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先生说的不错,不过你也知道,建州崛起,不光是杀戮汉民,女真族里也是一样,叶赫部被杀的良民就不必说了,野人女真里面被建州杀害亲人,掠夺为奴的也比比皆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为至亲报仇也就罢了,与之同归于尽总不该有什么怨言吧?”
“这……”孙承宗心中暗想,世界上大多数人还不是随遇而安,随波逐流的多,哪里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没错,建州麾下的奴才,无论满汉,和建州有血海深仇的多了去了,可是在满洲严苛的主奴制度之下,敢于和反抗的又有几人?
或许,如果满清屡战屡胜的神话被打破之后,满洲的主奴制度,就会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但是现在这么以为就是太天真了……
“算了,其实我只是提出一个想法,但是满清管制严苛,我大明则是制度上漏洞处处,满清又是苦寒之地,疾病流行不易,而且还是地广人稀……”
刘白羽一说这话,摇了摇头,分析起来,总而言之就是明朝管理不行,就是不要脸的使用一些阴招,也只怕是自己受损远远大于满清。
孙承宗虽然听了感觉到伤士气,不过也觉得刘白羽说的是大实话,就凭大明政府官员的手段,玩一些阴险的手段,保不齐还真伤了自己,而且青山居士这人和满清有血海深仇,让他在后方出谋划策还没问题,让他到关宁前线——还是算了,这位保不齐玩出什么东西来呢……
“这招实在是敌我都很危险,青山居士,你还是挑一些柔和一些,危险也小一些的办法吧!”
叶向高也是被刘白羽这种瘟疫攻势的办法吓了一跳,平时对下人都很好的一个人,怎么没想到他骨子里这么疯狂?不过又想到刘白羽据说是辽民出身,和满清有血海深仇,这人又是先秦儒家的信奉者,讲究一世仇,十世报的。却也是难怪了,于是出来圆场。
“这个自然也有,建奴么,都是一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野蛮人,汉家的智慧其实建奴能够知晓的,杀人不见血的招数——反奸计!启奏皇上,给建奴大大小小的头目都给一个连升三级的文书,以及赏赐按照级别白银!”
“这真真假假的文书送过去,听话的,愿意和大明联系的,我们就严格保密,不听话的铁杆叛逆,咱就故意遗留半封书信啥的,借建奴的刀杀他们自己人!”刘白羽出了一个损招!
刘白羽这招就很对明朝士大夫的胃口了,毕竟文人领军么,打打杀杀的危险不说,也不体面啊,而用攻心之道不但安全,还有个教化的名声,哪个士大夫不喜欢呢?
顺便说一句,王明阳这个善于打仗的儒生,被儒家追捧主要也是因为他“破心中贼的本事”刘白羽说的这些,非常符合儒家此时的主流价值观。
自然而然的,这里就成了文人们绞尽脑汁,发明对满洲反间计的大会,有几个老学究思路跟不上了,干脆把三国演义里的桥段改头换面的拿出来,把袁崇焕气个半死,你们没想过建奴很多人根本不会汉语么?一群蛮子能听得懂你们那些掉书袋的典故,暗语么?
偏巧刘白羽那厮还推波助澜:“其实这反间之计用不着天衣无缝,这建州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强盗,里面你死我活斗争的紧!只要一个借口,就能打生打死了!”
“原来如此,青山居士说的甚好!”
“反正这反间计么,一次不成功,也损失不大,耗费不了多少兵马钱粮,下次再来不就好了么?三人成虎的事情,在蛮族哪里其实也是一样。”刘白羽继续鼓励。
袁崇焕却是发现,刘白羽说了半天,不就是把毛文龙那套偷鸡摸狗的办法,摆到了明面上,甚至抬到了政治正确的高度么?
毛文龙在东江要是建功立业了,我袁崇焕怎么办?我在关宁,可是分不到多少东江的功劳!
联想到据说刘白羽和东江的海贸据说极为紧密,莫非此人打的是这个主意——
这人据说做不好八股文章,走不得科举正途,所以讲学聚拢人望,然后靠着边事成为朝廷重臣?
袁崇焕越想越心慌,毕竟人这种东西,最怕的之一就是自己想走的路,被被人抢先走了,最后自己无路可走。喜好剑走偏锋的人尤其如此……
“可是,青山居士,你说的这些毕竟不是正途,这我大明堂堂天朝,必须走堂堂正正之道……”袁崇焕一脸忠直的说道。
“嗯?那请问元素,你口中的所谓堂堂正正之道是什么?”刘白羽故作不解的问道。
“自然是训练数万王师,诛灭满洲……”
“就像你的宁远大捷那样,打死鞑子几百,嗯还不见得都是真鞑子,还可能是汉人包衣居多,然后觉华岛军民被杀近万,物质为之一空的大捷?”
“按这种交换比,非得上百万军民才能换的鞑子死光,朝廷赢不起啊!”
刘白羽毫不留情的戳袁崇焕的伤疤,把袁崇焕气个半死……
只是按照文官们的规矩,袁崇焕的地位远远不及和叶向高平辈论交的刘白羽,再者刘白羽说的也没错,这种大捷还真不是财政紧张的明朝玩得起的!
“这也是一时的,多年没有战事,兵都不成样子了,只要把兵练好了,几万大军就可以击破建奴了……”袁崇焕解释道。
“嗯?多少年能把兵练好?又多少年能平定辽东?”刘白羽微笑着问道,那眼神分明看袁崇焕是骗子。
“这,兵凶战危,哪里有个准数!?”袁崇焕可知道刘白羽精通算学,习惯数字说话的人,如何敢在他面前扯什么一炮糜烂数十里的鬼话,只好实话实说。
“哼,你没准数,但是我有!”刘白羽勃然变色,指着袁崇焕说道: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为应对建奴的军事需要,户部尚书李汝华议请亩加三厘五毫之赋,明年复加三厘五毫,四十八年(1620年)又议请再加二厘,前后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这还是朝廷明面上的数字,底下贪官污吏浮收了多少,还难说呢!”
“袁崇焕,我问你,这些钱够么?如果不够,是不是还要加派?”刘白羽直呼袁崇焕的名字,质问袁崇焕。
“这……还得容我再想一想。”
袁崇焕可不敢说够了,他自然知道文武官员,吃着辽饷这口饭的太多,太多了,这些人加起来只怕皇帝都动不得,自己要是随意说话,搞不好就要被推上去对抗这个既得利益集团,这个可不是开玩笑的。
“就是不再加,陕西一带的百姓也受不了了,再继续这样下去……知道本朝太祖为什么制定有鱼鳞册,不允许人口随便流动,就是为了谨防流贼!这陕西本来就因为对抗蒙古,出强兵的地方,这里一旦赈灾不力出了流寇……比起建州,那才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刘白羽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叶向高和孙承宗都是脸色大变,在座的诸多大儒各个都是熟读史书,联想到最近陕西要命的天气,都觉得刘白羽不是危言耸听!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朝廷要是继续加征辽饷,真出了黄巢这样的人物,那就是弥天大祸啊!”
“就是,就是!”
“还是青山居士看得透,建州不过是边患,一旦出现流贼,那才是天下大乱啊……”
有句话叫屁股决定脑子,所谓大儒其实就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充其量还包容一下富农的利益,最讨厌的就是加税,东林党的基本买点之一就是减税,刘白羽说这话是政治正确,袁崇焕如何敢反对?
“用不了多长时间的,如果事权统一,我可以几年之内扫平建奴……”
“几年是几年?九年也算几年呢……”刘白羽不阴不阳的说道。
“五年平辽!我要五年平辽!”袁崇焕下了决心,把自己后世的名言喊了出来!
“哼!五年平辽!说的好听,好吧,我也不问你袁崇焕如何在五年之内把不能野战的关宁军变成横扫满清的强军,又如何千里迢迢的指挥东江,关宁……就算你袁崇焕有这本事——”
“那我问你一句,袁大将军,你能保证干净利索的击败满洲么?如果满洲逃到东蒙古,和东蒙古合流,你需要几年平定?如果满洲逃入黑龙江一带的深山老林,你又需要几年平定?”
“这……”袁崇焕也顾不得在大明文贵武贱前提下刘白羽那句袁大将军讽刺的味道了,这军事上变幻的事情有谁说的清楚?
打败敌人是一回事,把敌人彻底消灭是另外一回事,就是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军事强人,也没做到彻底消灭匈奴不是?袁崇焕如何敢吹这个牛?
“元素,青山居士质疑的没错,宋平西夏几次都几乎成功,最后都被元昊翻盘,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叶向高想了一下,急忙提醒袁崇焕。
袁崇焕被刘白羽的追问弄的无话可说的时候,刘白羽的第二次打击又到了:“就算你袁崇焕能五年之内,彻底平定满洲……那我问你平定辽东之后,这辽饷还有么?”
“自然还是要的,这平定辽东的都是有功之臣,优待是应该的,不过辽东沃野千里。。。。。。”
“沃野千里?这种地讲究的是人民勤劳,天时合适,沃野千里三者缺一不可,元素你在辽东多年,这几年可有风调雨顺的时候?哪次不都是要关内钱粮补贴?本地的军屯,民屯,不过是稍微有点小补罢了,是不是?”
151上书天启
这……袁崇焕自然知道刘白羽说这话的意思;就算是自己用兵如神;满清高层都成了白痴;真的五年平辽;因为天气异常;辽东土地收成惨淡;近期内;这辽饷也是少不了多少的!
刘白羽这句话算是打倒了袁崇焕的命门上;他这套玩意的财政的压力;危害可是比建奴大的多了实际上所谓的流贼初期就是一些山贼罢了;没有什么战斗力;后来做大;正是因为勤王军因为粮饷不足哗变的叛兵成为流贼主力的结果;甚至李自成自己也是被砸了铁饭碗;不得不再就业的结果;换句话来说;没有关宁军巨大的辽饷压力;流民也不至于闹得这么厉害!
不过袁崇焕是什么人;这人转移话题的本事和刘白羽是不相上下;自然不能轻易服软当然;他也不会傻得出来和刘白羽硬顶;而是忽然对着刘白羽跪下;等抬着脸起来的时候;袁崇焕已经是泪流满面:
“青山居士!这辽饷可不能停啊!以往辽阳;沈阳;关宁的失守表面上是内奸出卖;实际上是本朝苛待官军太过;这朝廷不但小兵仿佛叫花子;就是游击之类的军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都是所在多有……一旦停止辽饷;这建州打来;元素只怕又会内奸处处;要是建奴杀进山海关;岂不是;岂不是……”
袁崇焕这句话一说出口;连同叶向高;孙承宗在内的诸多大儒都是倒吸一口冷气;毕竟在座的以北人为主;满清从西门破口是一回事;不过抢掠罢了;建奴从山海关突破的话;搞不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