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泱泱大唐 >

第295章

泱泱大唐-第295章

小说: 泱泱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陛下应该待臣等将辽东的叛luan完全平息,鸭绿水、萨水一带的高丽残部完全被歼灭了,才可前往平壤,臣恳请陛下留在辽东主持军务,臣等率军先为陛下扫清残敌,沿途无障碍了,陛下方可往平壤…”

    接着其他的一些将领及随行的大臣也站出来,劝皇帝不可冒然前行。

    李世民却不理会诸多大臣的劝阻,一意孤行道:“诸位爱卿,如今平壤已经被我大军攻占,高丽覆灭了,剩下的残部都是些乌合之众,有数万善战的大唐jing骑随行,朕有何惧?诸爱爱卿不必劝阻,就如此决定了,即按朕刚刚吩咐的办,朕要率部直抵平壤,在平壤城外阅兵…朕要让天下所有人知道,前隋未平定的高丽,如今轻松被朕平灭了,哈哈哈…”

第九十九章 愿世代做大唐子民

    第九十九章愿世代做大唐子民

    在布置完事务后,李世民就亲率大军往平壤方向ting进了。

    李道宗和契苾何力各领一万左右人马,作为前军行在最前面,他们的任务是为李世民的御驾开路,消灭沿途一切不愿意归降的原高丽军队,攻陷固守不降的城池;王易领一万人马,与原李世民的近万御驾人马一道行进,作为御驾的护卫,与前军保持四五十里的距离行进。

    前后两军相互呼应,往平壤方向快速行进。所有的特战队员都随军前行,除一部人员配属御驾本部外,其他人员行在前军前头,执行他们的秘密使命。

    高延寿、高惠贞两位原高丽降将,在李世民出发前的几天,率一部人马出发,前往乌骨城和扶余城方向,劝降那些暂时还未归降的辽东城池守将。

    在李世民率部从辽州城出发的第三天,高延寿派人传来消息,说他已经成功劝降了乌骨城和泊汋城的守将,这两座从辽东进入高丽腹地必须要攻取的城池,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落入大唐手里。

    高延寿在御驾抵达泊汋城后,也率手下人马随御驾一道行进,往平壤而去了。

    乌骨城和泊汋城这两座扼守乌骨江和鸭绿水的城池守将归降,李道宗和契苾何力部原本准备快速攻击这两城的计划也取消,他们得以快速渡过乌骨江和鸭绿水,向萨水方向ting进。

    就在李道宗部和契苾何力部准备快速行进至萨水一线,想以我军快速突击能力将萨水一线的数万守军全歼,为皇帝的御驾打通道路时候,他们却接到苏定方派人送来的消息,萨水之敌已经被全歼,从鸭绿水至平壤之间所有城池都已经落入我军手里,往平壤的道路畅通无阻。

    原来平壤道大军在攻占平壤后,苏定方力排众议,率两万人马,从平壤出发,快速闪击萨水一线的高丽军队,并大获全胜,得以完全控制萨水附近的局势。

    因为已经知道平壤被我大唐军队攻占,守卫萨水一线的高丽军队主将高建伟知道大势已去,但自恃手上有八万大军,还残存一点侥幸,在抵抗与投降前徘徊。但张亮和苏定方派出了一些归降的高丽大臣,特别是泉盖苏方的儿子泉男生,还有高藏的儿子高男福前去劝降,终于让高建伟动摇,决定放弃抵抗,向大唐军队投降。在苏定方率大军抵达萨水一线时候,高丽军队大部人马都向苏定方部投降,少数负隅顽抗的人马,马上被消灭了。

    苏定方在清理完萨水一线的高丽军队,控制这一带的局势后,马上在江中搭建浮桥,并令手下一万人马守卫萨水上的浮桥,他自己领着一万人马,北上接应南下的大军。

    李道宗部与苏定方部在萨水以北约两百里地会合了,在两支大军会合后,李道宗令契苾何力部继续南下,配合留守萨水一带的平壤道大军控制那一带的局势,他与苏定方率部原地屯守,等待御驾的到来。

    接到萨水一线已经被我军控制的消息后,李世民也马上令御驾人马加快行进速度,终于在五日后与李道宗、苏定方部会合。

    一路行来,李世民可是非常的得意,时不时向随驾在身边的王易等其他重臣吹嘘他的丰功伟绩,言语间是从来没有过的豪气。隋炀帝杨广数次亲征,举百万大军都未彻底征服高丽,而他只是举十数万兵马,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将高丽基本平定,这样的功绩比杨广不知要强上多少,付出的代价也不知要少上几百倍,李世民是有理由得意的。

    在与苏定方部会合后,李世民也特别接见了这位从资历上来讲,远不能和其他大总管、总管级将领相比,但在这次征战高丽的战役中立下了卓著战功的军中后起之秀,大大褒奖了一番苏定方的英雄壮举,并极力称赞了一番荐举苏定方的李靖,还有王易。

    苏定方能在几年内在军中任如此高级职务,除了其本身能力出众外,还与李靖在李世民面前的荐举有非常大的关系。苏定方是庶民出身,在最讲究出身的唐初,这样的身份是容易被人看不起的,也极难快速升迁,因为有李靖的大力荐举,苏定方才能升迁这么快。当然这其中除李靖的原因外,还有王易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在李世民、长孙无忌这两个岳父面前大力推荐苏定方有关。

    若没有李靖的大力荐举,还有王易的一再推荐,苏定方这次也基本没有可能以副大总管身份领军出征,至多是下面的一个分总管。谁也无法想象,若没有苏定方任平壤道行军副大总管,目光短浅的张亮,会不会如原来历史记载的那般,率部在辽东登陆,没有举部直取平壤。

    在李世民此前收到的战报中,已经知晓张亮与苏定方为如何进军之事时起纷争,张亮就是计划在辽东登陆,抄高丽人的后路,将辽东诸城取下,再与辽东道大军会合的。只是因为苏定方的一再坚持,还拿出皇帝的秘令,张亮这才不得不同意苏定方的建议,令舰队直接往平壤进发。

    张亮因此还单独向李世民提jiao了一份奏折,奏骇苏定方邈视上官,不听从号令,si自作主张指挥兵马行动,请求皇帝责罚,李世民在接见苏定方时候,也把这份奏折当着苏定方的面予以驳斥,这让有点担心的苏定方,消除了心中所有的疑虑。

    几部大军会合后,只休整了一天,李世民就令所有人马都往平壤进发,他要早一点抵达那个象征他成就的高丽都城,向归降的那些高丽重要人物,还有前来朝圣的新罗、百济君臣耀武扬威一番。

    在从会合地出发后的第十二天,大军终于抵达平壤。留守平壤的张亮率麾下所有的人马,还有归降的高丽君臣,及闻知平壤被我大军攻陷后,前来平壤面圣的百济王扶余义慈和他手下的诸多大臣,新罗nv王金德曼和她手下的一帮大臣,迎出平壤城二十里。

    李世民所领的人马有数万人,张亮所带迎出城的有数万人,一时平壤城外大军云集,热闹非凡。

    被俘的高丽王高藏及及一班高丽大臣都被当作战利品敬献给李世民,惶恐万分的高藏及他手下的大臣,匍匐在李世民脚下,长跪不起。

    李世民一副胜利者的姿态,非常宽容地扶起了高藏,语重心长地说道:“辽东郡王能在最后时刻罢兵停战,将罪魁祸首泉盖苏文绳之以法,让朕十分高兴,然辽东郡王若能早一日醒悟此道,也不会有战事发生了!”李世民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看着诚惶诚恐的高藏,还有场内那些原高丽的大臣,百济及新罗的君臣,朗声说道,“兵者,凶器也!朕何尝想举兵征辽东,朕一直希望辽东无战事,辽东三蕃国相安无事,但事不如人愿,执掌高丽大权的泉盖苏文妄起兵事,与新罗相互攻伐,百济王扶余义慈也不听朕的调停,联合高丽军攻新罗,许多百姓遭受涂炭,朕心急如焚,曾数次派使者劝慰,让他们止兵戈,以免百姓遭战luan之害。无奈扶余义慈与高藏都不听从朕的劝告,一意孤行,以致天人共怒,朕不得不派大军进入辽东,以息兵事,还辽东一个安和的环境,造福于此地的万千百姓…”

    听李世民直接点名,候在一旁的百济王扶余义慈大惊,大步从列中出来,扑通一声跪倒在李世民面前,以颤抖的声音请罪道:“大唐皇帝陛下,罪臣是被眼前的利益所meng蔽,听信了泉盖苏文派来的使者劝唆,起兵攻新罗,臣在接到陛下的诏令后,经过一番思索,终于省悟,止了兵事,并准备遣军协助大唐军队攻取平壤,以赎原先所犯下罪行,只是迟了一步…如今泉盖苏文已经伏法,高丽境内兵事已平,此全是陛下之恩,臣也马上到平壤向陛下请罪,臣及臣治下百济所有臣民,都愿意听从大唐皇帝的号令,不敢有丝毫违抗!”

    唐军的如此出se的攻击力、战斗力,已经让扶余义慈心惊胆战,他怕唐军在攻灭高丽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攻打百济,他知道,百济的实力远不能和高丽相比,高丽在几个月之内就亡于大唐,如果大唐军队攻击百济,以百济的实力,也根本抵挡不住的,百济亡国没有任何的悬念,因此也赶紧站出来请罪,希望先认罪,并答应大唐皇帝的诸多要求,以换取百济的存在。

    扶余义慈的认罪还是让李世民感觉到满意的,当下示意扶余义慈起身,继续大声说道:“如今祸首已伏罪,战事也将平息,朕希望从今后,辽东在我大唐直接的治理下,能不再起纷争,让百姓安居乐业,朕想这也是在场各位都愿意看到的…”

    这时高藏的儿子高男福马上站出来说道:“陛下,臣的父王被莫离支泉盖苏文蛊huo,妄以螳臂之力以抗天威,终是自食其恶果,父王已经悔罪,愿听从陛下之号令,臣希望陛下能不追及父王之责,臣及原高丽治下百姓皆愿尊陛下之令行事,世代做大唐子民!”

    高藏就是在高男福的苦口婆心规劝下,最终于决定杀泉盖苏文,向大唐军队投降的,泉盖苏文还是死在高男福的刀下,他此番是作为功臣来迎接李世民的御驾的,并没与其他高丽大臣站在一块,听李世民训斥扶余义慈的话后,也抢在父亲面前,站出来表态。

    高男福的话让扶余义慈再受刺ji,不得不再次拜下去,“陛下,小王及治下百济之臣民,也愿意听从大唐皇帝的号令,世代做大唐的子民…”

第一百章 安东大都护府

    李世民在接受高丽君臣的归降,并威吓了一番百济王扶余义慈及他手下的大臣,还勉励了一番新罗女王金德曼及她手下的重要人物如金春秋、金庾信等人后,就在将士们的护卫下,进入平壤城。

    根据事先的安排,刚刚抵达平壤的李世民还将在城门楼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无论什么时代,阅兵式都是振军威,鼓士气,威吓敌人的一种手段,面对辽东三国:已经覆灭的高丽,暂时还存在的百济、新罗集聚在平壤的君臣们,不给他们展示一下我大唐军队的士气,让他们见识见识我百战百胜军队的雄姿,还真的是有点浪费这大好的时机。

    当然,一场完美的阅兵式除威吓那些心思各异的蕃国君臣外,也可以当作迎候李世民这位大唐皇帝抵达平壤的一种仪式了!

    李世民在与李道宗、苏定方两将会合时,就已经和他们说了这个打算,受命主持阅兵式的苏定方也因此早几日抵达平壤,为大唐皇帝在平壤城外举行的阅兵式准备。

    阅兵式在平壤城最大的城门南门外平坦的河岸边举行,参加受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