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小混混的穿越 >

第43章

小混混的穿越-第43章

小说: 小混混的穿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前对赵大安多有照拂。
  可惜这次薛家跌的太惨,再大的人情也抵不过黄金的份量,面对下面进贡上来的银两,赵大安心安理得地笑纳,并对薛家老宅晦气的说词有意无意地进行推广。
  赵大安并不认为自己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薛家老宅最主要就是在赵大安手上一次次修善扩建的,现在只是物归原主而已。
  赵大人作为晋安城最高长官,对自己治下发生的事情虽然不能说事无巨细了如指掌,但胭脂阁卖的胭脂价钱高的离谱,堪比黄金,而且还卖的红红火火,惊动赵大人也就不稀奇了。
  赵大人官场中人,听到这事后,首先注意到的是他们的姓——薛。
  赵大人立刻派人去调查一番,果真是京城薛家子弟,能成为一方大员的赵大人做事是极其稳当的,派出的是自己得力幕僚,所以调查的相当详细。
  看到调查的结果,连亲王、晋王爷都对他们照顾有加,赵大人想想,便歇了那一点点心思,在这个位置上有的是发财的机会,没必要与他们争利,毕竟自己也算是薛太师的门生,自己老师的子孙在自己的管辖之地受人欺负,对自己的名声也不好。
  衡量好利弊的赵大人歇了心思,但别人可不想放过这块肥肉。
  赵大人的夫人孟氏,娘家曾经是晋安城的旺族,祖上还是开国战将,功绩显赫分封到晋安,虽然山高皇帝远,却最终也没逃过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被几代皇帝防范猜嫉,连打带削,再加上子弟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慢慢走向没落。
  到了孟夫人父亲这代,更是落败的连中等之家都维持不住,远在京城的皇帝看到一代风云战将,凋零的比不过寻常之家,心安之余也颇为感慨,大手一挥,开恩没有再赶尽杀绝。
  孟老爷子虽然文不能治国,武不可安邦,却有比平常人更活络的心眼,眼看着孟家就要如烟云般散去,孟老爷子狠下心来,转变观念,独僻溪径
  把自己如花似玉的二个女儿,大女儿下嫁给了晋安城的富商曾家有点跛腿的嫡长子,二女儿嫁给了当时还是穷秀才的赵大人。
  姐妹俩也没辜负赵老爷子的苦心,精诚团结,互通有无,相扶相持,决心带着赵曾孟三家共同发家致富。
  孟老爷子读书不成,学武不精,却眼光独到,赌注下对,穷秀才不但一举高中,作为薛太师的门生加同乡,在薛太师的多方关照下,还一路高升到了晋安知府,成为晋安城一土皇帝。
  孟家靠二个女婿撑住了门面,孟家嫁到曾家的大女儿有了那么大的靠山,就算丈夫是个跛子,原不受夫家待见,现在风水转过来,长子长媳的待遇名至实归。
  曾夫人虽出身官宦世家,又下嫁给商人,丈夫还是个跛脚,却继承了孟老爷子的精明,放得下官家小姐的矜持,利用手中资源,在曾家杀出重围,以丈夫的名誉掌管生意,在曾家成为实际掌权人,放现代就一杠杠的女强人啊。
  可惜曾夫人心眼贼多,小聪明有余大智惠不足,背靠晋安城最牢靠的大树,手握曾家大权,也没有为曾赵孟三家带来富裕的钱财,为三家创造辉煌。
  曾女强人拿到胭脂的第一时间就压制不住心中的蠢蠢欲动,自家除了靠妹夫拿来的盐引子,其他都是微薄生意,起早摸黑的一年到头都卖不到胭脂阁一个月的营业额,这是什么世道,真是老天不长眼。
  曾夫人拿到胭脂后找了二家晋安城家传做胭脂手艺的人家,提供资金,提供样本,想改善他们的工艺,可惜收效甚微。
  曾夫人叹口气,难怪他们敢卖出这种天价,确实有这种底气,看来还是要想办法拿到他们的制法才行。
  曾夫人眉头凝成一个结,思量着用什么手断最快捷。
  不知道被人惦记上了的薛家少爷们还因为生意越做越顺傻乐呵,细宝雄心勃勃地规划着要在全国开连锁店,把生意做大做强,薛大少看着雄心万丈的细宝默默愣神。
  薛大少是土生土长的本土人士,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十几年正统的儒家教育,要薛大少从心底里认同经商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之所以会走上经商的道路,完全是造化弄人,心里的排斥在所难免。
  薛大少不知道熊细宝有着十八年的现代经历,对经商毫无心里压力。薛大少于已度人,认为细宝选择经商也是无奈之举。
  薛大少知道,自己虽然有文曲星下凡的称号,但论灵动和聪慧,只怕这个熊细宝更胜自己一筹,不说两人共同的先生对他的偏爱,就是自己的亲爷爷恐怕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从爷爷平日里的言谈中对细宝流露的赞赏就可窥见一斑。
  这么好的天赋,如果不是被自家拖累,细宝应该会在官场中扬名立万吧,薛大少想着,不禁对细宝内疚加心痛不已。
  可是真要放他离开,心里好像生生被挖走了一块,怎么想怎么不舒服,对细宝内疚又舍不得他离开,薛大少决定对细宝好点,别动不动就收拾他。
  快二年的共同生活,薛大少看出细宝对二弟的依赖远远超过了自己,天气一冷细宝会毫无忌讳地蹭二弟的热被窝,却从来不敢打自己的主意。
  加上他们的个头也相仿,衣服这些生活用品经常混着用,二弟都渗入到细宝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而且二弟对经商比自己适应的更好,做出来的帐目就是自己这个外行都能看得懂。
  他们两个年纪相仿,又没有小时候那些恩恩怨怨,还有挣钱这个共同的爱好,所以很有共同的话题。
  看看他们兴致勃勃地商议着如何扩大生产增加销售,如何在全国发展连锁,畅想着如何成为天下第一富,薛大少心里酸涩涩的,第一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入仕比不上细宝,经商比不上宗洛,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自己到底何去何从?午夜梦回时薛大少经常茫然无措,不知身在何处。
  宗洛性格温柔,但一门心思都用在了细宝身上,大哥在他心目中从来是高大上的存在,所以想像不到大哥也会有那么脆弱的时候。
  而细宝这个二货,认为悲秋伤月这些东西完全是吃饱撑出来的情绪,饿几顿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大家别怪细宝,这实在是细宝的经验之谈。
  薛大少发现要忍着不收拾细宝真的要有很大的自制能力,这家伙真是让人手痒痒。
  要扩大生产就要收集原材料,幸亏野生丹华花的开花季节比种植的慢个把月,现在正好采摘,细宝和薛家兄弟商议了一下,决定让夏墨回薛家村一趟,一来给家里人汇报卖胭脂的情况,好让家里人安心,二来也让家里人收购野生丹华花。
  当大家知道少爷们在晋安的胭脂居然大卖,面面相觑,所有人跟宗洛一样感觉心虚,这东西八十八元卖出去,真可以吗?不会被当作骗子逮起来吧?
  还是奶娘相信细宝:“三少爷说行那一定行。”现在细宝在奶娘心中的地位超过了大少,连自己孙女的命他都救得回来,还有什么他不行的。
  既然行那就按少爷们的交待行事吧,梅姨想了想,提议说让薛宗林的妻子出面收购丹华花,薛宗林的妻子性格泼辣、爽利,在村里有很好的名声和威望。
  李管家思索一下,确实是个好建议,于是这事就交给了薛宗林的妻子。
  薛家大量收货丹华花,虽然引起村民的诸多猜测,但丹华遍地开花,自己只要闲时去采摘就能卖到钱,凭空多增加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薛家也算是造福村民,所以村民还是感激的居多。
  但里正的儿子媳妇偶尔在晋安城知道薛家兄弟在晋安卖出天价胭脂,而且销售红火,回到家在饭桌上提起,里正大人的口水差点给满桌的饭菜都加上了调味。
  “他们怎么不去抢!!”里正大人吼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唯独里正夫人能正确看待这事,他们这样比抢来得安全,来得快啊,里正夫人对自己的外甥女被薛家整的臭名远扬一直心存怒气。
  王红云不仅仅是王家的宝贝,也是自己一直最宠爱的外甥女,姐妹俩生了一堆儿子,就那么一个闺女,想不宝贝她都难,没想到两家捧着长大的宝贝,被薛家整成了过街老鼠。
  

☆、57

  这口气实在难以咽下,更让人生气的是,自己的外甥女现在连找个好人家都困难,以前门庭若市,现在媒婆都绕着走,只怕这一生都要耽搁在家里了。
  自己的外甥女在家受尽煎熬,薛家那些天杀的却越过越好,几朵破花揉成一团就敢卖八十八元,上天怎么那么不长眼,不劈死他们?
  里正夫人一边生气一边说道:“他们能卖我们也能卖,丹华花遍地都是,我们只卖他们一半的价就能挤掉他们的生意。”
  拿这些野生的花做成胭脂卖钱简直就是白捡,不要说一半的价钱,就是卖八块八都比米价高。里正想想也是,家人一合计,那就动手吧。
  没想到从花开揉到花落,都揉不出薛家那样的胭脂,里正还凭借自己的身份,三番四次走访薛家,话里话外探听胭脂的制法。
  李管家十几年的太师府管家哪是白做的,四两拨千斤就把里正打发了。
  打发走里正后,李管家思量着,薛家现在无权无势,捧着一个能下金蛋的老母鸡,难免招人眼红耳热,怕是要惹祸上身,要尽快提醒三位少爷多加防范才好。
  转眼到年底,薛家少爷们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挣个盆满钵满,喜笑颜开地回薛家村过大年。
  前二年靠细宝的坑蒙拐骗累下了不错的家资,虽然可以衣食无忧,但总也让人心里不踏实,金山银山都没有靠谱的手艺让人心安啊。
  虽然制胭脂也没让人感觉靠谱,八十八元一小盒,大家还抢着要,太梦幻了,年前细宝打出一个口号,有钱没钱,打扮的漂漂亮亮过年,胭脂又大卖了一笔。
  这下连家人看细宝的眼神都透着防备,这家伙太能忽悠了,一定要捂紧自己的耳根子,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要让他三说二说把什么破烂东西当稀世珍宝买下来,还傻傻地当作传家宝供奉起来,那就糗大了。
  薛大少认为细宝绝对有干这种事的本事,这家伙从小就是这德性,自己小时候就被他忽悠走不少宝贝。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水深火热的生活,即便现在两人已经成为一家人,薛大少也难冰释前嫌,仗着自己的武力值高,又把细宝收拾了一顿。
  薛大少现在感慨自己当年下定决心,抛开世俗的观念去习武真是明智之举,想收拾这家伙就收拾这家伙,不跟他费口舌,什么叫君子动口不动手?薛大少很光棍,本大少不科举,读的书都忘光了。
  细宝鬼哭狼嚎地冲向薛宗洛寻求保护,这什么人啊,早八百年前的事还翻出来计较,有一句话怎么说的,老狗记千年事,知道不?
  老狗?薛大少眯起眼睛,又撸起袖子,看来这家伙还没被收拾敷贴。
  回到薛家村,李管家向三位少爷详细汇报了村里的情况,特别点出了里正大人的反应,这时代虽然交通不发达,信息流通不快,但大半年的时候也足够消息传回薛家村。
  这下薛家只怕是富的流油了,村里人很是羡慕嫉妒恨了一把,想来有跟里正同样心思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大家听完沉默起来,要交出胭脂的制法,想想就不甘心,那么简单的工艺,一学就会,大家都学会了,到时都去卖胭脂,还嫌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