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323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23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侥幸没喝孟婆汤,记起了前世,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白兄弟啊,你该不会要走吧?”最了解白通榆的,还是朱全垨,一如白通榆对他的了解那样。

白通榆哈哈大笑道:“此间已没我事了,为何逗留?”

“什么,白兄弟要走?”卢胖子惊叫起来。“你可走不得,走不得!”

朱全垨连忙帮声说道:“是啊,走不得!大哥可是舍不得你的,你要是走了,大哥便是做官,也没了乐子……”

白通榆苦笑道:“鬼谷传人,身不由己。当今天子乃是一代明君,我出山的时机不对,又能做得了什么?文不成,武不就的,难道朱大哥要养我这个闲人不成?走罢,走罢,回谷中继续读我的兵书,参悟我的阴阳去……”

卢尘洹开声说道:“难道白兄弟,就不想同外族人过过招?”

“外族人?”白通榆一愣,“指挥使说的外族人,可是契丹人?”

卢尘洹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白兄弟应该看得出来,顺辽两国,看似如漆如胶,其实不过是表面的平静罢了。本将估摸着,顺辽早晚得有一战。若是白兄弟错过了这一次,恐怕再也找不到辽国这个国家了……”

白通榆知道卢胖子说的都是实情,看过子母炮和洪祥式步枪威力的人,对于战胜契丹人的看法,就不会动摇。热兵器和冷兵器的比较,白通榆还是会选的。只听他悠悠地说道:“契丹人也不过以蛮族耳,何足挂齿?”

“那若是本将奏请陛下,许你为随军参谋呢?”卢尘洹总算是抛出必杀技了,“以白兄弟的本事,封候拜将不是问题,为何你没有任何利禄之心,难道你就不曾动心过?白兄弟你学富五车,学究天人,若是白白荒废了一身才学,岂不痛惜?”

白通榆承认,自己被说动了。都说契丹人怎么怎么厉害,他是一百个不相信的。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与契丹人过过招。

“这……容我考虑考虑……”白通榆生平第一次拿不定主意,看得朱全垨手里都出汗了。

卢胖子心直口快:“还考虑什么。大丈夫就该如是!再说了,朱大哥没有什么官场上的经历,万一被人暗中陷害了,便是本将也保他不住。你若是想报恩的话,为何不留下来,与朱大哥并肩作战?本将敢肯定,陛下对你,一定会加以重用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二章:大捷

卢尘洹如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白通榆没有心动是假的。可心动归心动,终究不是必须留下。换句话说,卢胖子还是没有打动他。

朱全垨沉默良久,才缓缓地说道:“白兄弟,我知道你是人中龙凤,跟着我没有前途的。说句掏心窝的话,我一直不明白你要做什么。我是个粗人,不能把你绑在我身旁。之前救了你,不过是看不顺眼出手相帮而已。你这些年已经帮我够多的了,什么恩情早就还清了……”

白通榆是个极其冷静的人,可再冷静的人,听了这些话都有点把持不住了。只见白通榆的眼眶已然微红,声音哽咽地说道:“朱大哥,你莫说了……我白通榆别的本事没有,出谋划策还是行的。指挥使,我只有一个要求,我不做官,只做朱大哥的幕僚!”

卢胖子微微一笑,说道:“这个简单,只消不与陛下说,便一切解决了。”

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却道:“嘿嘿,你要是进来了,还想出去么?陛下的性子,肯定不会放过你的……”

白通榆显然知道,这个胖子一肚子坏水,心里打得什么主意,他已经猜到了七七八八。心中叹息一声,知道自己是上了贼船,日后怎么样,肯定是由不得自己了。

卢尘洹心满意足,脾性也好了许多,喝道:“走,带本将去后山看看!”

亲兵们不敢怠慢,连忙在前面引路。朱全垨也说道:“翻江龙好大名气,我也得去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人!白兄弟,你去不去?”

白通榆深呼吸了一番,说道:“不了,我要去看看郝佘……”

卢胖子心中亮堂,知道他们是对手,却从未见过,心中一定很想知道对方是什么人。特别是白通榆,他辅佐朱全垨败给了尤竣,更是想知道,他的对手是何方神圣。

分头离去后,聚义堂上又是一片寂静……

五日后,远在长安城的陆承启,便接到了这一封捷报。飞马急报,不愧是专业送信的,相隔数千里之远,竟能五日便到。陆承启仔仔细细地看完这封捷报,哈哈大笑。一旁的高镐见了,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真是好心情,是不是又有什么好事发生了?”

陆承启笑骂道:“你想知道?”

高镐以为陆承启说的是反话,连忙赔笑道:“小的这不是替陛下高兴嘛!”

“告诉你也无妨,梁山水贼,被卢尘洹破了。”陆承启显然是很高兴,毕竟心中最大的一块石头落地了。每次一想到《水浒传》,梁山上那一百零八条好汉就让他寝食难安。要是他不做皇帝,他大可抱着看戏的心态。可他是皇帝啊,有人要造他的反,他怎么能束手旁观?

高镐也欢喜地说道:“陛下总算可以放下心来了,小的就说了嘛,只要朝廷大军一到,这些小小水贼,成得了什么气候!陛下鸿运齐天,自是有神灵庇佑的……”

陆承启也不追究他拍马屁的嫌疑了,一本正经地说道:“高镐,你把这封捷报,送到《大顺民报馆》,亲手交给主编张元崇。朕要明天看到这篇报到,明白了吗?”

高镐连忙说道:“遵旨!”

“对了,叫张元崇还可以把这个编成一个故事,就说是水贼服从招安好了,书名嘛,就叫《水浒传》……”陆承启心血来潮,突然想把水浒传的故事延续下去,哪怕只有其名也好。

高镐连连说道:“陛下,这个名字妙啊,肯定会让《大顺民报》更好卖的!”

“少拍马屁!”陆承启眼一蹬,“再把监察司许景淳给朕找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知道吗?”

“小的遵旨!”

“去吧!”

高镐领了口谕,拿着那封捷报,小心翼翼地揣入袖子里,深怕漏了,或者弄坏了。陆承启没有理他,他现在迫不及待要见到许景淳了。高镐离去后,约摸过了两盏茶的时间,高镐便在殿外了。而代替高镐的内侍急匆匆地进来,说道:“臣监察司司长许景淳,求见陛下!”

“宣!”

陆承启放下手中的茶盏,淡淡地说道。

许景淳踏入垂拱殿后,快步走上前,对着陆承启施了一礼道:“臣许景淳,参见陛下!”

陆承启拿着茶杯的盖子,在茶杯上来回滑动,一边滑一边说道:“知道朕找你,所为何事吗?”

“臣不知!”许景淳不敢猜测,猜中了是揣摩上意,猜不中是你无能。这样的话,还不如实实在在地说不知道好了,这样倒是显得光明磊落些。这个习惯了隐藏在黑暗中的情报头子,能如此透露自己的缺陷,也只有在陆承启面前了。

“禁军取了梁山,整个水泊都收回来了,水贼也捉了大半。虽然跑掉了水贼头子,但瑕不掩瑜,这是一场大功劳。朕想知道,你怎么看?”陆承启不紧不慢地说道。

许景淳想也不想地说道:“当然是要论功行赏了!”

陆承启知道,他是边军出身,最为关心这个战功的问题,可他要问的,不是这个。

“朕是说,那些参与贩卖人口一案的官员,都查清了没?”

“查清了,一共涉及三十多名官员,还有千余名人贩子,一并在掌控中。其中还有人试图自杀,都被控制住了……”许景淳不敢怠慢,连忙说道。

陆承启叹了口气,才道:“这些被财帛腐化了的官员,朕定是要清理掉的。只是一下子裁撤这么多官员,甚至还有转运使这样的高官,要是传了出去,肯定要掀起大风浪。朝廷中,朕倒是不怕,朕还能压得住。但是民间,人多口杂,事情传成什么样都不知道。”

“陛下的意思是,要借助这一次大捷,来掩盖裁撤官员一事?”许景淳小心翼翼地说道。

陆承启欣赏许景淳,就在这个地方了,总是能将毫无牵连的事,看出端倪来。这样的人,天生就是分析情报的料。

“没错,朕把此事交与你了,尽量做得隐秘些,懂了吗?”陆承启盯着许景淳的脸,缓缓地说道。

监察司生来就是背黑锅的,这个许景淳早就有心理准备。暗中下手,本来就是监察司是强项,许景淳毫不犹豫地说道:“臣遵旨!”(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三章:论功行赏

事实上,也正如陆承启所料。梁山水贼被剿灭的报道一出来,整个大顺就传的沸沸扬扬了。有些人还记得二十年前,朝廷水师被梁山水寇击败,全军覆没的消息,此刻想起来,真如换了个朝代一样。自从小皇帝登基以来,大力整顿军备,朝廷军队的战斗力上升了一个档次。哪怕是再穷山恶水的地方,那些刁民也不敢放肆了。

不仅治安好了许多,就连外敌,也从不落下风。犹记得一年前,契丹人还年年南犯。可在小皇帝整顿军备这一年来,契丹人连连吃亏,契丹皇帝都差点被叛军弄死。原先大肆鼓吹汉人不如异族的言论,早就销声匿迹。而汉人的民族自豪感,又一次提升到了最高点。大概汉人,自汉代以来,就从未如此扬眉吐气过了。

正是这种情绪下,百姓们都没关注另一件大事,大顺各个州府,又有不少官员被撤职下狱。具体原因,据说是与前些时日的血染金銮殿一案有关。官场上大为震动,可民间却一点反应都没有。陆承启这一招声东击西,顺利地转移了百姓的目光,让大顺的震荡最低限度的减少了。至于狱卒被收买的小事,自然也就更没有人提起了。而王家家主王元士,也被秘密遣回了太原府,原因是他积极参与破案,且不是首恶,功过相抵。只是王家家产被抄没,这是要不回的了。王家现在已经支离破碎,要想振兴,至少要几代人的奋斗才行。

不仅在报纸上宣扬大捷,陆承启还一不做二不休,竟把赏赐的圣旨也在《大顺民报》上登了出来。这样一来,登时炸开了锅。谁见过如此丰厚的赏赐?财帛动人心,人活着都不嫌钱多的,当兵都有这么好的收入,哪怕风险很大,也足够让人心动了。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可现在看来,当兵的似乎也没那么差。哪怕战死了,抚恤金都足够一家人吃喝用度几十年了。

其实陆承启的用意,也在这里。这个年头不比后世,后世国家民族观念很强,一旦有战事发生,很多有志青年就会主动参军,为国家献身。可现在这个年头,没钱的军队就等于没士气,怎么会用命去帮你打战?所以跟这些文化不高的兵丁讲什么荣誉,什么民族大义,都是虚的。你要讲赏赐,讲晋升,这样才能调动军队的士气,才能成为一支令行禁止的军队。

所以陆承启的目的也达到了,这些时日以来,报名参加的“有志青年”猛然增加,扩招名额很快就满了。而离长安远的,就没有赶上,懊悔得直跺脚。

兵多了,也不是好事。一些痞子恶棍什么的,也滥竽充数,混了进来。结果这类人,往往是被训得最惨的。不过这种兵,也是每一个军官最喜欢的。他们从不循规蹈矩,往往就能出其不意。要是教得好了,就是一根良药,教不好,就是害群之马。是以新兵营,每日都有被剔除出去的兵痞,又会每日招进来新兵。

而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更是所有将领的心头之好。这种人,为了钱他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