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婿-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说到这里,他自顾自的的一叹道:“余长宁从来都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遇到开心的事情会大笑,遇到痛苦的事情会悲伤,遇到别人对我好的时候,我也会感动不已,再欺骗了甄云无数次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再欺骗于她,这一种心态与民族大义无关,因为在突厥三年,我已经坚守了自己作为大唐大臣的操守,当最后离开漠南之时,我只想对甄云言明一切,否者我实在过不了自己心头的那道坎。”
“离开之时,臣要求甄云与王师协作战胜薛延陀之后方才打开,不料阴差阳错,甄云却提前知道了信中的内容,致使产生了后面一切恶果,臣也为之付出了代价,也愿意接受一切的处罚。”
“不过……”说到这里,余长宁突然拉高了声音,望着宇文节冷笑道:“余长宁即便再是不堪,但从来都没有做过背叛大唐的事情,中丞大人坐而论道以己度人,一张利口犹如长剑直刺而至,开口便污蔑本官背叛大唐,实在太说不过去。”
宇文节昂昂高声道:“即便如此,你也不该将自己的身份泄漏给甄云知晓,从你心软的那一刻起,你就背叛了朝廷对你的信任。”
余长宁正色开口道:“若我背叛了大唐,那就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这里,大唐乃长宁之祖国,这里有我的亲人,我的妻子,我的兄弟,千丝万缕无法割舍,身为大唐人,死为大唐鬼,中丞大人可以说我不够心狠,但实在没有理由说我背叛了大唐。”
“余长宁,你还敢狡辩?”宇文节须发怒张,犀利的双目直视余长宁毫不放开。
余长宁陡然一笑,突然又是一本正经地开口道:“陛下,各位同僚,臣有时候真感觉自己像一只野狗一样的可怜。”
对于他突然不明不白冒出的这句话,李世民和群臣都露出了不解之色,显然不明其意。
捋须沉吟了片刻,李世民问道:“像野狗一样可怜?不知余卿此言何意?”
余长宁故作正色地开口道:“野狗者,无家可归,居无定所,颠沛流离于市井,受尽路人冷眼,即便肚腹再饿,也只能遇屎吃~~~~屎,终成下贱,臣现在的情况,就如同野狗一般。”
“遇屎(御史)吃~~~~屎?终成(中丞)下贱?”
不少大臣都是人老成精,瞬间便听出了余长宁是在借机骂宇文节,想笑又不敢笑,大典中顿时响起了一片哼哧掩饰之声。
宇文节气得脸色铁青,抖动着白花花的头颅怒斥道:“嚣张小儿,竟敢出言咒骂本官?陛下,请你为老臣做主!”
余长宁故作一脸无辜道:“本官何时咒骂了御史中丞大人?请大人不要借题发挥,冤枉本官。”
“你说御史吃~~~~屎,中丞下贱,难道还没有口出狂言?”
余长宁愣怔了半响,猛然一拍额头道:“哎呀,这个华夏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字句中有所谐音误解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本官的确没有注意到,还请御史中丞大人见谅见谅。”说罢拱了拱手,竟是一副道歉的模样。
宇文节何时受过这般屈服,不由感觉肺都要气炸了一般,正欲出言,不料李世民已是莞尔一笑开口道:“好了好了,就你们这般口水官司,也不知要持续多久?还是朕来当个评判,余卿给甄云书信一事的确有所不妥,但功劳大于过错,朕岂会是非不明?两卿退回朝班,不要再多做争执。”
听到陛下竟然帮余长宁说话,宇文节顿时怒急攻心,然而余长宁目前圣眷正隆,他也只得咬碎牙往肚子里吞,将满腔愤懑深深地藏在了心中。
随后朝参,李世民再也未提漠北之事,仿若今天的争执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根本不以为意。
下朝之前,李世民刚刚从御座上起身,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地一愣,开口吩咐道:“余鸿胪,朕想单独了解一下突厥汗王甄云的有些情况,你随朕来。”
即便李世民宣召自己,余长宁也准备前去单独觐见,闻言立即拱手作揖道:“臣遵旨。”
跟随李世民的帝驾,余长宁亦步亦趋地朝着后宫走去。
刚刚绕过一道红色宫墙,龙辇突然停了下来,李世民下得高车,对着余长宁招了招手,余长宁立即醒悟点头,疾步跟了上去。
在一干侍卫和太监的陪同下,两人一路无话,顺着大道走到了一处小小的阁楼前,这才停下了脚步。
李世民负手仰望这座豪不起眼的三层阁楼半响,突然问道:“长宁,你可知这是什么地方?”
不叫余卿而称呼长宁,显然李世民并非以君王,而是以岳父长辈的身份询问余长宁,他立即谦逊摇头道:“微臣不知,还请陛下言明。”
李世民目光中流淌着丝丝怀念之色,淡淡道:“此乃凌烟阁,不知长宁可有听说?”
霎那间,余长宁露出了震惊之色,失声道:“陛下,莫非这就是置放二十四功臣画像之地?”
李世民点头笑道:“不错,去岁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朕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不知你可有兴趣进去看看?”
余长宁突然正色拱手道:“能够瞻仰各位功臣功绩,余长宁幸何如之,多谢陛下恩典。”
李世民轻笑颔首,吩咐太监侍卫们皆守在楼外,带着余长宁进入了阁楼之内。
第771章 二十五位功臣
阁楼不大,纵深也只有十余丈长短,里面轻纱摇曳,灯烛煌煌,二十四面等人高的屏风呈环形排列其中,屏风上面画着真人大小的图案。。。
见余长宁一副好奇动的模样,李世民淡淡笑道:“你去看看吧。”
余长宁拱手谢恩,走到了第一面屏前,入目正是长孙无忌的画像,屏风上书“贵戚豪族英冠人杰”,其字龙飞凤舞笔法力透纸背,不用问一定是李世民亲自所题。
再看第二面画像,却是余长宁不认识的大臣,一看李世民题字“宗室名王独称军功”,余长宁默默地思忖了一番,顿时知道了画像必定是河间王李孝恭,因为李孝恭逝世尚早,所以余长宁从未见过。
第三面画像上书“贤辅谋深英年早逝”,上面的人物余长宁也不认识,经李世民解释,才知道此乃莱公杜如晦。也就是杜禹英的父亲。
一面面画像看过,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余长宁又是感概又是震撼,这些人不是已经垂垂老矣,便是已经逝世多年,但他们对大唐一朝立下的功绩,却是名留青史,世代传颂。
及至看完,余长宁终于停下了脚步,喟叹念诵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世民本就文采斐然,听闻余长宁口中之诗不由捻须笑道:“长宁果然好志气,也不妨朕带你前来这凌烟阁一趟。”
剽窃了后世诗人的诗句,余长宁根本没有半分面红的感觉,肃然拱手道:“陛下让微臣领略二十四功臣风采,微臣实在感触深受。”
李世民微笑开口道:“你乃朕之帝婿,这二十四功臣中也有一位先帝的帝婿,你可知是谁?”
余长宁沉吟了一番,顿时笑答道:“自然是平阳公主驸马,谯国公柴绍。”
“不错,柴驸马文韬武略,英雄盖世,不论是战阵之能,还是治国理政都犹如庖丁解牛一般独具风采,长宁,你可想与柴驸马一般,位列这凌烟阁之内?”
余长宁顿时瞪大了双目,有些不能置信地笑道:“陛下,就臣这不学无术的品行,怎能与功绩赫赫的二十四功臣相提并论?”
李世民摇头道:“所谓功绩,从朕看来共有两种,一种是细水长流汇成江海,就如房玄龄,虽然并无惊天动地的赫赫大功,但是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治国理政没有半分懈怠,各项事务处置得井井有条,为君主分忧,为君主解惑,实乃国之栋梁。”
看到余长宁一副所有所思之色,李世民继续解释道:“这一种人才以你的品行这辈子是想也不能想了,但还有一种人才,长宁你却很合适,那就是富有急智,能够解关键之时的困难,虽然无细水长流之功,但博取功绩却如惊涛骇浪,只此一件便能名留青史,如你在突厥所作所为,这样的人才也很难得。”
余长宁目光巡睃了二十四功臣一圈,失笑道:“陛下,各位功臣全都是有厚实的功绩根基才能将画像矗立在此,以一件赫赫功绩而能留在凌烟阁内闻所未闻。”
李世民一番沉吟,这才笑道:“怎么没有,你跟随朕去二楼看看。”
余长宁露出疑惑的神情,点点头跟着李世民顺着楼梯上得二楼。
二楼东西两面窗户大开,过堂春风吹拂而过,带动帐幔摇曳,和煦的阳光从窗户一角倾斜而下,撒入了一片色彩斑驳,也照在了厅中唯一的一副屏风上。
看到屏风上那画中之人,余长宁原本东看西顾的目光顿时凝固了,浑身上下犹如触电一般颤抖了一下,整个人也是呆呆地愣在了那里。
画中人乃是一名白衣似雪的女子,乌黑的长发挽成了一个分髫髻,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子,上面垂着流苏,虽是在画中,但也可以看出女子双眉修长如画,双眸闪烁如星,整个面庞细致清丽,出尘脱俗,简直不带一丝一毫人间烟火味。
白衣女子手持长剑卓然立在一片湖水前,美丽的影子倒映水中,落叶一片一片地飞落而下,有几分孤傲,更有几分冷然,明艳圣洁,仪态不可方物。
“苏紫若。”愣怔半响,余长宁突然脱口唤得一句,但刚刚说完,顿时又觉得不像,因为画中的女子比起苏紫若更多了几分出尘的气质,仿若九天之上的白衣仙女等着世人膜拜。
闻言,李世民微笑地摇了摇头,郑重其事地回答道:“世人都以为凌烟阁有二十四名功臣,其实不然,应该是二十五名功臣,而这第二十五位,便是眼前这位欧宁羽姑娘。”
“欧宁羽?”余长宁已经多次听说过这个名字,自然不会陌生,只是不知道她怎会成为了大唐功臣。
李世民略显沟壑的脸膛上露出了淡淡的缅怀之色:“昔日朕还是秦王的时候,因功勋卓著而被太子建成所忌,太子建成心知秦王府兵力强势,求助江湖人士武不破多次对朕进行暗杀,多亏当时的剑斋传人欧宁羽暗中保护,才助朕度过劫数,其后玄武门之变,欧仙子又帮助朕拖住武不破,致使那魔头未能及时赶到战场,这才全了玄武门之功,否者现在朕早就已经化为了皑皑白骨。欧宁羽的功绩虽然就这一件,但朕永世也不会相忘。”
余长宁恍然点点头,走上前去细细端详欧宁羽的容颜,不知为何,一股熟悉的感觉骤然涌上了心头,皱着眉头思忖半响,他暗暗嘀咕道:“怎么感觉很熟悉的样子,我以前是否曾在哪里见过她?”
心念及此,余长宁又为之释然,对,欧宁羽与苏紫若的气质太像了,两人同样都是剑斋传人,同样一般清清冷冷,犹如冰雪,所以才会有这种熟悉之感。
迟疑了一下,余长宁转身问道:“陛下,既然这位欧仙子有定国之功,为何却不将她的画像置于一楼,与其他功臣并存?”
第772章 故人相邀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李世民心中一个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隐私,他对欧宁羽刻苦铭心的爱意也不可能对余长宁道来,只得淡淡笑道:“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