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国际银行家 >

第649章

国际银行家-第649章

小说: 国际银行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不再隐瞒。卡尔…伊坎慎重地考虑了一下,对田回应道:“田晶晶小姐,事情确实像你说的那样,第一国际银行也地却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但如果田晶晶小姐能够对我进行投资的话,我有信心虎口夺食,让第一国际银行铩羽而归。”

“看来卡尔-伊坎先生很有自信嘛。”田晶晶表情戏虐道,“虽然有信心是好事,但信心又不能当饭吃,难道卡尔-伊坎先生已经有了对付第一国际银行的计划?”

“这个……”真要到和盘托出的时候,卡尔-伊坎终究还是有些犹豫。

田晶晶却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一点也不着急。既然卡尔-伊坎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田晶晶就不相信卡尔-伊坎会轻易放弃。果然,卡尔-伊坎再次犹豫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卡尔-伊坎随即对田晶晶如此这般的密语了一番。田晶晶不停的点头,像是认可了卡尔…伊坎的计划。

卡尔-伊坎见田晶晶听的认真,马上试探着问道:“田晶晶小姐,那你的意思呢?”

“我可以对你进行三十亿美金的投资,不过……”田晶晶点头答应了下来,随即又话锋一转对卡尔-伊坎道,“卡尔-伊坎先生,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什么要求?田晶晶小姐但说无妨。”卡尔…伊坎也不知道田晶晶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但是他心里面已经打定主意,如果田晶晶的要求触动了他的底线的话,那他宁可放弃这次并购行动。

“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田晶晶一脸随意的解释道,“卡尔…伊坎先生,我对企业并购这一块很感兴趣,你也知道中国的企业市场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就连股神巴菲特也已经垂涎已久,所以我是想跟着卡尔-伊坎先生吸取点经验。”

卡尔-伊坎心里面顿时松了口气,说老实话,他试想过田晶晶提出过万千种要求,但也没想到田晶晶的要求居然会是如此简单。同时,卡尔…伊坎也因为田晶晶的这番话,不由自主的放弃了对田晶晶的警惕。正如田晶晶所说,中国的企业市场拥有着庞大的利润空间,大量的企业资源急需整合。卡尔…伊坎自己也曾经对此专门做过调研,根据他的评估报告,中国企业市场的利润至少在两万亿美元左右,这确实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相比之下,田晶晶用二十亿美金作为学费,那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况且她还有很大的机会获取巨额利润。

一念至此,卡尔…伊坎的表情顿时轻松了许多。田晶晶看的心里面冷笑,其实她刚刚的话不过是一个借口,借此来具体参与到卡尔-伊坎针对AOLL时代华纳公司并购案中来。以田晶晶和卡罗琳两人集合起来的智慧,卡尔…伊坎接下来的所有一切行动就都将在掌握之中。

纵然卡尔…伊坎再老谋深算,恐怕也逃不出她和卡罗琳的手掌心了。

卡尔-伊坎以为有了田晶晶的三十亿美金的强力后援,并购AOLL时代华纳公司已经成为了探囊取物般容易,却懵然不知自己已经一步步的走进了田晶晶为他布下的天罗地网,他举起手中的酒杯,对田晶晶笑道:“田晶晶小姐,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田晶晶也得意的笑了,和卡尔…伊坎轻轻碰杯道:“卡尔-伊坎先生,那就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此刻,卡罗琳代表的第一国际银行,AOLL时代华纳公司,田晶晶代表的大陆投资者,以及卡尔-伊坎的超级投资集团四者的战争已经开始,这是一场杀人者的游戏,谁会在其中扮演手无寸铁的平民,谁又会扮演穷凶极恶的匪徒,又有谁会扮演充当正义的警察?一切都还未明了。……………………………………………………………………………………

就在田晶晶和卡尔…伊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之后的第三天。AOLL时代华纳公司董事会已同意将股票增发计划的规模扩大至20C元,并预计到年底将至少增发大约150元的股票。AOLL时代华纳同时宣布,考虑选举两位新董事,并在此过程中将寻求卡罗琳的建议;同时将削减0元的运营支出,开始评估卡罗琳提交的时代华纳重组报告。

第九卷 第301章 暗战

代华纳公司的这一举措,很明显是在向卡尔…伊坎第一国际银行声势来抗击卡尔-伊坎的并购行动。

卡尔-伊坎是历经科尔-麦吉公司(Kerr…McGeee)),TWA航空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Texaco)和美国钢铁公司(USX)等收购战的老手。而此刻,这位意欲掌控这家媒体巨头的并购专家也不甘示弱,于是宣布了将时代华纳公司分拆为四家**公司的计划,并且声称这一切都是他为了股东利益而发起的公司管理层改革的一部分。

投资顾问拉扎德投资银行为此度身定做的长达页的报告,概述了卡尔-伊坎对这家深陷困境的媒体巨头的复兴计划。该报告指出,伊坎的计划将使时代华纳的股票市值增加约亿美元,接近于其目前市值的一半。

正是这份报告,使伊坎与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帕森斯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一场唇枪舌剑的口水之战也伴随而生。

伊坎对帕森斯在管理方面的决策失误以及公司巨额的经营开支大加指责。伊坎在发布报告时指出:“一家媒体行业的大公司所需要的是富有远见的领导人群体,而不是一个总部位于纽约哥伦布转盘广场、庞大冗杂且事后诸葛亮的官僚体系。



伊坎的此番言论与其在今年2月1日沃顿经济峰会上的发言遥相呼应。在那次峰会上他否认自己是一位通过分拆公司而获取短期利益的“帝国股东”,相反地,他致力于把那些业绩不良公司中享受奢华待遇的不称职管理人员驱赶出去。

伊坎说道:“公司收购者将有能力比现有的管理者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收益。公司清算的做法并不意味着将公司分拆,而是使公司的资产能产生更佳地效益。”

对于卡尔-伊坎地言论,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帕森斯则报以冷笑:“新一代的激进主义股东(暗指要分拆公司获利的卡尔-伊坎)正迫使公司,以牺牲公司以及行业经济的长期发展为代价来获取短期利益。”

帕森斯地回击很快得到了利普顿的支持,这位于1982年创造了针对恶意收购的毒丸计划地发明者,立刻发表了题为:“继公司治理改革之后:帝国董事会”的演讲:现在我们也许正处于权力向帝国股东转移的历史转折点。在过去的四年中,股东对董事会地影响力日益显著,而激进主义投资者就是很好的例证。”

利普顿认为。由此所产生地后果将危及公司地长期发展。现在地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在研究公司战略时。必然会有这样地顾虑:如果进行长期投资。势必会影响到短期收益地实现。公司收入也许不会因此而降低。但也决不会像原来一样大幅度增长。这种压力对公司地长期投资能力产生很大地不利影响。

利普顿同时指出:“当前对冲基金、养老金基金和股东团体(例如。机构股东服务公司)正对各公司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改变战略。转而积极寻求买家出售全部或部分公司资产。回购公司股票或者增加股票红利。这种巨大地压力已经影响到董事会地决策。使他们逐渐削弱反恶意收购方面地保护措施。”

很明显。利普顿是AOLL时代华纳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帕森斯地知交好友。他地立场和言论无是站立在卡尔-伊坎地对立面地。如果说擅长并购地卡尔-伊坎是锋利地矛。那么发明毒丸计划地利普顿就是一枚坚实地盾牌。他地毒丸计划足够让任何收购者寝食难安。秦少游就曾经借鉴过利普顿地毒丸计划。让米娜苏瓦丽进退两难。可见毒丸计划地厉害之处。而现在卡尔…伊坎要正面这个毒丸计划发明者地正面防御。他又应该如何来攻击?

卡尔-伊坎不亏是并购行业精英中地精英。对于利普顿地挑衅。卡尔…伊坎很快做出了回应。他不惜花费巨资在美国各大媒体报纸发表一篇评论文章。在文章中他痛心疾首地抱怨道:“马丁普顿对帝国股东地言谈实在过分。让我们看看现在地公司。看看首席执行官报酬是普通员工薪水倍地这一不争事实。看看这些家伙地所做所为。马丁…利普顿所捍卫地居然是那些即便是他们地公司在“过去”四年里毫无业绩。但是他们本人却依然能享受喷气式飞机待遇地这些家伙。”

“毒丸防御计划甚至会让以不择手段而著称地“马基雅维里(Mach

脸红”。卡尔-伊坎在随后发表地电视演讲中更是诉说着。“在他过去所经历地收购战中。他曾遭到起诉。成为公众关系运动地声讨对象。他地股份被稀释。甚至被威胁道。他地孩子不能进入心仪地私人学校。”伊坎把公司管理层比作看门人。这些看门人为保住自己地工作。而拒不允许业主出售房产。

紧接着,卡尔…伊坎描述了他所认为的当前公司里一个典型的首席执行官的升迁之路:未来的首席执行官会类似于大学社团的主席他很讨人喜欢,具有一定的政治狡猾度,但不太可能采取大胆的行动。这样的人靠着老好人的做法在公司中平步青云,他决不会做出冒犯他人的举措,即便是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由于他们不是那种会捣乱的人,现任首席执行官不会把他们视作对自己的威胁,因而会遴选出来并加以提携。伊坎说道,“这样一来的结果却是:不适者生存。”

很明显,卡尔-伊坎口中的学生会主席,就是暗喻AOLL时代华纳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帕森斯,以及他的董事会成员。而这些描述,统统都是为他接下来的话做一个平缓的铺垫。

卡尔-伊坎随即补充道:“他的工作就是以低价格收购公司,研究公司结构和运营情况,从中发现公司股价和资产实际价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都归咎于管理层。如果清理掉这样的管理层,那么情况就会好转许多。在这里,我所指的并不是所有的管理层,有的管理层干得很出色,但是大部分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在美国,我们选首席执行官的方法有悖于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

“我们希望公司资产能创造收益。我们收购这些资产。我们拥有这些资产。如果说我们只关心短期回报,那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所关注的是这些资产是否由最称职的人管理。”卡尔-伊坎侃侃而谈。

在这片长篇大论的最后,卡尔-伊坎终于把矛头**裸直指AOLL时代华纳公司:“时代华纳总部是整个公司的包袱。企业集团的概念根本行不通。这个概念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也从未成功过。集团内部根本没有协同效应,特别是当集团里存在着“一大批不仅大笔挥霍,而且起着反作用的乌合之众。事实上,实际负责各公司和业务的管理者如果无需听从总部的指挥,那么他们的工作反而会更加出色。”

卡尔-伊坎现身说法的公关手段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美国经济萧条民众面临裁员失业困境的敏感时刻,公司高层还享受着比和平年代更为优厚的物质生活,这激起了美国民众的抗议。仅仅就在卡尔…伊坎发表演说的第二天,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开始上街游行,抗议这一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而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卡尔-伊坎却早已经隐身幕后,得意的看着由他而引起的一场冲击美国企业的绝地风暴。

此时,卡尔-伊坎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