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289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89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说明了陆承启是真的很在乎军器监,在乎唐勋这个臣子。如此红人,便是有脑子的,都不敢有一丝为难。

唐勋一拱手说道:“有劳高公公!”说罢,便踏步进入了垂拱殿之中。

陆承启起身迎道:“唐卿,可是火炮已成?”火药技术原本诞生于中原,而火枪火炮却是被欧洲人发明的,一直以来都是陆承启心头上的一块心病。若是在正史上宋朝研制出火药,又哪里轮得到女真人、蒙古人占据中原?虽说哪个朝代灭亡,都是有致命的原因的,可北宋的灭亡,毫无征兆,一直是陆承启这等民族主义者心中的痛。

唐勋虽然兴奋,但还是没有忘记君臣之礼:“臣参见陛下!”

“无须多礼,朕想知道,是不是火炮已成?”陆承启急不可耐,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军器监造出来的子母炮了,这可是水战利器啊!哪怕是野战,也有极强的威力。有了这子母炮,还怕契丹人、女真人的铁骑不成?一个开花弹轰过去,就能收割一大片。若是多兵种配合得到,冷兵器对上热兵器,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唐勋也有些激动,但他的激动已经渡过了,压住声音说道:“回禀陛下,子母炮已然铸成,陛下所说手雷,也一并成功。”

陆承启闻言,心中大石彻底放了下来:“哈哈哈,天佑大顺!走,朕要去亲眼看看!”

“正要请陛下移步军器监,指点一番。”唐勋略带着激动说道。

陆承启也不含糊,高声喝道:“高镐,备常服,朕要微服出宫!”

高镐早有准备,作为一个合格的贴身小太监,就要有过人的眼力。唐勋是什么人?小皇帝御赐主持军器监的工部侍郎,非寻常人能比。但凡唐勋每次来到皇宫求见,陆承启都是要微服出宫的。有鉴于此,高镐早已吩咐其余内侍去准备衣裳了,就怕耽误了陆承启的行程。只待陆承启一声令下,他便遣人去通知御前侍卫,好准备护卫左右。

果不其然,陆承启还是下令微服出宫了,高镐连忙应道:“陛下,常服已然备好!”

陆承启对唐勋说道:“唐卿,你且去外间稍候,朕换了衣裳便来!”

唐勋告退出了垂拱殿,谨遵口谕候在垂拱殿门前。高镐则领着四个宫女入内,为陆承启宽衣更换衣裳。不到一刻钟,陆承启已然准备妥当,御前侍卫们也到齐了,陆承启急匆匆地出了垂拱殿,对唐勋说道:“走罢!”(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上)

一行人行色匆匆,自宣德门而出后,径直往城北而去。经过半年多的时间,长安城里的轻轨,已经把长安城北半部铺设得差不多了。这个年头可没有什么大型挖掘机器,一切都靠人力。在尽量不破坏青石板街的前提下,慢工细凿,这可是种艺术活,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让人想不通的是,有这等手活,这些工匠却还是不被人看得起。陆承启就不明白了,这些工匠到底不如文人哪一点,居然被贬低至此!

还有一件事让陆承启很闹心,自从铁轨开挖以来,钦天监监正陈荀就一直上奏陆承启,说这般一挖,长安城的风水就全坏了。这也是陆承启,自小在岭南长大,见多了风水先生,才不怪罪陈荀。要是陆承启前世不是岭南人,知道风水学乃是一种很玄妙的学术,说不定陈荀就要被贬官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不推翻驰道的设想上,陆承启把路线的设计交给了陈荀。中国的风水学,还真的很神奇。陈荀率着一干钦天监,凭着罗盘走走看看,竟真的把原先路线不合理之处挑了出来。

陆承启派工部官员再翻查一遍后,不得不采用了陈荀的方案。没办法,真理是存在的,你不承认也没有用。当陆承启坐上城北的驰道马车后,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风水学真的仅仅是迷信吗?

其实这个答案,在他前世,也有人在为风水学打抱不平了。风水学是中国古人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强调的是龙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的所产生神气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由于认知的差别,也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江湖术士便充斥其中,把这种堪天舆地与大自然和谐协同的方法,推之玄之又玄,借以混世。风水是择吉避凶的术学,古人择居地形、地貌、方位,有惊人的一致性。要是论起源,殷商时便有卜辞、占卜等趋吉避凶的行为了,及到先秦时,诸子百家中还有阴阳家一脉。阴阳家慢慢演化,到了后来便形成了风水堪舆学。前朝袁天罡、李淳风,本朝陈抟,都是其中佼佼者。尤其那传说千年的推背图,更是将风水学的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

诚然风水学玄妙无比,可若事事趋吉避凶,那又怎么能成?风水学是国粹,那就该继承发展,陆承启可不会像后世那般打压。毕竟很多东西,不是你不理解就不存在的了。只要常怀敬畏之心,平常对待风水一术既可。

正思索间,公共马车已然靠站而停了。下了马车后,陆承启才算把这件事抛诸脑后。因为此刻,他迫不及待想要看看那子母炮了。

如果说男人都喜欢枪的话,那么大炮是每个男人的最爱,因为每一个男人都喜欢强力的武器。没当过炮兵,是永远体会不了那种炮火全开的猛烈。当然,陆承启也没当过炮兵,他对火炮的印象,则是后世在网络上、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只是那些都是击发无烟火药的火炮,不是用黑、火药击发的火炮而已。

凭着令牌进入军器监后,陆承启迫不及待地问道:“,唐卿,这子母炮在哪?”

此刻不论是高镐,还是御前侍卫们,都被留在了军器监外。好在此刻春光明媚,倒也不算难捱。陆承启身旁,除了唐勋之外,就是那些在劳作的工匠学徒。随着热兵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军器监已把冷兵器的作坊调回长安城的军器监之中。这个军器监,就是用来专门生产热兵器的了。而冶铁、组装的工匠学徒越来越多,陆承启早在年前,便派来一支禁军,专门保护军器监。可以说,这个军器监是除了大顺皇宫以外,审查人员最严格的地方了。

唐勋连忙说道:“回禀陛下,子母炮已经运到了试射场。”

陆承启犹记得试射场在哪,不用唐勋带路,他便往试射场的方向走去。

“唐卿,这子母炮一共造了多少门?”

陆承启心情有些忐忑,这门火炮,寄托着改变汉人命运的伟大使命,不由他不谨慎对待。汉人确实是最聪明的人种之一,陆承启不过是点拨了几句,加上一副“神似”的草图,沈括、苏颂和唐勋三人,居然就带着皇家大学的优秀学员,把火炮弄了出来。陆承启原先估计,最保守也得三五年的事情,竟只用了两年,便完成了。虽说第一门火炮,性能不怎么样,只能拿来守城。可这已经是质的飞跃了,这个时代,除了火炮有什么武器能打到十里开外?

还未到试射场,就能听得到隐隐的轰雷声。陆承启讶然地问道:“你们还是试射吗?”

唐勋连忙解释道:“非也,陛下,此乃手雷的声音。”

陆承启想了想也是,先前那门火炮,虽然装填速度很慢,可声音远比这个大。按照常理来说,子母炮的威力应该弱于类似于红夷大炮的那门火炮,可声音也不至于这么小。真正有经验的老兵,可是能从炮声中,判断炮弹的口径。可惜陆承启不是军人出身,他仅仅知道一鳞半爪的火炮知识,已经是极限了。

试射场外,也有禁军把守着。这是因为前些日子,出了些事故。在试验手雷的时候,有一名学徒居然把方向弄反了。好在那枚手雷装药量很小,才没有造成很大的伤亡。尽管如此,军器监还是伤者出现。有鉴于此,苏颂下令在试射场外添加守卫,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擅自入内的人员,避免造成误伤。

那伙禁军通过旗语进行禀报,确认无危险后,才敢把陆承启和唐勋放入试射场内。

甫一进去,陆承启的眼球就被一门黑黝黝的火炮吸引了。这是一门充满力量感的火炮,由母炮和子炮构成。母炮身管细长,口径较小,炮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炮身两侧有炮耳,可将炮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炮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炮。与之匹配的是,这门火炮还有一个木造的炮车,将炮身放置其上。直挺挺的炮口,隔着沙包对着远方。

陆承启眼中腾起了一股火热:“这便是子母炮?”(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中)

这时候,得到皇上亲临的消息,沈括和苏颂都围了上来。唐勋一脸自豪地说道:“陛下猜得很准,这便是子母炮了。”

见到陆承启直愣愣地走上前去,苏颂连忙挥退了准备操纵火炮的学徒们。陆承启眼中再无其他事物,********扑在这子母炮上,轻轻抚摸着微烫的炮身,再拿起一个子炮掂量掂量,一脸的迷恋状。

沈括有些懵圈:“陛下这是怎么了?”

苏颂虽然有些沉默寡言,但他是最懂陆承启的:“陛下是为这子母炮着迷了!”

唐勋很不解:“这一炮未发,陛下又是从何判断这是门上佳火炮?”

沈括都明白了过来,三人之中,虽以唐勋年龄最大,可他一心扑在研究上,人情世故反而不如其余两人了。沈括点明道:“陛下早就知道,我们定然是试验过了,才把陛下请来的。”

聪明人点一下,便能举三例。唐勋不是蠢笨,只是一时间没从这个角度想罢了。“原来如此!”唐勋恍然大悟,看着一脸痴迷的陆承启,也就明了于胸了。

陆承启仔仔细细地把这门子母炮观察了一遍,才恋恋不舍地站起身来,也不顾满手的乌黑,一脸急切地说道:“快,给朕打一炮!”

苏颂早就等着这句话了,与沈括对望一眼,说道:“陛下请移步到远眺屋……”

这远眺屋嘛,就是那个用厚重石块砌成的石屋。深深的地基,厚实的墙体,哪怕是炮口调转,估计没有几十炮,也轰不倒这样的石屋。石屋前面,开了一个小小的窗户,以便观察外面的情形。

陆承启在他们三人的带领下,进了石屋后,那些学徒们才敢来到子母炮旁边。远远看着他们一脸小心谨慎的模样,看来是有过经验的了。毕竟黑、火药是很危险,很不稳定的易燃易爆物品,一个不甚,恐怕就会尸骨无存。军器监先前也不是没出过类似的状况,好在控制得当,没有引起连锁反应。正是因为这样,军器监里面,冶铁和黑、火药存放,分别摆在东西两头。黑、火药存放的仓库方圆百米内,严禁烟火。

吃一蛰长一智,这些学徒们或目睹惨状,或自身经历过,都显得小心谨慎。正是因为这样,陆承启才更加放心。黑、火药不好控制,唯有严谨才能避免错误的操作,发生难以挽回的后果。

只见这些学徒们正分工合作,清理炮膛的清理炮膛,准备子炮的准备子炮,调整炮身高度的调整炮身高度……一切都完毕以后,就等着发射的命令。

沈括举起手中的小旗,用力地一挥,负责点火的那个学徒一见到,立时转身点火,然后学徒四人都不约而同地后撤了好几步。引线闪耀着橘红色的火光,所有人屏住了呼吸,只听到引线那“嗞嗞”声作响。

引线点完,猝不及防的“轰”的一声,继而过了好一会,远处才传来回音。而子母炮的后坐力反弹在地面上,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