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位面商人在明末 >

第170章

位面商人在明末-第170章

小说: 位面商人在明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蓟镇下岗士兵再就业高兴兴奋的时候,在二楼单间里的刘策和王元雅却是惊得说不出话来,两人对视一眼,发现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脸色惨白,冷汗直流!

    大明朝的高级文官们都是八股文调教出来的,虽然花花肠子多的说不清楚,可是论起智商来都是高于一百五十的主儿,自然早看出来这些来募兵的关宁军实际是什么人物!

    按理说,关宁军中祖吴世家虽然势力很大,但是规矩【潜规则】不可费,毕竟临近蓟镇的那是关宁军中的赵率教部,祖大乐越粗代庖的来,那就是不合规矩【潜规则】,祖大寿都护不住他。

    当然,假如祖大乐在刘家庄碰了钉子,临时拉壮丁也不能说不行,毕竟赵率教被袁崇焕调离蓟镇,到了山海关不是。

    但是,刘策和王元雅都不是傻逼,你丫这是关宁军募兵么?说一个月二两银子月钱,还包吃包住,管老婆孩子,以及一大堆“生活用品”关宁军就是再财大气粗,袁督师呼出的气息都能换成黄金,这也凑不出来啊!

    能这么糟蹋钱,或者说拿钱不当钱的,除了山东不能说出名字的那位还能有谁?

    这位爷击溃了祖大乐之后,又以祖大乐的名义在京师咽喉的蓟镇招兵,他想干什么?!或者说,他即将要干什么!

    作为高级文官,其实刘策和王元雅还真不在乎刘白羽要改朝换代什么的,毕竟刘白羽是公认的当世大儒,大学问家,在著作里公开宣扬除非是叛国或者巨贪,否则对文官不能死刑的主儿;至于提倡大政府;高薪养廉之类更是对极了文官们的胃口其实得知刘白羽有几万铁甲军之后,大明的很多文官第一反应却是换个当世大儒出身的人当皇帝似乎也不坏,至少比崇祯这个二愣子皇帝靠谱的多!

    对于御史之类的喷子兼野心家来看,崇祯上台就铲除阉党,励精图治【就是腾出了不少高级官位给这些喷子。】绝对是一等一的明君,对于崇祯是吹的英明神武,就差说成是尧舜禹汤了,但是对于做实务的高级文官们来说,崇祯这一年来的表现确实是颠三倒四,追查阉党弄的人人自危,东林党都看不下去他随意扩大阉党范围的做法。

    很多为了自保而巴结魏忠贤的中低级文官,武将也被迫免官,其中大量的都是不可缺少的实务性人才——比如孙承宗提拔,保护的马世龙等人,导致军心不稳,许多文官都成了救火队员,到处维稳,想着这位爷不要捅出大篓子才好。

    然而这位爷怎么可能不捅出大篓子呢?首先就是急功近利,拼命收税,裁兵,以全国供养关宁军,妄图几年内击垮满洲,甚至为了保证关宁军的军饷充足,不惜向北方的灾区征税,还异想天开的要陕西河南等地交清欠税。

    然后就是破天荒的给袁崇焕统一事权,取消了辽东巡抚还不算,甚至袁崇焕假传圣旨诛杀毛文龙之后,崇祯也默认了,这在文官眼里看来,基本就是皇帝脑袋上挂着一个傻逼的标签了。

    假如袁崇焕杀毛文龙是您陛下的旨意,这也无妨,你事后追认一下,充其量只能说年轻人毛毛躁躁的——假如袁崇焕杀毛文龙是您陛下的旨意,至少要对袁崇焕申斥一下,结果呢!崇祯先是顾忌东江军毛文龙的残余势力,没有追认,后是顾忌袁崇焕带兵在外的反应,没有申斥,把自己战略目光短浅,投鼠忌器的性子是完全暴露出来了,让人一声叹息。。

    无论是向灾区征税还是纵容袁崇焕杀毛文龙,都说明崇祯这个大孩子根本不懂起码的治国要领。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就是秩序,组织里的人的行动和结局应该有因果关系,遵守秩序的人起码得有一条活路——其实就是黑社会,黑道也有江湖义气这种秩序存在,完全没有的,那叫亡命徒。

    崇祯皇帝向灾区收税,这个就是在苦苦求活的百姓地底线了。以往不管把中国的老百姓压迫得多么苦,只要敬畏官府地人能勉强活下去,那大部分人就不愿意豁出去命去和官府对着干,但是现在,除了和秩序对着干,成为盗贼,就只剩下乖乖去死这一种命运了——这让稍微有点血性的人民怎么选?。

    而纵容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件事情本质也是一样,以往无论武官如何被文臣欺压,文贵武贱这种规则如何让武将不服。但他们至少知道只要遵守文贵武贱这种游戏规则,自己的这条命总是安全的,而文官内部的斗争让高高在上的文官其实远没有世袭武官的政治生命长久。

    但现在崇祯不惩罚悍然破坏法令的袁崇焕,那就证明朝廷的法令无法保护武将们的合法利益甚至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以后他就不要怪武将自己动手扶摇直上【开始玩拥兵自重、听调不听宣了】。

    实事求是的说,天启借助魏忠贤的手对文官大杀特杀,已经把万历末期被东林党夺走的权力夺回来许多。君权是大大的增强了——虽然崇祯事事都和老哥对着干,这一点倒是和老哥完全一致。

    但是大大的增强的君权如果掌控它的人很不成熟,那就是一场灾难了——崇祯想的做的,其实都是一个热血青年自然而然的想法罢了,不过看网文不顾逻辑就要一个爽没啥关系,娱乐而已,身为一个皇帝,仅仅凭借一腔热血做事,那就是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文明的灾难了……

    当然,如果现在有谁给刘策和王元雅讲十几年后,大明朝万里江山要被小小的满清征服,十几万人的民族打败了几千万人民族这种近乎天方夜谭的事情,刘策和王元雅准会以为这人疯了。

    这两位现在想的是,怎么把这事糊弄过去!

    上报崇祯皇帝?以这位二愣子的性格,既然关宁军都已经一败涂地,让被裁军裁的七七八八的蓟镇如何能是刘白羽的对手?而且现在正好是满清即将入关的当口,保不齐就让自己去带兵把刘白羽招的兵接回来——估计还不许激怒刘白羽扩大事态,又不能对刘白羽示弱,弱了朝廷的名头……总之就是读评书读多了,还真以为没有钱粮投入就能有战斗力,一张嘴就能忽悠人呢。

    好吧,就算刘白羽宅心仁厚的给自己面子,把人还回来,这些人本来就因为裁兵而衣食无着,然后让人家再度失业还不让上岗,这不是逼着这些丘八造反么?

    就算是老天开眼,这位二愣子皇帝讲一次道理,知道两人的苦衷,让刘白羽把招的兵带走——满清入关在即,万一从蓟镇突破,这位二愣子皇帝,会管蓟镇空虚是他自己胡乱裁军的错么?只怕还是会拿两人坐代罪羔羊!

    那么,似乎装聋作哑是最佳选择?不过万一被崇祯当做是和刘白羽私通怎么办?或者被要造反的刘白羽当成崇祯死党怎么办?两者都是掉脑袋的事情……

    私通刘白羽,看起来这是一笔投资,但是历史上押对了宝同时却押错了时机以至于全家死绝的也是比比皆是啊……

    按理说,这似乎是个死局,不过大明朝八股文考试出来的官员,节操什么的是真不多,智商什么的是真的不少,甚至达到了过剩的地步……

    刘策和王元雅一商议,决定干脆写两封信,一封是义正词严的斥责刘白羽身为帝师,礼部尚书,却私自到蓟镇招募家丁,没有报备当地主官——非常的不合规矩——把近乎谋反的事情转化为程序问题,崇祯追究下来,无外乎是读书读傻了而已顶天是个丢官罢职,而对刘白羽来说,这种口径既显示了两人不是废物,同时也是对刘白羽充满善意。

    另一封则是对刘白羽未出生孩子的祝贺,里面挑不出半点违禁的话语,同时备上了一套普通的笔墨纸砚作为贺礼——任谁也挑不出这礼物的奢华,只能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隐约站队的心思是暴露无遗了……

    就在大明朝的文官为了推卸责任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入关后的皇太极一样在绞尽脑汁!

    没错,这次入关是满洲大获全胜,但是军事胜利不等于政治胜利,皇太极头疼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为了拉拢蒙古人作为炮灰,皇太极不但让蒙八旗入关,而且还收集了大批在草原上饿的红眼的蒙古流民——结果这次进关之后,连续破了数个汉人城市,挣得盆满钵满的时候,这些蒙古流民就想带着东西回家,被满洲八旗砍了数百个脑袋才算制止住了这股逃亡风潮——然后就带出了更大的问题!

    那就是这些蒙古流民到底该归谁管的问题。按理说,应该归蒙八旗的旗主去管,可是毕竟蒙八旗才成立不久,大量的蒙古流民充实进去,蒙古人难保不起别的心思,而且蒙八旗内部也是山头林立,只怕为了这批蒙古流民的归属又闹得不可开交——当然如果蒙八旗团结一致,皇太极就更头疼了,真要是满洲人流血,蒙古人摘桃子,那让满洲情何以堪!

    “陛下,不得了了,那批蒙古流民又出事了!”蒙古尔泰骑着马飞奔过来,对着皇太极说道。

    “又要逃跑么?这批蒙古流民就这么养不熟?”皇太极算是彻底怒了,一帮子就要饿死的东西,全是靠着大清才能吃口饱饭,自己给了他们如此之多的好处,居然还要闹事!?

    “闹事的都砍了!剩下的编入满八旗当骑兵,随身的马匹没收!”皇太极气个半死,直接宣布了处理方案。

    “这……陛下,是不是再想一想?”蒙古尔泰似乎想说情的样子!

    “五哥你不要再说了,既然这些蒙古野人给脸不要,那也就别给了!”

    “但是,陛下,这次不是蒙古流民闹事,是咱满人的错!”

    “咱满人的错!?”

    “是啊,阿敏和代善以蒙古流民逃跑为由,直接把蒙古流民都扣下了,还把他们的马和财物都收走了!”蒙古尔泰一口气说道!

    “你!!!!怎么不早说!?”皇太极指着蒙古尔泰气的说不出话来了——以前的蒙古尔泰蛮不讲理让皇太极头疼,不过这种粗人也好控制,半年前蒙古尔泰借着贸易让皇太极出了丑之后,这蒙古尔泰就变得极为阴险,私底下拆台不说,还总引诱皇太极在满洲贝勒们面前出丑,让皇太极几次都着了道儿,在满洲贵人面前,从算无遗策的诸葛亮变成了有点聪明的主儿……

    皇太极也对蒙古尔泰的转变有点受不了,本来他知道蒙古尔泰这人脑子有点问题——他的生母富察氏衮代,因和代善有着不正常男女关系,还图谋嗣子之位而获罪。东窗事发后,衮代被努尔哈赤逐出宫门,休回娘家,莽古尔泰为讨父汗的宠爱,把生母杀死;蒙古尔泰又差点被努尔哈赤盛怒之下赐死,“手刃生母”来讨好生父,这位爷的脑子真的不同常人。

    莽撞,一根筋,好占小便宜……。在皇太极眼里,蒙古尔泰无非就是一个浑人的形象,虽然蒙古尔泰也是四大贝勒之一,和皇太极共坐。在皇太极眼里,也不过是一条贪婪的狗,只要喂得足,让他咬谁就咬谁!可是现在倒好,变得豪爽仗义起来,在兄弟们中的人缘都快赶得上代善了,好主意也多了起来,让诸多满洲贝勒们都几乎忘记蒙古尔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