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43章

唯一战胜国-第243章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娘,您高不高兴啊?”

“高兴,小鬼子走了,谁都高兴。”

“您对华东自治政府有什么初始印象呢?”记者又问道。

“肯定都是一群好官,不然可没这么好的事碰上。”那大娘喜笑颜开的说道,“我一家五口人,领到一百五十斤粮食,一半米一半面。”

“恭喜,恭喜。”

记者张文翰在旅顺城里转了一圈,发现城里的百姓迅速的对政府产生了信任,因为政府发粮又发盐,另外民政部还有棉袄发。

这棉袄在华东政府管辖的各个省份都能看得到,这是一种样式很单一的棉袄,只胜在实用,暖和。

在华东各省,已经很多人不穿这种棉袄了,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愿买新衣服,到了冬天就穿这种棉袄,走出去也不怕丢人的,毕竟五六年前的时候,人们连这样的袄子都没得穿,所以在华东各省,就是杭州都能看到很多穿着这种棉袄的人,也没人去笑话他们。

张文翰知道,今年民政部的财政非常充裕,简直是充裕到了极点,那是十亿元的资金啊用下去,平均每个中国人能分到两元多的钱。

但并不是谁都需要接济的,因此那些困难群体可以得到更多的救助。

而且这笔资金中,就是用来贯彻落实‘零寒冷’、‘零饥饿’政策的,以彻底解决社会温饱问题。

一想到这个政策就让人感觉激动。

中国原本还是一个落后国家,但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就已经开始全面解决温饱了,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张文翰次此的重点就在于报道这些政策的落实,今年各部门的财政预算都很宽裕,同样也是媒体重点监督的对象。

各媒体监督公共部门已经成了制度了,他们身为记者,是政府中央给他们发的工资,给他们的任务就是监督政府部门。

在监督的同时,也要为报社提供卖座的新闻。

旅顺的百姓在拿到政府的粮食、棉袄、食盐之后,对华东政府的初始认识都是非常良好的,同时也因为必须登基了户籍才能领取这些东西,这也是为了避免重复领取,所以基本上不存在黑户。

张文翰拿着照相机在旅顺拍了一些照片,然后以最快速度发了回去。接着乘坐着火车前往内陆。

今年华东政府一连兼并了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四个省,一个旅顺不足以说明民政部的工作,只有到这些省份去才能监督好民政部。

他是政府指定的监督记者,是身负一定责任的。他需要负责一片区域,对这片区域内的监督项目进行长期报道。有问题必须及时的反应,如果被查出有问题而记者有可能知道而没反应的,那是要被追究一定责任的。像他这样的指定的记者,薪水一般都很高,而且是政府支付,并且可以到部队申请武力保护等等,可以不畏各种武力威胁。

乘坐着火车到达了汉口,张文翰才知道自己被分配到了云南地区,而且是云南西北部的丽江。

那里交通不便,通信也不方便,不过津贴却是很高,到丽江去一个月有三元的额外津贴,加上那里又不是高消费地区,一年下来能攒下不少钱,这让张文翰十分高兴。

一路即赶忙赶,在2月1号到达了丽江,丽江虽然是个偏僻的地方,但今年依旧看起来十分喜庆。

丽江地方政府是一群刚调任不久的基层公务员,年纪都比较小,最大的一个也才三十来岁,很多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出来一两年的学生。

这些学生充满干劲,在基层历练了一些时间之后来到丽江这里,很快便踌躇满志的打算大干一场。

发展民生啊发展经济啊保护环境啊

不过今年的春节可不能马虎,今年中国战胜了日本,国战军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华东政府更是获得了近七亿两白银的赔款。

这么多的大好事加在一起,过年自然是要热热闹闹的。

丽江县县长叫孙有秀,二十五岁,是当年华东大学在西山刚成立时的第一批学生,和委员长同岁,在基层历练了几年,也就被调到了云南担任县长,孙有秀并不怕偏僻,也不怕落后,反正会有办法的。而且越是偏僻落后的地区,越是容易做出政绩来。

眼见过两天就要过年了,亲自在民政部外面坐镇,给丽江区域的百姓发放粮食、棉衣、食盐。

城里的是没什么问题,问题是那些乡下的发放点,张文翰一到,孙有秀便带着他下乡采访情况去了。

一路上,路边碰到的百姓,不时还会跪到地上。

近代的各省都是这样,百姓见了当官的马上就跪,同时官员还可以强征农夫为他们挑运行礼之类的东西,而且不用给工钱,被当官的征召了,那只能是自认倒霉。

不过还是有很多百姓看到孙有秀一群不跪了,很多乡下的百姓都知道,现在看到当官的不用跪了。

“县长,不好了,不好了。”突然前面一个骑着摩托车的政府人员看到孙有秀一群人,马上跳下车喊道。

“怎么回事?”孙有秀定眼一看是派遣到下面的民政部人员,难道他们和民众发生了什么冲突?不由吃了一惊,连忙问道。

“不知道怎么搞的,突然从缅甸跑来好多人,都要领粮食和盐巴,起码有好几千,而且他们说后面还有好几千,我们的粮食根本不够。”

“什么缅甸来的?”孙有秀再次吃惊道:“他们缅甸人凭什么来我们这领粮食?”

“不是,不是,县长,他们是缅甸的汉人,而且世代都是向中国效忠的。”那个公务员连忙解释道,孙有秀听了接受后,脸色这才转好,点头道:“原来是缅甸的同胞,那就照样给他们发粮食吧”

“县长,这样合适不?”一边的秘书长陈甲第小声说道,“上面可没有说要给国外的发救济。”

“合适,上面不会追究的。”孙有秀身为华东大学毕业生,深知委员长对这方面的思路,说道:“正是上面没有规定,所以更不会追究了。我们是把粮食发给缅甸同胞了,又不是我们贪污,怕啥。”

陈甲第张了张嘴,没说话。

孙有秀继续说道:“而且这些缅甸同胞大老远的跑来,总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躺吧另外这些缅甸同胞的身份有些特殊,我们得尽快把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清楚,有什么困难给他们上报上去。”

……

战争尘埃落定,喜庆的春节到来了。

今年春节,各省百姓温饱无碍,而且只要是有把力气的都在过去的一年里挣到了不少钱,而且国战打赢了,日本割地赔款忏悔。因此这一年的春节,注定是无比热闹的。

为了庆祝这年春节,许多民众都被大大刺激了消费欲望,就连那些平时非常节俭的人们,也破例的大方了起来。

商家自然也不含糊,一丝不苟的在这年底准备着各种年货,政府部门在年底的抽查最为严厉,特别是食品安全检测。

就在除夕这天,一个名为《新风报》的小报纸上刊登了一个让夏钧挪不开眼睛的新闻。

这篇新闻是新风报记者张文翰在丽江发回的,是关于缅甸汉人前来领取救济的报道。

这让夏钧想起了后世缅甸的果敢族,果敢族也就是汉族,后世的缅甸政府采取排华政策,所以只能更名为果敢族,为了保留汉语、汉字,只能改名为果敢语、果敢文。

果敢在后世是拥有武装力量的,并且与缅甸政府长年发生冲突。后来缅甸政府突击了果敢,而中国边境军队连个动作都没有,真是让人遗憾。

果敢地区的汉人是在明末时形成的,明末南明皇帝逃跑到缅甸被吴三桂抓回去,但还有相当数量的汉人留在了缅甸,包括持续抗清的李定国。

这些汉人后来在缅甸北部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后来又有汉人根据缅甸土司的方法来统治缅甸人,并且将当地的缅甸人汉化之后,缅甸北部逐渐成为汉人所占据。

此时缅甸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而果敢地区的汉人同样被纳入了英国的殖民范围,这引起了夏钧的高度重视。

缅甸是个不错的地方,如果中国与缅甸想通,那么就多出了一条交通线,可以不用走马六甲海峡。

这个海峡此时还不在中国的掌控

中国直接打缅甸肯定不太好,毕竟这是英国佬的地盘,但如果是英国统治范围之内的汉人来打,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

第二更到~

第一卷第一百九十五章:大赦天下

第一百九十五章:大赦天下

噼啪噼啪……

轰轰……

鞭炮和烟花的声音充斥在耳畔中,一群囚徒走出了监狱,看着外面的景象,发现自己与时代已经脱节。

“英士,这里。”几个身穿西装革履,头戴绅士帽,一幅知识分子打扮的人站在不远处,看到从监狱大门里走出的一个囚犯,兴奋的挥手喊道。

陈其美听到有人叫他,转头看去,发现是当年国民党的同志,不由热泪盈眶,难以言语。陈其美的弟弟陈其采也在其中,他兴奋的跑过去,拉着陈其美说道:“哥,没事了。”

“英士,别来无恙”一个五十多岁,穿着旧式长袍的老头微笑着看着陈其美问道,此人乃是同盟会元老——谭人凤,人称谭胡子。

“一切都还好。”陈其美激动的握着谭人凤的手,说道:“谭老您现在?”

“先不说这个,我们给你订了桌酒席,先到酒楼再说。”谭人凤爽朗的笑道,陈其美点头道:“好,好。”

几人叫来两辆出租车,便坐着车到了酒楼。

“英士老弟,今后有什么打算?”谭人凤席间给陈其美敬了杯酒后问道,陈其美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今后该做何打算,不知谭老现在如何?”

“我也就随便某了个华东议员,平日也就是四处闲逛。”谭人凤呵呵笑道,他也一把年纪了,也不想去谋取太多,这个华东议员虽无实权,但也是个不错的职务了,一般人当不上的。

“其他的同志呢?”陈其美问道。

“其他的,大多也都回国了,只是没找到什么事做,现在华东政府眼界实高,一般人不入他们法眼。”谭人凤叹道。

“咳~”陈其美深深叹了口气,感叹道:“想我们同盟会当年,也算是**之领袖,想不到今日却沦为如此地步。”

说着,陈其美苦闷的将杯中黄酒一饮而尽。

“当初之败局,早已注定。”谭人凤摇头道,“中山乃中国特出之人物,只可惜自负虽大而局量实小,立志虽坚而手段实劣。观其谋举事,始终限于广州一隅,而未尝终筹全局;其用人方面,未光复以前,视为心腹者,仅胡汉民、汪精卫、黄克强三人,既失败而后,藉为手足者,又止居觉生、田梓琴、廖仲恺辈,而不能广揽人才,增强党派实力。又以个人为单位,始则放弃东京本部,专注重南部同盟,继者拒旧日同人,邀新进别开生面,非皆局量之小,手段之劣乎?至揣测华侨心理,知必发难后始能筹款,遂不计成败,嗾人轻举妄动,败后无力维持,则尤其失人心之处也,以故前后举发十数次,靡费及数百万金,无一成功之效果,卒至进退失据,不亦可惜哉”

“再观华东政府,于福建一举反清而成,辛亥年之前便已确立自治地位,辛亥年时更是乘势而起,席卷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后又以此为根基不断壮大。夏委员长更是能吸纳光复会,以为骨干之才。数年以来不为私利,富民强兵,如今中国大败日本,终成大器。”

谭人凤所言,是他在二次**失败时所做的总结,特别是对孙大炮很有意见,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手段卑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