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5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5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不知道其间多凶险。若是一着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贵公子笑道:“就算那个小皇帝现在醒悟,也迟了。朝中官员,又有谁敢不听爹的话?”

杨太师皱了皱眉,说道:“别人就罢了,唯独那个老匹夫,决计是不会放弃与老夫做对的!”

贵公子笑道:“徐崇光那老头子是个倔驴,您何必生气呢?不过,他执掌户部,倒是给爹爹添了不少麻烦。”

杨太师叹气道:“也算他有本事,没了他,大顺朝也算垮了一半。若不是如此,老夫岂能留他到现在?倒是小皇帝大病之后,好似真就换了个人,遮莫是要掌权的兆头?”

贵公子说道:“爹爹莫要烦恼,四日后便是例朝,到时候便可知道小皇帝打的是什么算盘了。”

杨太师放下茶盏,说道:“也唯有如此了。”

“爹爹,夜深了,您回去歇息吧。朝中之事,就留给那些糟老头子们吧。”

杨太师叹了声,说道:“也罢,吾先去歇息了。”

贵公子把杨太师送进寝室,然后弹开折扇,对着明月说道:“小皇帝,若你好好当一个昏君也就罢了,若是想掌权,哼,那就不怪我手下不容情了!”

月光如水,但月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却漆黑得如同墨汁一般……

翌日,陆承启自辰时而起,便被告知,户部尚书徐崇光在外求见。陆承启皱了皱眉,穿越过来也有五六日时间,却从未见有一个官员能这般敬业。陆承启心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忠臣?”

他昨晚差点忍不住“吃了”周芷若,忍得辛苦难受,几乎一夜未眠。也怪不得他,他现在的身子太过于孱弱,十六岁的年纪,却好似能被风吹倒一般。再说了,周芷若也不过十五年纪,现在行房事,简直是草菅人命。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的老婆着想,陆承启还是忍住了。

被小宫女们服侍着洗漱完毕之后,陆承启前往御膳房用早餐,想起那个户部尚书还在等着他,便吩咐道:“请徐卿随朕前往御膳房。”

第八章:户部尚书

随行小太监哪敢怠慢,立即一路小跑,去把徐崇光恭恭敬敬地请了过来。不多时,一个精瘦的小老头便在小太监的带领下,走进了御膳房。

陆承启正在喝着一碗香甜的人参粥,这可是大补元气的东西,而且人参是真正的野山参,哪里像后世那般,一根人工种植不过两年催熟的人参,也敢说是野山参?

陆承启的身子弱,自然要进补。这身体是本钱,陆承启可不想未老先衰。就算有雄心壮志,也得有命去实现才行。

那小老头穿着一身官服,却怎么看都像是乡下那农夫一样。见了陆承启,小老头大声说道:“微臣见过陛下。”

陆承启在喝粥的空隙,瞥了一眼这小老头,发现这小老头虽然模样质朴得像个老农,但眼中的光芒熠熠,眼神清澈,心中顿生好感。放下碗筷,吩咐左右:“来人,给徐卿一副碗筷,朕要与徐卿共餐。”

徐崇光眼中闪过一丝不解,但君命难违,只得拜谢:“谢陛下赏赐!”

陆承启也不多说,三下五除二把人参粥喝完之后,见徐崇光喝得正欢,也不去打搅,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便摆驾往御花园走去。

这几日,他的生活作息都是如此,早上先喝碗人参粥,然后开始锻炼身体。毕竟要为以后打下基础,身体太弱了可不行。

徐崇光见陆承启要走,吓得连忙把滚烫的人参粥吞进肚子,陆承启笑道:“徐卿慢点,不急,朕先去御花园等你。”说罢,一马当先走出了御膳房。

当陆承启在御花园之中跑了两圈之后,徐崇光才姗姗到来。陆承启接过小太监递过来的汗巾,抹了两把汗,笑道:“徐卿来得好快,说罢,找朕有何要事?”

徐崇光见陆承启与往日完全不同的作风,已经是一头雾水,开口询问道:“陛下,你这是做什么?”

陆承启早就备好了说辞,当即说道:“我大顺朝武风兴盛,朕身为天子,当以身作则。强肢劲体,乃是君子之道。且君子习六艺,也要有射艺。朕不过小跑两圈,算得了什么。”

徐崇光想了一想,觉得没什么不妥,这小皇帝锻炼身体,总比无所事事,玩物丧志强些。他说道:“陛下有此想法,自是再好不过。不过,陛下多日不理朝政,微臣担心国事荒废,特地向陛下汇告一番。”

陆承启自然明白,户部是掌管经济所在,徐崇光乃是户部尚书,是油水最多衙门,他眼巴巴的向自己禀告事务,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便是大大的忠臣了。陆承启留了心思,当即说道:“徐卿请到凉亭,慢慢叙说。”

两人坐定,小太监、小宫女们拿来茶水糕点,便恭恭敬敬地退下了。陆承启见四周无人,便说道:“徐卿请讲。”

徐崇光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一月前黄河决堤,百姓流连失所,易子而食,千里饿殍,惨不忍睹。户部拨下的钱款,却少有送到百姓手中。微臣实不忍睹,只好向陛下求助来了。请陛下下旨,赐臣专断之权,专理黄河之事,否则民怨齐天,恐生不测!”

陆承启脸上怒气乍现,但转眼间又压制住了,缓缓的说道:“贪官污吏,已经积重难返,非一时之功。徐卿忠心国事,朕心甚慰。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机!”

原来陆承启转念间便已经嗅到,这是一个时机,斩断杨太师爪牙的时机。若是这般轻易就授权给徐崇光,还是不到火候。三日后,乃是例朝,那时候才是陆承启露峥嵘的时候!

徐崇光原本也没打算小皇帝轻易会授权,只是感叹一声,不再说话。陆承启笑道:“朝中有徐卿这般忠臣,朕的心底便多了几道底气。”

徐崇光也是聪明人,闻言惊愕了一下,却没说话。陆承启继续说道:“现在太师势大,树大根深,拔出萝卜还带着泥,何况是这等经营了几十年的势力?徐卿若真的是为了百姓好,为了大顺朝好,自当明白要怎么做。”

徐崇光表面虽然不动声色,但内心波澜已经滔天。良久他才说道:“老臣果然没看错,陛下是一代雄主。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太师自以为高明,却不料已经棋输一着了。老臣不才,愿为陛下牛马,以供驱策。”

陆承启笑道:“朕知道,徐卿您老是一个大大的忠臣,才敢与卿说这等话。徐卿请看,三日后,便知分晓。朕有一计划,需徐卿配合。”

徐崇光郑重地说道:“陛下请示下!”

陆承启说道:“徐卿只需这般……”

徐崇光闻言之后,感慨道:“陛下隐忍之久,实出老臣意外。此事依老臣来看,八九能成。”

陆承启眼中精光爆闪,沉声说道:“朕要的是一定成功,毕功一役!这官吏,也该是到了整治一番的时候了!徐卿,请帮朕!”

徐崇光也激动得伏倒在地,老涕纵横:“老臣受先帝重托,匡扶陛下,自当肝脑涂地,以鉴忠心!”

陆承启连忙扶起他,说道:“徐卿不可,朕知道了。”

两人再推心置腹一番,陆承启才缓缓问道:“不知国库今税收几何?”徐崇光不敢欺瞒,说道:“共计银钱三千万贯。今已支出两千五百万贯,还余五百万贯。不过,秋收尚未收上来,若是收上来或许能有千万贯。”

“什么,国库就剩这点钱了?”陆承启大吃一惊,他实在想不到,国库竟空虚至此!就算是以税收少著称的明朝,一年的收入也有一千五百多万两白银啊!更不用说宋朝,巅峰时期,税入已经高达一亿六千万贯!区区三千万贯,陆承启实在是想不到!

钱啊钱,怎么税收这么少?陆承启怒气冲冲,这样一来,更坚定了他整治贪官污吏的决心。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个法子弄钱,并且堵住那些贪官的手才行!

陆承启不动声色地问道:“我朝税收,大概是什么形式?”

徐崇光愣了一下,但很快适应了过来:“回陛下,田税、盐税、铁税、茶税是大部分,其余的有入城税、人丁税等等……”

陆承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闻税收手段如此缺乏,忍不住还是一阵头大。就算是徐崇光没说,陆承启也知道,若不是他当这个户部尚书,说不定现在国库早就空了。

陆承启心事重重:“看来,财政改革也是迫在眉睫。不仅仅是文化,武备,官吏,还有财政,这个皇位,不好坐啊!”

见陆承启心事重重,徐崇光也心情压抑,他看得出来,眼前的小皇帝这副忧虑的模样,不是装出来的。陆承启想了好一会,觉得千头万绪,不知从何理起。悠悠叹了一声:“剪不断,理还乱啊!看来,饭得一口口吃。”

徐崇光见陆承启恢复了过来,连忙说道:“陛下说的是。”

陆承启说道:“好了,朕也不留你了,你回去准备准备吧,例朝那天,朕需要一个完备的方案!”

徐崇光郑重地说道:“老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托!”当即告辞出宫,可这一切都被一个内侍看在了眼里。

第九章:掌控局势

初秋的天气渐渐变得凉爽起来,秋风到处,落叶飘飞。繁华的京城,却一如既往的人来人往,坊间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络绎不绝。

闹市中的一处静谧所在,便是当朝显赫的太师府。府中,杨太师紧皱眉头,说道:“你是说,皇上召见了徐崇光那老头几近一个时辰?”

还是先前那个内侍,点了点头,说道:“咱家在旁服侍了好久,决计不会看错,绝对是徐大人。”

杨太师奇道:“不对啊,小皇帝每次见到那老头都不甚耐烦,没说几句话就开始撵人。怎的这次如此反常?鹤栎,你怎么看?”

堂下还坐着一人,肥肥胖胖的样子,一看就是吸足了油水的。胖子开口道:“下官所在的吏部一向与徐大人的户部不甚和睦,也不清楚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原来这人便是吏部尚书,陈鹤栎。他与杨太师是师生关系,并且同乡,自然而然结成朋党。杨太师羽翼众多的缘故,皆因他曾当过五次科举主考,是众多官员的坐师,人脉积累下来,才得有今日的威势,成为了显赫的杨太师。

杨太师虽老,可还没糊涂,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危险的气味,但他又不确定能来自哪里。他或许不曾想到,一个在他看来没什么主见的小皇帝,居然在暗中想要阴他一把。

杨太师苦笑一声,说道:“可能是老夫多虑了,这小皇帝不过是一滩烂泥,若没有我们,他一个人又能做得了些什么?”

陈鹤栎笑道:“老师所言极是,若没有我等帮他,大顺朝早就垮了。”

杨太师也不去想这件事,说道:“辛苦黄内侍了,你且去领赏。”那黄内侍告退而出,领了赏便回宫了。但他却没想到,一双眼睛把这一幕看了个正着。

宫中,自是有人向陆承启禀告了一切,但陆承启沉得住气,他知道,若是此刻动那个太监,会打草惊蛇的,便忍住按兵不动。他在等,等属于他的力量。

两日后,许多衣衫褴褛的“难民”从外面涌入京城,城防司觉得不对劲,报告了上去。但杨太师不以为然,黄河决堤已然一个多月,有些难民涌入,自是难免,也不甚注意。

但杨太师没想到,在一个大院内,一个年轻人的出现,悄悄地掌握了属于他的力量。

这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大院子,是陆承启派人买下来的,作为他崛起的基地所在。当许景淳回到京城的那一刻,他便知道了。

眼前,是一群风尘仆仆的边军,连续的急行军,没有拖垮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