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天地轮 >

第18章

天地轮-第18章

小说: 天地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大家都很惊异樊崇竟然有个如此秀丽的女儿。

    樊秋亭向众人行礼道:“见过各位叔伯!”

    众将齐声应了句:“见过大小姐!”

    寒暄客套完,樊崇吩咐女儿将天佑等人带离聚义堂,然后与众将领开会,商议义军下一步的行动。

    在山中数日,天佑等人被当作上宾款待,终日无所事事。天佑趁此空闲,向师姐樊秋亭请教本门道法,师姐弟俩时常聚在一起一同研道。渤琊和韩若雪则带着兰儿四处游玩。这日,渤琊三人登上泰山封禅台,这里是历代帝王向天下展示自己文治武功的地方。

    古代帝王无不说自己是“受命于天”封禅是帝王表示自己与天沟通的方式。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兴盛。二是天降“祥瑞”。国家兴盛说明帝王功高德显,天降“祥瑞”说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

    上一次封禅,已经是汉武帝时期,接下来的汉代帝王,都没有他这般的功迹,因而这封禅台也就长期荒废,没有再用了。

    封禅台位于山顶,由青石搭建而成,台分九层,每层高三尺,在台顶,立着一个巨大的青铜鼎,也不知放在此处有多少年月了,但看上去十分古老,似乎是先秦时代的遗物。

    兰儿活蹦乱跳地便冲上台阶,渤琊和韩若雪在后面追了上来。

    在韩若雪靠近青铜鼎时,忽然觉得附近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向她袭来,弄得她头晕目眩,摇晃着立不稳身子。

    渤琊见此,立即将她扶住,问:“若雪,你怎么了?”

    韩若雪指着青铜鼎道:“那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弄得我很不舒服!”

    渤琊疑惑地望了望铜鼎,道:“那你离它远点,我先扶你到台阶下歇息一下吧!”

    将韩若雪扶下台阶,渤琊独自走上封禅台,仔细地观察那青铜大鼎,却觉察不出什么异样。渤琊遂闭上眼睛,平开手掌贴着鼎身,静静感觉。

    这里确实有股强大的力量,但却不是由这个大鼎发出,渤琊觉察到,那股力量应该来自鼎下。她弯腰俯身,仔细查看,见大鼎之下,是一块大石板。台阶四处都铺小石板,只有大鼎之下用一块大石板铺垫,这明显有孛常理,制作这么一块大而完整的石板,需要巨大的石头,如此雕板费工费时,为何不索性也在鼎下铺上若干块小石板组合起来呢,渤琊心生疑惑,用手敲了敲石板,听见有回应,原来石板下是空的。

    看来,是有什么藏在石板下。千百年来,或许不止渤琊一人发现青铜鼎下的秘密,但是即使知道,也无可奈何,因为石板之上压着上千斤重的大鼎,没人有此能耐移开它,自然就无法翻开下面的石板查个究竟。
第二卷 天降烁儿 10、黄水晶
    渤琊好奇心起,施法将大鼎移开,再揭开那块大石板,下面竟有个深一尺的大坑,坑底部放着一口箱子。

    将箱子抬离坑中,渤琊轻轻抹去上面厚重的灰尘,发现此箱乃青铜所铸,将箱子打开,立即透出黄色的光芒,渤琊将箱中之物取出,兴奋地举起,对韩若雪大叫道:“若雪,你看我找到了什么!”

    韩若雪此时已经恢复了体力,抬头一望,见渤琊手中握着散发着黄光的水晶,又惊又喜,问:“你找到黄水晶了吗?”

    “是啊,你看看!”渤琊欢喜地冲下山坡,正想拿给她看,韩若雪脸色又变,急急退后,伸出双手制止道:“渤琊,别让那东西靠近我!”

    渤琊这才想起韩若雪惧怕这黄水晶,立即道:“若雪你莫怕,我现在就让这黄水晶将法力收了!”

    说罢,捧着黄水晶念起咒语,过一小会,黄水晶的光芒渐渐收敛,最后不再发光。渤琊这才走到韩若雪面前,道:“这下没事了!”

    韩若雪觉得好受了很多,不解问道:“渤琊,为何这黄水晶会让我如此难受?”

    渤琊解释道:“这黄水晶乃纯阳水晶,正好与纯阴的紫水晶相反,它所发出的是正义之光,而你身上带有你娘的妖气,所以会被压制!不过现在我已经将它的光芒收起,你不会有事了!不过你还是不能碰到它!”

    韩若雪小心翼翼地打量着黄水晶,道:“想不到黄水晶竟然藏在这里,看来这次我们来泰山可真来对了!”

    渤琊笑道:“是的,我们快下山去将这事告诉天佑!”

    两人带着兰儿匆匆跑下山顶,来到天佑和樊秋亭练功的地方。渤琊大叫大嚷,将此事告知了天佑。

    四人围着这黄水晶,细细打量,都很兴奋。韩若雪道:“渤琊,恭喜你了,你终于找到黄水晶了!”

    天佑问:“渤琊,怎样用这黄水晶去找人间的天子?”

    渤琊道:“我们需开坛作法,到时从黄水晶内会升起一股帝王之气,这股王气寻找并飞向未来的天子,附在他身上,皆是我们注意观察帝王之气飞向何方,就能判别天子的方位了!”

    樊秋亭疑惑道:“天下如此之大,即便判断了方向,我们还是难找到天子啊?”

    渤琊补充道:“我还没说完呢!这黄水晶不但能感应到其他水晶,它还能感应到天子身上的龙气,如同我们寻找其他水晶的方法一样,一旦这黄水晶靠近天子的方位,就会发出强烈的感应,我们只要顺着它的感应便能找到天子了!”

    樊秋亭喜道:“太好了,我要将这好消息告诉爹爹!”

    天佑道:“我们也一起去,还要请将军帮我们立个法坛!”

    四人欢天喜地的来到聚义堂,却发现这里的气氛正好相反,樊崇一脸阴郁,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

    “爹,怎么了?”

    “秋亭,你来了正好,明天你就带着客人们下山吧!”

    樊秋亭不解,问:“爹,为何要赶走他们,发生了何事?”

    “爹这样做也是为了他们的安危!刚才我接到情报,朝廷已经下定决心要剿灭我们,王莽已经派太师王匡和将军廉丹领兵十万,向泰山开来。据探子回报,如今大军已到开封,不几日便可来到此处。我军虽然聚高坚守,但官军人多势众,此仗必是场恶仗,胜负难料,为免累及你的朋友,还是早早带他们下山,离开此处为好!”

    天佑道:“大首领何出此言,我们岂有大难临头独自飞的道理,何况我等都身怀绝技,紧要关头或许可以助首领一臂之力!”

    樊崇谢绝道:“各位的好意樊某心领了!但是这是我们和朝廷之间的恩怨,不想牵连各位!我知道各位都身怀绝技,但双拳难敌四手,即便再勇猛,也难抵挡潮水般的官军,各位切不可为了樊某妄送性命,你们还是尽快下山去吧!”

    渤琊忽然想到了什么,对樊崇道:“大首领不必如此忧心官军!我敢保证,只要你将我们留下,我们就有办法助你击退官军!”

    樊崇好奇道:“哦,渤琊姑娘有何退敌良策?”

    渤琊拿出刚得到的黄水晶,胸有成竹道:“这是仙界神物黄水晶,有了它,正义将站在我们一边,而且能得到上天的相助!这黄水晶能发出王道正气之光,只要首领手下的兵士被这光芒照射,就能军心大振,以一当百,届时天下任何军队都不会是你等的对手!”
第二卷 天降烁儿 11、赤眉军
    樊崇听得黄水晶能退敌,大为高兴,但还是将信将疑,道:“这小小一颗水晶石真有如此大的能耐么?”

    樊秋亭道:“爹,绿水晶和紫水晶的威力我都亲眼见过,我相信渤琊姑娘所言非虚!”

    樊崇思索了一阵,道:“待我将众将召来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当樊崇将此事向众将道明,却无人相信。一人道:“大首领,请恕我对几位侠士有所冒犯!打战非儿戏,若指挥不当则累及大家的性命,大首领怎可听信江湖术士所言,而胡乱行动呢?”

    其他将领也一致反对,又有人道:“官军人多势众,我们只可依险据守,不可以硬碰硬!”

    “对,江湖把戏是对付不了官军的!”

    “还望大首领三思!”

    怀疑和悲观的情绪弥漫着大堂。樊崇自己心里也没底,只是不好当面拒绝恩人的提议而已。

    韩若雪性子急,见众人皆怯战,当下按耐不住,站出来对众人道:“你们没见识过我等的本事,自然不信!现在让我露两手给你们瞧瞧,看你们信是不信?”

    说罢便抬起双手,从堂外的井中吸了约么一桶井水,聚在身前,形成一个大水球,再发功将其冷冻成冰。在场众将见她展示如此本领,都惊得瞠目结舌。

    韩若雪用手将冰球捧起,一一送到众人面前展示。看过之后,韩若雪遂又将冰球抛向空中,然后伸手一指,‘嘣’的一声,冰球爆炸开来,生成冰雹雨砸向众人。

    待韩若雪演完一场,樊秋亭也走到堂下,拱手道:“让我也来为众位叔伯演示一下!”

    樊秋亭沾花捏指,念了一阵咒语,大堂内立即卷起飓风,直吹得桌椅摇摆,茶具纷纷摔落地下,连人都坐不稳。如此过了好一阵,风才停了下来,再看聚义堂内,已是一片狼藉。

    天佑见樊秋亭施法完毕,也下到场内,对众人拱手道:“让我也来现现丑!”

    待其施咒完毕,身边现出一条全身带火的小龙,绕着他的身躯缓缓蜿蜒缠绕而上,直至头顶,忽然一飞冲天而去。再看天佑,却毫发不伤,让观看的众将惊叹不已。

    渤琊最后一个出场,拍拍手,笑着道:“我就不再弄什么复杂的戏法了,这里刚被风吹乱,让我打扫一下!”

    话刚说完,那些被吹得七倒八歪的座椅摆设自己动了起来,摆正归回了原位。那些落地摔破的茶壶和杯子也自动愈合,然后飞回原位。满地的水自行边干,灰尘碎屑也被驱赶出大堂,仿佛有数人在打扫一般。一会儿之后,大堂又恢复了原样。

    这下众将不得不服,对樊崇道:“想不到各位侠士竟有如此本事,令我等叹服!有此等奇人相助,大首领还怕不能打败官军吗?”

    有了渤琊等人的相助,众将信心大增,大家一致认为,既然胜券在握,龟缩防守不如主动出击,樊崇遂命令集结泰山附近的义军,准备与官军决一死战。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红颜色,作为识别的记号。从此,樊崇的起义军得了一个别名,叫“赤眉军”。

    此时太师王匡所率领的大军已经攻陷了义军的一个据点无盐,气势正胜,王匡打算乘胜追击,双方于是在成昌境内相遇。

    听说樊崇手下不过万余人,太师王匡耻笑道:“樊崇不过这点兵力,也想与我十万大军对抗,真是鸡蛋碰石头!”

    随太师一起出征的将军廉丹却不如此冷观,在旁提醒道:“太师,按说这群流寇势不及我,应该退避才是,但如今他们竟敢前来挑战,恐怕已有对付我们的策略,我等要小心为上!”

    太师不屑道:“小心什么,不过一群草匪流寇而已!你只管指挥军队向前冲,多砍些首级,好让你我回京领赏!”

    赤眉军先行占据了附近的一个小山坡,地形稍微有利,但官军多如海潮,赤眉的兵士看见官军的阵势,不免有些畏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