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嫡长女 >

第182章

嫡长女-第182章

小说: 嫡长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太仆卿有由皇室宗亲上官阶担任,而兵部尚书一职,则落到了洛州刺史郑棣桓身上。他是荥阳郑氏的嫡枝子孙。这个位置被他谋了去,也不令人意外。

其他诸如太仆少卿等位置,也有官员更替上去了。

沈家也从中得到了两个空缺。沈家旁支的沈则段任从六品太仆寺丞,陇南西和牧监之职则落到了沈亦娴的长子许视章身上。他也是许光耀的侄儿。

另有陇南行太仆寺、苑马寺等官衙的主事之类的低等官职,沈家和许家也得到了几个。换言之,沈家和许家在陇南一带撒下了众多家族子弟,沈华善和许光耀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很满意。

乘云骓之计主要就是为了十二皇子,但是他们这些出策出力的人,也要获得一定好处才行的。按照叶正纯当年的语气:没有好处的事情,做个球啊!

六月京兆的天气酷暑。长泰帝时常感到气闷,又加上没有找到乘云骓,又出了陇南草场的弊案,长泰帝心情抑郁。一下子就病倒了!

长泰帝毕竟不再年轻了,这并且虽然不严重,却也拖延反复。在他生病期间,尚药局太医们的心是七上八下的,生怕长泰帝有何闪失。他们就人头不保了。

虽然他们的专精医术告诉他们,长泰帝这是小病情,但禁不住天不假年啊,长泰帝今年都六十有多了,这些太医们怎么能不怕?

长泰帝生病。最紧张的就是后宫妃嫔和诸皇子们,上官承佑这时候大喜过望,正想趁着长泰帝生病期间好好表现,却没有想到长泰帝以皇孙年幼为由,根本就没有让他进紫宸殿服侍,反而令十二皇子在紫宸殿侍疾。

十二皇子只是个十五岁半大的孩子,他都还要内侍、宫女服侍,他能侍疾?太医和朝臣们心里嘀咕,面前却不说什么,他们都知道这是长泰帝抬举十二皇子之举,这是要给十二皇子好好表现的机会。

侍疾至孝,十二皇子虽然年幼,但这一点,朝臣也都是看在眼内的。

长泰帝缠绵病榻,多日尚未见好,这是一种信号,牵引这大永官员的神经。

他们意识到长泰帝真的年老了,而太子尚未立,这是攸关国祚的事情,以韦景曜、申科、萧厚仁为首的朝廷重臣,开始思考上书请立太子事宜了。

所幸天气稍转凉的时候,长泰帝的病就完全好了,十二皇子也结束在紫宸殿的侍疾工作,每日还是在皇子所听从师傅的教导。

长泰帝康复之后,如常上朝处理国事,却经常容易疲倦,批阅奏折每每也力不从心。

甚至有好几次,内侍首领张盛发现长泰帝困倦至极家竟然伏在折子上入睡了,他自然不敢声张,却也不着痕迹地劝诫长泰帝以龙体为重。

容易疲倦又力不从心,这样的状况让长泰帝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年老了,这几年为了平衡朝廷各方势力,他损耗了不少心神,而且他在这个位置四十年了,时间也太长了。

他开始认真思考册立太子之事,如何安置几位皇子等等,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几年间发生的事情。

太后、太子相继崩薨,朝堂争端不断,几个皇儿也斗来斗去,都是为了太子之位。

如今老三、老五被圈,老五是不是自己的血脉还难说,老二才能实在平庸,妻族和母族还陇南闯下那么大的祸端,老二在民间的声誉扫地了。想来想去,还是老十二情最合适。

他性情、相貌都和自己最似,老十二至孝又有仁义之心,虽然年纪小了点,还是小孩心性,但是只要有贤臣重臣襄助,自己在背后提点,他一定会是个明君仁主的。——这一晚,紫宸殿灯火通明,长泰帝在思考着这种安排,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七月中旬,中书侍郎沈华善、门下侍郎左良哲等一众官员联名上疏,请立太子,以安社稷,以绵国祚,长泰帝批复了这些官员的折子,只四字:准卿所奏!

第两百三十四章册太子封王令

(提前预告:下一章,乃是第一卷最后一章!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准卿所奏,这四个字,意味着长泰帝心中已有定断,也意味着扰攘多时的太子之争即将定局!

各方势力为太子之位争斗了三年多,不,准确地说,是争斗了二十多年,从德太子病弱那一天起,这太子之争就已经开始了。

现在,终于到了要尘埃落定的时候!

二十多年,一个个看起来有极大希望的皇子,朝臣以为他们都有机会一争帝位的皇子,竟然都没能笑着站到最后。

他们或被圈禁,或被厌弃,或被无视,或被夭折,最终都没有熬过大永朝堂种种诡谲波澜,都被打沉了下去。

这个过程,身在局中之人,或许并没有想到一瞬生一瞬死,但是局外的人,又曾做了多少谋划呢?正如沈宁和沈家,这都说不清了。

这里面,有各方势力的种种谋划斗争,这些被打沉下去的皇子和他身后的势力,谋不如人技不如人,这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但,笑到最后的人,何尝不是天命所归呢?时也,命也,即为是!

韦景曜和申科等长泰重臣没有想到,斗来斗去,这个位置最后竟然落在年仅十五岁的十二皇子头上!

所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十二皇子天意所属,这就是大造化啊。——到了这个时候,朝中大臣几乎都知道长泰帝心属的储君人选是谁了。

“竟然是十二皇子,之前实在是想不到啊,想不到!本来论尊论长,都轮不到十二皇子的,现在年长的几位皇子都相继出事,难道这就是天佑?天命所归?”韦景曜感叹了一句。

今晚他约了门下侍中申科在京华楼喝酒。想着这京兆的局势,不由得有此感叹。

中书省已经暗中草拟册立太子的诏书了,虽然皇上的旨意未下。但韦景曜相信,这旨意很快就会下的了。

时也。命也,这样的结果,他实在是想不到啊!

“实在是想不到。这沈华善的眼光真是毒,早!就选中了十二皇子,若是十二皇子得立,沈家这从龙之功,谁都比不上啊。韦兄。你有一个好属下啊。”申科笑了笑,也附和道。

从容妃出现在沈家及笄礼上,到荣平郡主下嫁沈家,再到沈家和钟粹宫的密切联系。这种种事情都表明,沈家是支持十二皇子!

真相应该是,沈家暗中为十二皇子的登位做了许多事情,只不过他们这些朝官都不知道罢了!

付出几多就会收获几多,这是天注定的。这沈家,势不可挡啊。

韦景曜点点头,赞同申科的话语。对于沈家的从龙之功,韦景曜除了感叹几句,倒也没有多余想法。

按照大永律法。新君上位,他这个中书令就必退的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理所当然的。以后这朝堂,是另外一朝臣的天下了,和自己干系实在不大了!

再说了,眼力不如人,谋划不如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韦景曜又想起了母亲韦老太君评价沈家的话语,也暗自庆幸母亲和沈家交好,这样就算自己退下来,也没有什么坏影响。

申科的想法和韦景曜差不多,他想起了已经过世的俞谨之,想起他在国子监说的那一番守正之道。

俞氏和沈家是姻亲,想必沈家家风、训导也不会差的,有沈家辅弼十二皇子,他们这些老臣也可以稍微放心了,或许,以后朝堂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

京兆大局已定,他们这些老臣,也该退了。

八月初一,长泰帝临大朝,宣布立十二皇子上官景安为太子,令司天台卜吉日,行礼授玺,再移东宫,配设太子詹事府,而后,太子临朝听政,学习为君之道!

同时,下令加封容妃,擢其为容贵妃,赞曰“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令司天台卜吉,授金册金印。

另外,下封王令,分封诸皇子为王!

封二皇子为庸王,以云南昭通为封地,封三皇子为悯王,以甘肃岷州为封地,封五皇子为哀王,以关内遵州为封地。太子授玺后,诸王立即前往封地,非诏不得入京兆!

此外,诸王不世袭,实行推恩之举,规定诸王府不得设府兵,封地赋税三一可用等等,其余皇子待出宫开府后再封王,待遇一与前同!

短短三个旨意,却令朝臣反应不一,惊喜有之,愕然有之,平淡有之。

但是,朝臣对长泰帝的旨意都没有异议,纷纷赞扬长泰帝英明决断,臣等自当遵旨而行。

中书令韦景曜、司天监君复乐和尚书左右仆射萧厚仁、卞之和出列领命,祝贺大永国祚绵长,称臣等定不辱命,一定会办好这三个旨意的,请皇上放心云云。

中书侍郎沈华善脸上一直带着笑意,眼神却深不可测。

长泰帝这三个旨意,既在他意料之中又在他意料之外!这之外,更重要,也更令他心惊。

册立十二皇子为太子,在他意料之中。沈家做了那么多努力,如果储君人选还不是十二皇子,那么沈家也不必存在了。就目前京兆的形势和长泰帝的心思来看,这是必然的。

加封容妃,同样在他的意料之中。抬高容妃的身份,使得十二皇子子凭母贵,这一环接一环,是皇室常有之事。加封容妃,这是必要的。

分封诸皇子,实在令他意外!他没有想到,皇上会给这几个皇子以这样的尊荣!

分封,有封地,也就是有赋税,虽然不设府兵,但是这样的待遇,对这几位皇子来说,比现在圈禁或厌弃的待遇好得太多了!

原本他以为。这几位皇子已经尽失帝心的了,尤其是五皇子,有李妃和李斯年私通之事。又有西燕使者勾连之事,皇上已经对他起杀心的了。不然早前也不会有误食毒物的事情。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皇上为什么还要下封王令?还要给这几位皇子这样的尊荣?不怕他们有朝一日卷土重来,再掀夺位的浪潮吗?不怕他们有朝一日势重心重,再带来臣心起伏吗?

这,不是给十二皇子添堵吗?按照惯常的做法,皇上应该为储君扫平一切障碍。以便储君能顺利继承大宝的。既然十二皇子尽得帝心,皇上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随即,沈华善微微笑了起来。皇上下此封王令,将这几位皇子逐去偏远的地方。实是用心良苦啊!

他差点忘了,皇上既是君,也是父。君父君父,用心良苦!这样的旨意,他早就该想到了的!

父母为子女计。是为长远计。皇上的旨意很明确,立十二皇子为太子,将来这个皇子就是国之君主,而对另外的皇子他有封王的安排,又规定不设府兵、赋税三一。这就杜绝了他们谋反的可能,却又足以让他们做个逍遥自在的富家翁!

只要这几个皇子不起别的心思,对他们而言,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可见,皇上心底最深处,还是对这几位皇子有几丝骨血之情啊。

帝王之心,实则也是父亲之心,就算皇上是大永最最尊最贵的人,他也是一个父亲啊!沈华善稍加思考,便想明白了长泰帝的用意。

只是有一点,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那就是五皇子竟然也在封王之列!发生了春熙宫李妃和李斯年那样的事,五皇子就已经尽失帝心了的。而从皇上之前的举动来看,他是怀疑五皇子的血统的,怎么还会对他如此厚待呢?

帝心难测,帝心难测啊。

这一点帝心,让沈华善感到忧虑。他想起了沈宁所说的前一世。前一世,是五皇子灭了沈氏一族,如果他还能封王,是不是意味着他仍有翻身的余地?

那么,是不是说,他对沈家仍有威胁?沈华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