童送上的热毛巾,一边擦拭额头上微微沁出的汗珠,一边询问来到面前恭敬行礼的爱徒:“这么快就回来了?”

“日程有了些变化,过两天还得出去一趟。”朱道临拍了拍手上的全套书籍:“天枢阁派人送来这套图册,我粗粗看过,觉得挺不错。”

玄青道长立刻来了精神:“拿好了,跟我进屋去,我洗个手再看,万一弄脏可不好。玉蝉,去把你大师伯、二师伯、五师叔一起叫来,吩咐膳房多做点送来。”

“是,师父。”

不到十岁的小道童玉蝉似模似样地行了个礼,又向师兄朱道临恭敬地行了个礼,羞怯的小脸红扑扑的,腰没直起来就一溜烟跑走,把朱道临逗得哈哈大笑。

************

PS:第五更送上!

这一章为所有书友加更,谢谢你们的支持,订阅虽然不好,但却稳中有升,感激不尽!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

第一五九章变革中的紫阳观

虎山正院。

进入清雅的客厅后,朱道临把书放到靠墙的一排博古架上,回到客厅东侧硕大的根雕茶几前略微观察,坐到滋滋冒气的小炭炉旁开始泡茶,边干边打趣道:“师傅,没想到你老人家也喜欢喝功夫茶了,哈哈!这根雕茶桌还不错,可这套青瓷茶具差了些,下次我送你一套好茶具吧。”

梳洗完毕换上道袍的玄青道长快步走来:“书呢?”

“西面靠墙的博古架上。”朱道临头也不抬继续泡茶。

玄青道长把一套三册的厚厚图书拿过来放到茶几一角,打开精美厚实的墨绿色缎面烫金书盒,抽出上面的第一册看了又看才小心打开,随即眼睛瞪得大大的,脱口赞道:

“啧啧!太漂亮了!这图画清清楚楚的,竟然和真的一样,神了!页面比寻常两本书拼起来还要宽大,每张图画后面都有详细说明,太好了!海外天枢阁果然有能人啊…。。咦?前面和后面为何会缺失几页?看切口似乎是故意裁剪的,怎么回事?”

朱道临把一杯热茶放到师傅面前:“前面几页是这套书的‘前言’或‘序’,包含大量的人名和编印此书的经过,后面几页是某个重要人物做出的简单总结,还印有天枢阁的印刷作坊名称和出版序号,人家不愿意透露这些消息,所以裁剪掉了。”

玄青道长非常遗憾:“可惜了、可惜了,这可是流芳千古的伟业啊!他们怎么就这样放弃了?”

“师傅,你管人家怎么想的?这套书分为上中下三册,总共收录1118种中草药,附带500个常用中药配方,每种草药都有清晰的图片、产地、特性、制作方法和详细的药理总结,比本朝名医李时珍先生的《本草纲目》还要详尽百倍。”

“还有,人家通过几代人孜孜不倦的严谨实验,纠正了《本草纲目》的三百多处错误,师傅,你就知足吧!”

“我们上清教派医卜门有了这套书,只要努力个十年八年,绝对能成为大明天下首屈一指的医药门派。”朱道临耐心地开导自己的师傅。

正说着,玄岳道长和玄玑道长进来了。

两人在院子里就听到朱道临的一番感慨,顾不上打招呼便大步走到玄青身边,一人拿起一本坐下翻阅,很快和玄青道长一样,满脸都是极度震惊的神色,当即和玄青道长凑在一起,紧张对比一幅幅图片,热烈讨论上面的内容。

朱道临见状摇了摇头,估计走火入魔的师傅和两位师伯一时半会儿没工夫搭理自己,只好喝下杯茶独自离开。

朱道临赶往赵训庭的小院混了一顿早餐,然后和赵训庭一起前往铁器工坊,叫上各大作坊大小管事,一同视察各分厂的标准化执行情况,找出其中不足,改进原始的分工协作方法,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记录下来,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主管头上。

这一忙就忙了一整天,最后连巡视军用码头的时间都没有。

天快黑的时候,朱道临才回到自己家里,看到师傅和三位师伯师叔全部围着香喷喷的火锅桌坐下了。

朱道临不用多想就知道怎么回事,打了个招呼走向后堂,和徐拂、如烟、柳丫头、媚丫头几个见面,坐下好好聊了一会儿,约定晚上一同在西苑弹琴喝酒,随后便在美女们喜悦的目光中回到前堂,挨着师傅玄青身边坐下,几位老前辈早已不顾斯文地吃起来。

朱道临也不在意,端起酒杯喝下一口,感觉味道很特别,酒精度约在35度左右,入口甘醇延绵,香度恰到好处,但回味似有微微的焦糊感,连忙拿起边上的黄色葫芦形陶瓷酒瓶细细打量,再斟上一杯慢慢品尝,很快高兴地问道:“我们的酒坊开张了?”

二师伯玄玑得意地笑道:“酒曲工艺还差点儿,按照你那套酿制工艺的说法,是酒曲的发酵时间不够,这点大家已有共识,前几天按照最后确定的两个方子,制作了一千斤酒曲进行窖藏,不过酿酒的技法和秩序已经确定下来了。”

“新酿出来的两批酒还是不错的,至少金陵城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好酒,但也不值得夸耀,要是我医卜门连区区一件酿酒的小事都干不好,岂不贻笑大方?哈哈!”

朱道临非常高兴,连敬师伯师叔们三杯表示庆祝。

玄玑道长等人乐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大家心里都明白,朱道临是在表明他对紫阳观不断探索的支持态度。

与朱道临制定的70度医用酒精的目标相比,紫阳观酒坊目前无法酿造出高于60度的酒精,要达到目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至少在两种特制酒曲投入使用之前,无法大规模产出达到要求的医用酒精。

看着朱道临扒下一碗米饭,笑眯眯的大师伯玄岳道长终于开口了:“道临,你带回的《中草药图谱大全》非常好,称之为医学宝典也不为过,至少能为我医卜门节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钻研时间。”

“在我们几个老家伙眼里,这套宝典比一座紫阳观还要珍贵,只是,我们很想看到你曾说过的解剖学和外科急救典籍,这方面确实是我们中医的不足之处,我上清派医卜门要想发扬光大,外科急救方面必须了解,否则再强也强不到哪儿去,你以为呢?”

朱道临放下筷子,观察大师伯和师傅等人的神色,沉思片刻,郑重解释道:“外科急救和解剖学科在天枢阁,同样是两门最为高深的学问,他们的相关典籍,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不断总结的心血,从来没有传授给外人。”

“我曾经多次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把这些造福于全人类的典籍传播开来,你猜他们怎么回答的?”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朱道临调动起来,每一双眼睛都充满重视和探究的神色。

神色复杂的朱道临徐徐道来:“他们说,整个天枢阁医学界经历过数百年的困惑,祖祖辈辈死抱祖宗传下来的遗训和传统道德不放,足足耽误数百年的时间才慢慢醒悟……”

“他们还说,哪怕把所有的典籍白送给我,也不会找到合适的人传授下去,获得典籍的人最终也会和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封存起来,不敢突破千年来的枷锁,否则华佗祖师的开颅术和麻沸散不会失传,张仲景祖师的接骨术不会失传,孙思邈祖师的经脉缝合术也不会后继无人。”

“因此,他们的医学院学科设置非常严格,每个弟子入学的第一年,都必须学会亲自操刀解剖尸体,把人的全身骨骼、内脏、血脉、经脉、肌肉和皮肤毛发都弄清楚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仅此一点就把弟子吓着了……”

“这就是弟子不敢请求他们给予外科典籍的根本原因,我们医卜门学不来,也不敢像他们那么做,更别提大明天下那些宁可抱残守缺也不愿成为万夫所指的门派了,所以哪怕获得典籍,没有实践也毫无用处。”

玄岳道长沉默了,玄青道长脸色时青时白,不断变幻,玄玑道长和玄方道长相视一眼便低头沉思,没有谁再询问朱道临什么。

奸计得逞的朱道临捧起饭碗继续吃饭,彷佛这事与他无关一样,心里却想着明天怎么也要把后书房下面的密室弄好,把带回来的近千套凝结人类智慧结晶的典籍统统藏起来,耐心等待师傅和师伯师叔冲破传统桎梏,彻底解放思想,否则一切都是妄谈。

***********

PS:第一更!

谢谢忧伤的门牙大大的打赏,小火求订阅、打赏和月票支持!

第一六〇章有钱任性

三日后的清晨,香港岛南面的深水湾,海天一色,湛蓝如洗,绵绵春雨已经停止,漫天云层早已散去,唯有朵朵轻纱般的白云在蓝色苍穹下随风而行。

张伯夫妇有晨练的习惯,只要不下雨,每天都会在清晨时分到院子里练习太极拳和太极剑,这天好不容易熬过连续十多天的阴雨天气,老两口天刚亮就兴致勃勃地来到前院,忽然发现离开三天的朱道临不但回来了,竟然还在老两口时常锻炼的空地上打太极拳。

张伯悄悄拉住想上前打招呼的老伴,认真观察朱道临的拳路和时快时慢的动作,感觉他打的太极拳与自己练了几十年的很不一样,来回两趟就那么十三个并不舒展的动作,可偏偏让人感觉古朴深厚,宛如天成,识货的张伯禁不住看呆了。

朱道临打完最后一遍,双手抱月收功静立,完成最后一次悠长的吐纳呼吸,转向张伯夫妇微微点头。

“请稍等!”

张伯大步走上来,向长发飘飘的朱道临行了个礼:“朱先生,请问您打的这套拳,是否也是太极拳?”

本想离开的朱道临和气地点了点头:“可以说是太极拳的一种,全名叫做太乙十三式,也叫太医拳,这个‘医’是医学的‘医’,是隋朝茅山上清派宗师王远知真人所创,比武当三丰真人创立的十段锦还早八百年,后经茅山历代真人不断丰富,形成一套包含心法、拳法、练法和打法于一体的茅山上清教派弟子的入门拳术,与时下看到的那套太乙十三式截然不同,估计你会觉得有点怪。”

张伯连连点头:“正是如此,与以往见到的各种太极拳确实不太一样……你刚才打拳的时候,我感觉慢起来如同在泥泞中行走,快起来比形意五行拳还要快,这里面有什么讲究的吗?”

朱道临想了想,干脆退后两步,从头到尾施展一遍,完了含笑询问若有所悟的张伯:“您老人家看明白了吗?”

张伯点点头,马上又摇摇头。

朱道临哈哈一笑:“如果你老人家有兴趣,明早我们一起切磋一下,我先进去洗了个澡,一身大汗挺难受的……张阿姨您慢慢玩,不打扰了。”

老两口目送朱道临进入别墅大门,张阿姨好奇地询问老伴:“第一次见到朱先生时,感觉他很难说话,就像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怪人,长长的头发还以为他是搞艺术的呢,没想到接触起来挺好说话的。”

张伯点点头:“这年轻人不简单啊!咱们在老宋家多少年了?他们对哪个年轻人如此重视过?依我看啊,这年轻人不但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而且还是某个世家的传人,否则不会有这样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怒而威啊!”

“那你说,咱们要不要跟他学习他打的那套拳?”老伴低声问道。

张伯惊讶地望着老伴:“学啊!怎么不学?几十年来你可曾见识过这么高深的拳法?哪怕学个皮毛也是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