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304章

唯一战胜国-第304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中国的矿产资源已经很丰富了,基本上需要的矿产都能找到。

不过在能源方面,中国的石油储量依旧不多,就算是加上收复的外蒙、南部库页岛,以及华人控制的印尼,石油储量依旧很少。

对于这些资源的开采方面,除了那些挖不完的矿产,其他的则很少大规模开采。

中华帝国的成立,使得华东政府走上了前台,正式成为中央政府。

建国大典将在十一月一日举行,期间有近十天的准备时间。

建国大典也无需太隆重,因此没有给太长的准备时间。

在行政上,新成立的中国政府就行政省份重新进行了划分,总体是按照后世的省份进行划分。

像什么康西、热河这些省份则一律取消,至于那些少数民族自治区则没有这个说法,内蒙则换成了‘漠南省’,外蒙的名字则换成了‘漠北省’。

就库页岛叫什么名字的问题上,会议上进行了讨论。

游正斌的意见是:“唐代库页岛叫窟说,不如就叫窟说省。”

“不好听,不好听,名字太胡化了,还不如叫波罗省,明代在岛上设立过波罗河卫。”

“那是河流的名字,而且明代在库页岛上设立了三个卫,波罗河卫不具备代表性。”

“不如叫永宁省吧明代在库页岛建造过永宁塔。”

“这个名字好,坚决赞成……”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库页岛的行政范围被命名为‘永宁省’,未来将包括整个库页岛。

明朝政府为了更有效的管理黑龙江下游地区及库页岛,曾先后10次派太监亦失哈出巡奴儿干地方,并建立了永宁寺,树立《敕修永宁寺碑记》和《重建永宁寺碑记》两块石碑,以记载管理当地之事。

康西省则并入四川省,取消省份资格。

康西那么一个小地方,还是山区,专门成立一个省确实有点太夸张。

东北三省方面,辽宁则更名为辽东省、辽西省,辽东省大部分是辽宁省,不过从辽宁省中分出了一部分,再结合热河地区(内蒙东部),成立辽西省,这是明代的叫法。

吉林、黑龙江名称则不变。

西藏的名字也不变,新疆的名字早就变成了‘西域省’。

海南省也从广东省分出来,单独成立了一个省。

就这样,整个中国的行政省份确定下来,分为永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东省、辽西省、漠南省、漠北省、西域省、甘肃省、青海省、西藏省、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省、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浙江省、台湾省、海南省、琉球省。

总的也就是三十一个省,不存在特区、自治区,宁夏地区则是归陕西、甘肃两省分治,琉球省管辖着太平洋三个群岛。

国土面积也达到1130平方公里的程度,但还不算在缅甸北部的实际控制区域,那片控制区域在国际上属于英国人的地盘,但却被中国给实际控制了。

行政区域划分清楚了,行政上也就不会乱了套。

但在定都问题上,华东政府内部却产生了分歧,而且分歧比较大。

杭州已经不适合当行政中心了,因为这里是经济中心,混杂在一起就显得很拥挤,而且杭州是沿海城市,不利于战争。

虽然说在沿海有严密的防守,还有华东海军充当屏障,但总得考虑万一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而且此时夏钧在发展内陆经济,把都城定在中部地区,则可以促进内陆经济发展。

同时改变一个沿海歧视内陆的风气,这种经济上的歧视在后世是普遍存在的,不过还来得好些,相比香港歧视整个中国大陆好许多许多了。

此时整个中国也就是剩下一个香港一个澳门没有回归,同时还有沙俄占据的领土,不过沙俄是吞并,不是租界。租界是中国依旧没有失去这片领土的主权,只是暂时借出去。

后世的香港人有一种很自我良好的优越性,甚至不把自己当成是中国人,孔庆东骂得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后世的中国思想并非是统一的,民族思想是遭压制的,否则会很有市场,从民族角度出发,香港已经是不把香港和中国看成一个整体的。

此时中华帝国的成立,自然是要选择一个都城。

在选择内陆的城市的情况下,南京就首先被排除掉了,南京首先也比较靠海,而且这个六朝金粉之地的风水好像不是很好,每次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是短命的。

除去南京,其他的都城选择就变成了西安、洛阳、开封、武汉这几个地区。

西安首先被排除掉了,虽然那里是最初几个王朝的中心,但生态环境已经没有古代好了,而且那群原先华东政府请来的风水顾问们的话来说,龙脉出关了,已经不再关内(潼关)了。

西京洛阳,东京开封,支持迁移到这两个城市的官员很多,但支持迁移到汉口的人则更多。

西京洛阳和东京开封,这两个城市是老牌都城,不过从历史的演变上来看,都城是在不断向西移动的。

先是西安,然后是西京洛阳,接着是东京开封,最后是南京、北京。

选择定都汉口的声音最所以大,首先是因为汉口的生态环境很好,因为是处于长江流域,汉人的活动中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了。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则越来越恶劣。

还有人提议把都城顶在汉水流域的襄阳城,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他们认为武汉未来是中部经济中心,最好是不要和行政中心交织在一起。而且襄阳在武汉的西北部,更深入内陆和北部,而且地势也比较平坦,经济也未发展,规划起来成本小。

这些提议各有个的说法,不过定都汉口、襄阳的声音更大,洛阳和开封在生态环境上以及黄河的不稳定性上失去了竞争优势。而且两地在文化上,经历了历史的变革,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本的面目。

夏钧也整天看着地图,想到底迁都到哪里好。

从战略纵深来说,河南比湖北离沿海的距离更近一些,因此湖北省的战略纵深更大,而且从环境上来说也不错。

从经济发展上来说,又是河南比较弱势,因此迁都河南可以更好的带动内陆经济,湖北省在后世本身就是内陆强省,似乎不需要靠迁都来帮助经济发展了。

总的来说,定都的分歧从河流上划分的话,则是黄河流域、淮河上游流域、长江流域这三个地段的分歧。

定都洛阳或者开封,是临黄河。

定都襄阳是临汉水,不过与淮河处于同一个平线。

定都汉口则是临长江。

河南在历史文化上占优势,而且契合推动内陆经济的出发点,就是水资源不足,这是最大的弱项。

夏钧看了半天,想起了南水北调工程。

貌似如果定都洛阳或者开封的话,从汉水流域调水也极为方便,毕竟离得不远,只要修一个规模比后世南水北调工程小好几倍的调水工程就可以了。

“定都河南吧”夏钧在会议上表达了自己的意志,陶成章当即喊道:“不行哇,那里水资源不够,缺水呀还是汉口好。”

陶成章作为南方人,自然是希望都城定在南方,而且对于迁都极不愿意,但杭州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再把行政中心放在这里确实太拥堵了,已经是不迁不行了,加上军事战略上的考虑,以及经济发展的各方面考虑,肯定得向内陆迁。

因此陶成章退而求次,希望都城定在长江流域。

夏钧却有自己的想法,定都河南主要还是感觉后世的河南人备受歧视,因为经济发展不好,若是能把都城定在河南,起码经济不会发展得那么烂。

“水不是问题,可以从汉水调。”夏钧对陶成章说道:“我们可以在牡丹江口修一座大型水库,以汉水的流量,基本上供应到河南是无比充足的。”

“那样得花多少钱啊”陶成章嘀咕道。

“同时定都河南,也是为了加强治理黄河的力度。”夏钧继续说道:“再则,河南经济发展没什么优势,湖北的经济发展则有很多优势了,基本上内陆的经济发展中心就是湖北武昌、汉口这片区域,再把都城定在那里也没什么意义。”

“好吧”陶成章也未坚持,夏钧的意志在内部就代表着绝对的权威,每当夏钧用这种肯定的语气说话时,就是很难改变他的想法的时候了。不过平时夏钧却是一个能虚心听建议的领袖,但他本人也很有主见。

事实证明夏钧的主见绝大部分都是正确的,也正是他这个强势的领袖的存在,才创出了如今这样的基业。

基调既然已经确定下来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选择到底是定都洛阳还是定都开封的时候了。

甚至有人提出,在开封和郑州城之间从新新建一个城市,一个全新的城市,不受任何制约,可以放手进行城市规划,而且成本也更低。

主张这个提议的人虽然不多,不过夏钧却充分的已于重视,开封和洛阳都是好多朝的古都,城市中遗留的古建筑不好去动,规划起来难免麻烦,还不如在城外郊野中划一块地出来,但同时有把开封或者洛阳圈进去,名义上同样还是定都洛阳或者开封,不过规划起来就方便得多了。

定都之后,杭州则依旧做为陪都存在,杭州的行政意义还不是其他城市暂时可以取代的,而且未来中国在沿海也需要一个重点的行政中心存在。

“洛阳地形不够平躺,四面多山,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够大。”

“还是开封好一些,而且不仅有宋代文治之盛,岳飞也在北伐过程中取得了朱仙镇大捷,文治武功皆具。”

朱仙镇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与景德镇属于同一级别,位于开封南部,属于开封地区管辖。

民国的开封,因为地处交通枢纽,经济发展比其他城快些,因此是当前的省会,并非是郑州。

在定都洛阳还是定都开封的讨论中,大部分的意见还是选择定都开封。

“那便定都开封吧我们在开封城外兴建新都城。”夏钧点头说道。

就定都的讨论会议就这样结束了,不过是否定都开封郊外,还要看接下来的详细考察,若是真的不适合当都城,那也只能换地方。

——————

第三更到,今天三更一万字了。

同学们有月票的来点吧

第一卷第两百五十二章:帝国成立,设内阁

第两百五十二章:帝国成立,设内阁

十一月一日,华东广场上人山人海。

今日是中华帝国建国大典,不过按照夏钧的吩咐,还是一切从简,没有去弄出什么浩大的声势。

只是人民群众的声势很浩大,各界人士纷纷涌入华东广场进行观礼,将偌大的广场挤得满满的,政府已经启动了防踩踏措施,大批警察在广场上维持秩序。

一大早,夏钧就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人群顿时发出热烈的欢呼,夏钧脱下军帽向群众致意。

在夏钧身边的则是李诗婧,她今天也一同出席建国大典。

一同出席建国大典的还有各军区军长、参谋,以及华东政府的行政的官员,基本上能到的都到了。

北洋政府的高官们也到了,不过他们只是配角。

八点整,九十九响礼炮轰鸣,夏钧开始在万众瞩目之下,来到高高的话筒前,众人不由屏息倾听。

“我宣布,中华帝国今天正式成立了。”夏钧缓缓的用高昂的语调喊道:“中华民族自辛亥年推翻异族统治,从那时起就意味着中华民族挣脱异族带给我们的苦难与枷锁,中华帝国的建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