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老板凭啥提拔你 >

第4章

老板凭啥提拔你-第4章

小说: 老板凭啥提拔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准确的判断力

    所谓准确的判断力,就是对趋势的把握能力,说白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能够提前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前景。判断力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良好的推理分析能力、认清局势的能力,区分主流和支流的能力。一个人一旦培养出这些特质,就能获得悟性,就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并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一个人,只有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提炼不断总结,才能具备良好的判断力。

    一个优秀的老板,往往能够从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中,得出一个整体的判断。记得七八年前,我在一个营销论坛上做主题演讲,当时我提出一个观点:中国快速消费品最容易做成品牌的是那些“哑巴行业”,譬如洁具、毛巾、鞋袜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没有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产生,谁做广告谁火。当时听课的老板中,有一位是做毛巾生意的,他回去之后,立马大刀阔斧地进行公司结构调整,并且专门组建了品牌公关部。一年后,他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做他的营销顾问,并且强调,是受到我的观点启发。我很惊讶他的商业嗅觉和行动力,因为此时,他的品牌推广已经做得小有起色了。后来这个老板所经营的产品,果然成为大众品牌。

    很多人,从他所看、所听到的信息中,并不能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结果机会就在这个过程中溜走。我做老总的时候,经常对我的下属讲,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有判断力,提升判断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现场去。生产部门有生产部门的现场,研发部门有研发部门的现场,业务团队有业务团队的现场,人力资源有人力资源的现场,这些现场,提供的是最真实的信息,反映的是最真实的问题。

    一个职业人,如果只待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去观察他所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工作现场,他就无法得出准确的判断,也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水平。判断力就是在细节和现场这样的点滴中,逐渐积累和培养起来的。

    第二、务实的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坚持扎实工作的作风,切忌浮躁。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中国大部分企业,创业期短,管理不完善,问题一大堆。从混乱到规范,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历程。作为员工,不要急于抱怨现状,不要用书本上的理论来要求现实中的企业尽善尽美,也不要指责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很多人的抱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同样,企业的用人规则和制度,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量去解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扎实工作,求真务实,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第一章  谁是下一个“被提拔”的人? 你学不了杜拉拉(3)

    不务实就会抱怨,抱怨就会浮躁,而浮躁就会超出自己的能力去想问题、办事情。据调查显示,43%的年轻人想成为大企业家;20%的内地年轻人希望自己未来年薪可超千万。如果一夜暴富、快速成功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准则的话,这样的人怎么会安心工作,这样的人,领导怎么敢放心提拔呢?很多人之所以失去被提拔的机会,就是因为老板觉得他不踏实。有句话说得好:响的最厉害的轮子,不一定最先被上油,更有可能最先被换掉。

    第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在我看来,管理者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个人的情商取决于他的心态,不同的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绪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早上上班,你的领导一脸怒气,见谁都不打招呼,进了办公室的门,砰的一声将门关上,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一定会想:“老大是不是被老板批评了,还是跟他老婆吵架了呢?”你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有工作,还敢去请示领导吗?

    我认为,很多不成功的人并不是他们没有机遇,也不是他们资历浅薄,更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他们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优秀的管理者冷静而且理智,喜怒不形于色,将工作和生活截然分开。连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又怎么去管理别人呢?这正如歌德所说:“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

    第四、综合素质强,但专于一长

    企业不需要完美的全能超人,但是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任何一个职位,都有与它联系密切的人和事,要按照业务的要求,熟悉与自己职位相近的工作,做业务的要懂点产品知识,做管理的要懂点财务知识,做研发的要懂点营销知识。要通过企业内部提供的各种培训机会,弥补职业短板。除此之外,还得掌握点人力资源技巧。弥补短板,是为了增强你的管理能力,而决定你价值的,是你的长处。

    我二十多年的职业经历,一直奋战在营销一线,营销是我的专长,但我尽自己所能,前后系统学习了管理、财务、资本运作等领域的知识,这对提升我的操盘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就我接触的管理者来看,具备以上四种能力的人,并不少见。也许你是职场中的小虾米,但你一样可以找到一个榜样。向那些你可以学习的人学习,掌握你可以掌握的职业技能,

    【强人强语】

    ※我们选择一个人为榜样,其实就是选择了一个参照标准。职场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参照标准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

    ※企业不需要超人,需要能人。

    ※一个管理良好的企业,不会有英雄,只有一帮恪尽职守的平凡人。

    ※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有判断力,提升判断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现场去。

    ※不务实就会抱怨,抱怨就会浮躁,而浮躁就会超出自己的能力去想问题、办事情。

第一章  谁是下一个“被提拔”的人? 尊上不媚上、使下不欺下(1)

    职场是一个缩微的社会,有社会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有矛盾。升职是职场中利益关系的聚集点。提拔德才兼备的人,是老板调整利益分配,激励员工的手段。作为升职者,又应该如何做人处事呢?

    在我看来,一个人不外乎三样东西:面子、里子、底子。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应该把面子给老板,把里子给下属,把底子给自己。这个底子,就是职业操守和底线。

    我有一个做药品的朋友,他在这个行业的资历很深,

    有一次我们喝酒,我问他:“兄弟,都说你们这行最容易出事,你干了这么多年了,怎样做到不出事呢?”

    他说了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哥们,这行容易出事,谁都知道。但我丢不起这人,我怕你们这帮哥们看不起我。”

    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建立了各种奖惩制度,这是让人不能做;而各种职业化培训,教育人不要做;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限制人不敢做。我这位朋友的境界更高,他是不想做。

    什么是职业操守,什么是底线?就是明白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有操守和底线的人,更容易赢得别人信任,职场之路也会走得更远。很多人不屑于操守,而醉心于权术。作为管理者,懂点权谋,有好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修炼内心,守住底线。即使是那些最出类拔萃的人,也不要去挑战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很多人心机用得过多,内心变得阴暗,从而失去“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的气度,也失去了自我净化的能力。

    历史人物中,我最崇拜曾国藩,我认为所有的职场人,都应该学习曾国藩。曾国藩是大清三百年第一名臣,在仕途的初期,曾国藩竟能九年连升十级。他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历来被人称道。就连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曾国藩的“铁杆粉丝”。

    历史作家汪衍振在《曾国藩发迹史》一书中有一个细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38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个精光,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真相。这一举动使已身居四品的曾国藩,赢得了道光皇帝的信任,仕途一路顺利。

    曾国藩一生阅人无数,他的职业操守,或者说为官准则就是:“尊上不媚上、使下不欺下”。仔细揣摩这句话,的确发人深省。一个人在一个职位上,都有上和下两层关系,处理上下关系的态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如果一个人媚上欺下,说明他私心很重,品行不端。而职场中最重要的操守就是要有公心。

    一般而言,上级领导权力更大,也承担更大的责任,尊上就是理解上级的战略意图,理解老板的需求和关注点。理解老板想要什么。坚决执行老板已经确定的策略和方针。尊上就是替老板分忧,尊重上级领导是工作的需要。不媚上就是不去玩虚的。对于企业而言,归根结底还是要业绩说了算。除非你与老板有非同寻常的关系,或是创业元老,或是亲戚。

    有些人把尊重上级等同于献媚上级,讨好上级。有些干部“话拣好的说,饭拣好的吃,礼拣好的送”,费尽心机,并不是为了搞好工作,而是为了一己私利。这样的人,缺乏公心,老板怎么能信任,又如何敢提拔?

    使下就是给下属布置工作;不欺下,就是不以权压人。在职场上,那些飞扬跋扈、仗势欺人的人,往往很难带好团队,也很难有所成就。

第一章  谁是下一个“被提拔”的人? 尊上不媚上、使下不欺下(2)

    一个人欺上瞒下,可以一时,不能一世。最终就会造成领导不信任,下属不满意,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局面,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规律。一个人,能对上级不卑不亢、对下级平易近人,这样的人,凡事有公心,有底线、有操守,想不升迁都难。

    对于职场人而言,如何才能修炼职业操守呢?我认为要学会三思。即思危、思进、思变。

    思危就是要居安思危,要有危机意识。

    我们常说:“高处不胜寒”,但我们中的每个人,处于高处的时候,往往便得意还来不及,那还会冷静思考危险的时候呢?

    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年轻人,读书的时候,刻苦努力,几十年如一日;某一天,工作了,进入职场,却反而不知所措。原因就在于,读书的时候,虽然辛苦,但是他知道目标所在,而一旦实现了目标后,他又不知何去何从了。很多人,把“向上爬”当成自己的目标,爬上去之后干什么,却往往莫衷一是。

    其实,当你的职位上升了一个台阶,你的客观环境就发生了变化。原来将事情做完了就是做好了,现在只有将团队带好了,业绩才能上去,才是真的做好了。在新的标准下,你必须要懂得自己的弱势所在,必须要为团队负责。思危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角色变了,你的担子重了。

    思进,就是要有责任心,要能承担压力。

    知道了危险就要想办法规避风险,就要迎难而上、突破瓶颈。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有一年,我为一家服装公司做营销咨询。这家公司刚刚搞完一次国庆促销活动。效果不理想。于是老总开会,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