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历朝历代首都都是要讲个维持稳定的,陕西,河南这种边地死十几万人,皇帝看不到也就是个数字罢了,北京这地方要是有人闹事的话……
孙承宗自然知道温体仁的心思,虽然孙承宗不是下黑手整人的主儿,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自然什么都清楚了,本来还想说什么,又被王洽和钱龙锡的哀求眼神看到,只好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崇祯皇帝哪里知道文官们说话互相下套的本事,一见温体仁把在座诸位说的都是哑口无言,还以为是温体仁想的周全呢。
不过崇祯皇帝一向觉得自己是尧舜之君,即使作为官吏也比这些文官强出很多,于是最终拍板:
“北京城人口总多,而且身为京师,比外地富庶很多。”
崇祯皇帝说完顿了一顿,眉头一皱:
“而且现在是什么时候,动不动屠城的建奴就在城外,现在还会有人偏爱那一点蝇头小利么?朕晓以大义,北京城的百姓必然会……”
这位陛下本质上就是一个热血小青年啊,连孙承宗和温体仁实质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虽然说身为高级文官,应该讲究不行于色,可是崇祯皇帝的反应实在是太不着调了,顿时让诸多臣子都不由的面色奇怪起来。
“诸位没有不同意见,就这么定了!”崇祯皇帝心里鄙视这些没注意还看不得自己纲常独断的文官,干脆连基本的礼貌都不顾了,直接下了论断。
崇祯皇帝刚刚打定了主意,外面就传来太监的通报声:“都督满桂,求见万岁爷。”
“都督满桂不是在城外坚守么?他是一个死战到底的人物啊!到底发生什么了?”崇祯皇帝升起了不祥的预感,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说道:
“快请,快请!”
很快满桂就全身浴血地冲了进来,手里还握着五根羽箭。满桂看也不看两边的内阁还有孙承宗一眼,一头就扎到了崇祯的脚前:“皇上,袁督师要射死微臣!”
满桂一五一十的说道,他自己指挥宣大军和后金军激战一天不敌,于是就退向关宁军的方向,不想对方就是一片铺天盖地的箭雨飞来,杀害了众多宣大军士卒,满桂也中了五箭。满桂地甲显然没有袁崇焕身上地甲好,所以他虽然远远没有被射成一个大刺猬,身上却已经开了大血口子。
满桂解开衣甲给皇帝和阁臣们展示过血淋淋的伤口后,崇祯也彻底傻眼了,他有些手足无措地问阁臣:“众卿家可有什么见解?”
满桂一听崇祯皇帝还不肯定性,心直口快恩怨分明的他就又在下面嚷嚷起来:“皇上,袁督师这是存心要射死微臣啊,他已经害了毛帅和赵帅了,现在就轮到我了。”
孙承宗和几个阁臣此时也已经傻眼了。自大明开国以来,就是按照明会典治国,袁崇焕已经干下了太多惊世骇俗的事情,上次是擅杀钦差大臣、一品节将,这次竟然被总兵官当殿控告谋杀,实在是闻所未闻。一时间都无话可说。
过了好一会儿,温体仁才反应过来,提议道:“圣上,臣以为,还是让蓟辽督师来和满帅对质吧。”
十二月一日,崇祯把袁崇焕招来和满桂当着内阁地面对质,一再问起杀毛文龙是不是为了和满清议和,满清破口是不是因为袁崇焕议和问题是言而无信的事情,袁崇焕不能答,多疑的崇祯皇帝终于爆发了,让左右锦衣卫把袁崇焕下诏狱:
“朕以东事付袁崇焕,乃胡骑狂逞,崇焕身任督师,不先行侦防,致深入内地。虽兼程赴援,又箝制将士,坐视yin掠,功罪难掩,暂解听勘!”
这段话崇祯皇帝自己感觉挺满意,里面既夸奖了袁崇焕的功劳,也没有给他定下什么莫须有的罪名,最后也说明这个解任是暂时的,等问题说清楚了还是会让他复职的。自己的处理堪称进退得当,完美无缺,不过崇祯自我感觉良好还不到一个时辰,一个中官就急匆匆地赶来报告:
“万岁爷,祖大寿一回营就煽动士兵哗变,旗牌官周文郁则劫持了督师宝剑、印信私逃,现在关宁军他们已经反出京师去了!”
在关宁军叛乱后,崇祯终于大发雷霆,下令彻查袁崇焕在京畿作战中的指挥。很快蓟门一线的指挥部署就被交到了皇帝面前,几天前袁崇焕纵敌入关后,崇祯安慰自己,说不定袁崇焕只是“不派侦防,竟让敌潜越。”
只是现在想来,几万人从一个人面前潜越过去可以解释,一个人从几万人面前潜越过去也可以解释,但几万人从几万人眼前潜越过去实在不是人类所能理解的了,尤其还要加上袁崇焕事先把刘策、尤世威的军队安排的路线恰恰都和后金军的通行路线错开了。
等放后金军入关后,袁崇焕和关宁铁骑又绕大圈,置通州、顺义等地的友军于不顾,一门心思的往京师撤退,放任京畿地区被敌军铁蹄蹂躏。崇祯震惊过后就是狂怒:“避敌不战、纵敌长驱,传旨,立刻将刘策、尤世威锁拿进京,穷治其罪。”
曹化淳愣了一下,小心地建言道:“万岁爷,他们都有蓟辽督师的手令。”
“这种荒谬的命令也能执行么?”崇祯已经气愤得失去理智,他忘记了到底是谁曾给袁崇焕撑腰,以致会有这样的后果:“避敌不战就是避敌不战,立刻把这两个人下诏狱。”
“遵旨。”曹化淳见皇帝气得厉害,也就不再劝说了,后来这两者都论罪死、斩立决。
孙承宗没有替袁崇焕说话,而是向皇帝建议由他写一封信给关宁军。把这些叛军召回。孙承宗是第一任辽东督师,在关宁军中一向有威望,崇祯怒气稍消:“如此,就有劳阁老了。”
袁崇焕被抓、关宁军叛乱后,后金军也开始撤离京师,第二天就解围转向其他方向。京师解围后百姓民谣曰“投了袁督师,东人跑一半。”
后金军在京城郊外掳走颇多百姓。崇祯皇帝随即命令满桂追击,将百姓夺回。满桂以“敌众援寡。不可轻出”为由希望皇帝收回成名,崇祯不听,加满桂武经略衔,要他全权负责从后金军手中夺回京畿百姓。
崇祯皇帝因为关宁军和周文郁的所作所为,对袁崇焕已经彻底失望,甚至觉得事事和袁崇焕反着来说不定是个好主意,一边下令安抚都督满桂,一边逼着都督满桂作为北京城的临时司令,突袭满洲。
都督满桂一再解释,此时满洲人的力量远远大于明朝,不能主动出击,只能先坚守,等满洲人疲敝之后再反击,脑子里和热血青年差不多的崇祯皇帝却认为满洲之所以能肆无忌惮,根源就是袁崇焕瞎指挥,没了袁崇焕,立刻就能打胜仗,强令都督满桂带着精锐大损,编制混乱的驻疆出城迎战满清……
崇祯这种方针,都督满桂的前途就注定了,十二月四日,辽东军离开京城往东而去,前面守各地的军队听到崇祯皇帝强制和后金部队决战的命令之后,也开始纷纷猜疑,陆续有人脱离,不久后金攻破良乡,迁安,在固安屠城,占领了滦,永据,卢沟桥申甫战败,满桂,孙祖寿在永定门战死,麻登云,黑云龙被后金俘虏,几万步兵和骑兵全军覆没。最后蓟州刘之纶战败而死,后金军队横行无忌,如入无人之地……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朕到底哪里错了?哪里错了,怎么会这样!”崇祯皇帝失魂落魄的吼道,也不知道这些话是对着别人说的,还是对他自己说的。
他不明白,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中规中矩,自己已经让勤王军放弃了各地,力保北京城,可是结果北京城还是摇摇欲坠。
他不明白,自己已经拿下了不得人心的袁崇焕,结果却还是没和圣人书中讲的一样,拿下奸臣,群臣奋勇,就可以消灭蛮夷。
他不明白,自己登基着几年来,克勤克俭,吃穿用度不如一个中等人家,节省出来的钱都拿出来给国家使用,古代的圣君也不过如此,怎么反倒是国事越发艰难起来。
或者,袁崇焕是冤枉的,所以才会如此,事已至此,崇祯皇帝是越想越不明白了……
崇祯皇帝是越想越不明白朝臣们又开始争吵不休,互相推卸责任,谁也说不出到底怎么办才好。
“圣上,臣愿意保举马世龙为左都督,统一指挥勤王军队,将建虏赶出关外。”孙承宗听到这个满桂的噩耗后,就再次对皇帝建议使用马世龙,他称马世龙也是一员征战多年的宿将,应该比旁人更懂得打仗。
崇祯看了看其他的文官们,一个个都说不出任何有份量的话,于是就无奈地说道:“那就传马世龙吧。”
马世龙来见过天子后,崇祯勉励了他几句,然后就让马世龙和孙承宗去讨论军务了。他们走后崇祯又看了看死气沉沉的大殿,心里就像是堵了一块大石头那样地难受,他忍不住在心里想道:
“说是袁崇焕这不好,那不好,至少袁崇焕不懂的推脱,还有几分胆色,比诸位只顾自己的那是强出太多了。”
由于内阁诸人让崇祯皇帝过于失望,崇祯皇帝居然起了再度启用袁崇焕的念头——但是很多事情,计划没有变化快,崇祯皇帝启用袁崇焕这件事也一样。还没等崇祯启用袁崇焕这件事宣诸于口,袁崇焕捅下的篓子太大了,朝野议论纷纷,有不少人都直指袁崇焕通敌。
京师城内竟爆发了一次谣言,数万人哄传袁崇焕要为后金军开门。锦衣卫厉行弹压,后来抓住了制造谣言的人,那人是城北的一个木匠,锦衣卫查明没有人在他背后指使,崇祯才下令把人放了。
崇祯虽然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他也不打算就这么退朝,于是满屋子的阁臣、元老就静静地站在自己地位置上发呆。和天子大眼瞪小眼的耗时间。
“万岁爷,万岁爷——”司礼监秉笔王承恩欢呼雀跃着跑进来,他双手捧着一份刚到的奏章,喜形于色地大声报告道:“万岁爷,现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各路地勤王军纷纷向北京涌来都星夜赶来勤王。”
如果是几个月之前没经历北京之战的时候,以为人越多越好的崇祯皇帝或许会很高兴,不过经历了北京之战的崇祯皇帝早就明白了,人多组织不好,后勤不够的话,人越多就是越添乱,而关宁诸多勤王军的战斗力也让崇祯皇帝大开眼界,不抱什么大的希望了,于是崇祯皇帝只是淡淡的说道:
“知道了……”
但是如果刘白羽在这里,就会笑崇祯皇帝不懂数字管理,就知道凭着感觉做事的派头过于可笑了。
没错,满洲军在战场上是几乎歼灭了所有的明军主力,北京城近乎孤城一座。但是……战争固然不是数人头的电脑游戏,可满洲人也不是电脑游戏中不需要休整,可以连续几个月作战的神兵,各路勤王军是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一批一批闹得满洲人休息不佳,早就成了强弩之末。
更要命的是,皇太极为了士气,纵容满洲人屠城,却因为屠城的地区在北京附近的关系,满洲人没有迅速离开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