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 >

第10章

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第10章

小说: 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解为什么我们总是需要性吗?当然是因为乐趣!” 

 
  不幸的是,科学家们不满足于这个答案。当动物从事性行为时,从它们的激情投入看,似采它们也在享受乐趣。如果说长达12小时的交配时间是某种证明的话,那么袋鼠看来享受着比人类多得多的乐趣。那么,为什么多数动物只在雌性可以受孕时才会想到性的乐趣呢?正如解剖结构在自然选择中发展变化,行为也同样在发展变化着。因此,如果性是享乐,必然起因于自然选择。性对狗来说确实也是乐趣,但只有在恰当的时刻才是:狗同其他多数动物一样,养成了在性能有所成果的时刻享受性的良好习惯。自然选择惠顾那些能以自己的行为将基因传递给最多后代的个体。但是,如果你疯狂到在不可能有孩子的时候享受性,自然选择怎样帮助你养出更多的孩子来呢?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可以描述多数动物物种性活动的目标取向性,这就是我在第二章 探讨过的鸟类花斑鹤。通常一只雌性花斑龄只在产卵前几天做好受精准备时才要求交配;当开始产卵时,她对性的兴趣便荡然无存,抗拒雄性的性要求,对雄性的态度与先前大相径庭。鸟类学家们做了一个试验,在产卵结束时将其配偶转移,让20只雌性花斑鹅寡居,但试验者们观察到其中有6只花斑鹞在2天内试图与新的配偶交配,3只实际进行了交配,也许还有更多不为人知地完成了这一切。显然,雌鸟企图迷惑雄鸟以使其相信它们是能受孕的。当卵终于孵化时,雄性不可能知道这些雏鸟实际上另有生父。至少有几例,这种花招成功了,雄鸟如同生父一样担当起哺育雏鸟的职责。因此,这个试验绝不能被认为显示雌鸟作为快乐的寡妇,追求纯粹的性的愉悦。 

 
  人类在排卵期隐蔽、随时可接受性和性娱乐这些方面的独树一帜,只能是因为人类是以这种方式进化的。但对于智人——唯一有自我意识的物种来讲,特别反常的是女性居然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排卵期,而其他雌性动物,即便蠢笨如母牛,都对此一清二楚。这里肯定有某些特殊需要来掩盖聪明的女性的排卵期。如同我们将要看到的,科学家们在试图弄清这些特殊情况的因果关系时遇到了出乎意料的困难。 
 
  为什么其他多数动物很明智地吝惜交配的资源?理由很简单:性太花精力、时间,并且有伤亡危险。我们来列举一些理由说明为什么你不应该无谓地与爱人做爱: 

 
  1.雄性精液的产生代价高昂,以致发生基因突变后精液产量降低的蠕虫,其寿命要比正常的蠕虫来得长一些。 
 
  2.性占用了时间,而这些时间本可以用于觅食。 
 
  3.两性交合时,有受惊和为肉食动物或敌人捕杀的风险。 
 
  4.老年人有可能因为性的紧张而疲累身亡:法皇拿破仑三世在性交时中风,纳尔逊·洛克菲勒在性交时摔死。 
 
  5雄性动物间争夺发情的雌性不仅会伤害雄性,而且时常严重伤害雌性。 
 
  6.许多动物,包括人类还有在婚外性行为时被抓的风险。 
 
  因此,如能拥有其他动物一样的性效率将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人类从自身明显的低效率中得到了什么补偿性的收益呢? 

 
  科学思考更趋向集中在人类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人类的幼儿在很多年里依赖于父母的呵护,而多数哺乳动物的幼崽断奶后即开始自己觅食,很快变得完全自立。因此,多数雌性哺乳动物能够并且确实独自养育幼点,无需雄性协助,雄性对于雌性只有在交配时才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人类来讲,多数食物需要复杂的技术手段才能获得,这是蹒跚学步的婴儿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在智力上都无法企及的,由此人类的孩子至少在断奶后10年内仍需由他人提供食物,父母双方共同养育孩子无疑比一方独力承担要容易得多。即便在今天,单身母亲养育幼儿仍是辛苦备至,更不用说在人类只是采集者和狩猎者的史前时代。 

 
  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下,一个处于排卵期的、刚刚受孕的穴居女性的两难窘境。对于其他哺乳动物,雄性在交配后很快就会离开,寻找另一个处于排卵期的雌性交配。而对于穴居女性来讲,男性的离开意味着她生下的孩子将濒临饥饿或者干脆就是被谋杀。那么,为了拴住男性她能做些什么呢?聪明的方案是:保持对性的接受力,即便是在排卵期后!随时满足他交配的需要。这样,男人就会被吸引住,无需寻找新的性伴侣,甚至甘愿让她分享狩猎所得。因此,性娱乐被假定具有维系人类配偶共同养育后代的纽带作用。实际上这是人类学家早就接受的理论,并且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然而,由于我们对动物行为了解得越来越多,我们意识到这种性爱巩固家庭的理论仍然有很多问题无法解释。黑猩猩尤其是倭黑猩猩虽然比我们人类更频繁地性交(多达每天数次),可它们仍然乱交,并不存在配偶契约。相反,我们可以列举无数哺乳动物中的雄性陪伴伴侣和后代并不是出于性的诱惑。长臂猿实际上是一夫一妻的,经年累月过着无性的生活。你向窗外看去,可以观察到雄燕雀是何等勤勉地协助伴侣喂养雏鸟,而性在雌鸟受精后已经停止了。即使是一夫多妻的雄性大猩猩一年当中也只有几次性交机会,他们的配偶总是在哺乳或者不在发情期。那么,为什么女人必须经常以性笼络男人,而其他雌性动物则无需如此呢? 

 
  人类配偶和那些禁欲的其他动物物种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长臂猿、多数鸣禽和大猩猩是散居的,每对(或者每群)配偶各自占有领地,这种居住楼式几乎没有邂逅潜在的婚外性伴侣的可能。而传统人类社会的典型特征也许就是配偶与其他配偶们结群生活,彼此必须为经济目的而合作。要找出一种近似的平行居住生活的动物来,我们必须超越人类的哺乳动物亲戚,而将视线投到高密度筑巢群居的海鸟身上。但海鸟的夫妻们,也不像人类那样为经济目的彼此依赖。 
 
  于是人类性的两难窘境就是,父母必须长年共同哺育不能自立的孩子,同时抵挡周围其他富有生育能力的成年异性的诱惑。婚外性行为是破坏婚姻并危及父母哺育孩子的合作关系的幽灵,它始终在人类社会游荡。不管怎样,人类进化发展了隐蔽的排卵期、恒久的性的接纳力、共同哺育后代以及通奸的诱惑等特点。那么它们是怎样磨合的呢? 

 
  科学家们过去对这些矛盾的评价产生了许多相互对抗的理论,每一件都反映着它的倡导者的性别。例如,有一名男科学家推出卖淫理论;女性操泽业是为了换取男性狩猎者的捕获物。还有一个男科学家提出私通优化基因理论,推断如果一个穴居女性不幸被其氏族嫁与一个无能的丈夫,她可以凭借其持久的对性的接受能力吸引一个有优秀基因的邻近穴居男人并由此婚外受孕。 
 
  同时,一个女科学家提出了反避孕理论,她非常清楚,新生儿与产妇的体形之比,比我们的近亲猿类大得多,以致人类女性的生育极其痛苦和危险。一名体重约45千克的女性通常生下27千克重的婴儿,而体形2信于她的雌性大猩猩(90千克)生养的却是一半大小的幼意(1。35千克)。结果,人类女性在现代医学诞生之前常常死于生育,并且女性在分娩时需要人帮助(在现代发达国家是产科医生和助产上,在传统社会则是接生婆和年长妇女);而雌性大猩猩分娩时则无需帮助,从无困生育而死亡的记录。因此根据反避孕理论,某些穴居女性清楚生育的痛苦和危险,也清楚她们的排卵时间,并不适当地运用这一知识,以达到避孕目的。这样的女性无法将她们的基因代代相传,以致这个世界上充斥着对自己的排卵时间一无所知的女性,并因而无法在易受孕时避免性交。 

 
  在这一片泛滥的解释隐蔽排卵期的假设中有两个假设,即“居家父亲”理论和“多父”理论所起来似乎最有道理。有趣的是,这两个假设是完全相反的。“居家父亲”理论假定隐蔽排卵期的进化是为发展一夫一妻制,迫使男人留在家庭,强化男人对其妻子所生育子女尽父亲的责任。“多父”理论则假设隐蔽的排卵期可以使女性拥有众多的性伴侣,而使众多的男人无法确知自己是否繁衍了她的孩子们。 
 
  首先来看一下“居家父亲”理论,它由密歇根大学的生物学家理查德·亚历山大(RichardAlexander)和凯瑟琳·努南(Katharine Noonan)提出。为了理解他们这一理论,我们先来想象一下,如果女性如同雌拂排一样用鲜红色的臀部来公开她们的排卵期,那么婚姻生活是何等情状。丈夫会从她妻子臀部的颜色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她排卵的日子,然后在这一天会留在家里,奋力做爱以使她受孕,传递基因。而在其他时候,从妻子苍白的臀部他会明白与她做爱毫无用处。于是他会出去通跳,寻找别的无人卫护的红臀女士,以使她们受孕,遗传更多自身的基因。他心安理得地将妻子留在家中,因为他知道她此时不会接受男人的性要求,并且无论如何也不会受孕。这就是雄鹅、雄性海鸥和花斑鹞的所作所为。  

 
  对人类来说,这种公开排卵期的婚姻生活无疑有着可怕的后果。父亲将很少在家,母亲不能独力养育孩子,婴儿将大批死去。对于父母双方这都是糟糕透顶的事,因为谁也不能顺利地传递基因。 
 
  现在我们来描绘一下相反的情形。丈夫对妻子的受孕时间无迹可察,于是他为了更多一些机会令其受孕,不得不留在家中,在每个月中尽可能多地与她做爱。迫使他留在家中的另一动机是为了时刻保卫妻子,防止别的男人乘虚而入,因为她很可能恰好在他出门的某一天怀了孕。如果某天晚上妻子恰好排卵,而花心的丈夫不幸正躺在别的女人的床上,那其他男人很可能就会在这位花心丈夫的床上令他妻子受孕,而丈夫却在别处与另一无望受孕的女人通奸,浪费精液。在这种截然相反的设想中,由于男人无法识别哪些邻人的妻子可以受孕,他就缺少理由出去逻跳。结果皆大欢喜:父亲们在家忙碌,共同照料孩子,婴儿茁壮成长。父母双方都由此得益,因为他们可以成功地传递基因。 

 
  实际上,亚历山大和努南强调的是由于人类女性独特的生理状况迫使大夫们留在家中(至少要比他们本来停留的时间长)。女性因为招募到一个积极的育儿伙伴而受益;而男性如果肯与妻子合作,遵循妻子身体变化规律办事的话,他亦因之受益。男人一直留在家中,便有信心认为他正在共同养育的孩子确确实实携有他的基因。他无需恐惧在他离家狩猎时,他的妻子(如同一只雌狒狒的作为)会亮出鲜红的臀部将自己的排卵期广而告之,吸引成群的求偶者,和周围的每一个男人公开交合。男人对这些基本规律如此深信不疑,以致即使他们明知不能令妻子受孕,他们仍会在孕期和绝经期后与妻子继续交合。因此,在亚历山大和努南看来,女性发展隐蔽的排卵期和持久的性的接受能力是为了促进一夫一妻制、共同育儿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