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秦始皇 >

第116章

秦始皇-第116章

小说: 秦始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恩怨怨令后人嗟叹不已。    
    李斯与韩非情似于苏秦与张仪,但现在二人同事一主,他不想相煎太急,姚贾似乎看出李斯的心意,怂恿说:    
    “无毒不丈夫,存妇人之仁最终只能成为他人刀下鱼肉,你好自为之吧。”    
    李斯与姚贾边说边来到广成传舍,查看太子丹被杀现场,现场封闭完好,十几名守卫人员都是一刀结果性命,很少留下打斗的痕迹,惟太子丹居住的地方一片狼藉,好像激烈拼斗过。令李斯感到奇怪地是,太子丹被杀后而且毁去面容,如果不是从衣着装束及身材,几乎无法判断死者就是太子丹。凶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李斯颇为不解。    
    姚贾俯下身仔细辩认一下血肉模糊的尸首,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摇头。李斯凑上前问道:    
    “你从燕国一路陪同太子丹来到这里,与他结交较多,应该能判断出这具尸首的真假?”    
    “看身材极为相似,但此人的手掌又好像与太子丹的手不相符,我记得太子丹的手光滑细腻,而此人的手却十分粗糙,不像出身于王侯世家子弟,倒有点像普通百姓。”    
    姚贾的话也提醒了李斯,李斯又仔细看了看死者的手脚,都很粗糙,像是劳动者之手,与太子丹的身份似乎不符。莫非有人以假乱真,把真正的太子丹换走了,死者只是一个挡人耳目的替身,如此说来,真正的太子丹并没有死。    
    姚贾点点头,太子丹没死又能去哪里,只有一种可能,乔装改扮逃回燕国了,可他为什么要逃走呢?姚贾想起在燕国时太子丹就不情愿来的事,是燕王喜威逼利诱才把太子丹送出国的。刚到秦国,在为太子丹接风洗尘的宴会上,秦王政曾说把太子丹永远扣留此地,天雨粟、马生角、乌头白才准许太子丹重回燕蓟。因为秦王政当时是半真半假说的话,姚贾就坐在太子丹的旁边,他注意到太子丹的表情变化,恐怖、无奈、羞愧之余更多的是仇恨,也许那一刹那太子丹就蒙生了逃走的念头。    
    当然,这只是李斯与姚贾的推测,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测,李斯一面密令潼关、函谷关等关卡哨所严密查巡可疑之人,一面飞鸽传信潜伏在蓟城的内线人员打听太子丹是否回国。    
    在没有得到确证前只是怀疑,如何向秦王政奏报此事呢,姚贾说道:    
    “现在不要告诉大王太子丹可能没有死而是逃走了,应以追查凶手为名嫁祸韩非,把韩非逮捕入狱。”    
    “说韩非是杀害太子丹的凶手鬼才相信,此话一出大王就知道我等在诬告韩非,岂不弄巧成拙?”    
    “李兄聪明一世怎么糊涂一时,嫁祸韩非不一定指控他为凶手,你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    
    姚贾凑到李斯耳边小声嘀咕几句,李斯听后翘起大拇指说:“佩服,佩服,姚兄的智谋在下今日才算真正领略到,无怪乎姚兄能够纵横六国说服那么多权臣归附大秦,我李斯不如也!”姚贾嘿嘿一笑:“李廷尉总爱把称赞人的话说得同骂人一般,把骂人的话说得同赞美之辞一般,姚某愚钝,实在不知李廷尉是称赞我还是骂我?尽管我姚贾在游说他人时阴谋与阳谋并用,但对朋友还是愿意两肋插刀、肝脑涂地的。”    
    李斯急忙解释说:“姚兄不必多疑,在下的确钦佩你的聪明才智,什么阴谋阳谋,只要能够办成事就是好谋,大王用人各取所长,这正是你深得大王重用的原因。”    
    “这么说你愿意按照我的计谋行事?”姚贾问道。    
    “当然,有你老兄出谋划策,我还怕大王看出破绽吗?这叫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二人说完,相视诡秘一笑。


第十章 尔虞我诈第150节 恐慌的邯郸(1)

    二    
    邯郸一片恐慌。    
    平阳、武城惨败,大将扈辄战死,十万将士成为秦军刀下冤鬼。消息传到邯郸,又好像重复多年前长平之战的梦魇,几乎村村戴孝,几乎家家有人哭。这次惨败对赵国的打击更胜于当年的长平之战,人们已经窥见到赵国灭顶之灾,赵国可能成为秦国扫灭的第一个国家。上至赵王迁,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心中都笼上一层阴云。    
    赵王迁连续三次召集大臣商讨对策,他也不想把赵国的千里江山葬送在自己手中,给后世留下千古骂名,但面对强秦凌厉的攻势,他确实束手无策。    
    当秦军攻占赤丽、宜安进逼邯郸的消息报到宫中,赵王迁一扫往日的安闲,斥退宫女妃嫔,召集近臣及宗室大臣商讨对策。丞相郭开见赵王迁如坐针毡,六神无主,建议说:    
    “秦这次出兵不同于往年攻占一城一地就退,志在灭赵,割让几座城池的土地恐怕满足不了秦王的口胃,不如先委屈求全,保留住赵氏宗祀为上策,派人入秦向秦称臣,让秦兵退去,然后再另图良策。”    
    郭开话音未落就遭到众多大臣的反对,颜聚斥责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赵国虽然新败几仗,但赵国仍有千里之地,数十万雄兵,怎能就此向秦称臣?秦兵曾数次兵围邯郸,数月而不得解,最终不也化险为夷吗?何况如今秦兵距邯郸仍有百里之遥,若不战而降,传至天下,岂不令三岁孩童耻笑,大王也愧对赵氏列祖列宗!”郭开狡辩说:“我所谓的称臣并非举国投降,而是缓兵之计,骗取秦兵退出赵境。”    
    “哼,你以为秦王政是三岁毛童就那么好骗,只要向他称臣,他会马上派兵占领邯郸,任意割取赵国的土地作为秦的郡县。到那时,再想筹措兵马抗秦都来不及了。”    
    颜聚扫了一眼郭开又讥讽道:“降秦后,凭郭相国的八面玲珑与经营之术,很快也会当上大夫乃至相国,而大王呢,秦王政会把王位拱手让给大王吗?”    
    郭开一听颜聚挖苦自己,气急败坏地说:    
    “如此说来,颜大夫有退兵之策了,是颜大夫亲自领兵迎战秦军,还是颜大夫已经知道何人能够打败来犯之敌?”    
    颜聚毫不退让地说:“赵国地大物博,人才倍出,能够迎战秦军的将才大有人在,只不过被奸佞专权之人驱赶出境了。”    
    众人都明白颜聚所说的人是老将廉颇,赵王迁也似乎眼睛一亮,犹如一个即将溺死的人见到了稻草,忙问道:“廉将军现在魏国怎样,是否愿意回国领兵?”    
    郭开一听赵王迁要派人去魏国迎请廉颇,着实吓了一跳,他知道廉颇对自己恨之入骨,只要廉颇回国领兵,一定会大权在握,那他将死无葬身之地。    
    郭开暗下决心,宁可让赵国亡国也不能让廉颇回国掌权,赵国亡国是赵国之事,廉颇回国却牵系着他的身家性命,是他私人的事。郭开于是说道:“常言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廉颇虽是一员虎将,但年过六旬,如今闲居大梁多年一直没有重上战场带过兵,如何能与秦国这些如狼似虎的猛将抗衡呢,我看还是从朝中选派大将,臣以为已故名将赵奢之后人赵葱可以与秦将杨端和、冯无泽比拳量力。”司马尚立即反对说:“赵氏一门除赵奢之外,其余之人皆不中用,赵葱也是赵括一样的草包,只懂纸上谈兵,真正打起仗来还不如一般将领呢,臣保举一直驻守在代郡雁门关的李牧前来迎敌,也许能够抵挡秦兵的凶猛之势。”    
    赵王迁也曾听说过李牧的名声,他驻守雁门关抗击匈奴,几次大败勇猛剽悍的匈奴兵,使匈奴人十多年不敢窥伺代郡一草一木,李牧也曾率军进攻燕国,攻占了武遂与方城等地,曾配合庞将军打败燕兵杀死燕国名将剧辛。纵观国内名将胜过李牧的人实在寥寥无几,赵王迁决定两路行动。一面派人去大梁探寻廉颇近况,问他是否愿意回国,若愿意领兵抗秦,官封原职,爵赐原位。赵王迁觉得,廉颇虽老,但威名尚在,人的名树的影,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赵王迁又派人去雁门关调遣李牧回邯郸。郭开见赵王迁不听他的建议,坚决与秦军对抗到底,又气又恼,心里骂道:没有我郭开为你谋划,你小子如何能当上赵王,如今敢不听从我的主意,老子让你一件事也做不成!    
    郭开听说赵王迁内侍大臣唐玖去魏国迎取廉颇,在唐玖临行前悄悄派人把唐玖请到府中,设宴为他饯行,并令家人赠送黄金千两,唐玖受宠若惊,推辞说:    
    “相国厚爱设宴饯行已令唐某感激涕零,怎能再收受丞相如此厚礼呢?丞相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唐某一定尽力而为,不让丞相失望。”    
    在郭开的一再坚持下,唐玖只好收下郭开赠送的厚礼:“恭敬不如从命,再谢丞相慷慨相赠,从此以后唐玖惟丞相马首是瞻,只要丞相一句话,我愿以身家老小性命交给丞相驱驶。”    
    郭开笑道:“我郭某向来知人善任,结交可相交之人为知己,我请你来既是有事相托,也是看重你这个人值得信赖,让你去魏国诚聘廉颇之事就是我向大王推荐的,我告诉大王你诚实可信,能够委以重用。”    
    郭开说到这里才转换话题说:“廉颇之所以被驱逐出赵国,是因为他得罪了一大批权贵之人,众人听说大王有心召他回国都十分反感,但又不便当面扫大王的兴,只好把此重任委托给你,你是明白事理之人,该不会为了一个行将入土的廉颇而拂逆众多权贵之人的心意吧。”    
    唐玖当然明白郭开的意思,他早就听说郭开与廉颇之间的恩怨,于是拱手说道:    
    “请郭相国放心,唐某还不至于傻到为了一个不中用的廉颇得罪众人的地步,如何行事请相国指教?”    
    郭开故作谦虚地说:“指教谈不上,廉颇虽勇也只是一只掉牙的猛虎,已经不能伤人,因此我郭开也不想对他赶尽杀绝,只要不让他回赵国令我眼见心烦就可以了,如何做你自己看着办就行。”唐玖心中有了数。    
    廉颇漂泊大梁一晃十年了。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白驹过隙,沧海一粟,然而对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真是度日如年。十年前,因为交换一名风尘女子的缘故,自己成为这场交易的牺牲品,堂堂一位威震诸侯列国的名将成为风尘女子的等价物,确切地说在某些人眼中还不如一名风尘女子,这在廉颇看来真是奇耻大辱。    
    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廉颇想到了死,但他很快否定了自己,他要坚持活下去,哪怕苟活着,他要让时间证明自己的价值。门前的小树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小树一天天长大了,他却一天天衰老了,头发更白,连胡须也白了。据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廉颇也觉得自己的毛发变白不是因为年老,更多地是愁白了头急白了胡须。怎能不愁不急呢?    
    一位纵横战场的将军一旦离开他心爱的战车战马和手中的兵器,这种滋味是寂寞难耐的,更何况有虎狼之心的秦国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东方的入侵,每当听到赵国的一座座城池沦陷的消息,廉颇都彻夜难眠,痛哭流涕,也时常在梦中与秦兵进行血战,又在梦中的杀喊声中惊醒,醒来满脸都是泪。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天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咸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