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说关宁军希望议和,为了自保,和满洲有默契那是理所当然的,说关宁军关宁军出卖崇祯,投降满洲,这就是胡说八道了。
至于袁崇焕这个人,其实和关宁军联系不是很大,袁崇焕能给关宁军要来高额的军饷,能帮助关宁军除掉毛文龙这个竞争对手,能让关宁军不去冒险——换句话说,就是关宁军和袁崇焕利益一致的时候,袁崇焕自然能把关宁军指挥的轻轻松松。
但是一旦袁崇焕需要关宁军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硬抗满洲的时候,人关宁军自然就只能意思意思了……这样就是满洲第一次破口之后,关宁军行踪诡异的原因,这些事还真不是袁崇焕的问题,袁崇焕真把关宁军逼急了,只怕会遇到种种意外,这对明朝来说,就更棘手了。
总而言之,关宁军这种弱军阀的明末独有形势,决定了关宁军的行动特点,那就是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性,先是依靠明朝的财政收入,后是依赖满清的封地,李自成被关宁军敌视,说的穿了和什么陈圆圆毫无关系,无非是李自成无法给出崇祯那样的价码,也不可能和满洲一样,允许关宁军裂土封王罢了,后来吴三桂谋反,说穿了也是康熙要削藩,撕毁了和关宁军的协议罢了。
不过,说了半天,我是不同意对很多民族主义者对关宁军恨的咬牙切齿的观点,其实说穿了,关宁军是一个北方汉人的军事集团,和五胡乱华事情的杨家,李家没有本质区别,之所以和杨家,李家的下场南辕北辙,是科举制度强干弱枝的政策造成的。
其实何止关宁军是弱军阀,明末科举制度强干弱枝的政策还造成了弱势的地主集团,五胡乱华时期的地主建立了一个个独立的坞堡,独立性相当大,看上去八面威风的一个个胡人政权,实际上根本和占领中国的鬼子没什么两样,只能控制城市和交通要道而已,非但如此,因为胡人文化水平低下,以及胡人之间内斗激烈,胡人政权反而要让汉人世家的子弟出来当官。胡人政权一方面要防止杨家,李家这样的汉人军阀反客为主,一方面要对抗汉人世家的政治攻势,能稳定自身政权就不错了,强行攻打南方东晋政权的结果,就是前秦的风声鹤唳。
所以北魏要想统一中国,就不得不把杨家,李家等军阀花费巨大代价整合进来——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杨家,李家这样的汉人军阀最后反客为主。而关宁军身为弱军阀和杨家,李家的强军阀根本没有可比性。
至于身为农民起义的李闯,在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哪有那么容易修成正果?你不依靠起义农民,那么没有基本盘的你,地主何必在乎你?而你要依赖起义农民这个基本盘,那么和大地主的矛盾就不可调和,因为王朝末世的矛盾说穿了就是资源不够大地主以及自身宗族和农民分了,所以才有起义农民这一说。起义农民和大地主无论文化水平和组织能力都差的太多了,所以农民起义无法夺取政权,至于朱元璋虽然扛着红巾军的大旗,实际上一直是独立募兵的地主武装。
所以最后的结论可能很多人都不接受,实际上明末救亡图存的希望,如果不算小说中的穿越者的话,其实在关宁军身上,事实也证明了,脱离了明朝文官的瞎指挥,实际上关宁军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吴三桂几乎夺取半个天下,如果不是吴三桂岁数实在太大了,死得早,外加进取心不足,康熙那毛躁的样子,还说不定会发生什么呢。
神州陆沉的罪人,其实不是吴三桂,也不是洪承畴,而是那些忠心耿耿的大明忠臣们——因为中国的规则就是三百年改朝换代一次,假如明朝灭亡的早一点,按照东北渔猎民族的堕落高速度,人财物远远少于中原满清根本就没有夺取天下的机会。而能给封建国家续命,强干弱枝的科举制度,就是神州陆沉的真正的幕后黑手……。
虽然有人会说关宁军是汉奸,东江三顺王是汉奸,忠义之士,大明赴死的藩王等等……不过我提醒一句,责权利是对应的,大明朝把大量土地划给藩王,还给官员士绅免税,藩王和士绅这两个阶层明显的付出还不够,而对于流血流汗的边军来说,能坚持到1644才投降满清已经可以了,这战时流血流汗,平时当苦力,老婆出来卖,还不一定能吃饱饭,这种待遇有几个人能忍受呢?或者说的明白些,就算是穿越者能忍受,穿越者的下属能忍受么?
以孔有德为列,他是铁岭矿工出身。在铁岭孔有德父亲领导反建州政权起义失败后流亡辽东各地,曾在广宁军任游击,后投效毛文龙,与尚可喜被称为“山东三矿徒”和满洲有血海深仇,,皇太极率清兵攻打凌河城(今辽宁锦县),祖大寿围于城内。孙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千人赶赴前线增援,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人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春雪,山东士绅不卖粮食给孔有德,部队给养不足,士兵为了活命抢1劫举人一只鸡之后,又被举人逼着去死,最后不堪欺压哗变。换句话来说,你要想在明末当一个忠臣,不但自己要忍受士绅文官的欺压,同时还要自己的部下也得忍受士绅文官的欺压——不管读者有没有这个本事,反正我是没有。
至于吴三桂,祖大寿之流倒是没有受到过这样过分的欺压,不过想一想戚继光最后的下场郁郁以终,晚年家徒四壁、医药不备,且被妻子遗弃。再想一想边备废驰的时代,李纵横北方边塞四十余年,前后镇守辽东近三十年,屡破强豪,力压各方北方游牧部落,立头功一万五千次,拓疆近千里李成梁的下场,长子李如松曾威震朝1鲜,击败小西行长,其他如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族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皆骁勇善战,有父兄之风,时人誉“李家九虎将”。付出了诸多子孙殉国的代价,结果却是自己的兵员朝廷不给恢复,身败名裂的下场。
如果你和吴三桂换位思考,对于这号拿武将当狗,弱了没用,就要活活饿死,强了不放心,要想办法削弱,削弱之后,又怪你身体不行,防不了狼,对你咒骂不已的朝廷和文官们,你愿意出死力么?不反朝廷已经很有良心了。
相反,真和外敌勾结的晋商以及依附晋商的边军,吃的满嘴流油,朝廷却只能装作看不见——毕竟就是晋商在朝廷里的后1台不算,真要无力解决,和外敌勾结的晋商以及依附晋商的边军分分钟放蒙古人去北京做自驾游——达延汗就是这么做的,最后色厉内荏的朝廷除了和达延汗加大贸易,也没有别的办法……
如此朝廷,如此文官,对于忠心耿耿的戚继光,下场就是郁郁以终,晚年家徒四壁、医药不备,且被妻子遗弃,对于忠心耿耿,一门忠烈的李成梁,下场就是身败名裂,对于忠心耿耿的毛文龙,下场就是被莫名其妙的杀了,还不给平反,对于和吃的满嘴流油真和外敌勾结的晋商以及依附晋商的边军,朝廷却只能装作看不见……其实说的穿了,这种朝廷就是早死早超生,要没有如此奇葩的朝廷执政中国,人口不过十几万的满洲人如何能征服几千万人口的汉人呢?
364被活刮的两人
大明崇祯二年冬,锦州,大凌河,祖大寿眼睛血红,喘着粗气,手中拿着一把剔骨钢刀,对着一个血肉模糊,仿佛人类的东西,下去了最后一刀!
这一刀下去,它终于忍耐不住,发出了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声叹息,倒了下去。祖大寿猛然赔了一声。
“好好好,祖将军,你这回献了投名状,就是我们满洲的人了。”
“把不肯投降的何可纲活活剐了,可就没有退路了!”
“陛下会好好地重用你,让你的子侄都当汉八旗统领的!”
“这种货色,误我不浅,早该死了。”祖大寿脸色面沉如水,没有半点讨好后金诸将的神色。
在他的心里,把不肯投降的何可纲活活剐了,没有半点负担,何可纲先是判断失误,认为皇太极不能长期围城,而后又不让自己投降,让自己背上了食人魔的骂名不算,还把自己按照刘白羽之法练出的三百多亲兵赔上了!
这是自己的老本啊!祖大寿想到这里,心如刀割,他深深的知道,自己按照刘白羽之法练出的三百多亲兵结成火铳和长矛方阵,放弃了这些民工,完全可以趁着皇太极立足未稳,把皇太极打个对穿,直接突围回去,何可纲个败家子,非要守住大凌河,害的自己老本都赔进去了,就算自何可纲活活剐了,也不解恨啊!
何可纲是靠着袁崇焕起家的,现在袁崇焕被关在天牢,自身难保,保不齐也得千刀万剐,自己还有什么顾忌!!!
“皇阿玛,虽然这祖大寿奸猾如鼠,可是把不肯投降的何可纲活活剐了,这回这么大个把柄落到我们手里,他也只能死心塌地的给我们满洲出力了吧!”豪格兴奋的满脸通红,对着皇太极说道。
“这么大个把柄?把不肯投降的何可纲活活剐了?孩子,你太嫩了!只要祖大寿说可纲重视,为了节省粮食,增加士气,所以献身为食,这不就洗白了?”皇太极摇头哭笑道。
“这……。祖大寿能这么不要脸,然而明朝皇帝能相信?”豪格被雷的外酥里嫩,半天才反应过来,对着皇太极哭笑道。
“祖大寿对着全军说杀民工吃肉,是为了杀鞑子,然后却投降了我们,这人不是能不能这么不要脸的问题,而是根本没脸,至于明朝皇帝能不能相信?明朝皇帝自己相信不相信其实不重要,关键是他手里没有强兵,不相信也要相信!”皇太极越发对豪格不放心了,这孩子,政治上的事情都是利弊得失,和什么仁义礼智信之类的道德哪有一毛钱的关系?
“如此反复之辈!还不如一条狗,阿玛,我去把这人宰了,此人心狠手辣,为了活下去都能吃人,留不得!”豪格听了皇太极的话,脸色剧变,就要拿刀出去杀祖大寿!
“你给我回来,祖大寿的价值不在于投降!”皇太极急了,随后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嗦,豪格吓得急忙回来扶住了自己敬爱的皇阿玛!
皇太极对着豪格哭笑道:
“孩子,你心太直,很多事要用脑子想一想。”皇太极怜爱的看了看自己直肠子的儿子,对着他分析道。
“我们满洲不需要祖大寿投降,祖大寿真心投降了,反而麻烦!”
#¥!豪格被皇太极这话弄得眼冒金星。
“孩子,你要记住,这打仗不光要靠武勇,智谋,钱粮其实更重要。祖大寿真心投降了,关宁军加上军属接近十万,我们养得起么?如果我们不养活关宁军,那祖大寿投降了,也就是个光杆司令,又有什么用?我们满洲比他祖大寿强的勇士,比比皆是啊!”
“对啊,皇阿玛说的没错,所以我才要宰了祖大寿这个没用的东西啊!”豪格还是想不明白自己哪里不对。
“招降祖大寿,是为了三点,一是此人破胆之后,以后再也不敢对我们满洲出击,方便我们满洲绕道破口,而是此人破胆之后,以后崇祯皇帝再组织联军,此人保证会想办法逃走,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