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104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104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陆承启并不想让王韶再次出战,他现在正在皇家军校学习着,他的练兵思想还不能和陆承启的统一起来,自然不能轻易动用这个名将胚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九章:惨烈争夺

(在寒冷的深夜里,求些订阅吧,哪怕是单章也好,不想成神的写手不是好的码字匠,而我只是一个键盘侠而已……)

“王卿现在不行,他尚在皇家军校,朕不可能因为这些琐碎之事,让王卿再一次离开皇家军校。诸卿还是另选将才吧!”陆承启否决道。

枢密使姜瑜的提议被否决了,皱着眉头再次入列。兵部尚书秦怡康突然出列,恭谨地说道:“臣以为,禁军指挥使卢尘洹,先前力克契丹神射手,武功过人,想必领军也是一流。臣推荐卢将军率军剿匪,定可一举荡平贼寇!”

秦怡康一说起卢尘洹,陆承启的脑子里就浮现出那个肥肥胖胖,却膂力极其惊人的卢胖子。说起卢胖子,陆承启现在锻炼的吐纳功都是他教的。在伴射过后,陆承启对于获胜功臣卢胖子也仅仅是赏赐了一些钱财绸缎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陆承启倒是觉得挺对不起这胖子的,人家连最隐秘的功法都对他说了,他却吝啬到只赏赐了一些钱物而已。

想到这,陆承启有点想要补偿一下这个胖子的意思。对付一些散兵游勇的贼寇,卢胖子还真的是一个好人选。一来,战事的影响力不怎么大,就算败了,后果也不是很严重;第二个,卢胖子的能力可以通过监察司的密探,仔细观察卢胖子在战场上的作为,得出最为公正的评价。陆承启从来不启用没有能力之人,哪怕有缺点的人,只要他有能力,陆承启都敢用。

要是这卢胖子不堪大用的话,陆承启以后就会少用他了。毕竟陆承启的志向不仅仅是荡平贼寇,他想做一个堪比李世民的千古一帝,自然是要开疆拓土的。卢尘洹不堪大用,他又怎么敢用?一个不慎,葬送掉的就是几万,十几万的精兵!

陆承启仔细衡量了一下,说道:“卢将军,朕倒是有些个印象。先前在南御苑亲见卢将军神箭,想必领兵亦是不差。就这么定了,着令卢将军率五万禁军前去剿匪。同时,厢军皆赶赴禁军大营,接受训练。翰林学士承旨,拟旨吧!”

翰林学士承旨是专门代替皇帝拟旨的官员,以翰林学士中任职最久者担任。这时候的翰林学士承旨由倪刚担任,此人亦是两朝元老,乃是元绶十二年进士。

倪刚当即领旨,已经在内心打起了腹稿了。陆承启话音落下后,就等于拍板定案了。文官们都不怎么开心,对于武将被重用,他们都是很防备的。

这不,他们已经想着如何收复阵地了。京兆府尹黄玮颐出列说道:“陛下,工部尚书黄锡时黄大人已经致仕,工部尚书一职已然空缺。不知道陛下可有心仪人选,补缺工部尚书一职?”

黄玮颐的话,其实也是诸多文官的心里话。工部尚书一职他们并不看重,看重的是陆承启对于文官的态度。毕竟陆承启太过于重视武将,已经让他们感觉到了一丝危险了。

陆承启心道:“果然是来了。”早有准备的他,缓缓的说道:“不知道黄卿可有举荐之人?”

黄玮颐一愣,他原本只是想要测试陆承启对待文官的态度,却被他轻轻巧巧地把皮球踢回来。工部尚书乃是工匠的头,哪怕陆承启一次又一次提高的匠人的地位,工部尚书还是六部之中,最不显眼的位置。哪怕是比尚书低官职的黄玮颐,也不屑于担任工部尚书一职。毕竟到了工部尚书的位置上,你的仕途的终点几乎就是到这里了。作为一朝京都府尹的黄玮颐,前途无限量,又怎么会看得起这个位置?他的野心,可是要进入内阁做首辅的。

黄玮颐呐呐地说道:“臣并无推荐……”

陆承启微微皱眉,又望向了吏部尚书吴显祉,问道:“吴卿,你作为吏部尚书,可有人选推荐?”

吏部尚书吴显祉一愣,当即出列道:“工部侍郎唐勋政绩斐然,可升任工部尚书一职。”

陆承启心中苦笑,他倒是想扶正唐勋,可早就答应了徐崇光,他哪里能出尔反尔?要是惹恼了徐崇光,引起君臣对抗,那就坏事了。更何况,这关乎陆承启的诚信问题,要是给出的承诺都办不到,陆承启的威严就算是扫地了。

“唐卿不行,朕另有重任。工部尚书杂事繁多,唐卿并不适合。吴卿,可还有人选?”陆承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吴显祉倒是没想到。他原本以为唐勋是陆承启看重的人才,举荐他并没有过错。却不料还是没有让陆承启中意。

吴显祉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也只能说道:“除却唐大人外,臣尚未对其他大人进行考量,并不知道谁能胜任,实在惭愧……”

陆承启并没有责怪他,毕竟一部之首,确实需要慎重一点。这时候,礼部尚书冯承平突然出列说道:“宝文待制曹凌曹大人,性情忠厚,可为工部尚书。”

冯承平这里面也是打着如意算盘,曹凌乃是他的学生,哪里有不为学生争取利益的老师呢!多了一个帮手,六部中他们就占了两席,权柄就大得多了。黄玮颐不稀罕工部尚书的位置,还是大把人稀罕的。

徐崇光敏锐地察觉到冯承平的内里用意,连忙示意户部尚书林镇中。林镇中立时会意,出列说道:“曹大人虽然政绩可圈可点,但工部尚书一职,非得有实力之人不能胜任。臣以为,将作监李诫乃是当世良匠,可为工部尚书!”

林镇中这话,隐隐指出了曹凌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没有专业能力。工部乃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部门,要是工部尚书都不会什么专业技能,岂不是贻笑大方?

作为从四品的宝文待制的曹凌,虽然知道林镇中说的是实话,但还是怒目而向。一时间,工部尚书一职成了香饽饽,引起了各个利益集团的争夺。

陆承启仔细统计了一下这些官员提出来的候选人,主要有宝文待制曹凌,将作监李诫,太常卿魏云峰以及协忠大夫袁立超。

这些人无一不是正五品以上的官员,但真正的候选人只有两个,那就是曹凌和李诫。这两个人都是一部尚书提名的,加分不少。而太常卿魏云峰则是右谏议大夫钱宗方提名的,协忠大夫袁立超因为职位只有五品,算是没什么希望的那种。

陆承启虽然早有定案,心中还是感叹官场内,隐藏着的斗争也绝不会少了。这些个提名,每一个都想着为自己的小圈子里面的人找到最大的利益。所谓先发制人,如果在官场里面连这些个利益都不争,慢慢的你就成了孤家寡人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章:老实人李诫

始作俑者严华也说话了:“臣亦推举将作监李诫李大人,先前李大人修葺延福宫,深受先皇好评。李大人于园林一道造诣之深,非我等能及。工部尚书一职,如李大人不做,亦无人敢做了。”

将作监李诫闻言,出列说道:“陛下,臣李诫有话要说。”

陆承启颇为惊讶,这时候文官推举之时,作为被推之人,一般都不说话的,以示避嫌。李诫主动要求说话,这还是很少见的。陆承启略微一犹豫,而后才说道:“准奏。”

李诫当即端着朝笏,一字一句地说道:“陛下,臣认为自己不足以胜任工部尚书一职……”话音尚未落,宝文待制曹凌便惊喜地抬起了头。原先他以为工部尚书一职,他是没有戏的了,却不料峰回路转,李诫居然自己要放弃!这么一来,不是说自己最有希望吗?一时间喜出望外,小心脏扑通乱跳,都快提到嗓子眼上面了。

不仅曹凌意外,殿内殿外的文武百官

陆承启也是很意外,表面不露声色,静静等待李诫的下文。只听李诫继续说道:“……臣治学毫无所得,经典学术并不精通。只会修缮园林,并无大才。先皇升任臣为将作监,臣尚觉得力不从心,更何况是工部尚书?况且臣现如今才二十又六,年纪太轻,不足以服众。如此林林总总,皆说明臣不足以担任工部尚书,还请陛下三思!”

陆承启静静地听完李诫的话,期间还一直在观察李诫的语气和眼神。发现李诫对着陆承启的眼眸,并没有闪躲之处,而是侃侃而谈,毫不局促。自己揭露自己的缺点,却没有丝毫掩饰,陆承启竟没有从中看出有一丝一毫做作的嫌疑。

陆承启心道:“难道这人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官员吗?不然,怎么会如此诚实呢!说不得,我倒要看看他说的这番话到底是不是真心的……”

陆承启想到这,突然笑了笑,让严肃的朝堂气氛缓和了下来:“李卿果然真性情也,不过朕用人向来是有才为先,年岁尚轻又何妨?如朕,不是年少便身登大宝了吗?再如吏部尚书吴卿,不也是三十多岁而已吗!年岁不代表什么,常言有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难道李卿先前修葺延福宫也是沽名钓誉,冒充他人所为?”

李诫闻言,也不知道是不是气的,一张尚存稚嫩的脸庞显得格外通红,争辩道:“陛下,延福宫皆由臣一人督建完成,何曾假他人之手?”

陆承启做奇怪状道:“那李卿为何妄自菲薄,说自己并无才能?在朕看来,会修缮园林,亦是大才。皇考看重之人,朕难道也重用不得?朕不知道李卿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但这两项,的确做不得准。朕看中的是李卿的才干,与其他事情并无关。如果你说不出其他理由,朕认为,这工部尚书一职,还是你来做朕才能放心。”

李诫愣住了,陆承启的思想太过天马行空,他一时间转不过弯来。内心挣扎了好久,才羞愧地说道:“朝中同僚皆知道,臣家父、家兄风评不好,臣因家室之羞,做到将作监已经是愧对先皇和陛下了,更何况是二品大员?此事万万不可,否则臣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陆承启愕然,这时代门风的影响,是陆承启始料不及的。徐崇光说要推举李诫,陆承启当然要把李诫的资料调出来看一遍的,好了解这个人的才能如何。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李诫绝对是一个被埋没的科学家,博学多闻得很,不仅精通建筑,还懂得画画,一手毛笔字还十分漂亮。他的文章确实不算好,要不是一手毛笔字,他还中不了进士。殿试中排名靠后,并不阻碍李诫在建筑领域里面大展身手,自在将作监做官以来,先后修建了新的国子监,修葺过上林苑、南御苑等十余座皇家园林,居功至伟。监察司暗报,李诫的爱好非常广泛,木工活、养马、神怪之说、乐器、研究古字等等不一而足,反正每一项都有所建树,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李诫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生在一个世代为官之家。其曾祖父李惟寅、祖父李惇裕、父亲李南公、兄弟李譓,都供奉于朝廷官位。为官之家并非不好,要命的是他的父亲和兄长的官声都不好,曾有人评价他的父亲为人是“反复诡随,无特操,识者非之”;对于其兄,则评价为“人以为刻薄”。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父亲英雄儿好汉。有了这个肤浅的认知,李诫父亲李南公的作为,自然也成了评价李诫重要依据。这也是李诫一直很自卑的原因,都怪这官场的潜、规则实在太束缚人了。

陆承启明了李诫的担忧之后,突然一拍龙椅,斥道:“谬论,你父亲是你父亲,你兄长是你兄长,你是你,难道凭你父亲所作所为,朕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