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176章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176章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也相信,为了设计制作出适合这个时代的东西也是废了番心思的,也可以说来了场从头到脚,由嘴到肚子的革命。

先从脑袋上说起,宋军士兵和军校是不同的,他们只有衣甲,没有兜銮,头上戴的是‘皮笠子’,用于防风雨和保护头部。赵柽将这个做了改进,在里边加装了英国兵二战时戴的铁质‘飞碟盔’,外边依然包裹黄棕色薄牛皮用已防锈,盔内加装了用皮条编织的减震里衬,可以束在颌下,这样一来外边看着没多大区别,其实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另外每人还有个俄罗斯士兵常带的那种别致的黑色纯羊毛特制小帽,既轻便又保暖,拉下来还能当蒙面巾使。再给他们加上一副防风防尘的全包式玻璃风镜用来抵御西北常见的风沙,算是保脑袋的问题解决了。

作训服颜色采用了黄绿色,棉麻加厚混纺面料,现代通用的样式,配有多个大容量衣兜,脑后有可以拆卸的兜帽。因为西北冬天漫长,气候寒冷,防寒要放在首位,贴身的是羊毛保暖内衣,然后是细腻子毛料防寒服,外边才是加装可拆卸衬垫的作训服,再加上一件内外两色的毛料披风足以抵御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因为面料不防水,只好又给他们配了一件防水布做的雨衣。

军靴采用腰高一尺的高帮设计,鞋帮是质地柔软的小羊皮,加装吸汗保温的蚕丝衬里和嵌有钢板的厚牛皮鞋底。汗脚那时候的人也有,赵柽无法研制出现代透气吸汗的高弹袜,只能没人多发两双让他们换着穿。手的保护也不能少,每人都是既保暖又能熟练操作枪械的羊皮手套。卧具是一块两尺宽,六尺长的毡垫和一个信封式的鸭绒睡袋,要不府里那么多的鸭子不是白养啦,这个赵柽早算计到了,连鸭毛都留着呢!

甲衣依然采用半身加厚皮甲,主要保护颈部、躯干和腹股沟这些重点部位,胸前还可加挂备用的弹药包和水壶,急救包、干粮包、匕首、手枪等等这些小零碎,看着倒像单兵携行装具。另外每人还配备一个装载换洗衣服、备用口粮、睡袋、雨衣等生活用品的背囊,这个可以背在肩上,也可以方便的固定到马背上驮行。

古往今来,无数名将都强调过食品对军队作战胜利的重要意义,可口方便的军用口粮一直是各**队关心的头等大事。以下就是古代军队出征时的食谱:

米一石,取无谷者净淘炊熟,下浆水中壬水曝干,淘去尘,又蒸曝之。经十遍,可得二斗。每食取一大合,先以熟水浸之,待湿彻,然后煮食之。一人可五十日。盐三升,以水和入锅中,炭火烧之,即坚小不消。一人食可五十日,又宜夏月将行。粗布一尺,以一升酽醋浸,曝干,以醋尽为度。每食以方寸煮之,可食五十日。

取小麦面,作蒸饼一枚,浸醋一升,曝干,以醋尽为度。每食时,梧桐子大煮之,人可食五十日。豉三升,捣如膏,加盐五升,捻作饼子,曝干。每食如枣核大,以代酱菜。人可食五十日。

边兵远行,则有麋饼、皱饭、杂饼之类。麋饼,用麋末作饼,投沸汤和为饼,厚一分。候冷,切作棋子,曝干,收贮。如在营寨内,以汤沃而食之;如路行及战阵中,干食之,味美不渴。余于杂饼、皱饭、并制如常法,惟曝极干,令可齐持及久。

遇急难,米一升,人食可一日。牛一头,食之五十人日。马一匹,食之五十人,可一日。驴一头,食之三十人,可一日。如更急难,诸戎装用皮者,亦可煮食救饥。山行,即采松皮,每十斤与米五合煮之,令烂熟。半斤一人可食一日。每人将油麻半升,如渴,取三十粒含之,立止。亦可将乌梅、干酪行。每人将葫芦子、或竹筒皮、或受二升者,料前程之水,即盛行。马军,每人将干酪与马,恐马渴乏...

大家可以看出,食谱中除了米面,就是用盐醋调味,根本没有肉类和菜蔬,只是达到了饿不死的水平,还有没了粮食给出的食谱,皮甲、战马、牲口、树皮的吃法,根本无法和现代动辄数十种口味的单兵口粮相提并论。虽然赵柽他也做不出现代的单兵口粮,只能做到让自己的兵吃的上,吃得饱的水平,但还是尽力做到营养均衡,保证士兵每日的热量所需。

现在是驻训时有肉又菜,每餐两菜一汤,吃的好喝的好,在野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吃上热饭菜;在无法生火,或是遇到执行紧急任务的时候,还有他发明的单兵口粮。主食就是新开发的压缩干粮,配以咸肉或腊肠这些易保存的肉类,再辅以几片腌制的咸菜和果脯,每份口粮中还配有一小包茶叶和糖霜,也算点人性化啦!

现在这些人入了军籍,吃了兵粮,也有了俸禄,算是给自己省下了不少钱,但是赵柽并不打算把这些钱省下来,而是为了保证随自己出征的战士无后顾之忧,也为弥补下自己心中的不安,决定作为一种福利补贴发放给他们的家人,起码可以保证这些人走了,家里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降低,也可以给他们点安慰。

至于衣甲被服、还有吃的用的这些消耗品,赵柽还不算着急,因为这些物品可以说是军民两用,只有钱准备足了,在什么地方都能买的到,就是买不到,价格出到位,也有人能给你弄来。最让赵柽头疼的还是武器,这些东西有钱也买不到,自己都说偷偷摸摸的再干,别人更不会,现在凭空多出了一千口人,自己的枪首先便不够用了,而这个又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

众人思量再三只能在配发上做文章,指挥使以上军官和参谋、书记、军医这些文职人员不发长枪,只配发短枪。减少后勤人员的武器配给,像匠作队、运输队、工兵队、火军队按照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配发,就这样还得把过去的旧枪也算上才够,几乎就没有库存。另外就是弹药的问题,虽然在西北设立了基地,但是生产还不正常,像炮弹这些东西那边暂时还生产不了,主要还得靠这边。指北针和望远镜这些高技术产品,除斥候队能做到每个伙长一个外,其余的部队只有都头以上才能享有。

再一个还是马的缺乏,这几年连踢带打的折腾也只有不到三千匹马符合战马的标准,除去留下做种的,能够调出来的也就是将将够标配,要做的人人双马,还得等到了西北再想办法,赵柽是打定了主意,不管是偷、是抢、是骗、还是掏钱买,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把这个落实!

越是要离开的时候,越是觉得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过去了十天,离出征的日子还有三天,再有不舍,赵柽也知道自己不能待下去了,十一月二十一他率队离开了襄邑,折返回京。离开时,频频回首,他知道这回是真得不知道是不是猴年马月才能回来了...

*

第八十三章吃饱穿暖

第八十三章吃饱穿暖,到网址

第八十四章一念之间

第八十四章一念之间

由于都是骑军,行军速度很快,赵柽便在第二日中午到达了开封县境内,那里自有人接待,引领他们前往驻地。器:无广告、全文字、更赵柽没有停留,带着近卫打马进京回府,稍事休息,饭碗还没撂下,宫中已知他回京的消息,皇后便派人宣他进宫,他只好更衣后随来人到明仁殿觐见。

“柽儿...”郑红梅满脸憔悴,见到儿子未语泪先流,手在他的脸上摩挲着道。

“母亲!”赵柽叫了一声,眼睛里也转了泪『huā』,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唉,你争强好胜,终于惹出了祸事来,他们这是想置你于死地啊!”好半天,郑红梅才平静下来,屏退了左右拉赵柽挨着自己坐下道。

“母亲,没有那么严重吧,儿子到西北也是为父皇分忧,实现他开疆拓土的夙愿,也可为母亲脸上添彩!”赵柽抬起衣袖给郑红梅拭去脸上的泪水说道。

“呵呵,开疆拓土?!”郑红梅苦笑着道,“自神宗皇帝起,西北便战事不断,『huā』费了无数的钱粮,死伤了无数的将士,却只得到了千里不『máo』之地,皇上受他们几个人蛊『huò』,只想立不世功勋,建百年伟业,在西北又断断续续打了十多年,次次是捷报迭传,却未见寸丝铢钱进宫,却又把祖宗数代所积全搭了进去,搞得府库空虚,现在又破了祖宗规矩要你去前边涉险!”

“母亲,不必忧心,这次儿子去了定奏全功,灭了那弹丸之国,取了那夏国皇帝的头颅给父亲当球踢,没准还能抓个夏国的公主给您当儿媳『fù』!”赵柽故作轻松地嬉笑道,心中却感叹自己的娘就是比爹聪明,事情看的透彻,他爹要是能听进去几句,也不会害得被人端了老窝,全家老幼到东北吃雪,『nòng』得自己从来到这里,便胆颤心惊,处心积虑的想化解这场灾难,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可现在爹正陶醉在自己的臆想中呢,你跟他唱反调,不是招祸吗,所以赵柽只能赶紧引开话题。

“你只会哄母亲开心,还抓个夏国公主当媳『fù』呢,我听闻那里的人都是蓝眼尖鼻,长着像王左丞那样的金发,吓也吓死了,你千万不要带来见我!”郑红梅果然被赵柽逗乐了,伸出『yù』指在他额头上杵了下笑道。

“母亲是被人糊『nòng』了,夏国的人跟咱们长得没什么两样,只是服饰不同,长着蓝眼黄『máo』的那是西域那么的人,不信我将来给你抓一个来一看便知!”赵柽‘认真’地解说道。

“哼,看你能的!”郑红梅嗔笑道,“我给你府中送去那些宫『nv』,难道不合你的心意吗,怎么全部又都送了回来?”

“哦,母亲,儿子对这些『nv』子提不起兴致,现在又要远行,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将他们留在府中只怕耽误了他们的青『chūn』!”赵柽离京前,将府里的歌姬尽数打发了,回家的给盘缠,嫁人的给嫁妆,宫『nv』他不能『sī』自做主,只能送回宫中,没想到还惊动了皇后。

“唉,你这孩子怎么就不解母亲的心意呢!”郑红梅叹口气埋怨道,“太子去年也已成亲,今年眼看便要当父亲了,你三弟虽未成亲,却也早有了几房姬妾,只有你孑然一身,怎么能让当娘的安心!”

“母亲,儿子今年才十六,岁数还小,此事不急,再说‘强虏未灭何以家为’,等儿子灭了夏国,夺回燕云再成亲不迟!”赵柽‘豪气干云’地说道。

“『hún』话,那些事情岂是朝夕可成之事,开枝散叶乃是皇子的本分,你不可当做玩笑!”郑红梅看儿子不上路,唬着脸训斥道。

“母亲,话虽如此,可一时哪里有合适的人家!”现在皇室宗室人口几万,都快把大宋的国库吃空了,还开枝散叶呢,可这话他不敢说啊,只能敷衍道。

“哼,到这时还要瞒我,你不是已经有了心仪之人吗!”郑红梅看看赵柽冷哼一声道。

“母亲,此话怎讲?”赵柽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母亲什么都知道了?他急忙问道。

“你在江南曾遇到一『nv』子,与她一起『yín』诗作赋,互诉爱慕之情,可有此事?”郑红梅笑『yín』『yín』地说道,一脸你什么也别想瞒过我的模样。

事情是有,但其中有误会,母亲不要听他人以讹传讹!”赵柽一听放下了心,母亲说的是朱淑真,定是黄经臣那老小子打了自己的小报告,可他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跟着瞎起哄!

“误会?!‘霍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痴人有意近芳泽,『huā』『yù』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