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家教现场 >

第7章

家教现场-第7章

小说: 家教现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在培养孩子向上的热情上,包括培养孩子在行为、规范、道德、能力各方面的积极性、向上的精神方面,应该引导他产生那种自愿、自觉、自然的状态。

这是家长特别重要的两个职责。

真正的朋友式的对话

作者:家长要建立与孩子之间真正的朋友式的对话。

多年来,如果我在和孩子的沟通中,还能对孩子有一点正确的指导的话,受益于这种和孩子非常平等的对话。

在这个世界上,人最不容易了解的一个是自己,一个就是家人。人恰恰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比如说孩子不太容易了解。

为什么?对自己不太了解,是因为一个人经常不问自己,不和自己对话。你今天一直在烦呢,可是你不知道为什么烦,因为你没有问过自己。一问就明白了。我今天为什么脾气这么大呀,对孩子也发火,对爱人也发火,出门对别人也脾气不好。想一想,噢,因为昨天有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心中不愉快。问一下自己才能知道,不问不知道,不问就是无名火。

有的时候对自己为什么高兴可能也不清楚,怎么今天我情绪这么好?想了想,昨天孩子回来的时候给我买了一束鲜花。虽然这束鲜花是在街头买的,很便宜,可是因为孩子心里有父母,所以很高兴,一直高兴到今天。就是因为这么一件事,你问一下自己才知道。

人有的时候并不了解自己,甚至不了解自己为什么生病,不了解自己为什么对某一个人有成见,不了解为什么自己怕某一件事情。人有的时候不了解自己,对孩子也一样。

首先要找到一种和孩子对话的感觉,真正找到这种感觉。我也是个家长,我的孩子从小爱好很广泛,在高考之前,孩子和我似乎还都不知道他应该报考什么专业。

这时候,我和他有一次很好的谈话。

我说,这个问题马上就要确定了,但是,现在你没有一个见解,爸爸也没有。我不能说根据我的看法建议你学什么,这样做家长肯定是要犯错误的。家长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去建议孩子考什么。

我说,孩子,我现在把大学所有系的名字都说一遍,你对这每一个系名做出反应,说出你的感觉,第一感觉。

我说:你愿意学哲学吗?

他说:不。

我说:你愿意搞历史吗?

他说:不。

我说:你愿意搞医吗?

他想了想:这个也先不吧。

他的回答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这第一句话特别重要,以后再说的感觉都不对了。

我说:你想学国际金融吗?

他说:这个──可以考虑。

我说:法律你想学吗?

他说:不知道。

我说:电脑呢?计算机呢?

他说:这个还可以。

这样,我一直把问题问下去,让他什么都不想,根本不要考虑家长的态度,也不要考虑社会的态度,也不要考虑哪个好考,哪个不好考。这些都不要考虑,就只谈他的感觉。

当几十个专业都问完了,我把他所有的回答给他重复了一遍。我说你原话是怎么说的,这个不。那个是犹豫了一下说,不吧。那个说,先不吧。这个说,还可以考虑。这个说,可以。他有不同层次的回答。

这种回答就是孩子真心对每一个专业兴趣的取向。我们通过这种对话使儿子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倾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社会的需要,最终选择了理想的专业。

必须这样对话。在对话之前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摆出家长的主观主义,开口是咱们现在谈一谈,爸爸希望你报考某某专业,这个专业前途挺好。对不对?这个专业最能够全面发展你的才能。当然我还尊重你的意见,你谈谈你是什么意见?当家长的已经把你的意见都谈完了,孩子还能有什么意见?

或者你告诉孩子,现在什么好考,什么难考,各种各样的意见说了一堆,然后你对孩子说,你拿主意吧。他不知道,他没主意啦。

平常我们对孩子的很多指导都是这样,就是不知道孩子的心声。又比如孩子有一个业余爱好,把很多精力都放在这里,你有一个主观主义,上去说,孩子,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不要这样。

坐下来跟孩子聊天似的,孩子,你怎么现在对这个电子游戏特别上心呢?比如说,这个游戏他特别喜欢,他就会说,这个游戏设计怎么有意思,设计得好。那么,为什么好呢?你就和他谈。要让他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用最愉快的方式、最自由的方式和你谈话。不要一开始就对他有什么强行指导、强行干预,你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素质、特点、兴趣、爱好。

我的孩子从初中到现在,我们之间一直是这样谈话的,我自己遇到的事情,成年人遇到的事情,我都跟他讲。就像两个朋友聊天似的,我讲我周边有什么人和事。关于我的著作,社会上有什么争论,谁支持我、谁批判我,各种人对我的态度我都对孩子讲,像朋友一样对他讲。我的各种经历都告诉他,甚至一般家长认为不便于和孩子讲的一些遭遇,只要他有时间,他有理解力,我都告诉他。

这种平等对话的感觉家长要找到。实际上中国大多数家长和孩子没有这种平等的对话,而是那种家长式的问话。

今天学习怎么样?

你考了第几?

分数是多少?

老师是什么态度?

这些同学是怎么回事,怎么老找你呀?怎么这个同学老打电话给你?

你快去做作业吧!

明天我们去哪儿玩?你想吃什么?

是一种家长式的谈话态度。平等的对话应当让孩子感到特别愉快,这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进入的。

新决定的产生要等到它水到渠成

家长:孩子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我给她选择的──旅游英语,可是她不喜欢将要从事的职业,我们都不知道是否应该把学习进行下去,也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

最近孩子经常说,你(指父母)不要管我,我都二十多岁了,可是作为母亲,我非常希望能够帮助和指导孩子,又苦于没有得力的方法。

作者:我觉得你的孩子这么回答完全正确(我都二十多岁了,不用你管我啦)。据我了解,有百分之好几十的大学生专业是由父母规定的,现在还在埋怨父母。

过去的事情已经定了,我们讲现在的问题。

既然你当初给孩子定了一个框框,现在孩子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喜欢。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具体到你的孩子,要根据她现在的学习状况、兴趣和她以后可能走向工作的环境具体分析。现在,我希望你和你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先不要一步到位地作决定,是硬这样学下去不变呢,还是现在就一下变过来?不一定这么一步到位,不急于做出改变和做出肯定。

因为过去做了一个看来并不是完全妥当的决定,但是这个决定已经实行了这么多年,有一定投入。希望你们现在边这么做着边思索讨论着,边感觉着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一个新决定的产生要等到它水到渠成,否则可能用一个新的错误框框又框住她了。到时候自然会有一个自然的决定出现。你先要放弃主观主义,和孩子平等商量。不仅要平等商量,还要和周边环境平等商量,因为环境已经对你们提出一定的要求、一定的规定了。是这样吧?

怎样帮助孩子树立考大学的信念

家长:我的孩子学习不太好,我怎样才能帮助他树立考大学的信念?他所在的学校升学率不高,转学又要很大的花费,我怎样帮助他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作者:你的孩子参加了夏令营(1996年,作者主持了一个“未来强者训练营”,参加者全部是中学生),表现特别好,我们拉练的时候一直扛着大旗走在前面,气质也非常好。

那么,现在因为种种原因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按照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我能做出的回答是这样的:

第一,在孩子未来的取向上,你先不要有一个“考不上大学,人生就没有出路”的结论,一定先把这个误区拿掉。

人活在世界上,做成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人很出色也没上过大学。而且没有上过大学自学以后拿到文凭的,现在也是大量的。你先不要让他在这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恐惧。

第二,在争取考大学这个问题上,要进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一天到晚用这种思想负担纠缠他的结果,反而有可能学习不好。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什么叫积极的状态呢?就是又非常兴奋的、努力的,同时又没有过度的压力的。就像运动员一样,你不努力,没有那种兴奋状态,出不来好成绩;可是压力过重,也是要失败的。

所以,在考大学的问题上又要引起他的兴奋,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不要让他感到压力很大,如果考不上,就在你那儿没法交待似的,或者在社会上没法交待,不要有这个压力。

第三,启发他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即使不转学,也要设法和升学率比较高的学校的教学方式相联系,使他能够超越自己学校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学习。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恰恰不要在升学问题上有那种考不上的恐惧。要在学习方法上和升学率高的学校沟通。绝对不要感到考不上大学有什么压力。

千万别当一个失落的父亲

家长:孩子上大学以后住校,和我相处的时间很短,我不知道他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在想什么?

孩子:我和以前不大一样了,比以前自由多了。我也不愿意回到以前的那种生活了:放学就回家,不敢在外边多玩一会儿。

作者:刚才这个家长很好,孩子也敢讲真话。

你要知道,家长和孩子都有一种相互依恋的心理。如果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有可能孩子离开父母以后,一开始还找不到适应社会的感觉。反过来我们家长也是这样。一直和子女在一起,等子女长大离开自己以后,也找不到感觉,就好像自己失落了。

其实你的那种感受主要还是作父亲的一种失落,当孩子和自己有距离时的一种失落,一种空虚感。你早就应该有这种空虚感才对。

在整个高中期间孩子每天还跟你在一起,没有必要。我认为孩子最好从初中开始住校。我的孩子从初一开始就让他住校,这对孩子绝对是有好处的,特别是我们这种独生子女环境,一定要这样。你这个问题不算什么问题。

孩子的思维很简单,孩子在离开父母的时候,既感到父母很慈爱,很善良,对自己很好,能理解父母的善意;同时,他已经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独自生活的快乐和自由。他现在已经不需要父母管理自己了,但是他以后就可能理解父母,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来体贴、理解、照顾父母,这是他的角色。你要为这个角色感到高兴。

同时,也要警惕这个角色给你带来新的软弱,什么意思呢?孩子大了,过去是自己疼孩子,现在孩子有的时候能回来疼父母了,结果弄得你也软弱了。你成了“独生父母”了。

所以,对你来讲,最最重要的,希望你最大的注意力要关心自己现在的人生。我要告诉你同时也告诉家长们的,恰恰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自己的人生上,才可能使孩子未来有希望。

家长如果没有对自己人生的期望,仅仅把孩子的成长当做自己的期望,这对孩子是一个特别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