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九重紫 >

第364章

九重紫-第364章

小说: 九重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世英一溜烟地走了,提都没有提重阳节的事。

窦昭心里直嘀咕,让人在门口守着,见到宋墨让宋墨直接到她这里来。

宋墨满头大汗地赶了过来,她忙道:“父亲可找到你了?”

原来是为这件事。

宋墨让小丫鬟给他拧了条帕子,和她去内室说话:“你五伯父昨天晚上把岳父,六伯父等在京都的窦氏子弟都叫去了槐树胡同,要他们闭门读书,不要随意结交来历不明的朋友,也不要参与到任何官员派系中去。不管是遇到什么大事小情,都必须要跟你伯父知会一声,否则有家法伺候。

“等到小字辈走了,你五伯父又留了六伯父和岳父,隐瞒地把辽王的事告诉了他们,让他们帮着监督窦氏的子弟,不可在这个时候出乱子。

“岳父听了很担心,怕我牵扯到了其中,特决来给我报信,让我小心点。”

窦昭长舒了口气,抚着胸庆幸道:“还好,还好!”旋即又嗔道:“他老人家也是的,这么一惊一乍地跑来,把我吓了一大跳。”

“你是生在富中不知富。”宋墨感慨道,“岳父他老人家要不是时时刻刻把我们装在心里,又怎么会乱了方寸?你以后再也不要说这样的话了!”

语气透着几分伤感。

窦昭愕然地抬头,却看见宋墨眼角有些湿润。

她不由默然。

宋墨还以为是自己的话让窦昭有些下不了台,忙笑道:“我问过岳父了,岳父说重阳那天他不和你们去登山了,让我们把元哥儿送到他那里去。他在家时带元哥儿。”

因孩子太小,窦昭决定把元哥儿留在家里。

窦昭失笑。

父亲现在是了外孙万事足,哪里都不想去了。

她笑着点头。

蒋琰就祈祷着:“求菩萨保佑,那天天气晴朗!”

窦昭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接下的两天天气都很好,到了重阳节那天,更是碧空如洗,天高气爽。

窦昭先是把元哥儿和乳娘等送到了静安寺胡同,然后和蒋骊珠在静安寺门口碰头。一起往香山去。

坐在第二辆马车里的季红将车帘撩了一道缝,朝外瞧了瞧,见窦昭坐的第一辆马车最少也离他们有两丈的距离,护卫们不是在前面开车,就是在后面压镇,只有四个护卫在旁边护道,也是以窦昭的马车为重点,她松了口气,放下了车帘,不平地道:“夫人喜欢那样表小姐。让表小姐和她同乘一辆马车,我没话说。可那位吴奶奶,不过是个小小同知的媳妇,夫人也这样抬举,让那位吴奶奶也和她共乘一辆马车……太太你才是英国公府正正经经的儿媳妇,夫人这样,不是打您的脸吗?”

“你懂什么?”苗安素喝斥着季红,“窦氏进门的时候陆老舅爷和宁德长公主等人都来了。轮到我的时候,就一个人都年老体衰了,我虽然门第不高。又没有窦氏那么丰厚的陪嫁,可我到底是御赐的婚姻,进了宋家的门,就是宋家的媳妇了,他们不给我面子,就是不给宋家面子,你不得有点奇怪吗?”

季红红着脸道:“或许,或者是陆家的都有些趋炎附势?见二爷不能继承英国公府,所以才这么做的?”

苗安素摆手,沉吟道:“这里面定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内情……二爷身边的丫鬟婆子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和窦昭多多亲近,说不定能打听到些什么。

苗安素对季红道:“我要睡会,快到香山的时候你记得叫我起来。”

季红赧然地“嗯”了一声。

苗安素心里却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有些透不过气来。

她的小日子来了,乳娘试探地问宋翰要不要安排个通房丫鬟,他竟然点了季红……

自己才刚刚嫁进来。

就算是他看中了季红,难道就不能等两个月!

宋墨贵为世子,窦氏还怀孕生子了,他屋里也没有什么姨娘通房。

同是一母的生,两人怎么相差这么大。

苗安素怏怏然地闭上了眼睛。

坐在前面马车上的蒋骊珠却有些为难,道:“等会我们就这样带着苗氏去登山吗?”

“香山那么多人,有什么不行的!”窦昭笑道,“我们总不能因为不喜欢宋翰,就把苗氏也一棍子打死吧?”

“话说这样说,可这女人哪有不向着丈夫向着大伯大嫂的?”蒋骊珠道,“明明知道到时候大家一定会翻脸的,现在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应付她,我总觉碜得慌。”

窦昭笑道:“正好趁着这机会让听些流言蜚语的,想必她以后就会和我敬而远之了。”

“这样最好。”蒋骊珠觉得窦昭这样的安排再好不过了,她很苦恼地说起关于宋墨和蒋柏荪之间的流言来,“表嫂,您说我应该怎么办好?”

窦昭笑道:“你虽是蒋家的女儿,可更是吴家的媳妇。若是和吴家有冲突,你就应该首先吴家。若是和吴家没有关系,你就应该首选蒋家。其他的,都是旁人。我想,大舅母会拿出个章程来的。”

“其他的,都是旁人!”蒋骊珠喃喃地重复着窦昭的话,看着窦昭的目光中第一次流露出了钦佩之色。

第四百四十四章香山

九月香山,绿树青翠,远远望去,甘露寺如同徜徉一片绿波之中。

窦昭等人香山脚下换了软轿,延着宽敞青石板台阶,往甘露寺去。

蒋琰撩了轿帘,有些贪婪地呼吸着带着几分冷意空气,觉得整个人都活了过来。

她听见前面轿旁若彤笑嘻嘻地对甘露道:“姐姐,这禅寺和您是一个名字。您这名字是谁取?真好听!”

甘露冲着她“哼”了一声,得意地道:“我这名字是真定崔姨娘娘取得。崔姨娘娘说,愿我如观世音手中净瓶一滴水,除了心中无垢之外,还要能润泽他人。”

若彤就好奇地问:“崔姨奶奶是谁?”

“是,”甘露语气微顿,这才道,“是夫人庶祖母。”

若彤不由吐了吐舌头,忙道:“那素绢姐姐呢?她是什么?”

“和我是一样意思。”甘露笑道,“让我们少惹是非,心如明镜,不要被那些荣华富贵迷了眼,忘了自己是什么了。”

若彤不满地叫了一声,道:“怎么论到我们时候就都变成了红色?”

“红色不好吗?”甘露笑道,“红色庄重大方,你们是夫人近身服侍,这个名字正好。”

轿子里窦昭听着,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几个丫鬟名字也正是她经历。

初来京都时候,祖母怕她被人欺负,盼着她身边丫鬟婆子都能对她忠心耿耿;等到甘露几个到了出府年纪,她已英国公府站稳了脚根,所求就不再是忠心和服从,而是当家主母气度;再后来进来小丫鬟。都以“拂”字取名,丫鬟仆妇,对她来说已不是依重人了。

以后,她又会给丫鬟们取什么名字呢?

思忖间,甘露寺到了。

她们下了轿,主持和知客和尚早已山门前等候。

见过礼,年过四旬主持回避,由已过知命之年知客和尚带着她们游甘露寺。

大雄宝殿前两株洲黄栌树有合抱粗,虽有百年。却依旧枝叶繁茂,灿烂如火。

蒋琰等人啧啧称赞。

知客和尚就讲起这两株树历史来——甘露寺怎么被毁于战火,又怎么重建,两株黄栌树却始终屹立不倒……

故事曲折而有趣,蒋琰等人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每个初来甘露寺人知客和尚都要讲。前世窦昭已经听过好几次了。知客和尚一开口她就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可看着蒋琰等人脸上时而惊叹时而愕然表情,她心情却很愉悦。

他们甘露寺里游玩了一通,中午就留甘露寺用斋饭,午休。

窦昭觉得有点累,小院里转两圈,消了消食。就歇下来。

蒋琰却觉得浑身都是劲,拉了蒋骊珠去隔壁放生池看乌龟,锦鱼。

苗家虽然家道艰难,可苗家儿女还是规规矩矩养大。苗安素出嫁前难得出门一趟,如今好不容易出来了,她很想和蒋琰她们一起遛达,可见窦昭歇下了。她又怕仆妇们觉得她举止轻佻,小瞧她。想了想,笑着和蒋琰道别,回了给她安排厢房。

四周静悄悄,苗安素闭着眼睛,却怎么也睡不着。

这个时候,耳朵就特别灵敏起来。

她听到有丫鬟轻盈脚步声从她厢房前庑廊下走过,又有人低声地称着“拂叶姐姐”,道:“您过来可有什么事?”

这个时候主子们都歇下了,拂叶声音也压得很低,道:“你们可带了针线?,刚才若彤姐姐衣袖给挂破了。”

说话是苗安素小丫鬟叫柳红,闻言笑道:“我随手带着针线呢,只是二太太已经歇下了,只好请拂叶姐姐这里等会了。”

“不要紧。”拂叶非常客气,“有劳你了。”

柳红客气了几句,蹑手蹑脚地进了屋,不一会,拿了针线包出来。

苗安素撇了撇嘴。

都说窦氏御下有方,出门外,身边丫鬟却连个针线包都没有带,这算哪门子御下有方?这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如果婆婆还世,宋墨没有那么早就被立了世子,宋家再多几兄弟,未必就有她窦氏称王称霸时候。

这可真是富贵天成,半点不由人啊!

就像这拂叶,不过十来岁年纪,还没有梳头,因是窦昭身边服侍,就是她大丫鬟见了,也要尊一声“姐姐”,想想就让人觉得语凝。

她胡思乱想着。

拂叶来还针线包。

柳红笑道:“姐姐这么就缝好了?”

“我手脚。”拂叶笑着,感慨道,“你可真是细心。我们临出门时候都记得要带个针线包,可出了门却把这件事给忘了。”她嘻嘻地道,“刚才甘露姐姐还教训我来着,说如果我下次办事还这么粗心,就把我调到前院去扫茅厕。”

她语气轻,显然并没有把甘露话放心上。可以看得出来,窦昭待人很宽厚。

“姐姐过奖了。”柳红颇有些羡慕地和她客气着,“我从小二太太屋里做事,这也是我们二太太教导得好。”

苗安素听着很是欣慰。

拂叶连连点头,赞同道:“二太太一看就是个好人,可惜嫁给了二爷……”话音未落,她已惊觉失言,忙捂着嘴。

可惜已经晚了。

柳红满脸地震惊。

拂叶慌恐地摆着手:“我,我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说!”

她一转身跑了。

柳红目瞪口呆。

屋里苗安素心里却像翻江倒海似。

她腾地一下就坐了起来,高声喊着“柳红”,想让季红拿了几两碎银子给柳红:“你拿这些钱去买零嘴头花之类,好好地套套那拂叶话,看看二爷从前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柳红应喏,接了银子。

可这里是甘露寺。就算有银子,托谁去山下买呢?

要套拂叶话,只有等回英国公府了。

苗安素心里就像被猫抓似,片刻也不能安宁。

蒋琰和蒋骊珠却玩得高兴。

寺里知客和尚见她们对放生池里东西感兴趣,派了个两个小沙弥跟身边服侍,又拿了几个干馒头过来给她们投食,引得一群鱼争先恐后地挤她们面前水面上。

两人就坐放生池旁边凉亭里喂鱼。

蒋琰偶然间抬头,远远地看见了一个熟悉身影站院门外。

她心中一惊,指着远处吩咐映红:“你去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映红应声而去。又很折了回来,道:“是锦衣卫镇抚司陈大人,听说夫人这里登山,特来给夫人问个安。武夷说夫人正午休,陈大人决定等一等……”

蒋琰吓一跳。道:“陈大人怎么也这里?”

映红不知道,又跑去问,回来禀道:“陈大人出城公干,路过香山。”

蒋琰表情有些复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