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聊斋仙境 >

第52章

聊斋仙境-第52章

小说: 聊斋仙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她点了点头,没有反对。

    “对不起,公子。我不是故意的”

    为了不让沈石生气,她赶紧解释。

    沈石也明白了她为什么会这样。

    她说:“细侯一直知道沈公子是好人。本来自己就是孤单一个人,家中没有亲人,好不容易遇到了良人。像我们这样的人,自己日后便宜了哪个闲汉,还不如先给了公子,可惜公子赢了诗会,又不来了,细侯又遇上了这样的事”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赎身。”沈石想了想说。诗会那天,他确实少给了份解释。

    “公子愿意帮细侯赎身。多谢公子,多谢公子。细侯已经存下银两,不用公子出银子。只要公子给个住处,也就知足了。”

第93章 、又见名姓() 
“世上之人,竟然可以死后化怪。”

    金华县衙,包拯还在思考马匪的事。马匪头目斩了两断都不死,实在是惊人。

    “大人,那人不是最后还是死了吗?大人何必忧心。”公孙策劝道。

    “不然。他虽死了,但很难说不再遇上这样的人。到时,本县如何做?”包拯在担心这点。

    “大人,这还不简单。”

    “简单?”

    “是的。大人征辟他也就是了。”

    “征辟?啊,不是公孙先生,本官差点儿忘了,本官还有一个侍卫名额。”

    历史在这儿拐了一下弯。本来包拯会因为某些难杀,甚至杀不死的存在,细心琢磨,琢磨出了狗、虎、龙三把铡刀。

    但是沈石表现出了杀死他们的能力,包拯显然没必要再搞三把刀。

    另一边。

    在一片高大的宫墙之内,御花园中不是花,而是整齐的农田,被分割成方形的小块,种着麦子、小米、稻谷、蚕豆不下十几种作物,一个中年男子挽着裤脚,手里拿着锄头,正在松土。

    他面皮白净,细眉朗目,身形微胖,显然不擅劳作,一垄地都没做完,额头流下了汗水。

    站在一旁的一位老太监连忙跑过来,替男子擦着汗,心疼道:“官家,意思一下就成了,可别累着龙体。”

    原来这个中年男子就是大宋的至尊,皇帝陛下赵祯,也就是后世熟知的宋仁宗——当然此时赵祯春秋鼎盛,仁宗那是死后的庙号,除了沈石,只怕没人知道。

    赵祯笑了笑,“陈伴伴,我干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浑身是汗,想想百姓们,每到秋收,整日整夜,辛勤劳作,忙碌一年,却食不果腹,朕愧对苍生啊!”

    大抵王朝初立,帝王都是心挂百姓。帝王像百姓一样劳作,就是避免不知民间疾苦的一种手段。

    老太监陈琳陪笑道:“官家,自古民生艰难,莫不如是。我朝如今物阜民丰,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过,上上下下都念着官家的好。十口之家,尚且没法顾全,官家富有四海,子民亿兆,便是不眠不休,也照顾不过来啊!”

    老太监夸的赵祯心花怒放,大笑:“陈伴伴就会给我宽心丸吃,罢了,就听你的吧。”

    放下了手里的锄头,陈琳陪着赵祯,进入了观稼殿休息。观稼殿,男耕女织,春种秋收,身为皇帝要率先垂范,做天下人的表率。

    每年春耕秋收,赵祯都要到观稼殿前劳作,干了点农活儿,赵祯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老太监陈琳看在眼里,喜笑颜开。

    “官家,下午有梨园的戏班子演戏。”

    “哦,哪一段?”赵祯好奇道。

    “是倩女幽魂。”

    赵祯颇有文化修养,论起成就,在宋代的诸位皇帝之中,仅次于创立瘦金体的亡国之君。对于戏曲赵祯也多有涉猎,这几年汴京最热的曲目就是莺莺传,才子佳人,人皆爱之,只是最后张生竟然抛弃了崔莺莺,还大骂她是妖孽,祸水虽然女子勾引男人,与礼法不和,但是女追男,隔层纱,张生如此无情无义,也难免令人心生厌恶。只见礼法之恶,没了艺术回转。

    倒是由沈石说出,公孙策笔录,包拯文言化的倩女幽魂一呈上来,便抓住了赵祯的心。

    不管是人鬼情未了,还是后世的大船。这男不负女,女不负男,才是真正的人间大道。

    赵祯喜欢,陈琳当然要尽快把它戏曲化,这本就是他的工作。

    “好,好!这倩女幽魂,复刻前朝旧事,洞察世事,明晓人情百态”

    戏曲还原了倩女幽魂的细节,比如宁采臣可以砸开石头的馒头,让赵祯大生感慨。

    “谁说不是。官家治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比起前朝已是不同光景,人间盛世”老太监吹嘘着。

    这是任何朝代都免不了的。

    “唉!陈伴伴,何须再夸朕。要不是下面能臣干吏,发现了辽人,说不定便重演西夏之事。”

    赵祯也想天下太平,但是大宋的天下从来就太平不起来。不是造反,便是外敌入侵。

    包拯与郭北县上奏的辽人宫分军,赵祯知道,但他却只能装作不知。不然怎么办?西夏人刚刚退走,大军监视西夏,一时间哪儿调的回来。

    想到这,看戏的兴致,赵祯很快便没有了,回到御书房处理政务。

    只不过西夏刚走,大宋北路被糟蹋的不轻,各处请灾安民的折子不少,看的赵祯火辣辣的打脸。刚刚才说了前朝民不聊生,一转身,自家也好不了多少。

    直到包拯的折子让赵祯眼前一亮。

    “沈石虽然尚在少年,乃是将门之后,然则天资聪慧,才智过人,方中童生头名,又斩辽军千骑,居功厥伟”

    这份奏折早呈上来,只不过赵祯专心西夏,无暇他顾,现在才看到。

    当然,这不是说赵祯怠政,只不过一开始他看的是郭北县的奏折。知道辽人来打草谷,可他却无力抗争,只能不看了。

    而郭北县不像是包拯,为自己请功都来不及,哪儿会多说沈石,只说是沈副尉率军力战,一笔带过。

    看了包拯的奏折,他才知道里面的大功臣竟然是金华将门之后沈石。

    而这个名字,赵祯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他立即问陈琳道:“陈伴伴,你说这个沈石是不是献上大器的沈石?那人不是将门之后吗?”

    陈琳也是一愣。当年刘太后独揽大权,刚刚登基的赵祯形同傀儡,陈琳不离不弃,照顾了赵祯几十年,君臣两个更是像朋友。正所谓国难思良将,沈石很明显是个良将,这是喜事。陈琳也为赵祯高兴。

    但是这沈石到底是不是那个沈石,陈琳可不敢保证。将门的事,他不是那么清楚。

    “官家,老奴以为包拯不是说谎的人,可以即刻派人去询问。”

    “嗯,朕也是这个意思,假如真是同一个人,朕一定要好好赏赐。”

    这事很简单,派人问过国舅,便可以证明了。而国舅府并不远。

第94章 、一只小蝴蝶() 
“官家,果然是同一个人,老奴要恭喜官家了,天降奇才,实乃大宋之兴啊!”

    其实不用陈琳说,赵祯就惊喜不已。

    将门之人烧器,他开心。学文,他也开心,因为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治国方略。但是在国难时,将门如果出力,他就更开心了。就像是天波府杨家,不打仗,赵祯一点儿也想不起人家。一打仗,便想起来。

    沈石也是差不多。过去只知烧器,至于将门本职,他并不太在乎。现在西夏走了,辽人来了,他就想起了将门。

    “陈伴伴,传朕的旨意,赐沈石文学,白银一百两,玉如意一双,召其进京,朕要看看他。”

    可不要小看这个文学。文学是职官,可以讲文,上奏民间乐府,同时皇帝也可以问事。

    当然,赵祯没有升沈石的武职,而是给了文学,确实少见。不过赵祯先前装着不知道辽人的事,这时候他自然不可以因此封赏沈石。不说激怒辽人,单是他这皇帝的脸,就不好看。正好看过沈石的话本,也就以此封官,倒也说的过去。

    只不过这是正式的职官,是差遣,是要经过相国用印,走正式公文,所以陛下赐官沈石,给了从九品的文学,自然要恭喜了。

    恭喜谁?当然是现在在京八品职官秘书郎沈仁富。

    这沈仁富与浙江沈家是有关系的。当年沈家离开东京,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离开东京繁华地。沈仁富便是这样的一支。

    以说本家有人出头,皇帝要召见,沈仁富当然很开心,沽了酒,回家告诉娘俩这开心事。

    他妻子陪着他高兴:“未来亲家家道中落,想不到本家复起。”

    京官难,东京居更是大不易。如果不是沈仁富与富商结亲,就沈仁富的官职官俸,可养不了他一家子。只不过他这亲家刚刚生意失败,家产被人骗了个精光。一家人正烦恼,却没想到本家竟然复起,简在帝心。

    倒是他们十三岁的女儿沈月娇不屑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从九品的差事。”

    “呵呵,可别觉得官小,就是那头名状元初次授官,也仅仅是从八品的宣义郎。而他不过是童生,便得了这差遣,可以说是简在帝心,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沈仁富抚须笑道。

    沈月娇不服气道:“爹爹放心。待我长大,我的夫君一定要是三品大员!”

    小女孩为父母涨脸,当父母的自然不会不乐意,无不开怀大笑。大笑之余,他们没一个人想起他们的未来亲家。

    连沈仁富这样的小官都知道了,就更不用说汝王府了。

    知道皇帝要见沈石,赵宗咏立即改变了策略。

    “命楼船起航,小王亲至金华宴请地方官员。”

    “可是,王爷,赵将军他们”赵学不明白赵宗咏为什么朝令夕改,他已经联系上王府的私军马匪,让他们尽快动手。

    “让他们停下。皇帝召见,本王不想传进陛下耳中。”赵宗咏说。

    汝南王府的夺位之举与正规夺位不同,他们玩的是似忠实奸。

    历史上,他们是成功的。宋仁宗在位久无子,觉得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忠厚老实,为皇子,改名赵曙。仁宗崩,皇子赵曙即位,是为宋英宗。

    可以说是演戏最成功的了,演了一辈子,所以赵宗咏才会在这个时候停手。

    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信息传播太慢。金华县干了什么,他们在宁江很难知道。就是听说了金华剿匪,但是大宋每年造反的都那么多,山野之中的强人就更不用说了。什么二龙山、二虎山、梁山哪个山头没有强人。

    大宋为此甚至颁布有野人捕捉法,便知道其盛行。不亲自见过,哪个敢说包拯剿灭的就是自己人。而且汝南王府极重军将。赵允让长子宗懿为宿州团练使,次子赵宗朴为陇州防御使,赵宗谊官至昭化军节度使,赵宗晖,以淮康军节度使袭濮国公。赵宗晟武安军节度使,赵宗愈镇安节度使,赵宗绰河阳三城节度使,赵宗楚武胜军节度使,赵宗祐清海军节度使,赵宗汉彰德军节度使。

    在历史上甚至发生过有人攻打皇宫,无人救援,曹皇后只能以宫女、太监保护宋仁宗的事。

    由此可知,掌有兵权的汝南王府又怎么会怕小小的金华县剿匪。就算金华想剿,他们又拿什么来剿骑兵。

    对骑兵的信心,是汝南王府上下的公论,不然他们也不会一心收集战马了。

    只不过由于赵祯的一纸圣旨之下,沈石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