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步步生莲 >

第539章

步步生莲-第539章

小说: 步步生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浩此巍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所以在这白虎节堂中披挂一身戎装。他双手扶着帅案,心中也是起伏不已,林朋宇没有想到会有今日,他何尝不是?两年前,当他躺在丁家大院的稻草堆上扯皮的时候,他的志向只是能有三亩薄田、一间瓦房,娶个婆娘,侍候母亲安生度日而已,而他那个,臊猪儿兄弟,那时正为睡女人和吃肥肉哪个更可口的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谁会想到,两年之后,那个只知道肥肉吃着香的猪儿成了汴河帮的少帮主,得了袖儿那么一个俊俏伶俐的大姑娘,而他,居然建节挂帅,成为一方诸候?
        人生境遇之奇,实是难以预料。而这,也正是生的魅力所在。
        他感慨地道:“本帅本霸州一布衣。为奸人所害,负命逃亡,投身行伍,数度出生入死,虽是不文不武,却赖诸位扶助,始有今日境遇。家母因受我的牵累,急病交加而死。我还记得        当初将将母亲葬在鸡鸣山上的时候,家母连一具棺木都没有。
        他的眼中蓄起了莹莹的泪光。回忆着当初那椎心刺骨的痛,说道:“杨某离开的时候,曾对天盟誓;这一番离苦,一定要闯荡天下,闯一份功业出来,那时,,我就回霸州,把她老人家风光大葬
        他淡淡一笑,说道:“那时杨某少年轻狂,曾发下宏誓,将来修墓、修冢、修陵,”有多大的出息,就给母亲修多大的坟!如今想来。不过是激愤之下的一番狂言,那时杨某身无长物、地位柬贱  又怎能未卜先知,悉有今日地位,想不到,母亲在天之灵护佑,今日竟真的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他长长地吸了口气,说道:“如今芦州已升格为节度,既食朝廷俸禄。为一方牧守,理当保境安民。为国效力,银州今被契丹反叛庆王占据,与我芦州近在咫尺,若是让他站稳脚步,驱骑南下,我芦州发发危矣,是以本帅开府建节,第一件大事,就是与府麟两藩议盟,先行铲除银州敌患,以芦件、银州,联纵横工。一脉,做一个名符其实的横山节度使
        众文武听了一阵骚动,个个喜形于色,大帅这是要打着为大宋开疆拓土、保境安民的旗号,准备扩张自己的势力了。如今节帅虽然成了一方节度,他们也都做了官儿,可是实际控制的地盘有多大?不过是这座封闭于四山之中的芦州一地罢了。只有扩张领域,不断扩大地盘,他们的势力才会越来越大,在这个地方。也只有建立军功,才能保证他们不前程似锦,杨浩这颗定下丸给他们吃下去,众文武心中已定。
        杨浩又道:“等到平定了银州,本帅就为母亲起坟迁骨,将家母的坟莞迁至芦州来
        众文武听了更是大喜,将他母亲的坟莞迁来芦州?大宋的节度使也是流官,皇帝要调你离开,你就的离开,是以官员上任,家眷固然可以带来,却没有理由把祖坟也给迁来的。杨浩要迁坟于此,心意表达的还不够明显么?他奉诏来了。但是他不会再奉诏走了,他要以芦州为家,以此为杨家祖宗之地,从此不作他想了。
        耳林朋羽还不满足涧书晒细凹曰氐姗)不一样的体蛤”、说阅读好去外,…小先闪,右即追问道!“坟墓点别,为陵、冢。墓”  次尚有林。林者,归葬圣人之地,可不计较,余下四等规制中,坟乃寻常百姓归葬之处,墓乃豪仲巨户归葬之处。冢乃王侯将相归葬之处。陵”则是帝王归葬之处。节帅位极人臣,按规制,老夫人配享冢葬。节帅既有意为老夫人迁坟,还请节帅早早向朝廷请求诰封,卑职负责芦州内务,也会立即选择山清水秀之地,做为老夫人安身之处。
        杨浩说道:“怎可劳动林老。本帅会择时亲往霸州为家母起坟,至于迁至芦州之后么,”
        他目光一闪,淡淡地说道:“家母遗骸迁回后,暂寄骨于开宝寺。至于建坟规制什么的,容后再议吧。”
        当朝使相,按规矩生身之母可以请封诰命,这是荣耀,还有什么可议的?林羽宇已经点明了要建冢,他还推谭不应,也不答应向朝廷请封。那他想为老夫人建个什么规制的坟甍?
        众官员听出他话中之意,俱皆喜不自胜,可是林朋羽、秦江、卢雨轩、席初云等一众文官首先反应过来。已经急步抢前阻止:“节帅身份贵重,一身系以芦州众生,岂可轻身涉险,此事柬职们可以代劳,节帅万不可亲自前往。”
        杨浩是宋国的重臣,他要在宋境内为母亲起一座坟,谈什么涉险?就这一句话,芦州文武之心已昭然若揭了,不过这堂上都是心腹,就连一个原本朝廷出身的官员都没有。偶露峥嵘到也不惧。
        杨浩道:“起坟自然要子侄在旁,我不去还有谁能去?诸位放心,本帅不会轻率行事的。此事总要策哉得周全,方才行事
        他刚。说到这儿,殿堂门口忽地有人沉声说道:“再如何周全  总是要行险,节帅乃芦州根本之所在。不可轻离,外人不能代劳,我却是可以的。”
        文武纷纷闪列两旁,向门口望去,杨浩也霍然抬头,满脸诧异。只见门口出现两个人,俱是一身孝衣。站着的那个亭亭玉立,如雪中寒梅。丽而不俗,正是他的妹子丁玉落。而她身前那位坐在四轮木椅上的,却是久未露面的丁承宗。
        当日丁玉落传回的消息,正与杨浩预估的一致,魏王德昭初入行伍,在军中没有他的一套班底,根本指挥不动那些骄兵悍将,所以杨浩也不需要做什么应变,直接继续西向即可。当时他正与公孙庆、王宝财一班人斗法,丁玉落如果留在自己身边反而最危险,便想让她独自赶回芦州,可他恰巧想到一件要事,于是便又让丁玉落先赶汴梁一趟,安排妥了那件事再回芦州。杨浩到了芦州后没有见到玉落,还以为她还没有回来,想不到她单骑往来,快捷如风,不但赶在了自己前头。还和丁承宗同时出现。
        丁玉落推着丁承宗的轮椅一步步往厅中走,丁承业坐在椅中,怀中抱着一方石匣,肃然说道:“孝子承宗、孝女玉落秉承古礼,已然起出母亲遗骸,迁到芦州来了。”
        丁玉落望着杨浩,低声道:“二哥,大哥怀中的,就是母亲的遗骸。”
        杨浩闪身离开帅案,急步迎了上去。他走到了承宗面前,痴痴地望着丁承宗双手托着的那口石匣,想到那个命运多忡的苦女人,忽然双膝跪倒,双手接过石匣,热泪夺眶而出”
        ※※
        花厅中,杨浩静静地打量着了宗承。
        丁承宗和比当初的模样变化太大,已是判若两人。
        最初的丁承宗,精神奕奕,极具威严,最具乃风之父,阖府上下都有些畏惧他,做为一家少主,丁氏长兄,他承担着太多太重的责任,却也养成了他不同于其他的沉稳凝重的性格。
        遭受暗算昏睡数百日之后的丁承宗重新醒来时,虽然威严依旧,却是颊肉松驰,脸色苍白,仿佛一个一推就倒的病汉,而今的丁承宗,身体渐渐恢复了强健,虽然他双腿俱断,只能坐在轮椅上,但是腰杆儿仍然挺拔笔直,让人小觑不得。只是他已苍老了许多,刚刚三十出头的年纪,他的两鬓已经有了参差的白发,容貌依旧坚毅,却依稀露出了些饱经苍桑的皱纹。
        对于丁承宗,芦州文武都是乐于见到他与杨浩消除芥蒂,兄弟相认的。丁承宗在芦州这些日子,已经充份展示了他的谋略才智,芦州正缺一位这样可以运筹帷幄的军师级人物,同时,他已拜在达措活佛门下。是达措活佛极宠信的弟子,杨浩虽与达措活佛饰结了同盟,但是如果在达措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在。无疑更有助于两方面的关系发展。
        此外,就关系到杨浩的身世了。丁承宗是丁家长子,只有他有权承认杨氏的身份,把她扶立为丁庭刮的继室续弦,承认她是丁家的主母。这对杨可谓浩意义重大。
        网金贡保转世灵身的护教法王、横山节度使、当朝太尉,如果是一个婢女的私生子,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致命伤,消息一旦传开,很难得到西北豪门望族和世家子弟的尊重,而且会被敌人利用,藉以质疑他的身份。古来今来,就是那些已经做了皇帝的人,都要费尽心机,把口…凶祖宗与古代的某位名圣大贤扯卜关系,何况杨浩要在田与曰片江山,统治那些自视甚高的世族世家呢,他的出身就算不能十分的高贵。也一定要尽量提高,所以芦州文武对他们兄弟相认是大力促成的。
        杨浩的几位娇妻也是坚定的拥护派,丁承宗为杨浩无怨无悔的付出。她们都看在眼里。尤其是她们和丁家小妹玉落相处极好,那样惹人怜惜的一个可人儿,冬儿、焰焰她们怎忍杨浩兄弟失和,让丁妹从中为难,日日以泪洗面。
        其实对杨浩来说,就算没有林朋羽等人苦苦求恳,罗冬儿等几位娇妻大吹枕边风,他心中那一丝怨尤也已经悄悄消散了。世间事,身不由已处多多,杨浩已是深有体会。站在丁承宗的立场,已经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了。如今他把杨氏奉承为父亲的续弦正室,以孝子身份亲自去为她起坟迁灵,在那既重视出身、又重视身份的年代,丁家大少爷做到这一步,谁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责怪他?
        孝衣脱去,里边竟是一套僧衣,杨浩诧异地看着他,终于忍不住问道:“你,,出家了?”
        丁承宗淡淡一笑,说道:“我已拜达措活佛为上师,随活佛修习佛法,然”尘缘未了,所以未曾正式剃度,如今只是一名瑜伽士(密教的居士)。”
        杨浩默然片刻,又问:“玉落”已经跟你说了他的身世?”
        丁承家轻轻点了点头:“我没有想到。原来竟是因为这个原因,雁九着实能忍,也着实了得”
        丁承宗说着,想到自己一家被雁九陷害得如此凄惨,忍不住清然泪下,杨浩心头一酸,忍不住道:“大哥,往事已矣,多思无益
        丁承宗身子一震,猛地抬起头来,惊喜地看着他,颤声道:“你,,你终于肯叫我一声大哥了么?”
        杨浩眼中也是泪光莹然:“大哥,你我都是他人阴谋的受害者,些许芥蒂,我们早该放下了,其实我早已认了你是我的兄弟,我的大哥。”
        丁承宗疑惑地道:“早已?”
        “是,就是你昏厥不醒的时候,我去向你辞行,那时”我就已经认下了兄长。”
        “可是
        “可是,,兄弟也会闹意气的,是不是?”
        “是,当然是。”
        丁承宗握紧了轮椅扶手,两行眼泪簌簌而下,这回却是喜悦的眼泪。
        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丁承宗欢喜地道:“二哥,大哥这次回来。除了带来了母亲的遗骸,还为你带来一位贵客。这个人对你的大业十分开重要,因为此人身份太过机密,就算是芦州上下官吏,所有心腹之人也不可使之知道,所以方才在节堂上没有带他与你相见。”
        杨浩动容道:“什备人这般重要?”
        丁承宗不答,却回首向门口唤道:“玉落。”
        丁玉落翩然现身,惊喜地道:“大哥,二哥,你们终于尽释前嫌了?”
        丁承宗轻轻点了点头,杨浩却道:“小妹,咱们家里,心中最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