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31章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31章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柽就是利用了有些人的弱点,你好好跟他说,他不听,以为你骗他,可是他们信小道消息,尤其是这种‘内部’消息。放回去的这些人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小喇叭’,虽然被严令不准说,可你越不让他们说,他心里越痒得厉害,先是偷偷的告诉家里人,然后是最好的伙伴,但是谁没给三亲俩好的,一夜之间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原来是二爷安排的,怪不得今天来了这么多人,他真是什么都预料到了···”郑福忽然有种无力感,自己本想借这件事情好好在王爷面前表现一下,却没想到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在王爷的掌控之下,没有他的暗中帮助,自己恐怕就把事情办砸了。

······

王爷的书房里还亮着灯,赵柽的对面坐着一个五六十岁的老者,他身后站着的见喜却是迷迷糊糊,身体好像不停使唤的摇摆着,嘴里呼出的热气带着浓重的酒气。

“郑伯,您在国公府中酿过酒?我听说您还是品酒的大行家。”赵柽亲自给他倒了杯茶说道。到了年底,老国公想到自己可怜的外孙孤身在外,又派人送来了一批过年用的东西,这个老头就是府中押送物品的管事,当然享受到了王爷的亲切接见的待遇。

“王爷不要这么称呼,老夫只是国公府中的一个小管事!”郑铨抬起屁股惶恐地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国公爷整治酒坊,对此还是略知一二,不敢说精通!”

“郑伯,你尝尝这酒如何?”赵柽让见喜拿过酒壶给郑铨倒上说道。

“呃,郑管事这酒劲头很足,您要慢饮!”见喜忍不住打了个酒嗝说道。

“呵呵,谢喜爷提醒!”老头嘴里说谢,神色间却可以看出不以为然,心的话老头子我要是明天死了,那就是在酒里混了一辈子,什么酒没见过。可他见到酒倒进杯子里,脸色凝重起来,当酒倒满,他迫不及待的端起杯子,放到鼻子下闻了闻,然后放下酒杯,端起一边的茶杯喝了口茶,又端起酒杯放到嘴边抿了一小口,咋嚤咂嚤,再次喝了一口。

“王爷,这酒甘醇清冽,入喉好似火烧,肯定不是酿出来的酒,是烧酒!”郑铨面带惊讶地说道。

“哦,现在已经有烧酒啦?”这回轮到赵柽惊讶了,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件可以赚大钱的买卖,没想到宋朝已经有了,心中不免失望。

“看来老头子没说错,烧酒古已有之,王爷可听说过‘鹤觞’?”赵柽摇摇头,那东西听都没听说过,自己怎么会知道,“传说在盛唐之前的南北朝河东人刘白堕擅于造酒,造出的酒能让人久醉不醒,成为当时的绝品,士大夫之间往往不远千里相互馈赠,所以称为‘鹤觞’,后有青州刺史毛鸿宾上任带着这种酒,路上遇到了强盗,结果强盗喝了他带的酒全部醉倒,被一一生擒,人们又称这种酒为‘擒奸酒’,就又有了‘不畏张弓拔刀,惟俱白堕春醪’的说法,他做的就是烧酒!”

“妈的,难道他也是穿越过来的,抢了老子的饭碗!”赵柽低声骂了一句。

“哦,王爷你说什么?”老头耳朵有点背,没听清。

“我是说现在这种酒还在有人造吗?”赵柽含糊了下问道。

“老头子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喝过一次,据说是四川那边传过来的,贵若黄金,后来再没喝过了,现在也只是偶尔听说有的大家还有珍藏,不过也都密不示人!”郑铨满脸遗憾地说道。

“嗯!这酒真那么少吗?”赵柽听了又是一惊,老头说话还大喘气,要不是自己的身体好多了,要不非得又‘当机’不可,看来这事还有可为,他急忙问道。

“是啊,千金难得,王爷是从何处得到的这种好酒?”老头看着桌上还剩的半杯酒意犹未尽地说道。

“这···这是府中一个下人根据偶得的古方做出来的!”赵柽结巴了下说道,见喜在边上撇下嘴,王爷又玩这一套,不知道把这‘好事’又安到谁脑袋上了,这分明是王爷想出来的,自己跟着他摆弄了一天才鼓捣出来的,偷着喝了两口,现在脑袋还晕着呢。

“啊?!”老头呼的站起身,“这人可在,能否让老头子见见!”他情急之下说道。

“郑伯,不要急,这人暂时不在府中回家过年去了!”

“哦,老夫失态了!”郑铨人老成精,立刻想通了,这样的人放到自己府里也是宝贝啊,怎么能轻易让他见外人。

“见喜,郑伯回返时把剩下的那坛酒带给外公,也算我的一点心意!”赵柽对身后的见喜说道。

“王爷真是孝顺啊,国公爷要是喝到这酒定然十分高兴!”老头拱手说道,赵柽摆摆手,让见喜领着他下去安歇,老头临走还没忘了端走那剩下的半杯酒。

“二爷你怎么放那老头走了,他对酒很精通,你不是正想找个这样的人吗?”见喜看着郑铨离去的背影不解的问道。

“哼,有那坛酒,你还怕他不回来吗,恐怕年都过不完国公府就会再派人来,还得是个重量级的人物,你当我那酒是那么好喝的!”赵柽笑笑说道。

“二爷是想把国公府也拉进来,那他们不是占了大便宜吗?”见喜说道。

“哈哈,这叫投资,我的便宜事随便占的吗!”赵柽伸手想在见喜脑袋上敲一下,体会下首长教育‘小鬼’的感觉,可是自己比他矮多了,翘脚也只勉强够得到他的肩膀,真让人气闷。

赵柽送走了老管事,见喜给他披上大氅,两个小黄门点亮灯笼在前引路,出了正堂,孟涛和杨锋立刻跟上,离着几步距离吊在他身后,王府中甬道中,门廊下的灯笼都点燃了,整个府中笼罩在一片红光中,虽是寒冬,却让人感到祥和安宁,体会到浓浓的年味。

“做一个平凡百姓真好···”院子中的下人们进进出出忙碌着,见了他走出过来,都会停下脚打招呼问好,眼中满是关爱和感激,赵柽点头回应着,看着他们脸上满足的笑意,忽然感慨地自言自语道。

这些下人年底得了几斤猪肉,几尺绸缎,多发了几贯钱,就已经心满意足,忙完了可以高高兴兴地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自己贵为皇子,却一落地就生在阴谋之中,要时刻提防着可能来自家中亲人的明争暗斗,有的只有你死我活,没有骨肉亲情。

“多少人都梦想着生在帝王家,可二爷却羡慕咱们这些人,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后边的杨锋听着王爷的感叹,摇摇头说道。

“你没听说过‘每逢佳节倍思亲’吗?二爷这么小过年却有家难回,孤身在外,虽说府里这么多人,却没有一个是他的亲人,他心中难道不难受吗?”孟涛小声说道。

“怪不得府中上上下下的人都感二爷的恩德,二爷让大家把家人都接来一起过年,原来他心中是知道大家的苦处啊!”杨锋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低声道。

“杨兄弟,咱们在江湖上漂泊多年四海为家,遇到一个好主人不容易,二爷年岁虽小,却机灵聪慧,更难得的是宅心仁厚,日后定为人中龙凤,我们想我们因该安定下来了!”

“嗯!”杨锋看看走在前边的王爷,若有所思的嗯了一声。

第一卷我的地盘我做主第四十章过年(一)

腊八一过,再过十几天就是祭灶的日子。府里上上下下都为年事忙碌着,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打扫卫生,也就是扫房子,全府的杂役,下人,婆子,丫鬟都被动员起来,就是探亲的家属也给发了把笤帚扫院子。

府里住人的院落不少,厅堂轩榭更多,除了内院空闲院子之外,算起来也不下百余十间。诸如擦窗扫壁这些日常工作不说,光是那些室内的暗楼,隔扇,栏杆,各种雕花屏风,就足够打扫一气的,有些东西都雕有山水。人物、鱼虫鸟兽这些精雕细刻之物,稍不留心就会损坏。此外还有屋里的各种摆设,细瓷,玉器,古玩,字画,瓶鼎彝尊等等都是宝贝,更要小心,有的水洗,有的油擦,十分繁琐。

如果要是没有大批的人手,想要做到晨兴夕毕,是不可能的。好在负责府中杂务的郑寿和管理内院的见喜都是参加过这种大会战的,算是有经验的,他们将所有的人分成若干组,由有经验的人带领,分工协作,各包一块,完全是后世常见的‘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模式。他们两个协调指挥,调配人手,完全一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模样。

赵柽看看自己待在哪都显得碍手碍脚,他干脆带着两个小黄门躲到了府里的匠坊里。这里常在的有十来个人,不但有泥瓦匠,木匠,铁匠这些干‘粗活’的,还有铜匠,银匠,这些干细活儿的,平时负责府里的修修补补,也负责制作一应所需的用品,算是府里的维修组。但是别看他们人手少,却都是从业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了,要不也不会被选进王府。

赵柽一进他们的小院看到那些摆着边上的铁匠炉,老虎钳,铁锤,锯子这些工具就觉得亲切,自己前世本来学的是机械制造的,将来不是进设计院就是到工厂生产飞机大炮,机枪导弹的,却阴错阳差的被选进特种部队,改变了自己前生的命运。

“二爷好,您怎么上这个地方来了,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匠坊里工头张二宝看到赵柽进来了,有些意外,手足无措地说到。

“张师傅,我到哪他们都嫌我碍事,想着上你们这躲躲,看样子你们也不欢迎啊!”赵柽装出一副苦瓜脸说道。

“二爷是折杀小的们了,我们请还请不来您呢!”张二宝赶紧将赵柽他们让进屋里,其他人也连忙拜见,张二宝用袖子把屋里唯一的一张椅子擦了几遍,又垫上老婆给缝制的棉垫子才请他坐下,其他人也是赶紧把火盆拨旺,忙着给他倒上茶水。

“各位师傅都坐吧,不要拘束,我就是到你们这躲躲,你们要是客气就是我的罪过啦!”赵柽作了个罗圈揖露出两颗小虎牙天真地笑着说道。

“呵呵,二爷说笑了,我们这里简陋,怕是慢待了您!”铜匠张六斤捧出了一捧核桃、大枣、柿饼、栗子之类的干果陪着笑说道,别看他人长的粗鲁,却擅使一把六斤的铁锤制作铜器,人们都叫他张六斤,却把本名忽略了,“二爷,凑合着吃些,这都是来府里过年的婆娘们带来的,虽说常见,却是家里产的,吃个新鲜!”

“好好,各位家里人都来了,过的还适应?”赵柽拿起颗枣放到嘴里咬了一口说道。

“这还得感谢二爷您的恩德,她们这些老娘们连门都很少出,要不是府里派人接,恐怕刚出门就迷路啦,府里有吃有喝的,她们能有什么不适应,待在这里几天都想找个事情做,不想回去了!”木匠鲁大彬说道。

“这是好事啊,咱们这将来发展了,缺的就是人手,年后修路筑坝,工地上也缺不了烧水做饭的人,水坝修好后,我们还可以养鸭养鱼,以后还要建酒坊,磨坊···哪里都需要人,还愁没有活干,愿意留下来的,府里可以帮着解决住的地方,也省的你们两地相思,晚上睡不着觉!”赵柽说道。

“那我们就谢过二爷了,多个婆娘洗衣做饭才像个家,老娘们听说了不知道怎么高兴呢!”张六斤眼角挂泪说道,其他几个人也是感恩涕零,谁不愿意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啊,可是过去这些都是奢望,匠人们都是单独立籍,不但不能随意脱籍,还要随时听候提调,圈在作坊里干活,常常是有家不能回,夫妻聚少离多。

赵柽和大家说了会儿闲话,话题又转到手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