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大寿不知道的是,上次后金军入关皇太极固然大败,但是代善和蒙古尔泰却是先走了,战利品基本没有损失,抢掠了大量的汉人劳力,这些劳力现在都作为奴隶给满人种田呢。后金军的兵丁根本就不用分心去管家中的收成,他们只要安心地在大凌河城打仗就可以了。
可后金军这一改变战术,大凌河城内的明军可抓了瞎。人家用城外筑城的这套,围困住大凌河城,反客为主,这出城野战变成了攻城,实际上就是去送死,可守在城内呢?这粮食可只有四个月啊!这对敌时,最毒的计策可就是断粮啊!
祖大寿和何可纲知道督师孙承宗不会抛弃在大凌河城的他们。可是他们的心中也明白,在辽东的军将中,也根本没有什么有胆略、有能力敢和后金军野战叫板的军将了。那赵率教已经战死了啊!那满桂也已经战死了啊!
可是祖大寿和何可纲还是没有绝望,因为山海关的明军并非不努力,他们已经组织了两次救援,不过遗憾的就是,他们都在野战中被没有后路的后金军击了个大败,没有成功地救援了大凌河城罢了。
不过老奸巨猾的皇太极也成功的利用了大凌河城内明军的这种心态,他们也化妆成明军,组织了一次假救援,当祖大寿亲自带领城内明军去里应外合以后,立刻陷入了后金军的层层包围。要不是祖大寿的亲兵经过训练后,单人实力已经在满洲白甲之上,又是感恩的拼命救援,祖大寿又是命好,他绝对不会只是受伤撤回了大凌河城内。
不过这次从城内出兵,也把祖大寿手中最精锐的亲兵折损了个七七八八,明军的信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大凌河城里的明军也就再也没有能力向城外的后金军出击了。
而这些天,大凌河城内的粮食都已经耗尽,城内的木料也基本上也都烧光,连城中的骡马也都基本上宰杀干净了。这没有了粮食,就是天兵天将也没有折,不要说在野战也占于绝对下风的明军了。
何可纲看着城外,问祖大寿道:“祖总兵,仗打到了现在,我们都已经到了绝路。这是守城还是突围,你可得拿个主意啊!”
祖大寿听了这话,眉头立刻紧缩。其实应该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向城外的后金军投降。而皇太极也已经好几次向城内的明军送来了劝降信,答应只要明军投降,将给予城内明军军将和兵丁极优厚的条件。
可祖大寿知道何可纲是绝对不会投降的。可祖大寿却有些犹豫,这城内的明军,绝大多数都是祖大寿的嫡系,而且还有祖大寿的几十名子侄在城内明军中,担任了各级军将。
要祖大寿把这一切都牺牲,就是想着和大凌河城共存亡,就等于祖家基本被排挤出了辽东将门的圈子,按照大明朝把武将视为雇佣军的德行,祖家没了利用价值,也就是分分钟滚出武将行列的样子——祖大寿也确实狠不了这份心。不过,自己去投降这一直被辽东军将视为蛮夷的后金军,祖大寿的心中也绝对不会乐意的。
想了一会儿,祖大寿开口说道:“这没了马,怎么突围啊?就算是有马,你看看城外那壕沟和土墙,我们照样冲不出去,还是在城内固守待援吧。”
“可这一直守下去也不是办法,这援军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来到啊!”何可纲说道。
“也不见得,孙督师一定不会放弃我们的。再说,城外有资历率大军救援我们的只有吴襄了。他一定会尽全力的,毕竟他是我的妹夫。”
“吴襄?你那妹夫……?”感觉到自己说的话可能会刺激到祖大寿,虽然何可纲和祖大寿比较熟,平时俩人说话也比较随便,可是何可纲还是在最后硬生生地把自己的话头收住了。
“尽天命吧!”祖大寿当然知道自己的这位老搭档要说什么话,他苦笑着摇摇头。说实在话,祖大寿对自己的这位妹夫,有没有能力来救援自己,祖大寿自己都没有什么信心。
“熬下去,城中你我的儿郎肯定没话说,可这粮食怎么办呢?”何可纲接着问道。
可是何可纲却有些惊讶地发现祖大寿并没有回答他的问话。祖大寿反而转过了身,目光看向了城内。
顺着祖大寿的目光,何可纲发现祖大寿看向的正是城内的一队民夫。虽然那些民夫也饿了很久了,可这队民夫依然搬动着守城所需的檑木砖石。
一刹那,何可纲有些不忍心,可立刻,他又铁石心肠了下来。为了能够和城外的后金军耗下去,这总有人要做出牺牲吧。
当祖大寿的目光转向何可纲的时候,何可纲也微微地点了点头。祖大寿立刻向身后的亲兵队长吩咐道:“到城里先找些老弱开刀吧。记住!做的干净一些!不要让人看到。”
……
祖大寿没有失望,因为督师孙承宗确实组织了四万明军,在总兵吴襄的率领下,又一次地来救援大凌河城了。
可祖大寿又失望了,当知道明军再次救援以后,后金军立刻组织了二万军队进行了阻击。
可这次战斗却根本没有打起来。当吴襄看到对阵的后金军时,还没有战斗,吴襄就带头逃跑。见到自己主将的举动,明军立刻大溃。后金军顺势掩杀,明军立刻尸横遍野。
可令人好笑的是,带头逃跑的吴襄却没有逃掉,他被追击的后金军围困起来,情形是万分危机。
就在这个时候,整场战争中的唯一亮点出现了。随同一起出征的吴襄的儿子,年仅十六岁的吴三桂率领着身边仅有的几十名家丁冲入了后金军的重重包围,竟然把自己的父亲吴襄给救出来了。
而这个举动,也因为这是明军战斗中的百暗中的唯一亮点,而被孙承宗奏报到朝廷中。作为偏执地认为:孝子就是忠臣;孝子就是勇将的崇祯皇帝,立刻把吴三桂的名字给牢牢地记住了。从此以后,吴三桂也就乘上了升官的直升电梯。
更为了宣传,吴三桂勇冠三军的名声,在明朝朝廷的大肆宣扬下,立刻传遍了大江南北。当然,刘白羽也不会这么快得到这个消息。不过,如果刘白羽知道吴三桂是这样得到了勇冠三军的名声的,他也一定会笑掉大牙的。
但吴三桂的名声,并不能够挽救大凌河城内的明军。督师孙承宗是一筹莫展。虽然再一次的损兵折将,可是辽东的明军数量还是比后金军的多。
但是这些败兵也都丧失了基本的勇气,他们也只敢待在坚固的城内,每天的举动也就象是行尸走肉。靠这些人去打仗?就算是最乐观的人也不会觉得会成功。
孙承宗知道依靠这些明军去救援大凌河城是肯定不现实了,他现在就盼望着关内的明军快些赶到山海关,去再次和后金军在大凌河城决一死战。
339卫辽堡
“阿玛,你这次出其不意,打的关宁军闭关自守,而后又反客为主的围了大凌河城,收了大凌河城的大半粮食,这回可没人说您打仗不行了吧,刘白羽那是靠钱砸出来的名将,如果满洲有那么多铁甲还有大象一样的重骑兵,早就一统天下了,哪像他……”豪格望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兴奋的红着脸恭维自己英明神武的皇阿玛。
“刘白羽就是读书读傻了,大汗要是有他那么多铁甲还有大象一样的重骑兵,早就击破中原,改朝换代了!这人可能是怕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范文程给豪格解释说。
“哼!天下人的悠悠之口?那是什么东西,不服气的愚民,统统杀掉,读书人不服气,也杀掉,反正汉人识字的多,不听话杀就是了,杀到听话为止!”
反正汉人识字的多,不听话杀就是了这句话让范文程听着有点刺耳,不过转瞬间却立刻附和道:
“豪格贝勒说的是!咱满洲人要是得了天下,开了科举,考什么还不是咱满洲人做主,不过杀到听话为止,还不够,还得把汉人读的书都改了,什么夷狄啊,华夏啊,统统删去,咱满洲人的江山才能坐得稳。”范文程猛然想到,自己抬了旗,早就不是汉人,而是满洲人了,虽然自己是读书人,也是满洲读书人,不能和汉人一条心,这屁股得作正了。
范文程屁股坐正到满洲人这一边,顿时以前觉得刘白羽仁义的许多事情,看起来也很傻,吐糟道:
“刘白羽这人书是真的读傻了,但凡有个争霸天下雄心的,这次勤王,就该趁机拿下北京,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咱满洲人结盟,立刻可以席卷中原……。结果迈出一半的脚步又退回去了,真是没有半点帝王之相……。而且对底下人太好了,如果学咱满洲人严刑峻法,拉出十几万壮丁……。”
“够了!帝王之相也不是一种,朱温那种,也算帝王,司马炎那种,还是开国皇帝呢!”对于豪格和范文程的一唱一和,皇太极听得直皱眉头;缓缓说道:
“刘白羽何尝没有帝王之气?一阕沁园春雪,帝王之气直冲天际!刘白羽此人,行的是王道,体血百姓,此人博学多才,海内第一,却乐于纳谏,为了百姓,放弃了到手的江山,论起民贵君轻的道理,比李世民还要强,真要是得了天下,那就是李世民一流的人物——如果我皇太极不是生在满洲,不,是生在大汗家,我也会去投奔此人……”
这话说的!豪格没想到自己敬爱的皇阿玛对刘白羽评价这么高,脸上不服气却不敢吭声,范文程被这句话噎得说不出话来,脸红的和猴子屁股仿佛,他倒是知道皇太极不是故意讽刺自己身为汉人,给满洲人当了汉奸,不过被无意讽刺了,更让人无地自容。
“咱满洲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是给一般旗人听得,其实汉人么,别说秦皇汉武了,就是李成梁还活着的时候,父汗也不敢轻易出手!要不是大明朝**到了极点,把汉人弄成一团散沙,咱满洲人哪有机会!汉人英雄何其多也!别的不说了,就说被咱们困住的祖大寿吧,这种武将汉人总有个十个八个,他身边的亲兵比我的白甲差?如果大明皇帝给足粮饷,又不怀疑他造反,一个祖大寿就完全可以和满洲对抗。”皇太极缓缓说道。
“你们切记,一定要先保住大明朝廷,先入关扫荡汉人的元气,否则换了一个新朝廷,只有给几年的时间让他们立住脚,汉人听了他们,咱满洲人就凶多吉少了。假如刘白羽得了中原的江山,咱满洲人不可争锋,退回到极北的深山老林去,或许还能保住咱满洲人的血脉……。”
皇太极敢感叹汉人英雄何其多的时候,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那就是过去祖大寿的小根班祖大乐,在城堡里防守反击击败了围城队伍不说,还一不做二不休的冲击满洲人的辎重队伍!
皇太极是明末的军事家,自然不能造成辎重队伍护卫力量少,被人抢了的事,事实上满洲人的辎重队伍护卫半点也不少,去掉汉人包衣,也足有五千多人。加上接应的后卫队伍
八旗兵虽然穷凶极恶,单兵或者说小部队的作战能力出众。但他们大股兵力的伤亡承受力并不高。八旗兵号称满万不可敌,但他们的伤亡承受能力却不足百分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