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277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77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北都亭北驿,辽国贺正旦使耶律仁先和副使萧韩家奴也出到街道上,静静地感受着汉人的“疯狂”。他们都不是第一次来中原,却是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着长安城的繁华。漫天的烟火,到底需要多少钱银?他们心中都在感慨大顺有钱,却愤怒为何连一点都不肯赔付给辽国。

突然,耶律仁先用契丹语问道:“萧韩家奴,我们辽国的‘乃捏咿’(契丹语称“正旦”为“乃捏咿”),也是这般热闹吧?”

萧韩家奴一愣,也同样用契丹语说道:“于越是在说‘惊鬼’吗?”

“惊鬼”是契丹人在元旦节日里的一种宗教活动。正旦这日,辽国国俗以糯米饭和白羊髓为面饼,捏成拳头大小的丸子。每个契丹屯营,都会赐四十九枚。到了戊夜,每个营帐都在帐内窗中掷丸出外面。如果丸子的数量是偶数,则奏乐声响起,众人参加宴会,大吃大喝,年轻男女也借此机会开始表达爱意。要是丸子的数量是奇数,那就不得了了。辽国皇帝当即令巫十有二人鸣铃,执箭,绕帐歌呼。营帐内,把一把把的盐巴掷入火炉内,烧地拍鼠,谓之惊鬼。此时辽国上下的契丹人,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在家中居住满七日才能外出。

耶律仁先叹息一声,说道:“其实你我何尝不知,汉人文化,非我契丹能及。就连元旦日大朝,都要仿造中原学了个十足十……”

萧韩家奴闻弦而知雅意,小心翼翼地说道:“于越的意思是,要契丹人学汉语汉字?”

耶律仁先摇了摇头,说道:“恰恰相反,我们不仅不能提倡,反而要推广契丹文字!”

“可自陛下以下,全都以习汉字为荣,如何转变得来?”萧韩家奴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可你我若是不说,谁又能想得到?日后我辽国被汉化后,又如何算是契丹人?”耶律仁先何尝不知潮流难逆?汉文化的伟大,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同化你。从这个层面来说,耶律仁先是很赞成把辽国境内的汉人都撵回中原的。可这么一来,辽国就会先瘫痪了一半。要知道辽国中,多少粗活累活脏活,都是汉人来完成的!

就在这时,一行打着灯笼的内侍,缓缓向他们走来。待得他们走近跟前,方才客气地说道:“前面可是辽国贺正旦使?”

耶律仁先用汉话说道:“正是!”

那为首的内侍说道:“陛下有旨,明日大朝,请辽国贺正旦使一同上朝。”

耶律仁先点了点头,辽国也是这个规矩,他明白。见他也不说“领旨”,内侍有些不满,但还是敬业地说道:“咱家还奉了礼部之令,教导贺正旦使、副使习大朝之仪。”

到底是萧韩家奴懂得多些,连忙说道:“有劳公公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

除夜过后,熬了一晚上“守岁”的朝廷重臣,又要准备上朝了。这一次不同,乃是大朝会仪,一年仅一次。按照惯例,上完这次大朝之后,朝廷就会开始放假,一直到正月十六才再次开朝。

这也是为何这些大官,敢于“守岁”,熬过一个早上就可以回去补觉了,而且这个大朝虽然繁杂,却也是个走过场的形式。无非是彰显大顺建国的正义性、合法性,以及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之类的事情。

未及卯时,文武百官已然百官冠冕朝服,在大庆殿外候着了。这个时候,各个熟识的官员间,就免不了喜气洋洋地互相拜个年,说些吉祥话。

而一干外国使臣,也按照国力强弱,自觉地在一旁列队着。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互相之间都在用汉语来交流。这一幕看在耶律仁先眼里,禁不住皱了皱眉头。大顺复兴,恐怕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辽国了。顺辽两国恩怨,自大顺立朝后便一直持续到现在,恩怨纠缠,谁也说不清谁占了上风。这些年来,看似辽国强势点,可幽州城下那一战,又把辽国的自信打得稀巴烂了。

离卯时还差一刻,已有强壮内侍备好法驾,设黄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用太常雅乐宫架登歌。然后便见到陆承启偕同皇后周芷若的御辇缓缓驶来。

待得下车后,大顺天子陆承启身着龙衮绛纱袍,头戴通天冠,脚蹬黑舄鞋,牵着一身礼衣,脸贴珠花的周芷若,一同在大庆殿前焚香祭天,此举乃是“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随着礼部尚书冯承平念完冗长的祭辞后,才算祭天完毕。

随后,陆承启偕同皇后周芷若,一同步行进入大庆殿中。皇帝皇后进了大庆殿后,便有身着介冑的御前侍卫四人立于四个殿角,这些都是临时封给的职位,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镇殿将军。朝会一结束,这个职位就没有了。但这一种荣誉,则是很多人盼望不来的。

大庆殿中,早已在殿庭内列好法驾仪杖。先是诸国使臣,按照国力强弱入贺,陆承启也给足他们面子,一一赏赐了好些财物,不过多以刺绣、蜀锦为主。

随后,百官穿着冠冕朝服,连诸路举人解首,都身穿士子青衫服立班就位。这些举子,头戴着二量冠,白袍青绿内衫,脚穿登云履,算是士子能穿得的最高规格了。

陆承启和周芷若端坐在大庆殿首,文武百官依次就位并向皇帝拜贺。这是一个繁琐的事情,文武说是百官,其实数量远超百位,起码得有三百余人。等他们拜贺完毕,辰时已然过了一半。

紧接着,中书令向陆承启奏诸个州府上奏的镇表,其实也就是礼物清单。门下侍郎奏祥瑞表,陆承启内心嗤之以鼻,这些官员就是这般好大喜功,什么麒麟现身、凤凰来仪和黄龙出现等等。在他们看来,长颈鹿就是麒麟,见到变异的孔雀就说是凤凰,至于黄龙,不过是条中华鲟罢了。

陆承启虽然不屑,可表面上依旧毫无表情,开口说道:“既然祥瑞如此多,就让它造福一方吧,朕只需听闻听闻便是了。”

这句话一出,骇得这门下侍郎登时言语结结巴巴,说不连贯。他也算是有急智,明明奏表上还有很多祥瑞,但他立马止住了嘴,不再细说了。

门下侍郎说完后,户部尚书林镇中奏诸州贡物,礼部尚书冯承平奏诸个藩国贡物。本来还有太史令奏云物祥瑞的,可见到陆承启这番表情,便知道无需他出列说话了。陆承启见他们奏表完毕,说道:“诸卿来宾辛苦了,退朝吧。”

他的贴身小太监连忙说道:“请百官来使稍待片刻,于崇元殿上寿。”

陆承启牵着周芷若的手,出了东閤后,百官便退下,前往崇元殿去了。这时,陆承启和周芷若,要去景福殿给尊慈太后拜年。只是一个早上要办完所有事情,这个拜年就显得走过场了。陆承启按照礼制,对尊慈太后刘氏说道:“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皇太后陛下,膺时纳佑,与天同休。”尊慈太后刘氏也按照礼制答道:“履新之祐,与皇帝同之。”

说罢,陆承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太后,朕要去崇元殿,过后在与梓童一同过来,与太后拜年。”

刘氏早就对朝会制度熟稔于心,笑道:“我儿今日忙活,不必来景福殿了,哀家知道我儿有这份心意便足矣。”

陆承启再嘘寒问暖一番,便匆匆离去。崇元殿上,有司早已陈设完毕,百官也已然就位。等到皇帝陆承启出来就位后,群臣拜,三称万岁:“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这叫“上寿”,意喻陆承启能长命百岁。

陆承启还礼道:“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

这时,殿中的太监,开始为陆承启斟酒。宴会便开始了,这也算是中国的特色,什么大会都离不开吃喝。当然,顾及到陆承启不胜酒力,贴身小太监给陆承启斟的酒,其实是温水一杯罢了。此时,受邀请在列的太师杨道奇则以他尊崇的身份,遂令行百官同时斟酒,以敬皇帝。如此敬了四盏酒后,太官、尚食(御厨的分类,本为太官署、尚食署,其御厨称呼用官署名)开始为百官端来食品。中间还有歌舞表演,都是宫廷养着的歌姬,不同与民间。待得酒过九盏后,上寿礼算是结束了。陆承启心道:“总算是完成今日的任务了。”

见到小皇帝起身离开,百官也一同起身恭送:“陛下圣安!”

回到仁明殿中,陆承启没等高镐唱诺“皇帝驾到”,未进门就大呼大叫道:“这朝会也太累人了!”

周芷若听得他的声音,连忙出迎道:“恭迎陛下!”

陆承启挥退左右,搂着周芷若回到内殿之中,一同在龙凤桌前坐下。陆承启肚子饿得慌,抓起桌上的糕点就是一通乱吃,一边吃一边口齿不清地埋怨道:“梓童,你说御膳房是不是傻?整个宴会,中看不中吃,想把人饿死不成?”

周芷若闻言笑道:“陛下不是应当早有准备吗?若是饿得慌,臣妾唤人去御膳房煮些吃食过来。”

陆承启拉住她的手,咽下满口糕点,打着饱嗝说道:“不用了,朕算是有五成饱了。先补一觉再说,熬夜果然很伤!”

周芷若乖巧地为他宽衣,服侍他睡倒在床上。陆承启果真是累了,昨晚“守岁”一夜,与周芷若耳鬓摩挲,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难怪他今日会如此疲惫。非是身体累,而是心累!周芷若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魅力!

看着如同婴儿般熟睡的陆承启,周芷若也轻轻躺下,唯恐吵醒了他……(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八章:难得休闲

这一觉睡得舒坦,香床软玉,宛若天堂。

当陆承启睁开眼时,已是黄昏降临,掌灯亮烛了。身旁伊人,也不见了踪迹。陆承启高声唤道:“来人!”

两个宫女,端着陆承启的衣物进来,躬身说道:“陛下有何吩咐?”

“皇后娘娘去哪了?”陆承启习惯了给人服侍,让她们为自己穿衣,趁着空隙问了问周芷若的行踪。

“回陛下,娘娘在未时便出宫去了……”

那两个宫女不敢隐瞒,老老实实地说道。

陆承启也知道,周芷若是一个坐不住的主,安安稳稳睡个午觉不好吗?非得去一趟福利院。陆承启猜测,周芷若十有八九是去福利院了,福利院里面的孤儿,虽然有吃有喝,可缺少过年的氛围,应该也是挺寂寥的。周芷若放心不下,去看他们一眼,也是正常。

陆承启突然记起来周芷若和他说过,教导这些孤儿武艺的韩凤儿,似乎是去夔州了。这般一来,福利院仅剩下先前他救过的乞丐一家,连教书先生诸葛楠,想必都是在家里面。福利院里面冷冷清清的,那些孤儿的心理还不知会出现什么问题。

想到这,陆承启说道:“把高镐找来,说朕要出宫。”那些宫女都是些公卿良家女子,哪里敢反驳陆承启话?连忙找来高镐,准备出宫事宜。

高镐难得有一丝空闲时间,却又被小皇帝拉上,一肚子不爽。可没办法,他的工作就是把大顺朝权力最高的人服侍好了,他才有存在的价值。要是陆承启不要他做贴身小太监了,他哪里还有现在的风光?所以有得必有失,高镐被人“敬仰”,受人奉承,都是因为他是陆承启贴身小太监的缘故。

内心万般不愿,可身体还是很诚实地堆着笑脸,先是找来御前侍卫,护卫左右,然后穿好常服,领着陆承启从拱宸门到延福宫,再从延福宫东门晨晖门而出。此举遮人耳目,毕竟从延福宫出来的,不一定就是皇亲国戚,但肯定是公职在身。再加上延福宫已然靠近城北,并无多少人会在延福宫外面游荡。毕竟是皇家园林外围,可是会有城防司不时巡逻走过。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