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159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59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理寺衙门,离天牢不过两条街的距离。天牢旁边,乃是极厚的长安城城墙,地基都夯有近丈深。地牢里面全是花岗岩石铺就的地板,想要掘洞而逃,简直痴心妄想。

不同于县、州、府等监狱,天牢全是用精铁所铸囚笼,这里关押着最凶残恶煞的犯人,又是天子脚下,自然防范极严。若有人想要劫持囚犯,那么最好下手的地方,就是这两条街了。

只不过,前一条街临近大理寺,有诸多捕快;后一条街临近天牢,狱卒也不同别处,算是有点作为的。最好的地方,便是两条街交界之处了。

这不,一间民房之上,有一架弓弩正瞄准着看押犯人必经之处,那冷幽幽的箭头,泛着蓝光,一看就是淬了剧毒的。弓弩后面的那人,蒙着脸面,趴在瓦片之上,巧妙地利用民房的遮掩,隐藏住了自己的身形。只是那架弓弩,依旧伸出了蓝幽幽的箭镞。只是没有注意,谁又会想到,近丈高,又参差不齐的民房上面,会有一个人在埋伏着呢?

那一行衙役,押着太原王家家主王元士,一路蹒跚着走过来,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脚镣枷锁发出的撞击声,叮铃铃的,惹得周围的百姓皆驻足观看。

天牢作为大顺最牢固的监狱,也不知道有多久没有新的犯人到来了。这都要归功于比先前任何朝代都要完备的《大顺律》,大大减少了大理寺的工作量,不然的话,做了大理寺卿之后,寿命都要短两年。

只是任何法律,都有其漏洞所在,《大顺律》也不例外。即便是后世,法律的漏洞亦是一样存在的。统治者能做的,仅仅是查缺补漏,而不是推倒重来。

王元士之所以能逃过今日之劫,皆是因为他找到了《大顺律》的漏洞所在。

只是现在,王元士脸上看不到悲喜,反而一副平静的模样。

这一行人堪堪走到转角之处,只听得“咻”的一声轻响,一支蓝晃晃的致命箭镞,向王元士的面门直扑而去!

说时迟,那时快,一把长剑蓦然出现,间不容发之间,踢飞了尚未明白发生什么事情的王元士,长剑磕飞了弩箭。

那弩箭被长剑击中,改变了飞行的轨迹,余劲不衰,射中了路边一间脚店。弩箭直没入脚店的柱子之上,入木三分,尾端箭羽还颤动个不停。(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劫杀

这些看押王元士的捕快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矫健的身影,踩在路旁货郎的小摊上,稍一借力,便跃上了屋顶。紧接着,一个蒙着脸的人也飞快地向那道身影射出一弩箭。

身影堪堪躲过袭击的弩箭,继续追击。那蒙面人把来不及上弦的弓弩扔向逼了过来的身影,却被长剑扫落了屋顶。弓弩滴溜溜地滚动着,终于掉下了屋顶,还带落两片青瓦。

“有贼人!!!”

看着掉在地上的制式弓弩,那些衙役总算反应过来了,纷纷把腰间的朴刀拔出来,一把将尚未来得及作出反应的王元士拉入脚店之内,然后大喊一声:“闲杂人等回避!”

就在这时,带着竹哨的衙役已经摸出了竹哨。只听得一阵尖利而急促的哨声响起,登时惊动了天牢里面的狱卒和大理寺的捕快们,来不及多想,连忙拿起朴刀就往街道上面赶。

王元士一副淡然的神情终于显得有些惊慌了,看着不远处那柱子上的弩箭,蓝汪汪的晃得他眼睛生疼。只听得他喃喃地说道:“他们这是要杀人灭口,杀人灭口啊!”

只可惜他的声音实在太过小声,周遭已然慌乱的衙役哪里见过当街想要刺杀朝廷要犯的事情,一个个都没有主心骨,乱做一团。他们也不知道敌人来了多少,不管是出于保命的想法,还是出于尽忠职守的想法,都尽力地想把王元士藏好在脚店里面,自己也不会把要害暴露出去。

最为之无辜的便是原本在脚店里面吃食的客人了,尚不知道怎么回事,便射来一支弩箭。见机快的,吓得连忙钻了桌底。旁人醒悟过来之后,也是照做。只是有些过于慌张,把桌面上的食物弄倒了,汤汁淋淋的,把衣裳都浸湿了。

仅仅半刻钟,天牢里面的狱卒便赶到了。竹哨声代表的情况,非紧急之时不能用。天牢里的狱卒,都知道竹哨声代表的意义。只是大顺立朝以来,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是谁这般大胆,居然敢在京城里面作乱?

狱卒赶到之后,捕快后脚就到了。两伙人合在一块,将近两百多人,把周遭的街道都控制了起来。只可惜,不管是射弩箭想要刺杀的,还是帮王元士躲开一劫的矫健身影,都以极快的速度,消失在了鳞次栉比的屋顶之上。

捕快赶到之后,劈头盖脸就问:“怎么回事?连一个犯人都看不好,你们有什么用?”

在胥吏之中,捕快的身份,总是比衙役高一等的。捕快就相当于后世的警察,而衙役则是打杂的,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是他们包了。正是因为如此,捕快们看不起衙役也是自然的事情。

一个衙役结结巴巴的道出原委,捕快们大吃一惊。朝廷要犯都敢刺杀,要是被贼人劫杀成功的话,朝廷的脸面往哪摆?

最为之痛苦的是,要是捉不到贼人,小皇帝怪罪下来,他们吃不了兜着走!捕快是公差,而且是待遇比较好的公差。他们虽身为小吏,却是吃着皇粮。虽不能科考,却高普通的胥吏一等。比芝麻官低一些,可待遇不差。大顺毕竟还算得上是一个毕竟人性化的皇朝,捕快经常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飞贼等犯罪团伙,武艺若是不行,死亡率非常大。为了捕快这个在百姓眼中的“贱业”持续下去,朝廷自然得支出一笔俸禄,笼络人心才行。

大顺朝的捕快,与后世****电视神剧里面的捕快不同,大多数的时候是身着便装的,腰间则挂一个能表明身份的铁牌。身着便装的时候,不能佩刀调查,只能怀揣铁尺、绳索。在抓捕汪洋大盗的时候,就非常考量武艺了。这些恶贯满盈的汪洋大盗,一般武艺都不错,且武器多种多样,防不胜防。武艺不行的捕快,一个照面便死了。

而他们只有在身着常服,即捕快正式衣裳的时候,才能佩刀。因为刀是管制兵器,一把刀在战场上的作用,比剑大多了。所以平常身着便装的捕快,不管是捕头,还是普通的捕快,一律只能带一把铁尺。

天牢的狱卒则不同,天牢犯人不多,可那些都是朝廷要犯。所以狱卒都配有朴刀,防止有人劫狱之类,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长安城的人流量这么大,谁是劫匪难道还在脸上刻字不成?

衙役说完之后,哭丧着脸说道:“捕头,现在怎么办?”

那捕头是一个类似虬髯客的大汉,一脸络腮胡显得极其粗犷。他用一张白色丝巾,把钉在柱子上的弩箭拔下来之后,仔细地观察了一番,才淡淡地说道:“先把犯人押回天牢,再向任寺卿禀告便是。至于奏疏怎么写,是……”

尚未说完,又是一群人赶到,把围在门口的捕快都拨拉到一旁。领头那人劈头就问:“谁吹的竹哨?”

那捕头眼中的厌恶一闪而过,因为眼前这些人,他惹不起。他不过是一个领着俸禄的捕快,连阶官都不曾有一个,可眼前这人,却是有着实实在在的职官的。

这些人,算是大顺朝另一种催人上进的典例了。他们原先不过是边军,因战功卓绝,才得以进入监察司。没错,他们这些人,都是监察士。只不过领头那个,是监察士里面的班头,职官是一样的,都是从八品官。

大顺朝的官和吏的区别,就好像是泾河和渭河一样,泾渭分明。官再小,他也是一个官;你的吏再厉害,也不过是一个胥吏。县官不如现管,官大一级压死人,说得便是这样。

捕头虽然不快,但面对他惹不起的监察士,还是低了头:“回监察士,刚刚有人想要击杀朝廷要犯。”

那班头被吓了一跳:“可是今日受审的太原王家王元士?”

“正是!”

“贼人得手与否?”

“未曾得手,此地遗下证物,弩箭一支。”

听到没有出事,监察士班头松了一口气,当即说道:“速速把犯人押回天牢,我等这便去禀告陛下,请陛下圣裁。”说罢,一行监察士便匆匆离去。

看着这些监察士走远了,那个捕头才啐了一声,心中暗道:“什么个东西,不就是走了****运吗,这般嚣张!”

这捕头也不想想,若不是监察司成立,他现在还在对长安百姓敲诈勒索,设置种种名目收取好处费呢!监察士与他一比,那行径就好像小人和君子,谁是小人,谁是君子一望便知。(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惊怒

望着人影全无的屋顶,韩凤儿恨得跺了一下脚,心道:“大意了,居然被他逃脱了!”

原来,刚刚出手相助的人,是韩凤儿。说来也巧,这日是七月初八,乃是庙会之日。韩家现在住在长安城郊,生活用品需得进城购买。同时,韩凤儿母亲所绣的刺绣,也顺道拿去庙会贩卖,换些钱银,帮补家用。

韩母的刺绣,极其抢手。还没到午时,便已经被人抢购一空。怀揣着用刺绣换来的钱银,想买些丝线的韩凤儿,不知不觉间便走到这一条街上。

出于武者的防备之心,弓弩声响一起,韩凤儿已经抽出了师父送她的,能缠在腰间的软剑,一把扫开了那支袭来的弩箭。

然后又正义之心大作,瞥到蒙面人要劫杀朝廷要犯,心中感激周芷若的她,想也不想地飞身而上,还差点中了蒙面人一箭。

奈何这蒙面人太过于熟悉长安城的街道,哦不,应该说是屋顶,转得五六条街之后,便甩开了轻功不错的韩凤儿,气得韩凤儿直跺脚。

于此同时,还在垂拱殿处理政事的陆承启,接到了以最快速度传递消息的监察司暗报,粗略一阅之下,当场便是又惊又怒。

陆承启不会忘记,前不久才收到太原府尹呈上来的奏疏,说有死士偷袭禁军,还杀了不少士卒。卢胖子一呈上奏疏来谢罪,请求戴罪立功。陆承启皆批阅为:“以战损抚恤战死士卒,暗中调查幕后黑手。”

前事之鉴尤历历在目,今日后事之师继续上演。若不是有侠客仗义相助,陆承启的打算,岂不是又落了空?到底是谁,非得置王元士于死地不可?先前死士偷袭禁军,恐怕也是冲着王元士来的。若不是卢胖子早一步把王元士用囚车,日夜兼程地运来长安城,恐怕已遭毒手。

现在又传出这等消息,陆承启有些坐立不住了。想到先前卢胖子的奏报,那些死士武功极高,陆承启一向以为武林人士不堪大用的观点被彻底推翻。现在又差点要了王元士的命,这些江湖人士不服朝廷,隐隐又成了陆承启不可掌控的因素。

“到底是谁?”

陆承启被一而再的袭击,劫杀给激怒了,他不信在国家机器面前,还有人敢与之做对。梁山水贼暂且不提,大顺水师糜烂已经不是一两天事情,急切间不能下。可在陆地上,还是在京城长安之中,还是让这些江湖人士来去自如,这是不是太不把人放在眼里了?

好不容易才压制住心中的怒火,陆承启传令下去:“来人,去把监察司许景淳给朕叫来!”

小黄门得了口谕,不敢怠慢。因为监察司在长安城之中,不能骑马,小黄门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来到监察司,传达陆承启的口谕。

其实许景淳在陆承启接到暗报的同时,也接到了手下的报告。现在的许景淳已经不是先前那个老实巴交的许景淳了,可以说得上是初具城府,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