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骑 >

第728章

唐骑-第728章

小说: 唐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就是这样,境内也有老派的儒生认为张迈这些年是在穷兵黩武。
    这是特殊历史时期下才可能产生的兵民状态,到了和平时代来临就无法持续。
    ————————
    因此得了秦西十州之地后,杨定国等无比重视,这里以前是关中地区啊。按大唐政制,三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即便大唐灭亡之后,州县建制已与盛唐时期有所不同,但怎么说也是十州之地,又是人口极其繁庶的关中,那得多少人口!
    不料到了这里才知道事情大是不然,这些年河西地区的人口不减反增,相反,秦西十州之地,人口却在锐减。尤其是在籍的户口,少到了杨定国大失所望。十州户皆不满万,经过去年冬天的统计,一共才六万多户,三十四万口。这还是靠分田等政策吸引之后所得到的户口数量。
    ————————
    “早知道如此,当初那三十万人就不该全数西送,直接在这里落地生根算了。”杨定国唏嘘道。
    他说的是来自河东的难民,数量达到三十万之多的难民,在天策政权的安排下辗转西迁,形成了一次近乎奇迹的移民。这幸亏是河西商道已经通畅,从遥远的西域一路东征的天策唐军,对于安排民众行军又极有经验,他们帮助折从远将难民进行了半军事化管理,难民但求一条活路,需求也低,即便如此。这一番迁徙所耗费的粮食,也几乎不在这次关中大战之下。
    最后迁徙到了轮台的人口大概有二十万,剩下的都在沿途八州(兰凉甘肃瓜沙伊西)落户了。而那二十万人也并非完全聚集在轮台,而是分派到北庭各个膏腴之地去落地生根。
    “那倒不然,咱们要看得长远一些,秦西之地只要安定下来。不出十年人口就会有很大的起色。这边的逃户、隐户还是很多的,毕竟更近中原。番人的可汉化程度也远比西域为高。”张迈对远道而来的杨定国说:“但西域那边,却亟需汉家人口去填补啊,那里有很大的空白啊。没有人,占了的地方也会失去,迟早都是一句空言。那我们之前的血战就都成了无用功。”
    杨定国点了点头,在大北庭地区,轮番大战使得回纥等族人口锐减,现在那里的土地与水草养活几十万人丝毫不成问题。也正是那二十万人的迁入,填补了大军东征的空白,才使得杨易能够率领数万大军,再无顾忌地进入漠北。
    而且也得有这几十万人作为基数,西域的汉化才会成为长久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这次的难民迁徙既是顺势而为,是难逢的机遇,若到国家转入治世。再要进行这样规模的人口迁徙,各种成本将是现在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这绝非夸张的说法。
    张迈道:“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在秦西诸州将国人议政会议建立起来,我们要加紧把在凉兰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带到秦西,刷新这边的吏治,改善这边的民生,一旦民众的生活水平提了上去,关中其它地方就会向这边看齐。这比一百万大军都有用,更别说秦西的政治一旦上了轨道,我们的国力也将有极大的提升。”
    ——————————
    杨定国但恨西北人口太少,曹元忠却觉得西北人口太多。在天策政权下,曹元忠近年来分管的领域渐渐倾向于外交。对孟蜀的外交攻势。就有他的功劳,而打通前往湖广、江南的商路,也有他的努力。
    但关中大战后期,郑渭又将赈济秦西贫民的任务交给了他。为什么是他呢?因为赈济的粮食很大部分来自孟蜀留下的军粮,这是外交的战利品,是曹元忠指挥下争取来的,郑渭便将这个任务顺水推舟交给了曹元忠,但对曹元忠来说这却是个极大的苦差。孟蜀留下来的军粮虽然不少,但也挡不住成千上万饥饿贫民的分食。
    与此同时,魏仁浦因要举行科举的事情,也来到了秦州。
    就在天策政权各大腕纷纷聚集到张迈身边,本来已经沉静下来的军方事务,忽然荡起了涟漪,并有可能形成惊涛骇浪。
    ——————————
    当耶律屋质还在前来秦州的路上,当张迈正与杨定国商议建立秦西各州的国人议政会议时,范质拿着几乎同时抵达的三封书信,来到张迈面前。
    三封书信,一封是薛复的密信,火漆尚未开封,一封是薛复的公开启奏,还有一封是来自洛阳的密报,消息源头是韩德枢。
    张迈先看了薛复的密信,脸上不动声色。再看薛复的启奏,脸上仍然没什么表情变化,再看来自洛阳的密保,脸上的神色忽然丰富了起来。
    “怎么了?”杨定国在旁边问道。
    张迈沉吟着,这时郑渭、曹元忠、魏仁浦和郭威等四人也都在,正谈论着国人议政会议的事情,慕容春华、马继荣、安守慎和安审琦、杨光远也在房间里,不过在另外一个角落说着话,只是安审琦和杨光远不是会向张迈这边偷偷望过来一下。
    安审琦和杨光远毕竟是新近归附,对天策政权高层这种亲近平民式的碰头还不习惯,他们刚一进门的时候,见到张迈就想跪下,张迈虽没阻止,但看到其他人随意坐下,如同串门一般后,就感觉自己的行动有些尴尬。
    对安审琦、杨光远这样的降将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怎么得到张迈的信任,而国人议政会议,则是他们融入到天策政权内部的绝佳途径。毕竟,国人议政会议的成员是要由各地选出,这些人自然会与安审琦、杨光远等地方实力派有所干连,以后也多半能成为他们所在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所以像安、杨等人,对于这个机构都大感兴趣。
    范质看看周围,低声道:“元帅,是否到内室之中,议一下军机?”
    他这是提醒张迈事涉机密,说话间安守慎有事出去。鲁嘉陵刚好进来,坐到了慕容春华对面喝茶,张迈扫了一眼屋内,此屋中,杨定国和慕容春华是新碎叶时期的元老,郑渭和鲁嘉陵是安西四镇的故人,曹元忠是沙州故将,随着沙州人口的播迁甚至代表了河西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利益,马继荣来自于阗的属国。郭威是河东武人,范质魏仁浦是中原士子,杨光远安审琦是秦西归降者的代表,聚在屋子里的这帮人地位或高或低,关系或亲或疏,却正是当下天策政权政治生态的缩影。
    张迈沉吟了片刻,说道:“在这屋子里的,都是自己人。这事不如就让大家来议一议。”
    杨光远和安审琦都竖起了耳朵,听到“自己人”三个字心中窃喜。脸上却没有明显表露出来。
    曹元忠道:“到底是什么事情?”慕容春华等见状也围了近前,杨光远和安审琦也跟着众人的节奏走近。
    张迈将密报交给范质让他收好,却将薛复送来的启奏往桌上一拍,道:“耶律德光派来了使者,就是那个耶律屋质,大概两三日内就会到达。他想和我们议和。”
    慕容春华冷笑道:“现在求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当他们占上风的时候。不求和,现在处下风了,就来求和了?”
    郭威道:“可有附加了什么条件没有。若没有任何好处,他们知道元帅绝不答应,也不会派耶律屋质这等重要人物来。”
    “好处是有的。而且是好重的一份礼!”张迈在启奏上敲了一敲,道:“耶律德光好大的手笔,他要将燕云十六州拱手奉上,以换取我们之前暂时的和平。”
    众人一听,倒有一般轻轻抽了一口冷气。
    一下子就抛出燕云十六州,这个手笔,的确不小!
    这可是一块可以媲美河西、甚至犹有过之的重要领土!在盛唐时期,当凉州还只有不到二十万在籍人口时,幽州的在籍汉族人口就接近四十万,此外还有番人接近四万。这个数字,与隋炀帝全盛时期大体相当,可知这是幽州人口的常态,而非突变。若将燕云十六州囊括起来,其人口规模与农业经济都非河西地区所能望其项背。
    近百年来,燕云地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人口回落得很快,但就目前而言,仍然不是河西所能比拟。
    更不用说燕云地区的战略地位了,在场所有人不是治政者就是治军者,谁心里不明白?
    若说天策唐军这次有机会得到燕云,在场所有人都相信,但说契丹竟然要将燕云抛出来作外交上的交易筹码,在场所有人便都不能不感到诧异了。
    “元帅,契丹抛出燕云,还有什么条件没有?”
    张迈看了范质一眼。
    “暂时来说,还看不到其它附加条款,”范质道:“这份急报,是薛将军发来的,薛将军与耶律屋质会面之后,就派人加急送来这份奏报,耶律屋质现在正在路上。就奏报的内容看,大概只要我们同意议和,契丹就愿意交出燕云地区。”
    曹元忠喜道:“这桩买卖有得做啊!这简直就是无本的买卖!”
    张迈的脸色,却是一沉,曹元忠见张迈脸色一沉,喉咙就是一堵。
    在场所有人中,郭威最是清楚,这一桩买卖,看似天策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但绝不是无本的买卖,其换取的就是天策目前整个大战略的转向,以及对辽战略攻势的延缓。这可是张迈殚精竭虑、干冒奇险又付出重大代价才取得的局面!
    除了郭威之外,在场其他人对此也有或深或浅的了解,就是曹元忠自己其实也不是不明白,因此张迈脸色微变,他就知道自己失言了。
    鲁嘉陵道:“这虽不能说是无本的买卖,也会使我军军略有重大调整,但若在能够确保漠北大军安全的情况下,这个条件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契丹在回归之后,花了很大力气对漠北与河套地区进行骚扰性干预,导致张迈与漠北大军之间再也无法保持顺畅的联系。若迂回自西域而来,道路过远,毫无战略意义。但若能占据燕云,形势就会有很大的扭转。
    临潢府地区位于东北与漠北的交界处,其位置已经偏向于东北,若燕云地区落入天策唐军手中。再加上敕勒川地区,就能对云州北面形成巨大的压力,步步为营蚕食而北,很快就能与漠北连成一片,契丹也将很难再干扰杨易与张迈的联系。
    对薛复来说,他要与杨易会合,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先下云州,而后向北,否则就是从云州西北部横掠而过。侧后方随时可能被契丹在云州的守军攻击,需要冒相当大的军事风险。
    张迈问郭威道:“你看如何?”
    郭威道:“饵无好饵!”
    他不作过多的解释,但一句饵无好饵,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他对契丹不信任!
    张迈又转头问安审琦、杨光远,道:“两位觉得如何?”
    安审琦和杨光远对望一眼,他们本来都打算这次只是旁听,尽量不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免得说错话。但两人都没想到张迈会咨询自己,更没想到张迈会这么快问到自己!
    但张迈会问他二人。却也正在情理之中。
    安审琦本身就是晋北朔州人,杨光远则曾经用兵幽州,对于此次军事行动的地理方位,比在场所有人都更加明了于心。郭威虽然也来自河东,但他在河东时地位卑微,比较起来安审琦杨光远的资格比他老多了。安审琦杨光远在中原时地位高于郭威,其所能接触到的情报也就比郭威更深入更高层。
    这次要配合薛复进行晋北干扰的行动,若不是新近来归、信任未立的缘故,他们才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不是派出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