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燕山樵夫杂文散文精选集 >

第25章

燕山樵夫杂文散文精选集-第25章

小说: 燕山樵夫杂文散文精选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泪水。
男儿有泪不轻弹,说明男人的眼泪是比较金贵的,男人一旦有泪珠滴出眼眶,那便是珍珠,便是金珠银珠,含金量极高,大多是极真诚的感情自然流露。
与男人相比,女人的泪腺可能相对要发达些,泪水自然就多些。林黛玉经常终日珠泪暗弹,以泪洗面,成为泪美人族群里的典型模特。女人们的眼泪一旦多起来,其含金量自然相对要低些,量多自然价廉,物美价廉的泪水,也是女人所拥有的一大专利。
在眼泪的家族中可谓林琅满目,有悲伤的泪,忧郁的泪,悔恨的泪,痛苦的泪,愤怒的泪,绝望的泪,激动的泪,幸福的泪,甜蜜的泪,苦涩的泪,思念的泪,孤独的泪,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也有虚伪的泪水,赝品的泪珠。你看当年诸葛亮过江吊孝,扶周瑜棺椁悲恸痛哭,那滔滔涌流的悲泪,便是典型的赝品假泪,酷似猫哭老鼠之泪,更胜过那鳄鱼之泪。还有影视演员们在排戏时,进不了戏,该痛哭流泪时,楞是挤不出半滴眼泪,导演只好命人用眼药水滴入演员眼中,滥竽充数,来番清泪涌流的特写镜头,骗过观众视线,蒙混过关,有时候这赝品的眼泪,让你真假难辨,防不胜防呢。
在文人墨客笔下,眼泪则是夸张浪漫、绚丽多姿的,涕泪滂沱,泪眼迷离,泪水滔滔,泪流成河,泪如雨下,老泪纵横、泪如泉涌、泪眼婆娑·;·;·;·;·;·;等等,在诗人眼里,泪水可以化作倾盆大雨,也可以变成无涯大海;有时泪水,也是温暖清澈的溪流,可以悄悄融化横在前方的寒冰。
眼泪的味道,大多苦涩略咸,甜蜜的居寡。泪水无声的浸润浸泡着历史人生,漫漫人生就是在泪水中滋润浸泡中渡过的,一个人从泪水中诞生,又在亲人们悲怆痛苦的泪水中辞世,泪水伴随着人走完了一生的路。人世间,有谁一生中没有流过泪呢?英雄豪杰们白日里叱咤风云,八面威风赫赫,保不住夜里躲在被窝内,偷偷地悲泪暗流呢。
依稀记得上小学时,在篇作文里有句“高兴的哭了,”被老师用红笔重重地划了横杠,批改成“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半月前,在下曾与一位从事专业哭丧的年轻村姑闲聊过,从她娓娓道来的“哭姐”经历中,在下恍然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在商品经济异常发达到今天,眼泪竟赫然地成为了商品,生产出售泪水,成了可以据此牟利谋生的情感消费类特殊职业,不免令人感叹良多,扼腕叹息。君若不信,请看下面访谈记要--
·;·;·;·;·;·;
笔者:做为十八、九的农村姑娘,经常出入活动在那种场合环境,面对死人,你不感到恐怖害怕吗?
村姑哭姐: 开始怕,现在习惯了。现场人多着呢,不怕。死人一般都用白布蒙着脸,或躺在棺材里,还有的只是放个骨灰盒。做得久了,也就没啥可怕的啦。
哭一回丧,能有多少收入?
我们吧是个吹手班子,都是村里人,总共有五到八个人,每回收入都是最后均分,一场一结算。另外我每扶灵哭唱一场,老板另给100元,,哭得好,东家满意,还会单独给我一到二百元小费,小费不用上交伙里,归俺自己。出去一回吧,也就是二、三百元收入,不是天天有活干,一个月也就是一千多到三千元吧。冬天业务多些,春秋两季清淡些。有时特忙特累,有时又特轻闲。俺们都是坐等用户主动上门来请。
还用照章缴税吗?
不用,我们都是业余,就是村里几个喜欢吹拉弹唱的凑到一块,集资买了些乐器电子琴音响扩音机啥的,工商税务都不理不管我们。
哭丧时,你会真哭真流泪吗?
不真哭哪成呀!到时候哭的必须跟真得一样,眼泪哗哗的。哭的太假,东家不高兴,也不会给小费的,还会砸了牌子,断了日后的业务。只有把东家都哭高兴了哭满意了,人家才会多给俺小费啊!
看过《大腕》那部电影吗?
俺只看过两遍VCD碟
你觉得那里边演员们哭得真实吗?
还行吧,人家那是喜剧是幽默是艺术,哭出来是逗观众们笑的;俺们这是真正的悲剧,得真哭,来真格的,把别人哭得也跟着掉泪,才算水平,才算哭得到位。我登场一开始哭,得把主人一家几十口都带着抱头痛哭才能过关,才算哭出水平哭出效果来。在那种场合,我就像只领头羊,我不真哭,哪成啊?
你经常痛苦流泪,对你个人身心健康,有没有不良影响?
没有。我吧平时喜欢唱歌,活泼好动,我就把它当成演出当成表演。干这行吧,就是演出环境不好。不过,也没啥,人活着总有会死的一天啊,当官的和平民百姓都一样,谁也躲不过的。
在那种场合也唱歌吗?
凡是高寿老人过世的喜丧,都得唱,流行歌曲评剧梆子腔,东家点啥俺就唱啥,有的丧事办得挺喜兴的。
听说你在这一片,名声挺大挺响,牌子挺亮,十里八村、差不多半个县的人们都喜欢找你们这个吹手班。
我的嗓子确实比较亮,眼泪也多,到了现场从不怯场,能很快近入状态,哭得真切,词又好,自然就受老乡们欢迎了。我们这行,那些演员明星大碗们可干不了,太低级太俗气,上不了台面的。
要是把你与那些演员明星大腕相比,你的出场费太抵,不过你的哭功肯定会把她们比下去,把她们比得黯然失色。
您太过奖了。俺和她们是两码事儿,两股道上的车,没法比的。
我看是一码事,影星大碗们是为了艺术为了事业为了挣钱,你是为了生存为了追求,你的眼泪更值钱!
看来您还真理解俺们这一行,真是太谢谢您啦。唉,现在吧,人们也不知咋的啦,老爹老妈过世,子女们孙男弟女们,楞是挤不出眼泪来,哭不起来,非得俺去那么领头一哭,才能把他们的眼泪给带出来,其实呢,这只是其一。其二呢,就是这些人家有钱摆阔摆谱,为了脸面为了体面,都是办给活人们看的。办丧事请吹手也算是高消费,请一回最低起价是一千,遇到有钱的阔主,俺们就要两三千呢,穷人家是请不起的。有人说俺这是在挣死人钱,俺说俺是在挣活人钱!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姑娘,您说得在理,绝对在理!您这泪水钱挣得可真不易,您也有付出啊!
就是,俺这也是劳动也是付出啊!
·;·;·;·;·;·;
侃侃追星族的崇拜成本
    杂文
侃侃追星族的崇拜成本
                 燕山樵夫
在过去的两年,是中国演艺界明星大腕们新闻、丑闻、绯闻不断且丰收的两年,也是追星族们感观与心理获得极大满足、快乐的一年。赵薇的“军旗装”与打人、零点涉毒、牛群欠债辞官、唐国强做虚假广告、赵钟祥与饶颖的官司、从杨钰莹的保时捷到红豆猥亵男童、再到张钰与黄建中的性交易·;·;·;·;·;·;林林总总,热闹非凡,明星大腕们的隐私、丑闻充斥着娱乐类报纸期刊、电视节目,真可谓闹得沸沸扬扬,你方唱罢我登场,此消彼起,好不热闹火爆!
一个人由普通的芸芸众生,一跃奋斗成明星级歌坛影视界天后,或熬成重量级万众瞩目、被追捧崇拜的超级明星大腕人物,在我们这个十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也确实颇为不易。若想击败成千逾万的竞争对手,冲过拥挤的独木桥,最后脱颖胜出,天赋、勤奋、机遇,三者真可谓缺一不可。
明星之所以终于成为明星大腕,首先是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必然拥有相当杰出的表现才能,或获得辉煌的艺术成就,方能赢得千百万观众的欢迎与认可,最终才能成为名利双收的成功者和胜利者。其实,真正托起演艺界明星大腕巨型航母的,还是那几百几千万追星族群体汇成的浩瀚海洋。成为追星族大军主力的,大多是那些十几二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们,是他们用青春和热情,狂热地为明星们摇旗呐喊、欢呼助威,他们才是明星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
追星,是种偶像崇拜的精神行为,也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时尚现象。追星,既然是一种精神消费行为,自然便要通过付出经济、精神、时间,方能获得此种消费欲望的满足。在这里,经济、精神、时间,便自然成为了追星崇拜的消费成本。
先说追星的经济成本,在当前物价整体提升状态形势下,追星族消费的经济成本一般不会很重。若喜欢崇拜某某歌星,便会慷慨解囊购买该歌星的光碟、图书、画册、照片等,还会花高价购买入场卷,参加歌星演唱会,亲眼目睹歌星丰采;爱屋及鸟,有时也会东施效颦,学着明星的仪表举止,来模仿修
饰装扮自己。
次说追星的精神成本。精神成本付出的多寡,并无一个可以用科学仪器来检验衡量的额度,但可以通过观察追星者对明星的崇拜依恋程度而定,崇拜痴迷程度越深,所付出的精神成本就越重,反之,成本相对就轻些。在和平年代,是鲜有英雄豪杰问世的年代,人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仰空区与危机,明星们的大量出现,便自然地填补了人们精神崇拜空间的空白。做为精神崇拜偶像,明星们对正在发育成长中的少男少女,影响深刻巨大且深远,有的甚至会影响终生。
再说追星的时间成本。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金钱的当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时间,其实是最为昂贵的资源成本。普通百姓,对演艺界明星的狂热追捧崇拜,是要耗费大量时间的,聆听观看明星的演唱表演;与同类星迷们交流追星信息、感受、体会;星迷们对明星的讨论评论事无巨细,大到演唱风格,人品艺德,小到明星的发式、首饰、衣装、鞋袜,或面上的文眉痣斑以及身段三围,用何种化妆品,穿何种品牌时装;有的则津津乐道于明星们的隐私绯闻。
其实,凭心而论,演艺界的明星大腕,只是具有表演才能的普通人等,对国家社会并无杰出特殊贡献,追星族对明星的痴迷崇拜,往往重其才艺,对其品德较为忽略,甚至视而不见,不能不说这是追星行为中的一大缺失与不足,有些追星族所付出过多崇拜成本资源,不能不说是情感和经济资源的双重浪费。
一个普通追星族与一个天后级明星,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相互平等的。当一个人狂热地过渡沉迷于崇拜追捧明星时,也就尚失了自身的鲜明个性,尚失了自我,成为被明星光环所俘获的附庸,失去了独立健康的完整人格,进而呈现病态的痴迷依恋;当整个民族都陷入崇拜明星狂潮时,社会也就尚失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多元性,也就到了明星们的最后末日。
追星族们日常所付出的经济、精神、时间方面诸多成本,希冀收获的是精神生活的满足与快乐;追星族们用千百万双手,托举起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星,而在明星们收获的成功履历里,却很难发现一位追星族的姓名;传媒却始终是最大的赢家,出于商业目的,利用千百万追星族的猎奇心理,包装炒做出一颗颗新星,制造出一个个明星新闻的热点和卖点,从追星族群的狂热追捧崇拜狂潮中赚取了巨额利润,开发出一个又一个利润丰厚的文化消费市场。
追星族的花季少男少女们,每个人所拥有的人生青春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并非无限取之不尽用之不完;青春年华,也是种不可重复再生利用的短期生命资源,当格外珍惜之!
明星们当自重,更应自律,才能延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