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金兵迅速渡河追击。他们虽然同样是骑兵,但是得到充足牧草的后金兵机动力远远超出了牧草不多,已经限制马匹食量的赵率教部,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对遵化的合围,甚至一部分遵化民团因为走得慢,反而被满洲部队盯住了。
莽古尔泰牛觉得这是一个好彩头,贪便宜的脾气爆发,驱赶着人马全力赶路,要包围遵化民团,终于在遵化北面完成合围的时候。没想到赵率教出人意料的用自己的亲兵,回头一个反击,莽古尔泰孤军急进,退得再快也损失了数十人,好在退了五里遇到德格类的援军,这才稳住阵脚,再次出击挽回了面子,斩首遵化民团近百人——遵化民团大部却被逃掉了。赵率教的骑兵则是交替掩护,消失在遵化城中。莽古尔泰不敢继续追。他未等扎营便登上遵化北山,急于看看遵化的模样。
不曾来过遵化的莽古尔泰立于北山,眼前的景象几乎让他笑出声来,遵化县城本来还是坚固的,只是近百年的承平,房屋早就废弛,原来的遵化北城上面全是青苔,甚至还有不少城砖被撬走的痕迹,里边的瓮城则是。几乎消失。那些石料全部被搬走,大约是被地方的小官吏或者士绅挪用了。
跟着莽古尔泰的德格类看的连连摇头,连话都说不出来,莽古尔泰看了一直在摇头,最后终于忍不住说道:“明朝内陆的城池是不是只能防备土匪啊,这种东西完全防备不了正规军么。”
“这要是能尽快赶工,还是能弥补的!”德格类觉得莽古尔泰说的有点太绝对了,急忙出言提醒。
“你不懂得,明朝要有那个效率,我们满洲人还是会林子里当猎人的好……算了还是先干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吧。”
两日后,浩浩荡荡的后金军布满遵化北面的山野,各旗分部结营,旗帜营帐漫山遍野,在凶横的旗人动不动就斩首,断手的酷刑威胁之下。无数新收的汉人包衣挥汗如雨,挖掘立营的壕沟。眼前部分已超过五万人,官道上还有源源不断的大军赶来,顺着遵化河的方向依次下营。
198武知县
皇太极象征大汗的大氂出现在北山下,他望着眼前遵化年久失修的城池久久无语,本来早就制定好了对付赵率教的计策;可是遵化的城防实在是让人忍不住就去试着攻打一下;毕竟赵率教的部队马力受损;已经由强军变成了弱军;而遵化又是出乎意料的脆弱;很难让人不下决心试一试。
没错;皇太极在军事会议上是制定了方略;早就做好了围困赵率教部队;使他们马力进一步削弱;而后被崇祯强令出击;然后在运动中消灭的完美计划。
但是这个计划对于后金本身是完美无缺的;对于要围困赵率教的后金贵族来说;可就不见得那么美妙了;毕竟满贵的宣大军;袁崇焕的关宁军都在遵化附近;满洲的大军开往北京;围困赵率教的后金部队万一被三者夹击;岂不是哭都哭不出来了?
这事还真是可能的;毕竟对于明军来说;跟着后金主力走和跟着老虎走没啥区别;可是围攻后金的偏师就完全不一样了;就算不成功也可以避开和后金主力作战的风险我军和后金偏师作战;斩首几十;自身损失惨重;也就交代的过去了不是?
毕竟后金其实就是明末军队制度的加强版本;也是兵为将有;要说抢粮食捏软柿子大家抢着干;要是啃硬骨头啥的;那就呵呵呵了。
皇太极自然也知道这些兄弟的德行;立刻开出价码:
“谁留下来围困赵率教,损失的丁口和物质从公立补!而且困住赵率教,让他马力耗尽,就算是全功,如果关宁军和满贵靠上来,可以相机而动,允许撤退!”
这样就没问题了,解除了后顾之忧的一众后金军事贵族都陪在他身边,代善、济尔哈朗等人神情凝重。多铎、阿济格、豪格等人反而神情兴奋,有些跃跃欲试。
“不过这头阵还得我来打,马上我就抽调精锐白甲驱使包衣试探下,然后再赶些尼堪进城!我到看这小小遵化到底有多少粮草!”皇太极阴沉这脸说道。
皇太极的试探自然是被赵率教抽了回来,而且还死了近千新收的包衣,不过皇太极也不在乎,反正汉人有的是,再抓就可以了——不过这试探极有价值,虽然赵率教老于军伍,配合遵化的民团,在四个方向收的中规中矩,预备队也出现的及时,可是守城器械明显不足,连石头都不是很够,却是漏了老底……。
于是当天下午,按照在关外攻下辽阳,沈阳的老办法,后金部队退后了几里地,把抓来的数万百姓赶到遵化城去……
这是一个露水很足的天气,早上的低温冻彻心腹,被清军驱赶的数万百姓穿着一身单衣,哆哆嗦嗦的走到遵化城门前,有气无力的叫嚷着:
“行行好,让我们进去吧,几天没吃东西了!”
“肚子里都是野菜,浑身没力气,楼上的兵爷,求你们放我进去吧,我给你们做牛做马啊……”
其实能出声的还是强壮有力的,老弱的人,两眼无神,仿佛僵尸一般挪着步子,一停下来就软在地上,逐渐没了生气,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当然所谓强壮有力的,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许多人身上所谓的衣服也已经变成了一条一条的布条,皮肤灰白,行动缓慢,跪在地上对着遵化大门哭喊着,想求得一条生路。
“赵军门,快开城!快开城!这下面都是我大明的百姓啊!这下面足足有数万人命啊!”武知县对着赵率教哭嚎着,指着城外的百姓,双眼紧盯着赵率教。
“不开。”赵率教闭着眼睛养神,只是短短的回复了一句,语气短促有力,毫不犹豫。
“不开城的话,就是数万人命!这数万人在外面衣食无着,能挺几天!赵军门,你没有妻儿老小么?就真的忍心么!”
就在这个时候,见遵化根本没有看门的意思,城外的流民们哭号起来,尤其是几个男孩女孩,童音清脆,哭喊之声连遵化城墙上的守城士兵和百姓都听到了!
“不开。”赵率教闭着眼睛回答,只是听到城外男孩女孩的哭喊之声,老将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不过瞬间就是平静下来,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赵率教!你身为大明总兵,居然保护不了大明子民,让大明子民被后金挟持,畏敌如虎也就罢了,这时候满洲人也不可能冲上来,你居然还把不进遵化的就是一条死路的大明子民拒之门外!本官非要弹劾你不可!”武知县额头青筋绷起多高,指着赵率教的鼻子说道。
“随意!”赵率教依然是短短的回复了一句,这大明的体制里面,文官骂武官那是天职,武官被文官骂是义务——不过这也就是个程序,除了那个假传圣旨的袁崇焕之外,武官的生死荣辱还是在皇帝手里的,自然也就不在乎了。
没错大明的体制里面,文官骂武官那是天职,文七品的县令甚至可以对着武一品的总兵指手画脚,但是文官除了督师之类的要员,拿捏武将的无非是粮饷供应和群起弹劾而已,前者因为赵率教强行进城,接管了遵化的仓库和行政,已经完全没了效果,至于后者,赵率教不是象毛文龙那样单纯的军人,满清破口之后,无数的权贵利益都要受损,骂大街的声音不把紫禁城淹了就不错了,哪有人管这些!
“赵军门,你身上还有点人味的话,就把这些人放进来吧!我武清给你下跪磕头了!”武知县泪流满面,声音相当巨大,把赵率教召集的民团也弄的眼睛酸酸的,这些人都是老百姓,没有经过辽东乱局的赵率教部士兵那样的铁石心肠。
武知县发现自己作好作歹,赵率教都不为所动,只好想起了这一手,顾不得文贵武贱的规矩,就要对赵率教下拜——毕竟文臣下拜武将这玩意破了朝廷文贵武贱的规矩,搞不好就是一场**,赵率教如何敢冒这个险?
这帮子文官,就知道一味求名,心眼用不到正地方!赵率教没有办法,站了起来:
“武知县你说的轻巧,这遵化存粮本就不多,县城里加上周围避难的人就已经有近十万人了,现在城里施粥都是一天一碗了!武知县,你把人放进来,自己名声倒是好了,可是人没了粮食吃——要出大乱子的!”
“那也不能看着人家活活饿死啊!子曰,仁者爱人……”武知县满脸通红,义正词严的反驳道。
“我书读的少,但是人多人少我还是懂得,你把城外的百姓放弃了,城里的百姓或许有救,如果不放弃城外的百姓,城里的百姓可就真的没救了!”
赵率教不知道武知县是真的不懂,还是在不懂装懂,但是总的和他说清楚才是。
“那或多或少总的救一些吧,打开城门放进去,这些人实在太可怜了……”
“打开城门放进去就不止一些了,鞑子刚退,这些人就被放了过来,里面没有鞑子的内奸才怪!辽阳,沈阳是怎么丢失的,就是内奸开城!一旦内奸开城,整个遵化的老百姓只怕要被鞑子杀死大半,你这是假仁假义!”赵率教不愿意和武知县继续废话,指着武知县命令亲兵:
“武知县脑子烧糊涂了,请他下去休息吧!”
“我没糊涂,没糊涂,糊涂的是你!赵率教你草菅人命,天地不容,我要在陛下面前弹劾你!武人专权,国将不国!”武知县被赵率教下令让亲兵架回了县衙,赵率教这次算是长出了一口气,浑身出了个透汗,比和鞑子厮杀半天还累……
“这些文官实在是——想出名想疯了!半点大局挂念也没有。”赵率教叹了口气,然后咬了咬牙!
没有办法,大明朝的皇帝也不会允许哪个武将深得人心,大明朝文官为了求名,一个个都接近于半疯,所以真的大明将军,敢于直面惨淡的名声,敢于背着本来该文官背的黑锅。
“弓箭手准备,把这些饥民都驱散了!”驱散两字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一阵箭雨,死的就死了,活着的驱赶走——毕竟如果满洲借此攻击,城外的百姓会极大的造成守城方的混乱。
一阵阵密集的箭雨散落下去,城外的百姓都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走路都相当缓慢之辈,自然就被射到了一大片,有的人生死不知,没有了声音,还有的人在呻吟着,咒骂着,已经小孩的哭闹声,响成一片……
赵率教叹了口气,自己的士兵在关外和满洲对抗,比这凄惨十倍的都见过,自然是铁石心肠,遵化的民团本质都是老百姓,哪里见过这个,一个个吓得武器都拿不稳了,看着赵率教和士兵们的眼神如同看着恶魔,充满了恐惧。
满洲这招逼着百姓攻城却是在辽东用惯了的,因为明朝的武将权力仅限于军事,畏惧御史弹劾的文官放百姓进城之后,满洲军立刻攻打,混在百姓里面的后金探子立刻开城,或者联系城内的劣绅开城,辽阳,沈阳都是这样陷落的。
就算是探子被清理出来,这么多的百姓涌入,也会消耗小冰河期城市内不多的存粮,没了足够的粮食,再坚固的城池自然也是守不住的——事实上,满洲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