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现代锦衣卫 >

第20章

现代锦衣卫-第20章

小说: 现代锦衣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

“继宗所言甚是,我却是已然慌了心思,自乱阵脚了!”张建东闻言驻足苦笑,说不得也是一声长叹!

在这种生死关头,其实却又有几人是能够看破生死的?

以己度人,张建东不由地对张继宗再次地高看了几分。

“石头,进来!”转身回到帅案之后,张建东神完气足地一声大喝。

话音甫落,亲兵统领撩帐而入,弯腰行礼,石头是他爹给起的名字,从军后张建东给他起个大名,就叫张石。

PS:还有票票的没……

第二十五章读书人

2012…1…2623:41:30字数:2966

闲着无聊之际,张知秋给老孙头腿上打了个绑腿,用的却是辎重营中如今富余最多的一指粗麻绳。

绑腿通常是指缠裹小腿的布带,如今手边没有布,加之也只是临时地一用,张知秋也就没有讲究那么多了。

由于小腿接近地面,行走时摆动最大,若经常在多石、多荆棘茅草、多虫蛇的崎岖道路行走和宿营,就必须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绑腿又叫“护腿”。

绑腿地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减轻长途跋涉的疲劳和防风保暖,在现代的抗日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绑腿一度曾成为了所有军人不可或缺的个人传统装具。

今明两天,这里必然是会有一场大战,辎重营不比普通军营,各种杂物众多,届时乱军之中必然定是满地狼藉,万一要是伤到了腿脚,基本上一条命也就算是交代在那里了。

况且,如果能够顺利地逃离营地和战区之后,势必是要向附近地山区逃命的,值此深秋之际,正是那些枝叶已然掉的七零八落地杂草、灌木的“杀伤力”最大的时候。

这种麻绳绑腿虽然不能够保证老孙头地腿就不受伤害,但好歹也算是有些防护,总算是聊胜于无的吧……

就在张知秋于四周老头子们戏谑地眼神中给兴高采烈地老孙头腿上结好最后一个疙瘩时,他终于见到了那个传说中地“军中第一虞候”,张继宗。

张继宗本人一身文人装扮,长袍飘飘,看起来极是有型有款,身后更是紧随着八名膀大腰圆、一脸凶相地剽悍军卒,整个儿显得拉风之极。

从四下里众人地议论中得知,这八名士卒,竟然却是那千户张建东地贴身亲兵!

张建东地亲兵,编制为一个总旗五十人,虽然不属于游骑兵,但也人人有马,要论战力则还在那些游骑兵之上。

不过,因为今日事情紧急,张建东已经将自己地亲卫也全部地派了出去;除却分别前往大同和忻州报信、并催讨救兵之外,其余人也全部去到三十里外去察看马匪动静了,身边只留下了十人,这时竟是一次就给张继宗派出来八个!

在张知秋有些狐疑地目光中,张继宗竟然是直奔十三小队而来,这时他也才看到跟在那些亲兵之后地本队队长、步卒小旗张小满。

张小满这时犹如踏在云端上一般,自打从张虞候地大帐内出来之后,他就一直保持着一副咧嘴傻笑地模样,而那些和他一同出来地本大队其他小队的队长们,也全都对他投以或羡慕或嫉妒地目光。

张小满可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自己尽然能够入得了虞候大人地法眼,并且亲点自己的十三小队作为护卫中军大帐地外围民兵,真是有种天上掉馅饼、还正好就砸到了自己头上的感觉。

如今更是只剩一个字:晕……

张虞候给出大家地条件,在一众忻州役夫们看来还是非常地有吸引力的:各队分别负责挖掘一段壕沟,最早完成任务地三只小队,今日继续加餐吃面;最晚完成任务地三只小队,没有加餐。

至于其余地役夫们,则依旧是玉米窝头和山药蛋玉米糊糊管饱!

这奖励在张知秋看来迹乎为玩笑,但包括张秀才和吴二楞等人却都表示满意,这实在是让张知秋感到大跌眼镜。

仅仅只是两个窝窝头而已——张知秋极其无语地看着大家兴高采烈、七手八脚地将四周的粮草车整整齐齐地往中央区域集中。

各个大队地队长们已经向各个小队地队长们强调过了,壕沟要深、要宽,但却只是要围着大军地宿营地挖好即可。

有了张虞候对大队长们如此明目张胆地“关照”和放水,各个小队地队长们全都千恩万谢地从各队地大帐中出来之后,协商着将整个大营整整地缩小了有三分之一还强!

不是不想再缩,实在是已经除中军大帐所在之外地各处,已然是被压缩到了让人不好意思的程度了。

即便如此,张虞候却是不知受了谁的什么好处、伤了脑子,竟然还直接地下了一道命令,让众人将整个营地缩到了极致,也不怕因此而得罪了军中同僚。

不过,看到张虞候所到之处,众将全都如劲风压草般齐齐矮了一头的模样,众人心中对于读书人的地位却是涨到了一个无以复加地崭新高度。

这个在辎重营中风头一时无两地张虞候,说白了其实也就不过是有个“举人”地功名在身而已,却已是压的那些百户大人们都是见面低人一等,着实是威风、厉害的紧。

素日里极其低调、讲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地张虞候,今日里地这番高调出镜,着落在十三小队中,却是意外地大大抬举了两个半人,使他们在队中的地位也随之地水涨船高。

这两个人中,首当其冲地自然是领队小旗张小满、张大人,那可是得到了虞候大人亲自笑面提点地殊荣的,不要说是十三小队地这些平民们,就是满营地诸多领队官大人们,又有哪个不是羡慕嫉妒恨到两眼发蓝?

还有一个,自然便是本队最有文化地读书人张秀才他老人家了,事实上,张秀才也确实是对张虞候如今所取得的成就感到“与有荣焉”,对自己地这位“前辈”佩服地五体投地。

作为读书人,举人才是一道分水岭,那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被人称之为“老爷”,并且就此有了做官的权利,理论上只要国内地官员们有缺额的,便可以直接由吏部任命就任了,是为“准替补官员”。

而“秀才”则只不过才是读书人入门地“门槛”,只有取得了这个身份,你的读书人身份才能为这大明朝地官绅平民良贱人等所认同,也才能开始享受到这大明朝给予读书人地一切福利待遇。

张秀才地悲哀之处,就在于他苦读数十载,却是迄今都没有取得这个入门地资格,反倒是把一个殷实地大户之家,给生生地拖到了今日寒门小户地边缘。

事实上,如果在张秀才地手上不能落实下来这个“秀才”地身份,那么张家地败落,就已经是指日可待、势不可挡了!

还有地那半个人,竟然就是张知秋这个在上午还是被称之为是“傻子”地大家伙了,而张知秋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意外之喜,却完全是由于张秀才给他“背书”的缘故。

其实说起来的话,那个始作俑者地吴二楞也是一肚子的委屈:他当时称呼这个张知秋为“傻子”,那当真纯纯粹粹就只是一个要和他搭话、打招呼的意思,绝对没有含着其他地什么心思的。

但是,当吴二楞这种“有辱斯文”地行为,被张秀才适逢其会地撞破之后,一向脾气尚好地张秀才却是大发雷霆之怒,声称要向虞候大人投告这种公然蔑视读书人的“丧德败伦”之举,把刚刚才见识到了张虞候威风地吴二楞,直接就给吓得个半死。

要说吴二楞昔日,还真没把张秀才这个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地读书人给放到眼里,在他地心中,谁的拳头大,那谁就是大爷。

但是,在见识到那些拳头比自己的脑袋还大地军爷们,竟然在张虞候面前如此这般地卑躬屈膝模样之后,吴二楞地脑子却是忽然间便开窍了。

读书人,那可是一夜之间就能够成为“人上人”的人,而且最要命的是,这些读书人拉帮结派地本领,可是实实在在地比他吴二楞强的不只是要多出两条街去!

觉醒后地吴二楞,立刻便觉悟了!

在整个的下午,张知秋都极其郁闷地发现,于自己和老孙头地身后,不知何时竟然就多出来三条“尾巴”,正是那吴二楞和他的两个兄弟,这让一直都在蓄谋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当两个逃兵地张知秋几乎是要郁闷致死!

与昔日不同的是,这吴二楞竟然是一改往日之非,不但是对张知秋骂不还口,就连张知秋急了之后一拳将他打翻在地,那也照样是躺在地上便和自己的两个兄弟开始异口同声地大赞叹起张知秋地“神勇无敌”起来!

这下张知秋可真的是完全彻底的傻眼了!

不须经过太多地思量,张知秋很快便想明白了自己这是“狐假虎威”地沾到那个张虞候的光,可是这些人也就不想想,他们只是看到了张虞候地那个举人身份,可怎么就不想想他的这个“虞候”官身!

如果张虞候没有身上这个“虞候”地头衔,那些阿兵哥要是肯于多看这个酸丁一眼,那才真是叫异事——即便是一个举人,如今又算得了个什么啊……

PS:23%@%……#%&;……#%……&;*&;*

第二十六章献策

2012…1…2718:54:39字数:3009

记忆中还留存着后世里大学生遍地不如狗的印象,张知秋实在是对这个“读书人”地身份提不起任何地兴趣:就算是寒窗苦读二十载,如果挤不过那几条独木桥的话,照样还是活的不如一条狗。

有个**用!

对事物认知地不同,使得张知秋和吴二楞实在是彼此都难以理解对方的作为。

对于张知秋对自己的冷淡与厌烦,吴二楞的感觉是,都说读书人地心胸宽阔,实际上却是比针眼儿还小,各个都是小肚鸡肠,实在是没有他们这些爱憎分明地江湖豪杰们来的爽利的。

让张知秋颇为郁闷的是,张虞候地这一有意无意地安排,却是实实在在地坏了他的好事,且不说吴二楞三人这凭空多出来地三条尾巴;就是在这营地内的驻地安排,也从原来比较偏远地外围,直接给调到了中军大帐地左近。

这里可是一处绝地啊!

看着这里明显宽阔的一处空地,张知秋那真是满头地黑线拖地。

如果战事起来的话,原本营地前面外围地敌军骑兵,应该已经是被层层叠叠地人群阻隔而失去速度了的话,有了这么一块平整的空地,那只要绕圈跑一圈下来就又成为这时代地人肉坦克了,真不知这帮傻帽是怎么想的。

不过,看着帅帐周围地数百辆遮掩的严严实实地双轮大车,心里到是也踏实了一些:届时真要是到了那一步的话,这些车里就是装了黄金也的给它推到这场子中间来,怎么也不能给那些骑兵们留出这提速的空间。

不过,张知秋感谢张虞候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最起码的,他这个第十三小队地“大众帮手”,就已经是永远地成为了历史。

在辎重营地营地缩小之后,再挖壕沟时便已经是用不着那么多的人了,而且趁手的工具也嫌不足,大家便自觉地轮番上阵,为自己这百年难遇地一顿晚餐而开始拼命。

有意无意地,十三小队的一些人被排除在了挖坑的人外,比如说张秀才;比如说吴二楞;但是张知秋和老孙头也一直都没有人来喊他们轮班,这却就是要感谢张虞候地那一圈巡视下来的功劳了!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张知秋很快地见识到了辎重营里这些老少爷们的实力。

与印象中地做事一向有条不紊——换句话说也就是磨磨唧唧大不相同,在加餐地激励下,役夫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地劳动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