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467章

唯一战胜国-第467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佛,此时是美国‘伟大’的人道主义救援者,当然救援的都是白人。

中华帝国也要有一个替死鬼。

夏钧在经济崩溃之后,干脆宣布,将一切经济问题交与内阁处理,而他则经常出现在军事新闻当中。公众在看到夏钧的面孔和新闻报道时,都是军事方面的。好似夏钧已经转型为一名职业的总司令,不再过问政务。

内阁商量来商量去,最终,游正斌在半主动半被动的姿态下,被推举成了这个替死鬼。

游正斌知道,这两年下去,他的名望将一落千丈,但为了帝国伟业,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于是乎,游正斌整天都在纠缠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反经济危机。

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中华帝国民众要求中央政府立即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游正斌在公众面前,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华帝国中央内阁正在努力商讨方案。

“我们中华帝国是一个新兴资本国家,面对这种经济大萧条没有太充足的经验。各位同胞们再耐心等一等,不要急。三年内,帝国在三年内一定会走出经济萧条的阴霾……”游正斌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展开了他的政治表演。

一开始民众还对游正斌主持的‘游氏内阁’充满信心和期待,但游氏内阁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却是让民众大大的失望了。

因为游氏内阁,采取了一系列的‘拖延、推诿、扯皮’的政策,不断的试图转移民众视线。

一些群体对于游氏内阁极度不满。

不过经济萧条虽然袭来,但中华帝国的经济还算是有很大的保存,有一大批的企业并未收到波及。

主要是中华帝国对那些积压商品进行了销毁。

这些商品多是农业产品和轻工业产品,这些产品在生产上是比较容易的,周期性很短,而牵扯到的就业岗位却不少,因此中华帝国将这些商品销毁之后,轻工业开始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过来。

实际上,华东银行要的主要是不动产。

像轻工业方面,华东集团要不要都比较无所谓,但有的话,肯定也不会拒绝。

重工业方面,大部分属于华东集团垄断的,虽然也有一些民企进入重工业,但规模不大,这次经济危机,主要吞吃的工厂就是这些重工业民企。

像中盛集团、华盛集团,则属于垄断集团之中,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则属于保护行列。

两大集团本身财力较为雄厚,经济危机一来,有足够的实力支撑过去,而华东集团则用手中的轻工业资产,换取到了更多的两大民企集团的股份。

中盛集团和华盛集团本身在股份上就和华东集团纠缠在一起,属于兄弟集团,而这次经济萧条,华东集团所拥有的两大集团股份有所增加。

三条垄断巨舰,逐步形成。

同时那些交通设施,也是这次经济萧条之下银行的重点收取项目。

不过那些交通设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贷款修建的并不多,因为这些基础设施回报时间较长。

因此一般都是民间集资修建,因此很少是贷款期限一到就能完全接收的。

但破产的人不少,他们的资产被华东银行接收,因此这些基础设施的股份,被银行所掌控的不断增加。

同时银行开始收购这些铁路、公路、电站等基础设施,由于经济萧条,所以价格都大幅度下跌。

银行是这次经济萧条当中最为忙碌的,因为银行不仅要接手破产企业的资产,还要对这些资产进行彻底的统计分类,同时进行整合。

对于那些具备很高价值的不动产,银行将进行保留。

而那些不是很具备价值的资产,则被银行纳入了出售或者出租的行列。

对于银行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而银行属于国有资产,等于是政府的丰收季节。

……

随着中国经济萧条的爆发,整个世界的经济都陷入了冰点之中。

但在第三世界联盟,民生情况还算好,所有第三世界高级成员国都全体施行了失业救助法案。

凡事失业人口,每个星期都能领取到基础生活物质保障。也就是食品、衣物等物资。

同时第三世界联盟加强了社会治安,加强了对舆论的控制。

对于这次经济萧条的解释,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美国身上,美国成为了这次中国经济崩溃的罪魁祸首。

中华帝国经济的崩溃,则马上蔓延到了其他成员国。

美国比中华帝国更早爆发经济危机,加上民众对于银行运作流程不熟悉,因此普遍先入为主,将原因归结于美国乱搞。

因此在这次经济萧条当中,民怨并不是很大。

民怨也是有一些的,主要抱怨帝国游氏内阁不给力,无法带领帝国走出经济困境。民众对帝国还是拥戴的,并未出现什么太严重的民意问题。

游正斌这个替死鬼算是当定了,他也明白,自己的仕途已经差不多走完了,未来必须退隐一段时间,但再度出山是完全可能的。

之所以会愿意当这个替死鬼,主要是因为游正斌现在还很年轻,他只比夏钧大两岁而已,退隐个几年也没问题。

等再度出山的时候,他就功勋彪炳了。

虽然暂时的名望会受到影响,但后世流传之名定然不会有影响。

……

1932年,皇汉三年。

经济萧条的第二年,这一年,中华帝国的失业人口增长到了1亿人,位居全球实业人口之首。

然而在失业率上,中华帝国只达到了26,而美国则有近2000万人失业,失业率高达35。

世界经济陷入冰点,全球破产的企业已经上升都了16万家,其中中华帝国破产了近5万家企业。

中华帝国的经济位居全球之首,但垄断程度也是较大的,**公司也少,因此企业数量并是那么多。

整个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国际贸易额下降了2/3。

中美两国都在收割着硕果累累的市场,同时英法等国家的银行资本,也在收割着本国的硕果。

但英法等国在经济繁荣期间未得到太大的发展,因为进口的东西太多了,因此英法等国的银行家虽然加强了垄断,但并未将猪养大。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破产的企业越来越多,经济状况持续恶化。

银行一个个都快吃撑了。

中美两国好似在经济上保持了很的的默契,谁都没有恢复经济的想法。但两国却又在赛跑,想要加快速度将更多的资产掌控到手中。

不过,美国显然失算了。

以美国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估计,中华帝国起码也得四五年才能完成收割,但实际上中华帝国定下的时间却不到三年。

在经济萧条期间,各国都加强了军备。

但此时还未到发力的时期,因此虽然有所加强,但力度不大。

时间很快进入了1933年,皇汉四年。

经济萧条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了,世界经济依旧没有任何改观。

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中国和美国都陷入经济冰点,美国总统胡佛被美国人誉为‘饥饿总统’。

由于美国没有失业救助法案,失业群体被饿得吃不饱饭。

而中华帝国内阁首辅游正斌则被誉为是‘拖拉机首辅’,以此来讽刺他的决策效率低下,到现在还未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

就在1933年5月,中华帝国已经内部草拟了新内阁名单。

——————

八千字大章,一万三更新完毕

第一卷第404章:以工代赈

第404章:以工代赈

1933年6月,游正斌就两年多来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的责问,向中华帝国皇帝谢罪下台,同时帝国内阁次辅陶成章也在这时退休了。

此时国民强烈呼吁帝国应该找一个能够带领国民走出经济危机困境的内阁首辅,夏钧为此在电视上表示,将顺应民意,组建一个强力的内阁,以应对当前帝国所面临的困境。

“我们国家,是一个缺乏资本经验的国家,而美国经济此时也持续萧条,我们没有任何一个可借鉴的经验。但我相信,经济萧条不会一直持续,只要我们肯放手改革,经济必然可以重新恢复。”夏钧在电视讲话中说道:“这次经济危机,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一定能够率先挺过去。”

夏钧的讲话大大鼓舞了国民士气。

新内阁名单很快就公布了出来,阎锡山就任内阁首辅,翰林院大学士马寅初就任内阁次辅,二人主抓经济政策。

这一新内阁,后被称之为‘阎马内阁’。

阎锡山与马寅初上台主政后,当即呼吁国民支持内阁进行大胆改革,大胆试验,以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阎马内阁首先出台了‘以工代赈’的政策。

“帝国在该政策施行后,将大量增加工程建设数量,同时逐步减少基础生活物资供应,并将在工程全面开工后,停止大部分失业群体的基础生活物资供应……”

这个政策一出台,顿时引起了一些骚动,但骚动不大。虽然帝国停止供应基础生活物资,但出台了以工代赈的政策,只要到工地干活,不仅能保障衣食,还能赚到一定数额的工钱。

习惯了失业救助政策的国人,一时有些不好适应,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这个基础供应保障。

只有那些实在是在经济崩溃中损失惨重得没钱的人,但政府拿出了以工代赈的政策。

这种以工代赈政策,迅速被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所采用,都纷纷上马了以工代赈政策。

中华帝国中央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的以工代赈工程,这些工程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矿山建设为主。

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开设了近三千多个大小不等的以工代赈项目,遍布全国各省各地。

同时阎马内阁决定贬值亚元,这一政策马上得到了那些被债务困扰的国民的支持,因为主流舆论说,货币贬值了,国民收入就会增加,从而减轻国民的债务。

但事实上,贬值亚元是一种新的政府加强国企垄断的政策,因为贬值了亚元,也就是要加印票子。

票子多印了给谁用?

自然是国家用,那也就等于是直接从所有国民口袋里掏钱,从而来建设那些以工代赈工程。

亚联储的印钞机再次马力全开,一卷卷新票子就这么印了出来。

然后投入到那些政府建设的工程之中,这些工程多数是由华东集团经手。

大量的烂尾工程被政府重新启动,接着建设下去。

同时国内的矿山进入全面建设状态,虽然这些矿区建设起来了,但却并非是出于经济层面考虑,而是为了战争而考虑的,所以这些矿区建设起来之后,并未马上进行开采。

同时帝国加强了西部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特别是通往俄国的。

俄国等第三世界成员国也进行了‘以工代赈’政策,俄国也十分奇怪的迅速上马了很多以工代赈工程。

以工代赈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施行下去,俄国的以工代赈工程是中华帝国搞的,中华帝国要将俄国打造成为一个原材料供应基地,自然要建设矿区和矿区铁路,因此中华帝国在经济萧条期间就已经将要建设的工程完全计划出来了。

俄国的基础生活物资供应很快就完全断掉了,没饭吃的俄国人,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前往工程建设点工作,工资水平极低,但不干活就没饭吃。

俄国经济恢复速度远要比中华帝国的经济恢复速度慢得多,因为俄国人很多工业搞不了,轻工业是短板,重工业也不见得擅长,因此很多东西要从中华帝国进口,而银行又不对俄国放松紧缩政策,因此俄国人的经济想要恢复不是这么容易的,因此只会是越来越多人跑去以工代赈的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