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阳光大宋 >

第186章

阳光大宋-第186章

小说: 阳光大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子连梁老爷都笑了。

“你咬不下来,这可就算是诬告了罢?”梁太爷绷住脸问道,双肩却不停地抖动。

醉汉再笨,也知道自己反被太爷耍了,已经不敢嘴硬。只好跪着不作声。

梁丰笑道:“你醉酒无行,搅闹公堂,本县今rì也不来罚你。不过你无端诬告邻居,把人家屁都吓了出来,却不能轻饶。左右,将这厮押回家去,方才他邻居赔了多少银子出来,让他悉数赔偿,给人压惊!”

两厢出来两个衙役,嘻嘻哈哈地把这厮扯了起来朝外面走去。旁观百姓们纷纷大笑目送。

堂上醒木一响,梁丰复又严肃道:“今rì开衙放告,诸位乡亲不知本县的新规矩,也不怪你们。从今以后,这条规矩便立下,逢十放告,风雨无阻!不过若再有这等故意搅闹的,绝不轻饶!退堂。”说完起身,向后堂走去。

外间看热闹的也渐渐散去,不住地议论今rì的笑话。私下里有说太爷不靠谱的,有说醉汉活该的,有说县衙这回的新规矩估计是当真非作秀的。

然而最重要是满城百姓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太爷不是凶恶之人,还比较善良。否则那醉汉不死也要扒层皮下来才是。不知不觉,梁县令在百姓心中的位置又往上挪了一挪。

话说梁丰回到二院,心中懊恼不已。看来这启发民智的事,还须慢慢来才是。今rì差点丢了老脸,虽然最后他表态要把放告制度坚持到底,但说实话,自己其实已经没了勇气回回坐堂了。

斜眼观瞧左右两位副手,一路假装摸着鼻子跟着进来,其实是暗笑不已。尤其是邓圣,忍得眼泪都出来了。梁丰心里又气又笑,忽然想到一个主意。

“两位,今rì差点把脸丢到家了!”

“大人言重了,依下官看,阖城百信恐怕要赞大人亲切哩。”秦邦业笑道。他说的倒是实话。

“不过通过方才一番观察,兄弟我又想到一个道理。”

“大人请讲,下官等洗耳恭听。”

“老话说,术业有专攻啊。兄弟我也不是万jīng油,今天这一关是勉强过了。可是今后的路可还长,估计过不多时,老百姓们真的相信了咱们一番为民之心,那时候开衙放告,他们必定蜂拥而至。到时我一个人坐在堂上,难免会遇到些自己也拿不准,甚至完全外行的事体。那可就不是简单的醉汉闹场踢馆了,该怎么办才好?”梁丰有些忧虑地说道。

“那么依你之见呢?”邓圣开口问道。

“我想,要不咱们仨分工一下,每个月一人坐一回大堂,受理百姓冤苦。其余二人也要到场,相互学习切磋,彼此都长些业务功夫。如何?”

“这个岂敢?大堂向来便是主官坐的。哪有县尊你坐堂下,我们坐堂上的道理?”秦邦业急忙推辞。

“嗨,咱们自己兄弟,就别来这些虚套了。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岂是那等拿腔作势的小人?别说了,就这么办。今后一人轮一次,有为难事务,一同商议解决。”梁丰断然说道。

267、小小的改造

ps:先还是要隆重感谢“13887441683”朋友投出的宝贵评价票!

昨夜到今天都恨愤怒,想说点题外话:西安供奉着有玄奘法师灵骨的兴教寺目前面临被以申遗为借口而拆除的危险。详细情况可关注各大网站

扇子虽然知道佛教是外来文化,但它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民族根里。当看到此消息时,扇子居然鼻子一酸。于是我连发了七八条微博,参与痛骂此事!

在此呼吁一下书友们,若你的看法跟扇子一样,请关注这事并声援一下网络的声音。

我们人微言轻,也许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尽尽力吧,守护一下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谢谢大家了。

最后宣布,那个什么破玩意儿副市长,已经定为扇子书中的龙套,敬请关注!

俺不知道在说这些会不会被和谐,希望不会!

做老大,第一要学会的就是放权。承认自己的不足,把合适的事情交给合适的人去干,并表面上给予充分的信任请注意,是表面的。但凡有点事业心的男人,一定会很喜欢这种信任,于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梁丰深知,邓圣和秦邦业远远还没到那种混吃等死看得开的年龄,以自己目前的名气和同上面的关系,离开这个地方是迟早的事。尤其是秦邦业,一定对此清清楚楚。所以多把事情交给他,他绝对会尽心尽力做好。因为秦邦业深知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无法同自己竞争,甚至对抗。所以收起野心配合上官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

至于邓圣,没说的,好兄弟,而且为人正直靠谱。不管有没有那层关系,他都绝对是个实干者。

把事情托付给这两位,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于是梁丰便开始了自己打酱油的第二步计划。起先一两次还准时参与开放rì,轮到自己时也兢兢业业。但渐渐地那二位坐堂时他就慢慢退出,理由是自己在怕他们放不开手脚。这可是个绝佳的理由,两人都食髓知味,尝到了独自高高在上发号司令的感觉。因此这厮一走开。便更加觉得有劲头。

最后居然逐步过渡到只有梁丰坐堂那天才三人一起参加,其余两人也是互不干涉了。

这个法子使出来,不但没出现三人相互争权和暗地里不服的局面,反而做事更加有了效率。

把班子的分工理顺之后。他便要着手整顿整顿下面的小动物们。

上回说过,衙门里的作风千古不变,无非就是贪、懒、jiān、滑、混五个字。在梁丰心里,他把这几样按缓急排了个序。

贪字先排除,这个须靠制度慢慢健全。搞大运动的结果就是小成效,大反弹。他不愿意沽名钓誉,两三年捞个名声就走。所以反倒不急这事。

jiān字看环境,机关作风里来都是面上笑嘻嘻,背后插东西。怎样让他们阳光起来,最起码别搞太过分,也要慢慢培养。人就是这样,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已经掉进染缸。总得让人有时间洗洗再说吧?

滑字是本xìng,梁丰清楚,中国人不论到了什么时候,明哲保身缩头乌龟永远是最多的群体之一,明显特征就是遇事则推。见事便躲,含含糊糊不清不楚。这个要使点劲,要让这帮子人不能滑,滑不掉。衙门的大轮子才能运转得更快更好!

混字是病症,属于非暴力不合作的一种明显症状。勒紧点。他改一下,好好做点事;放松点,他更堕落,兴许就滑到贪字那边。所以一定要注意这种人群,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散播负面影响。许多人会不知不觉跟着掉进这个混的队伍当中不能自拔。

最后就是一个懒字,这可是当务之急,大宋本来就冗员沉重,导致遇事推诿扯皮反而效率低下。不把这些人懒筋抽了,那是绝对实现不了自己伟大的中国梦的!

不过梁丰坚决认为单纯地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只能培养一批混rì子的死尸。他有这种经验,随便怎么查岗考核,总有人上班时间要溜出去吃早餐,扯闲篇,织毛衣,解大便甚至买菜接娃,屡禁不止。

为啥?你的制度是死的呗。经过梁丰认真核算,其实一个人脑力劳动者每天真正用来做事的时间绝不会超过一个时辰,而且基本上都做得完。当然,科技工作者除外。可眼下大宋除了司天监、将作司等等衙门,哪里有许多科技工作者?都是些行政编制吃国家拨款的主儿。要让这些混混们老老实实坐在杂事房里,可比要他们的命还难。而且,极容易引发逆反心理,不但原本要干的事干不好,还连累别人。试想一下,一个班级里四五十个学生,大部分嗡嗡嗡上课讲小话,剩下那几个尖子能安心听讲么?

所以梁丰就分别同秦邦业和邓圣拟定了这些人的作息制度:仪仗人员两班倒,随时保证领导有重大活动或紧急事务时必须及时出现,不当班的随便;巡捕人员两班倒,同上;榷监、税司只计算任务,每天露头汇报工作便可,剩下时间衙门不过问??????工房、杂役以每rì规定事务完成为准,做得快滚得快。剩下必须当值的各房书记、随堂听差,才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这样一来,偌大的衙门,每天剩下的人便不多了,也清静了许多。

梁大人又祭出第二件法宝——工作计划。

他把每人各自应该干的事分为每旬、每月、每季来考察。衙门各房人员,每旬最后一rì向本房书记口头交待下旬办差计划,汇报本旬完成情况,说明未完成原因,三项交待备查。本房书记完整记录后,由本人摁手印留下痕迹。月、季如此类推。

他们的上司,各房经承则自行向自己的分管领导递交办差计划书。比如梁丰就分管礼房和吏房、秦邦业管户房和工房、邓圣则管刑房和兵房,由他们三人自行掌握检查差事的落实情况。

梁丰是老大,他有权任意抽查其他各房的计划书并随时决定考核处罚和奖励。不过这一项权利他基本上就没用过。没啥,一是因为信得过两位副手,二是要给足别人面子。别给人造成一种指手画脚的印象。

如果两项制度分开执行,那效果绝对不会好。为啥?没人在里面得到甜头和好处,还多了紧箍咒。谁他娘的愿意干?可是这么并拢一搞,渐渐就有人发现其中的好处了:事还是那些事,但做法变了。有喜欢清闲的,每rì可以抽出大把时间回家睡觉打呼噜;有喜欢劳动的,三两下做完差事,大量时间去从事自己第三产业没人管;家里有事的,腾出空来敲敲打打缝缝补补。

关键是,梁丰给了他们zìyóu,他们给了梁丰效率!

从天圣二年夏末一直到冬初,封丘县上上下下在不知不觉中,被梁丰完成了一些小小的改造。等他们回过神来时忽然发现:“咦,好像真的变了!”

268、我要去上坟

ps:求收藏,求推荐

其实梁丰很佩服一个古人,西晋的阮籍。据说这厮每rì百事不做,只晓得喝醉了睡在女人大腿边,可是偶尔他也搞搞事,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件就是拆房子。

不是强拆民房圈地抢钱,而是拆衙门的墙。他在东平县看见那些胥吏们每rì里关起办公室鬼鬼祟祟不知搞些啥子,耽误了工作,二话不说,下令每间房都拆掉一面墙,让大家的工作状态全部暴露在光天化rì之下,颇为相似于后世的集中办公。于是乎办公效率立马大大提升。

这手玩得漂亮至极,更潇洒的是他搞完了,继续喝酒,一点不耽误自己娱乐活动。

引得后来的李太白五体投地羡慕不已,那厮一辈子就想做阮籍这样的大玩家,兴高赋诗曰:“阮籍为太守,骑驴上东平。判竹十余rì,一朝化风清!”五体投地溢于言表!

梁丰自知生猛不及包拯,洒脱难追阮籍。但要他老老实实做个北宋焦裕禄,打死他也不干的!因此做事方法介乎二者之间,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也就罢了,既不会累得半死,也比较靠谱。重要的是,不妨碍他把目光放远些,可以关注一下朝廷。

朝廷最近比较热闹,总的来说,最吸引眼球的有几样。

第一当然是冬月的奉册大典。一死一活两个皇帝和一个皇后同时举行。先前大家已经吵过一架,最后皇太后霸气侧漏,然而百官也不是吃素的,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天安殿读册、文德殿奉册。

但是接着问题又来了,刘娥皇太后本着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的原则,心中不平,非要穿朱红衮衣举行大典。当时这事已经被王曾为的一部分反对最强烈的文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