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59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59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哲向来与他们政见不合,此刻听了他们的“高见”,忍不住驳斥道:“看来两位对大顺了解还不够啊,两位老大人,你们可知道现在大顺已经对高丽的贸易全面锁死了吗?我高丽一向土地贫瘠,出产不丰,许多生活器具倚赖大顺商人输入。可现在大顺朝廷已经不准大顺商人同我高丽有任何来往,发现一个当叛国罪处决。我们高丽国,除了一些高丽人参,软玉,金银制品之外,还有什么比得过大顺的?大顺不与我们通商,我们不出两年,就会穷困潦倒!”

高丽国王王徽眉头微皱,说道:“林卿,此话可有失偏颇之处?大顺不与我们通商,他们也会吃亏啊?”

林哲苦笑道:“大王,非臣危言耸听,事实确是如此。大顺地广物博,能自给自足,哪怕不与我们通商,亦能一切如常。可我们高丽不同啊,没了商贸,高丽很快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很快便会穷困潦倒了。”

崔冲和崔承老虽然平日里与林哲政见不合,但此刻也默认了这个后果的可能性,没有说话。王徽急切地问道:“林卿,依你之见,如今该如何是好?”

林哲沉默片刻,说道:“唯今之计,便是出海与日本国进行商贸了。只是我高丽和日本国一向关系不好,臣怕一时间没有太大进展。如果可以,大王请派人去大顺,求见大顺皇帝,说明苦衷,或许还有转机。”

王徽叹道:“崔卿尚未回国,派谁去都不一定说得动那小皇帝啊。他的心太狠,我们当初也想得太简单了。”

林哲很想包揽这个差事,但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太易冲动,如果冲撞了陆承启,别说完成任务了,恐怕自己的人头也会落地。王徽也算知人善用,不敢叫林哲轻易冒险。反正高丽国还能支撑一时,此事等崔介安回来后再做安排,也不迟。

此时,在幽州城内,朱大光和王韶再次见面,讨论今后的战事走向。王韶把自己探马探知的消息告诉了朱大光,朱大光沉思了一会,说道:“王统领的意思是,现在幽云十六州之内,遍布两万余室韦、奚族、女真等骑兵,正在抢夺边民财物,掳掠人口?”

王韶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朱将军,你认为此事该怎么处理?”

如果是没有那场大胜仗,朱大光肯定会说这些游牧民族骑兵犀利,我骑兵不足一万,恐怕不敌云云。但每次游牧民族前来犯边,拥有远超他们人数的边军,却不敢拧成一股绳和他们正面一战,朱大光心中也是憋了一股闷气。整个幽云十六州的边军,加上辅兵,人数不下三十万。可三十万人却打不过十万契丹骑兵,说起来也是窝囊。

这是边军不敌契丹骑兵吗?这可不一定,三十万人,如果配合得好,肯定能战胜十万契丹骑兵。只是战果不大而已,毕竟人家四条腿,跑得忒快。要是他们想逃,边军只有两条腿,怎么追?

最大的问题是,各州牧守都不敢担这个责任。他们只要守住了城,虽说没有功劳,可也没有过错啊,他们还是做自己的牧守,游击还是当自己的游击。只要守好城,他们的官位就四平八稳,一点事情都没有。

既然如此,谁还会冒险出城迎战来势汹汹的契丹骑兵?这也是为什么契丹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从长城缺口处长驱直入了。都是这些各扫门前雪的边军惯出来的!

想到这,朱大光握紧了拳头,黑膛的脸上青筋隐现,看得出他内心天人交战中。王韶即便身为禁军统领,对边军的猫腻也是知道一些的,他此刻默不作声,等着朱大光做决定。

朱大光突然间抬起头,望着王韶的脸,咬了咬牙,说道:“我朱大光没啥本事,就烂命一条,算是报效圣上的了。幽州城不能有失,我让昭武校尉、昭武副尉代我领兵,我亲自率两千骑兵,出城干他娘的!我朱大光这些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受的气也受够了,这回我要全部还给那些狗娘养的狗崽子们!犹记得当年韩帅,幽州城下伏击成功,那一战才是带把男人该打得仗!我朱大光虽然没啥本事,也要学一学韩帅的风采!”

王韶等得就是朱大光这句话,拍掌叫好道:“好,末将就是在等朱将军这句话!果然是大好男儿,功名当自马上取。只是敌人两万骑兵,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如何能克敌制胜?”

朱大光叹道:“的确,幽云地区地势复杂,想要全歼这股敌人,非常不易。不过,要是能把他们引到一处,预先伏击就好了。”

王韶听得这句话,灵光一闪,问道:“将军可知,长城缺口在何处?”

朱大光也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了王韶想做什么,但他摇了摇头,说道:“不成,不成,长城缺口多达好几处,我们兵马不足,堵不上的。”

王韶请朱大光在地图上指出长城所有的缺口之后,神秘地笑道:“将军,兵书上有句话叫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将军可明白?”|

朱大光摇了摇头,说道:“王统领不要在我面前掉文了,我朱大光大字不识一个,什么意思你就直说吧!”

王韶附在朱大光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朱大光闻言眼前一亮,击掌叫好道:“这个计策好,这个计策好!唉,你们读书人的脑瓜子就是转得快,我老朱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好的法子来!”

王韶笑道:“都是将军你提醒末将的啊,不然末将也想不出这个办法了……”

第一百零一章:虚虚实实

(谢谢书友天空幻想狂100起点币的打赏,再次求收藏推荐啦!)

听闻朱大光要出城作战之时,幽州州牧刘源昌差点没给朱大光跪下,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论述了幽州城没有了朱大光会如何如何,却被朱大光轻轻一句话抵了回去:“州牧大人,你只是管民政的,管不到军事。我作为幽州城职位最高的军官,有权决定是否出击。”

刘源昌被这一句话噎得两眼翻白,对于这般坚决的朱大光,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谁叫为君者最忌讳文官和武官勾结呢?于是太祖在建国之初,便把军政分了开来,算是比较好地杜绝了这个隐患。

见朱大光不听劝阻,率领两千余骑绝尘而去,追上了禁军的步伐,气得刘源昌脸色一阵铁青。好在朱大光也算是明白人,把五万多边军和近五万辅兵留在了幽州城,不然刘源昌肯定要骂娘了。

刘源昌见朱大光没有回转的心思,也不敢打开城门多久。听得王韶说外面还有残余的游牧骑兵,刘源昌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听得后面吊桥升起,城门紧闭的声音,朱大光苦笑地叹了叹气,追上了王韶,却没有说话。王韶跟他相处这两天,已经知道他朱大光这个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虽然没有读过书,亦不识字,却自有一股豪气,这让王韶与他真的是以心相交,惺惺相惜。

此刻见他如此落寞,王韶劝道:“朱将军,这世上多是目光短浅之人,也不必太过于介怀。陛下有一句话说得好啊,若是汉人都团结起来,又岂会畏惧什么契丹?我汉人有一万万人,契丹人口又能有多少?一口一个唾沫都能淹死他们了。”

朱大光听得这般新奇的言论,不禁来了精神,疑惑地说道:“圣上也会说这等粗鄙之语,不会是王统领你自己编出来的吧?”

王韶笑道:“朱将军,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陛下时常前去禁军大营检阅军队,还给我们上什么思想教育课,这句话确确实实是陛下亲口所说的。陛下乃真性情之人,同我等这般粗人亦能说得上话,没有一丝架子。前不久,我还曾在《大顺民报》上面看见一则趣闻,有一位秀才进京,见到了正在微服私访的陛下,在陛下面前高谈阔论陛下施政的过错,陛下也不以为杵,反而跟那个秀才当街论起利弊来,直把那位自视甚高的秀才辩得哑口无言。此刻围观者甚众,有人认出那是当今天子,秀才这才羞愧地说道:‘陛下仁厚,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羞煞吾也!’,正待离去,陛下却大度地勉励了他一番……”

朱大光听得如痴如醉,心驰神往,良久才叹道:“陛下乃明君,先前诸般传闻,都是谣传罢?”

王韶不敢妄论朝政,知道朱大光说的是陆承启刚刚登基一年多不理朝政的事情,却笑而不答,把话题拉回战事之中:“朱将军,此番就有劳你带路了!按计划,末将把三千步卒与你指挥,望你能守好那几个缺口,而这两千骑兵就暂时给末将指挥了。”

朱大光说道:“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弟兄们,跟我走吧!”

两人互相一拱手,就此分道扬镳了。

一日后,远在几百里外的长城缺口处,突然竖起了无数旌旗。远远望去,好似有无数兵马驻扎一般。如果不是这些旌旗上面都写着“顺”字,恐怕顺州、檀州、蓟州的州牧要寝食难安了。先前十万契丹大军犯边,已经让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再加上不时有女真等族的骑兵前来打草谷,他们早已经杯弓蛇影了。

而深入幽云地区的西北诸族和女真族骑兵,发现幽云地区早已经坚壁清野,没有什么油水可打,且自己带的粮草将将用完之后,也不得不开始撤兵了。不然他们真的得饿死在这荒无人烟的草原上,即便他们都带着牝马,能靠喝马奶支撑下去。可马奶只能维持生命,却填不饱肚子啊!

逼于无奈,他们带着从残破乡村民居中掏出来的一些烂铁锅之类的东西,走上了回家的道路。看着他们这般惨淡的模样,不知情的还以为他们是来捡垃圾的。

当他们路上碰到一些走散的契丹士卒,才惊闻契丹大军已被击败,他们是逃过一劫的残兵游勇。如此一来,他们便不敢太过大意了,说不定人家就在前面伏击着你呢。

果不其然,纵马去到长城缺口处一看,远远便望见旌旗攒动,似乎边军全部出击一般,吓得这些最多百余骑的游牧骑兵心惊胆战。

走了好几处比较小的长城缺口,都是如此。这些游牧骑兵心中咒骂不已,只得再往下一个缺口走去。

不得不说这些游牧骑兵的强大,他们脑子里面似乎天生有一张地图一样,不论去到哪里,总能找到他们想要去的,自己到过的地方。长城的缺口不过五处,分布在顺州、檀州、蓟州这个“几”字型的长城处。其中四处较为狭小,坍塌的地方不过三丈余到十丈余;一处较为宽广,坍塌的城墙超过三十余丈。

但这些游牧骑兵发现,靠近檀州、蓟州的三处较为狭小的缺口处,好似布满了重兵一样,专门候着他们前去。而那处较为宽广的坍塌处,虽然没有旌旗,但游牧骑兵们也不傻啊,派了几骑上去,顿时被射成了刺猬,吓得这些游牧骑兵没命般逃跑。

而最后一处狭小的坍塌,长度在十余丈,地势也较为地平,也没有旌旗的模样。游牧骑兵亦不敢贸贸然通过,都是聚集在此处,等待其余的游牧骑兵汇合。

仅仅过了一日时间,这个靠近顺州的坍塌处,就聚集了过万游牧骑兵,其中还有不少当日袭营走失的契丹士卒。这些契丹士卒都被游牧骑兵救了起来,他们知道,想冲出包围圈,人多了才好办事。打他们也不傻,又再次派了人马上去,结果都被射了回来。可见这处坍塌,也不是没有大顺军队把守的。可这般来看,把守的强度就弱多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一只脚踏进了王韶和朱大光布下的伏击圈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其余四处缺口处,按照王韶的计划,布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