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印度尼西亚活动的组长叫许垣,是013大学毕业生中成绩最为优异的学生之一,他并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宗族,家中殷实富厚,在印度尼西亚比较有人脉。
他的活动很快引起了荷兰殖民者的注意……
——————
今天十五元宵节,祝同各同学家庭美满,合家欢乐。
另外,今天就四千字吧
第一卷第两百三十一章:巴达维亚危机
第两百三十一章:巴达维亚危机
巴达维亚,后世名为雅加达,这是一个港口城市,这座城市自荷兰人来到东南亚之后,就一直是荷兰人的巴达维亚公司在亚洲地区的中心,城市也以公司名字来命名。
17…19世纪荷兰人的东方商业殖民帝国立足于爪哇岛,以巴达维亚城为中心。鼎盛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广阔的商业和贸易垄断权,向西远至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向东延伸到马鲁古香料群岛,向北抵达中国和日本。移居到巴达维亚城的中国人,是城市建设的开拓者,蔗糖种植和制作的生产者,还是中国商品的供应者,当地大米和烧酒的经营者,零售商业和沿海贸易的中间人,让巴达维亚这座城市逐渐发展了起来。
1619年,野心勃勃的燕?彼德尔斯逊?昆开始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三任总督,正是他为荷兰东方商业殖民帝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巴达维亚城正是在他的率领下袭击和驱赶了万丹军队后建立起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大帝国的总部,是荷兰统治爪哇以至整个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政治基础。
永久占领和管理巴城耗费了荷兰人的巨资和精力。初期,该地人口稀少,缺乏粮食供应,没有木材建造船舶和房屋,周边地区是荒凉的沼泽地,罕见村庄人烟,雨季洪水泛滥成灾,还常有老虎、野猪、犀牛等出没,同时四周也面临当地穆斯林王国的敌视和威胁。荷兰人从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的石场运来巨石,从东爪哇的扎巴拉砍得柚木,从当地采集珊瑚石,并从中国招募来大批可靠又吃苦耐劳的华工,在废墟上建立起巴城的雏形。巴城的主要建设工程,如运河与排水道的挖掘、房屋和港湾的建造、城墙及防护要塞的修筑大多由中国人承包兴建。华工熟谙制砖和砌砖工艺,令荷兰人甚为称道。
为了充实人口,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招揽中国人。在西方殖民者眼里,中国人以“勤勉”、“爱好和平”、生性“懦弱”而著称。因此,荷兰总督用高额工资招引万丹的中国人,而且对移居到巴达维亚的华商课以轻税,并奖励华侨招引同乡来巴城。当然也采取了一些不体面的手段,比如在中国沿海地区绑架“移民”。这一政策极为成功,中国来的大帆船运来了大量中国移民,中国人一旦获得能够自立的资产,便在巴城安家落户,并与被送到这里做奴隶的巴厘女子通婚。华侨人口不断增长,而在巴城内的华侨多数从事商业活动,从流动小贩到固定摊贩,到零售商和批发商,形成了完整的商业网。
1740年(乾隆五年)10月9日,荷兰人命令搜查所有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华人居民的住处。这最终演变成持续3天的大屠杀,三万余华人被屠杀在自己家里,先前抓获的也在监狱和医院里被处死。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红溪惨案”。
巴达维亚的繁荣,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华人的基础上的,而华人从中得到了利益,荷兰殖民者便眼红起来,最后便鼓动南洋土著对华人进行大屠杀。
而最先对华人进行屠杀的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杀掉的华人比巴达维亚的还要多。
屠杀华人在南洋已经是一种传统了,这种传统的形成,主要原因便是华人没有坚强的后盾为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许垣回到巴达维亚已经近两年时间,这期间他联络了印度尼西亚各地的华人,并且用秘密走私的军火,训练了一支近两千人的华人护卫队。
这支华人护卫队的存在,终于是被荷兰人所发现。
殖民地出现华人武装,这引起了荷兰人的恐慌,如果任由他们发展下去,那么以华人在印度尼西亚的占比,完全有可能取代他们。
荷兰人为此发布了清剿命令,巴达维亚城内的警察当天悉数出动,开始在巴达维亚大规模搜捕家中藏有武器的华人。
很快荷兰人这种轻率的举动就引发了流血冲突,十余名华人在巴达维亚城内与警察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荷兰人本身并无意引起冲突,毕竟此时中国华东政府在外交上的态度强硬,并且曾对荷兰政府发出过照会。
但事件发展到这样的程度,荷兰人不打不行,双方的冲突很快变得激烈起来,越来越多华族青年拿上武器走上街头与荷兰警察进行抢战。
双方各有死伤,战斗进行了一昼夜才平息了下来,荷兰警察以人数上的优势击毙了上百名华族青年,但他们同样复出了上百人的伤亡。
就在战斗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左右的时候,消息便传回了中国。
夏钧正在福州马尾,他打算在福州马尾住上一个月,以随时应对福建号下水测试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一旦发生什么技术问题,夏钧就能够用兑换平台对技术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
测试已经进行了三天,并未测试出有什么大问题,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项目没有测试。
正当夏钧在吃午饭的时候,周顺泽突然跑进来,喊道:“委员长,有紧急事件。”
“念。”夏钧一听是紧急事件,连忙神色一正,对周顺泽说道,
“根据爪哇军情局情报人员的报告,荷兰警察在巴达维亚大规模搜捕私藏军火的华人,并于三个小时前荷兰人与巴达维亚华人发生大规模巷战,目前巷战还在进行之中。”周顺泽将电报念出后,夏钧砰的一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谢葆璋。”夏钧喊道。
“属下在。”边上的谢葆璋连忙把筷子一放,站起身答道。
“立即命令南海舰队南下爪哇海,福建号也不用测试了,全部给我开到爪哇海去。”夏钧对谢葆璋说道。
“是。”谢葆璋见事态紧急,连忙转身离开前去下达命令。
夏钧继续对周顺泽说道:“立即让外交部向荷兰政府发出照会,要求荷兰政府立即停止相关行为,否则将视为对中国的挑衅,中国将对荷兰进行必要的制裁。”
“是。”周顺泽应道,然后立即转身前去下达命令。
夏钧顿时没了吃饭的心情,站起身也走了出去,掏出一根烟点上,想着后续的步子改怎么走。
荷兰人并不足为虑,荷兰人在这个年代只是一个农业小国,虽然荷兰人的农业很发达,但也受到了中国农业的严重冲击,经济实力很弱小,而在军事实力上更弱,无经济和军事,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政治实力。
协约国目前忙着和同盟国大打出手,也不可能插手巴达维亚的冲突事件,就算是中国对荷兰宣战,协约国也不敢管。
唯一值得考虑的就是美国。
美国也许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对中国进行围堵了,因此美国是不愿意中国占据印度尼西亚的。
不过只有一个美国的话,他们的力量并不足以动摇中国在亚洲的军事行动。
夏钧算是吃定荷兰人了。
……
荷兰政府很快就在巴达维亚发生冲突之后的八个小时收到了来自中国外交部的一份措辞严厉的照会。
荷兰政府一时间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到现在也没收关于巴达维亚冲突的报告,反应速度较之中国差了一大截。
当荷兰人从巴达维亚收到报告时,顿时荷兰政府高层都陷入了慌乱之中。
荷兰政府马上发了封电报把巴达维亚总督克林罗痛批了一顿,并要求他立即停止针对华人的一切行动,但此时巴达维亚的冲突已经结束了。
整个冲突持续了近二十四小时,而荷兰警察还在不断对华人居民进行搜查。
巴达维亚总督克林罗接到荷兰本土发来的电报后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重大的外交事件。
原本他也是想避免的,但情况的变化根本不容许他采取其他行动。
在他的印象中懦弱的中国人竟然拿起武器反击,愤怒让他失去了理智,尽管他早已想到中国政府极有可能做出什么反应,但都被他一味的回避了这个问题。
尽管收到了本土的严厉呵斥,但克林罗并未见到中国政府的反应,不由还存在一丝的侥幸心理。
然而接下来的变化却超出了他的想象,不到两个小时之后,荷兰本土再次发来了一个命令。
命令中解除了他的巴达维亚总督的职务。
克林罗顿时傻眼了,然而接下来的发展更加出乎了他的意料,七月十九日,浩浩荡荡的中国南海舰队出现在了爪哇海。克林罗顿时脸色煞白,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历史上那个不管华人死活的封建国家了,他很快意识到了自己可能的命运,那就是沦为荷兰换取和平的牺牲品。
果然,在巴达维亚将消息回报本土后,本土立即命令新总督将克林罗逮捕问罪。
然而在中国南海舰队出现在爪哇海之前,中国政府已经与荷兰政府进行了激烈的外交对话。
巴达维亚冲突在一天之内就传遍了世界,夏钧暗中建立起来的世界舆论宣传体系初步见效。
在对巴达维亚冲突的报道中,荷兰殖民者的形象被渲染为压迫性的统治者、屠夫、刽子手。
并且揭露了荷兰人长期对华人进行屠杀的行为,荷兰人的屠杀行为,很快就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强烈谴责。
这对荷兰政府的外交造成了极大的被动,荷兰政府很快确定了他们的应对策略,即同意就此次事件做出道歉并进行赔偿,但不承认屠杀行为,并且一口咬定是针对武装份子的治安行为。
然而荷兰政府的态度,很快惹毛了中国华东政府。
夏钧在高层会议上说道:“如果我们不对荷兰人进行严厉的报复,那么将来华人在海外的权益将永远不可能得到保护。”
一个国家的强大,的确可以震慑其他国家,但如果这个国家对侨民在海外遭受不公正待遇而不做反应,那么只是一个纸老虎。
“一切听从委员长指示。”游正斌当即发言道。
“给我打。”夏钧挥手说道。
——————
第一更到
第一卷第两百三十二章:对荷宣战
第两百三十二章:对荷宣战
当政治外交无以为续时,军事行动便成为了最后的王牌。
然而此时中国的政治外交并非是无以为续,只是复杂的历史问题,导致了此时中国不得不采取武力手段。
荷兰人否认对华人的屠杀行为,但‘红溪惨案’却是一个荷兰人想赖也赖不掉的事件,这次事件震惊了欧洲和中国,各国对此事件都有记载。
七月二十日,中国华东联合自治政府以‘荷兰人否认对华人屠杀罪名,严重歪曲历史及侮辱中华民族全体人格,更加违背人道主义精神’为理由,对荷兰正式宣战。
此时,其他国家对此事还没怎么反应过来。
虽然巴达维亚冲突事件一定程度上牵动了世界各国的神经,但相比欧洲的两大军事阵营的对战来说只是小事一桩。
谁都没有意料到,中国会向荷兰宣战。
然而仔细一想,此时的确是一个向荷兰宣战的大好时机,协约国根本无力东顾,而荷兰又是一个中立国。
此时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会为了一个荷兰而得罪中国这个更强大的中立国,因为这事关战争成败。
在中国政府对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