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带着吃货闯仙途 >

第1章

带着吃货闯仙途-第1章

小说: 带着吃货闯仙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张青隐在妹妹强大的神念影响下,不负所望地穿了。本以为是走种田流路线,可在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才发现被安排加入了仙侠流。张青隐仰天长叹:“修仙界,姐真心不熟呀!”好吧,张青隐是个执着坚强的妹纸,既然来了,那就做个手握云雨,脚踏星辰的大仙吧。可定下宏伟目标之后不久,张青隐悲哀地发现:自己不但要养个蛋,还要养棵树。这是神马情况?于是,这个妹纸泪奔后,坚定地拖着两个大包袱,艰难地、慢慢地爬向长生大道。
 36067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张妹妹() 
“呯!”张青隐掉到了一棵大树上,幸好这棵树枝叶非常的繁茂,厚厚的树叶抵消了大半的坠力,但还没等她有任何反应,“唰,呯!唰,呯!唰,呯……”张青隐继续着穿过树叶,被下面的枝干接住然后再穿过树叶,再被接住,再穿过树叶的连续运动,直到她忍不住要爆粗口的时候,老天总算挽救了张青隐的淑女形象,在再“呯”一声后,她终于没再被唰下去了。

    “嘶!!!”当连续运动停止后,痛觉猛地苏醒,背、四肢包括后脑勺都开始抽搐式地痛起来。张青隐深吸了一口气,再慢慢地呼出,重复几次后,暂缓了那种眩晕的感觉。睁开眼,她看见的是一片密密的、翠绿的叶子,非常的厚,似乎阳光透进来都非常地费劲。

    脖子还动不了,张青隐只能转动眼珠打量起来。这个接住自己的不明物体似乎是用枝叶搭建起来的一个圆圆的东西,而且在树上,她只能悲催地接受了自己掉在了鸟窝里的现实。

    这个鸟窝应该很大,虽然张青隐只有八岁,但因为这个世界父母的遗传基因的原故,她的身量比一般的女孩子都高一些。但现在张青隐虽然是四仰八叉地躺着,却感觉不到逼仄。动又动不了,眼珠转得都抽筋了,张青隐放弃了弄清周围环境的想法,安静地继续四仰八叉躺着,心里却开始咒骂起前世的妹妹来。

    前世的张青隐是一个孤儿,环境养成了她小心谨慎的性子,与人相处时透着一股畏缩,直到十岁时被姓张的一家人领养后,受到了他们一家人的真情相待,才变得明朗自信起来。养父母是生意人,那天他们带着自己的女儿,到张青隐所在的孤儿院做慈善,那个八岁大的小女孩儿发现了蹲在墙角画圈圈的张青隐,围着她转着圈地叫姐姐,于是张青隐就这样成了张氏家庭的一员。

    家里的生活条件优越,养父母对她非常和善,确实是把她当亲生女儿对待。而比她小两岁的妹妹天真可爱,虽然有些娇气、调皮,但也许是缘份使然,很黏这个姐姐。所以张青隐妹纸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但因为比同龄人早熟,在妹妹给洋娃娃打扮时,她在做着奥数题;在妹妹成为某粉丝团中的一根时,她在准备着法医院考试;在妹妹做着快乐的宅女米虫时,她加入了市公安局法医处;在妹妹天天看着穿越小说仙侠小说,并念叨着如何才能穿一把时,她因为业务精干,心性谨慎缜密而调到了省公安厅,成为了那里最年轻有为的女法医。

    还记得那是一个风清日丽的下午,她要到外地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妹妹送张青隐上机前给了她一本《异世界生存手册》。张青隐不肯接,但妹妹说:“看看吧,你也该多钻研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了,万一你穿了呢?”

    青隐妹纸无语了,自从妹妹在某一天对全家人说了一句“如果我哪天突然不见了,你们不要着急不要伤心,我一定是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风声水起”后,妹妹就开始了恶补古诗词,钻研厨艺,研究农作物、疯狂打怪升级的日子。

    在一天天等待玩游戏时企盼电脑黑屏,在走路时企盼突然摔进时空虫洞无果后,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与尸体打交道的姐姐身上。用妹妹的话来说,张青隐特殊的工作环境很有可能接触到阴灵、鬼物,也许哪天磁场共振了就穿了阴司界,然后再重生继续她女王的梦想。

    无法磨到张青隐答应带她到犯案现场,妹妹就寄希望于哪天张青隐能碰到她梦寐以求的穿越,不但一有机会就跟张青隐说流行的穿越情节,还约定了如果张青隐穿了该到哪里放什么信物,她会时不时到那里去接收的。

    张青隐看着这本《异世界生存手册》,幽怨地反省自己,早知道就不该在十六岁时对十四岁的妹妹信誓旦旦,说那个她最喜欢的芭比娃娃,是在晚上被一阵青光笼罩后消失的,而是勇敢地承认是自己不小心把墨水倒在上面,怕她哭,所以扔了。但张青隐不敢说,怕说了之后,妹妹会比现在更希望她消失。

    终于,在妹妹无比强大的精神念力影响下,飞机失事时青隐妹纸如妹妹所愿地,穿在了一个三岁农村女娃娃的身上。按妹妹的话说,这是家斗种田流,先要改造包子爹娘,与极品亲戚斗法,争取到分家而立之后,就需要用到非凡的厨艺,扎实的农作物知识,然后创造大量的财富,做个快乐的地主婆。

    然而她以三岁女娃娃的身份,二十八岁的心智观察了这姓张的一家半年后,发现家斗是不需要的了。因为这一家就是很简单的一家,由爹娘和三个姐姐两个哥哥组成。传说中的极品亲戚是没有的,爹娘是勤劳但不包子的,哥哥姐姐也是勤劳不包子的。家里是殷实小康的,土豆玉米是大大的有的。村子虽然很大,大概有一千多户人家,但村里的邻居们也都是扑实善良的。于是张青隐安心了,看来暂时是不需要她发光发热了。要说唯一不满的就是六丫这个名字了。没办法,总不成家里没个认字的,三岁女娃却能够自己起名吧。于是她顶着六丫这个名字,过起了三岁女娃应该过的快乐无忧的日子。

    在张青隐七岁半时,村里来了个书生,大约十六七岁,长得那叫一个羞死潘安,气质那叫一个清雅如风。张青隐通过帮隔壁大婶剥青豆,成功地从这个胖大婶那里,打听到了这个书生的来历。

    说真心话,她一直觉得这个胖大婶,有着前世户籍民警应该具备的一切业务素质,她可以将通过探讯、上门、观察等手段得到的信息,再进行抽丝剥茧、整理分析,进而把每一个到村里来住,或是走访亲戚的人的来历、生平、家里基本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人才啊!张青隐不止一次地感叹,胖大婶应该穿越到现代去,那绝对是户籍民警的楷模呀。

    “六丫,你不知道吧,这个书生来历可不简单呢!他姓薛,叫薛凌寒,今年十六岁,还没成亲,订亲也没有。他父亲是当朝宰相,被奸臣陷害斩了头。他们家里十三岁以上男子都被流放,京城家里只剩下了几个妇人,现在还不知道是个啥情形咧!他是家里嫡幼子,才华那是顶顶的,十三岁时就考上了秀才。本来今年准备参加科考的,可惜去年家里发生了那样的惨事,功名都被剥夺了,不然我们大晋朝可能要出一个十六岁的状元咧!”胖大婶遗憾地摇着头,继续剥着青豆。

    “婶呀,那他怎么到我们村里来了呀?”六丫同学扶了扶今天没扎紧的丫环髻,问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也是到村长那里串门,听他婆娘说了才知道的。我们这个县的县官是宰相的学生,虽然不能把这个书生接到家里,但让他流放到我们村免去苦刑,当个教书先生,还是可以办的。”

    “那他就一直要待在我们村吗?”

    “应该是吧,判的刑是流放一万里二十年呢,应该这二十年是走不了的。喂,你这个孩子怎么光听我说话不做事,婶子我今天晚饭还等着豆子吃呢。”

    “哦,就剥,就剥呢。”

    “其实呀,他不走多好呀!可以教村里这群小兔崽子们读书,而且村里的漂亮姑娘们也有了个好人选。六丫呀,可惜你太小了,不然你又机灵,长得又好看,嫁给薛书生还是够格的。”

    于是,六丫同学边剥着豆子,边想起了妹妹说过的话,三好丈夫是从小养成的。这个村里的二狗子虽然长得很可爱,而且很喜欢找六丫玩,但六丫觉得咱好歹是个文化人,还是要找个有共同语言的,所以平时对二狗子那是一个泼辣,不假言笑的。那是不是要把这个什么薛凌寒,当作候选人培养呢?于是六丫同学顶着一张巴掌大的脸纠结着,生生把一张清秀白皙的小脸,挤出一丝诡异来。

第二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经过几天几夜的纠结,六丫还是决定先接触接触,观察观察。于是,六丫同学开始围着厨房转了。

    这一天,六丫挺着个小身板,踩着个小板凳炒了两个小菜后,对留在家里的四哥说了一声:“我拜师去了。”张四娃还没回话呢,就只看见这个最小的妹妹,颤悠悠地挎着个篮子出门去了。

    “咚、咚”,在房里看书的薛凌寒走了出来。打开门,看到是一个扎个双丫髻,上身穿着一件浅青花小夹衣,下面穿着一条深蓝色裤子的小女娃。他看着这清秀白皙的小姑娘,轻声问道:“你找谁?”

    那一刻,斜阳下,寒鸦几点,一个濯濯如春月柳般的少年,背光而立。清风拂过,胜雪的白衣,飘如游云。如蝉翼般的金黄,装点于如松的身姿上,直衬得他不似世中之人。

    “你,找我吗?”温润如玉的声音再次响起。

    “对呀,我来拜师的。让我先进去吧,我提不动了。”六丫在男色制造的迷幻中,快速地清醒过来,指了指肩上挎着的篮子说。然后在薛凌寒被那句拜师,雷得一愣时,六丫已经走进了他的院子,找到一张桌子,把菜摆了上去。于是,六丫同学成功地接近了薛书生。

    ……

    “先生,我今天穿的青色衣服,青字怎么写呀?”

    “嗯,那我今天就教你几种颜色的字是怎么写的吧。来看,这是青字,这是……”

    六丫同学插嘴了:“先生,那天我听村长叔叔说,你是隐居在这里,是这样的吗?”

    “呃,也可以这么说。”

    “那先生,隐居怎么写呢?”

    于是薛书生又用他那修长的手指,握着笔蘸了点墨,在纸上写了个“隐”字,当正要继续写“居”字时,六丫同学又咋呼了:“青、隐,青隐,咦?连在一起念挺好听的。先生先生,你说我用这个做名字好不好?”

    “呃……也好。”

    青隐妹纸在接触了未来候选人半个月后,成功地把六丫这个名字甩成了历史。

    ……

    “先生,你会不会离开我们村?”

    “最近应该不会吧。”

    “那最少能待多久呢?”

    “应该一二十年吧。”

    “先生,你看我们这里好吗?”

    薛书生看着远处的青山绿水,近处的农家炊烟,心有所感,用他温润的嗓音念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先生,你也是觉得好的吧,那就定居下来呀。”

    “呃,似乎定居也不错。”

    “那先生就买点田吧,再砌个好点的房子,长住就要有长住的样子呀!”

    薛书生想到手里还有县令给的几百两银子,总不能坐吃山空,似乎买田盖房是个很好的主意。嗯,明天就找村长问问买地盖房有些什么手续,再找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