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256章

大唐城管大队-第256章

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是上天的眷顾还是穿越者的运气,金圣曼生的女儿也是十分健康,这段时间徐阳也是经常陪着她,毕竟是个更小的孩子,心中有所偏溺在所难免。

正当徐兴唐嘬着大拇指,死死盯着徐阳手中的糖果时,大门外突然传来刘七的声音,”郡爷!前线有急报传来!”

徐阳听了,也是急忙推开门,迫不及待的向刘七问道:”如何?!”

刘七恭敬的地上一封书信,喜笑颜开的说道:”恭喜郡爷,贺喜郡爷,正如郡爷所料,高丽人在安市城大败!李绩将军共剿灭五万余人!收降数万!”

徐阳也是松了口气,轻叹道:”此番大胜,高丽国,广厦将倾!。。”

第六十二章攻守博弈

安市城前广阔平原上的硝烟已经渐渐散去,可是这一战所产生的影响却才只是刚刚开始,李道宗下令损毁所有桥梁,各地组织盘查,以断其隐匿潜逃分子的归路。

九月二十五日,带领一万余残兵败将逃走的高惠真因走投无路,最终放下武器,向李绩帅部投降,李绩在这些潜逃人中挑选出犯阵的三千余名靺鞨兵,并且下令全部坑杀,挑出城管戍队中有杰出战功的一千余人,授予军衔,并且军功加转。

此次大战,最终缴获了牛五万头、马五万匹,铁甲一万领,各种器械若干,可以说,这一站已经是彻底的打垮了高丽人的主力,让其再也没有能与唐军正面对抗的军事力量,此战一毕,高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

“末将等参见陛下!”安市城外不远处的唐军大营十里外,李绩和李道宗今日一起出营十里,迎接他们的老板和老大。

“两位爱卿免礼。”李二身着金甲,头戴金盔,威风飘飘。

“二位爱卿不辞辛苦,万里来这蛮夷之地作战,安市城之战朕已经了解,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胜,回朝之后定有重赏!”李二这个时候开始抛出了甜枣。

“谢陛下!”为人臣子,自然也很懂帝王术这一套,李绩和李道宗都是露出感激的神色。

“两位爱卿,现在的局势进展如何?”李二下马朝主营边走边问。

“回禀陛下,形势有些不容乐观。”李绩皱着眉头说道。

“哦?”李二掀开大营的帘幕。走了进去。光明正大的坐在了主帅的位置上。抬起头询问道:”高丽现在已经人困马乏,又经历了一场大败,朕觉得此时之高丽,已如瓮中之鳖,灭之指日可待,李爱卿为何还出此言?”

李绩的眉头越皱越深,”陛下来时可曾见到远处的安市城?”

李二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道:”确实有见,依山傍崖。乃是一处天险之地。”

“嗯。”李绩缓缓道:”正是此城,因为占据天险之地利,所以我军一直攻克不下,现在已经是东征路上最大的阻碍。”

李二听闻也是露出了沉思的神色,”火炮呢?有了火炮也打不到?”

“火炮的最大高度仅能打到城墙根上,再朝前会受到城墙上的弩兵弩箭的攻击,所以也拿这座城池没有办法。”

李二听闻,眉头也皱成了一个疙瘩,正当李二也处于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传令兵来报。军营十里外的巡逻兵捉住了一名高丽的探子,经过审讯。居然是渊盖苏文手下的一名间谍,名字叫高竹离。

李二很好奇,直到今天,他都是在一直赶路,还没真正的接触高丽战场,所以对这里的一切都比较好奇。

“押进大营,朕要亲自审问审问他。”李二饶有兴趣地问道。

李二的要求当然是最高级的优先,很快一名瘦瘦弱弱的年轻人就被押送到了李二的大营,仔细打量了一番这名年轻人,李二上去亲自给他松绑,旁边的白眉想上去阻止,可是被李绩给拦下来了。

“你怎么如此瘦啊?都皮包骨头了。”李二的语气很和蔼。

那名青年似乎还有些拘谨和惶恐,咽了一口唾沫道:”为了躲避贵军,我偷偷地走的全是小道,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

李二听到这就笑了,向左右招了招手,”来人,赐他饮食。”,很快就有炊事兵送来了丰盛的食物。

看到饿狼扑食一般狼吞虎咽的高竹离,李二的嘴角笑的越发戏谑,在一旁提醒道:”你啊,身为间谍,吃完了得马上回去复命哦,你替朕告诉渊盖苏文,如果他想知道我军的情报,可以派人直接来我们的营地嘛,何必偷偷摸摸搞得这么辛苦呢?”

很快,高竹离将食物一扫而光,他摸了摸肚皮,又擦了擦嘴巴,而后准备离开。

“慢,你们高丽有这么穷困吗?你看你,大老远的翻山越岭来到这里,你却还光着脚,没有鞋穿吗?”李二和蔼的问道。

“嗯,是啊,做间谍很苦咧。”那名年轻人已经不像刚才那么惧怕了。

“你们这里的待遇也真是太差了,来人,准备草鞋一双赏赐给他。”李二又送给高竹离一双草鞋,高竹离受宠若惊,感恩戴德的拜谢然后走出了大营。

“陛下”一旁的白眉想要说什么,就被李二抬手打断了,只见他望着高竹离远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冷酷的笑容,”传朕旨意,即刻向安市城传话,若是三日之内不降,城坡之日,城中男女皆坑之!”

李二的话似乎没有起到该有的效果,这个消息传到了安市城中,城中的百姓莫不义愤填膺,一旦城坡,唐人居然要杀光城中的百姓,想到这便愈发的顽强守城,李二派人天天狂轰乱炸,安市城却纹丝不动。

火炮已经打了数千发,安市城的外城墙看起来许多地方都已经是破破烂烂,可是高丽人守城的技术却出人意料,要知道高丽人整年只做两件事,种地和修城,所以守城的技术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往往白天废了很大劲用投石车和火炮打碎的一大片城墙,到了夜晚就会被那些高丽人修缮的七七八八,让一天的成果全都白费。

自出兵辽东以来,李二在设置军营时,只在明处设置岗哨,却不设置沟壑,也不建立堡垒,即使如此,高丽军队也不敢出城前来骚扰,东征的士兵,即使单人单骑行路,即使露宿野外,也如同在家一样,似乎无所畏惧。

见唐军在眼皮子底下耀武扬威,安市城城内的守军不乐意了,谁能看的惯有侵略者在自家土地上肆意妄为,所以这些守军在城楼上动不动就一起敲鼓呐喊,唐军别说睡个午觉了,就连晚上也无法入眠。

打又打不下来,不打这座城又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李二和东征的诸多将领是相当郁闷。

这个时候安市城的守军的胆子越来越大,城主杨万春组织会汉语的部下,每日在城楼上,一旦看到唐人的旗帜,就在城楼上大声谩骂李世民,让李二狂怒不已。

小将薛仁贵主动请缨,请求远处狙击城墙上那些口出狂言的暴徒,李二特允。

十月初一,唐人的攻城大军又照例进攻,城楼上的哨兵一看到唐人来了,立马吹响号角,让城楼上的将士做好准备,这时候,有十几名身穿汉人服饰的中年人,站在城楼一处显眼的地方,开始组织起了对李二同志的咒骂。

此时在大帐中听到报告的李二,气的牙齿都痒痒,他为帝一世,何时受到这种贱民的侮辱,所以他越发的狂暴,宣布安市城破,当屠城三日。

此时的薛仁贵带着一支掩护的小队,站在离城墙数百部远的距离,架好盾牌,防止城楼上的暗箭。

稳定了心神,薛仁贵又想起了那个和蔼的身影。

“这把枪送给你了。”

“可别小看它,在这个时代,它可以说就是无敌的存在。”

“你先练习练习吧,总有一日,你会用它体验一次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超凡感觉。”

“记住,你是一个狙击手”

深呼吸,耳畔没有了任何喧嚣,透过狙击枪上的望远镜,城楼上的那些人还在高声的在咒骂,不时还哈哈大笑两声。

这一切已经和自己没有关系了,深呼吸,瞄准,薛仁贵扣动了手中的板机

第六十三章土山崩,则火攻

安市城攻不下来,李二急的有些上火,连嘴上都起了个泡,一吃饭就疼。

不过前线倒是有唯一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原本在城墙上辱骂李二的那些人,居然被小将薛仁贵用狙击枪射杀了七七八八,再也没有人敢站在城楼上挑衅李二陛下的威严了,因为等待他们的都是不知从哪里飞来的一颗飞弹直接把自己送上西天。

对于这名白袍小将薛仁贵,李二是欣喜不已,在军营的大帐中拉着这位小将的手,感慨良多,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啊,什么江山代有人才出啊,等等,对这位小将的赞赏和喜爱之情无以言表,比当年刘备得赵子龙还兴奋,还睡不着觉。

用李二的原话来说,是”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将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说骁勇善战的后起之秀中,没有一人能和你相提并论,朕对收复辽东个失地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了你啊!”

喜爱之情,可见一斑。

薛仁贵也是一名爱国爱帝的五好少年,对李二表示的效忠的决心,让李二龙颜大悦,封为行军道左先锋。

得到可用的人才是件高兴的事情,可是人生哪能一番风顺,好消息过后,坏消息果然就一个个接踵而来。

大军在外,每日食物的消耗都是一个巨大的数量,即便带了很多南山书院发明的压缩粮食,可是和庞大的军队数量相比,还是有些捉襟见肘。虽然短时间内没什么大问题。可是像李二这种总喜欢未雨绸缪的帝王。食物就像是一个不断催促他抓紧时间的发条,让他日思夜想的停不下来。

另一个坏消息,进入了十月份,辽东的天气急转直下,出征之时还是烈阳当空,可是现在,一场雨之后,整个高丽半岛的气温就像是一下子从盛夏步入了深秋。没有丝毫预兆,气温就开始变的凉爽了。

唐人的大军到现在还感受不到什么,大多只是夜晚睡觉时感觉夜凉了些,可是一旦将时间拖入十一月,那个时候的高丽天气将会是一场灾难,隋炀帝已经用三次实际行动验证了占据了天时的高丽是多么可怕的对手。

这个时候,两个投降的高丽将军,高延寿、高惠真倒是成了彻彻底底的’高奸’,他们两人居然向李二建议道,不必耗在安市城。可以先取乌骨城,因为乌骨城的那些头头们都是些老头子。没啥用,用他们这些老头子守城能守个屁,唐军依靠那种能发出震天响声的天雷炮,可一战而克。一旦拿下了乌骨城,后面的那些小城必然闻风而降,即使不降,也必然闻风溃逃。唐军可以广收他们的物资粮草,而后一鼓作气进军平壤,平壤城必定难以坚守。

这意思,和当初李道宗向李二提的意思差不多。

这意思,也正确,也非常非常巧妙,唐军既可摆脱目前郁闷的现状,还可以不废兵卒拿下后面的若干小城,解决东征大军粮草不足的问题,拿下平壤,也不是不可能,多好。

因为好,所以各位将领也自然举手都表示赞同。

那些文臣也认为,第三梯队的水军总司令张亮同志,现在就在沙城,如果征召他们,那么他们晚上就可抵达,趁着高丽惊恐的时候,拿下乌骨城,渡过鸭绿江,直取平壤。

东征成败,在此一举。

见大家都同意,都支持,李二也表示ok,

但是如此好的计谋,却因为一个人的反对而黄了,歇菜了。

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一反对,不歇菜都不行。

很多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