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位面商人在明末 >

第244章

位面商人在明末-第244章

小说: 位面商人在明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弟知道自己的亲兵最近在兵营到处听人讲打仗,也听了许多训导官动员,只是没想到他接受的是这样的观点,此时周围到处是尸体,刘弟也没有心思教育这个小跟班,摇摇手带着两人继续往十字街街口走去,路上很多地段被尸体铺满,路面流满血水有的地方甚至打滑。

    刘弟自己的战靴已经被血水完全浸湿。

    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刘白羽最后还是长叹一声——或许换一种解释,多尔衮和阿敏血腥屠城,除了极少数无辜者之外,不是做了满洲的炮灰,就是做了残害汉人的帮凶——虽然是被逼无奈,某种意义上也不算是全然无辜……。

    接着他在街口又得知刘白羽去了北门书院,又跟着赶过去,这一带都是刘家军控制,两侧全是刘家军的战斗组让他很有安全感。

    他见到刘弟的时候,是在书院里靠东一面的魁星楼下,一些士兵从几辆马车上卸下许多缎匹,后面还有士兵牵着一些马从东边络绎不绝的过来。

    刘白羽一见是刘弟,过来笑道:“这些靶子怕是把滦州周围都抢空了,州衙库房里面缎帛棉布堆积如山。”

    刘白羽对刘弟道:“这些是他们抢的滦州百姓的咱们拿了。。

    “咱们不拿就是其他勤王军拿,百姓绝对拿不回去的,就算孙承宗要退,还得靠那些吏目发放,最后也是落到地方官绅亲眷的手中还不如拿去给咱们,咱们再发给愿意去山东垦荒的人。”刘弟长长出口气,他也知道刘白羽说的是事实,自己找根凳子坐了一会,心神才安定下来,突然不知道为什么想起刚才的事,随口对刘白羽问道:“刚才有明军杀百姓好像是临洮的,咱们快派人去跟孙承宗报告一下。”

    刘白羽赶紧过来做个低声的手势:“有些话不能说,这可不能去报滦州城里有这许多剃鞋子头的,各官杀些人头假冒都是常例大家都看着那三十两一个的人头赏,你以为孙承宗不知道,咱们一报会得罪多少人。

    这些将官就算在蓟州驻防,有时也抓些乞丐来杀了,孙大人带兵多年,真要是认死理,能镇得住这帮丘八才怪,只要不是全城大杀,他不会管也管不住,就他一个人,他能把全城丘八都盯着?”

    刘弟嘴唇抖动了几下,终于没有再说,听着里面传来的伤兵惨叫声,站起来,卷起袖口道:“我帮不了啥忙,就帮你去护理一下伤兵好了。”

    刘家军乘着城中乱鼻,控制了州衙到书院的道路,卢天生带着三百多士兵一起动手,把建奴存在州衙的贵重财物搬运一空,大街上到处剩下的空马也都拉住,全部往书院送去。卢天生搬完财物后,又搬了一部分粮食,在关宁军入城之前,从州衙全部撤走。

    关宁军磨磨蹭蹭的终于入城,他们的炮兵表现也不错,但负责工程的人对建奴十分惧怕,等他们上到城墙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几个刘家军的士兵。

    刘家军控制了大路,许多建奴新收的包衣早就没有了英勇,无路可逃,躲藏到了城中的民户家中或是街巷的角落,潮水般的关宁军大呼小叫着冲进城里,他们打顺风仗还是不错的,最重要的是,进城就意味着有了抢掠的机会。

    南门的尤世禄所部也将大旗立到了南墙,城中鼓号不绝,但所有队伍都失去了建制,谁也不知道是那个营的军号,士兵在伍长的带领下挨家挨户搜索建奴,也同时抢掠收割,稍微有点良心的,收割钱财,没有节操的,直接杀良冒功。

    刘家军的部队分为小股,在建奴几个聚居地方扫荡后,又搜得部分财物,刘白羽的骑马亲兵一路吹着竹哨,慢慢回收部队。天黑前大多已经回到书院,卢天生带着镇抚兵开始出门巡视,维持军纪并清查那些还没归队的人。

    刘弟在一盆红色的水里面随便洗了洗手,走出书院东门,抬头看去,残阳如血,在东面城墙上染上一片红色,城中升起几股浓烟,北门大街上到处是破门而入的明军。

    刘白羽已经点过战利品,过来对刘弟道:“州衙和几个主要地方,搜出近十万两金银,这还是建奴掠夺剩下的,怪不得建奴非要入关呢。”

    刘弟听着四处传来的士兵叫骂和百姓的哭喊声,愣愣的道:“真赢了么?或许吧。”
363倪元璐
    虽然战后明朝的勤王军让刘白羽见识了一下什么叫兵过如洗,发出了四城之战到底胜利与否的感想,但是事实上,就是明朝难得的再次胜利,拨掉了后金在关内的据点,北京城再度获得了安全……。

    不过话又说来回来了,按照明朝末年的规律,战场上稍微安定下,东林党和其他个党的激烈宫斗又要再度开始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就是满洲大兵压境的前提下,东林党也没忘记内斗折腾,直接让左良玉带兵勤王来着……

    当然,其实东林党如果按照现代党派的意义上来看,就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概念。

    严格意义上的东林应该是和东林书院有密切关系的人,这些人政治上多半是弱智。东林书院的两个创始人,顾宪成高攀龙,顾宪成受攻击后的表现令人惨不忍睹,而高攀龙更是来了个投水自尽以明志。即使是孙承宗和卢象升那样的军事能人,政治上也是大大的不及格。或者如刘宗周和黄道周那样的学术宗师,嘴炮可以给满分如果给他俩的政治能力打分,作者肯定给负分。至于象杨涟那批书呆子,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们——或者说的明白些,这些书呆子名为儒生,实际上的思想和所作所为,颇有那十年砸烂一切的小将风范。

    那么真正执掌朝堂的东林党又是谁呢?说出来会让人吓一跳,原来执掌朝堂的东林党和阉党不但不是势不两立,甚至很多人和魏忠贤有默契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合作。

    东林前期领袖毫无疑问是叶向高,没有叶向高就没有东林党。如果说叶向高的政治斗争能力是一流的,其它东林的政治斗争能力就是渣五,一群又傻又呆的书生。而叶向高为了维持住这群呆书生不被全部搞死,更多时候在支持东林的对手,在更多的支持浙党和阉党。所以连樊树志那样的晚明史专家都认为应该把叶向高归入浙党的行列。

    东林中期的领袖大概得算是钱龙锡。钱龙锡也是一个妙人,开始和魏忠贤的关系相当的要好,天启四年杨涟等一大批东林被搞死了,钱龙锡却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开始钱龙锡和魏忠贤闹矛盾,先调到南京任吏部右侍郎,六年削职回家,躲过了天启七年对阉党的清洗。魏忠贤倒台后钱龙锡入京成了东林领袖。

    (有人搞不清为什么东林既然把袁崇焕弄进了逆党名单,为什么有部分东林还支持袁崇焕,在袁崇焕问题上自己先内斗了起来。原因很简单,他们的领袖成分很复杂,立场很犹豫,底下人就很难办了。)

    东林后期的领袖范景文和倪元璐同样很有趣。《明史??范景文传》:“魏忠贤暨魏广微中外用事,景文同乡,不一诣其门,亦不附东林,孤立行意而已。”倪元璐在天启年间也不附东林,和浙党因为是老乡多有联系,所以樊树志认为倪元璐开始是浙党。崇祯元年,杨维垣攻击东林,倪元璐突然成了东林急先锋,而此时魏忠贤早死了,东林也已经掌权。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李自成入京,自缢死。福王谥文正。所以说网络上说东林党人在崇祯皇帝死的时候无人死节,却是地摊文学了。

    当然倪元璐也可以说是帝党,和钱龙锡一样是崇祯皇帝为了整合东林党才捧起来的东林领袖——倪元璐和阉党结怨是因为天启七年(1627)出任江西乡试之主考官,时宦官魏忠贤垄断朝政,败坏纲纪,元璐出考题讥讽之。思宗即位,诛魏忠贤,元璐才幸免于祸。

    甚至如果思路广一点,周廷儒其实也可以算作东林党人,他的老师是叶向高,起复也是靠的东林党人为主体的复社,周廷儒起复之后也投桃报李的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周廷儒之所以不被算作东林党人,是传说周廷儒毒死了复社领袖张溥——但是明朝末年官场上真真假假的事情多了去了,尤其东林党人发明历史是有历史渊源的。更重要的是,张溥死的时候,东林党人可没觉得周廷儒是杀人凶手,要声讨周廷儒,而是高高兴兴的和周廷儒做了交易,当官去了——所以周廷儒也是东林党人,周廷儒和张溥的事情是东林党人内部斗争的说法,其实也说得通,另外说出很多人想不到的事情,张溥死后,他生前围着他转的东林党人都忙着当官去了,身后事还是被很多东林党人骂成人渣的马士英大力帮助的……。

    因为东林党人这个概念本来就是问题多多,倪元璐身上帝党和东林党人的属性也是分辨不易,所以刘白羽也不知道倪元璐来见自己是干什么的,只好说了几句客套话,就等着倪元璐说出来意,自己随机应变了

    倪元璐旁敲侧击了几次,见到刘白羽都是没啥反应,终于明白刘白羽这人不好糊弄,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最后只好图穷匕见:

    “青山居士这次击溃满清,让我们东林党人扬眉吐气,打的皇太极那蛮子酋长望风逃窜,可见国事还得靠我等东林党正人,什么满洲边事全坏在东林党人身上,无非是有些阉党余孽再造谣罢了……。”

    满洲边事全坏在东林党人身上那是扯蛋,大半是坏在东林党人身上那是事实!满洲崛起之前,李成梁就曾想拉拢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对抗努尔哈赤,却被言官们破坏,李成梁晚年就看出万历三大征之后东北军实力大损,已经无力压制努尔哈赤,提出辽东汉民撤回关内,又被言官们破坏,甚至弹劾——这事虽然是朝廷文官的共识,但是一贯讲究政治正确的东林党人们显然嗓门最大,出力最多。。

    等到楚党熊廷弼出阵辽东的时候,熊廷弼虽然没到辽东之前,没少抨击持战略撤退的李成梁,但是到了辽东之后,从实际出发,采取了正确的收缩策略,反正努尔哈赤这伙人打仗不错,内政不行,抢不到大量物质就活不下去。让努尔哈赤气的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

    林党内阁决议,将熊廷弼给免了,派另外一个人去接替他,此人也是东林党,名字叫袁应泰。袁应泰是个好官,也是个杰出的水利专家,可以说,在东林党中,他很优秀,不过他有一件事情不会,那就是打仗。

    袁应泰到任后,一改熊廷弼之前的做法,将城外大量蒙古流民放入城中,结果一个月后,努尔哈赤便率兵进攻,沈阳守将贺世贤拼死抵抗,关键时刻,那些被招抚的蒙古流民开始露出真面目,他们大肆在城中进行破坏,攻打守军,与后金军里应外合,贺世贤战死,几万大军覆没,沈阳沦陷。好像努尔哈赤在关外辽地攻克的城池,很多是依靠这种奸细混入的办法;看来不是努尔哈赤攻城强——(事实上如果守军积极抵抗在没有大炮的情况下攻克一座较高大的城池的代价相当大,野猪皮时代后金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