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国宝级艺术家 >

第58章

国宝级艺术家-第58章

小说: 国宝级艺术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肯定道,话语落下,周围的老伙计们纷纷点头。

他们是早都看明白了,都知道珙桐是怎么在挑选人家,可他们的儿女却并没有想到这点,一个个都在想尽办法把白设计师往家里拉。

“咦。”

“你说这白设计师会不会想法子,把咱们村的布依戏给整活了?”

老人间又安静了会,突然有个瘦些的人家突然惊出声。

“我听舒婷奶奶说,白设计师非常喜欢她亲手织的那些布,会不会也给它整出去?”

又有老人兴奋道。

“你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

“你记起来没,上次咱们在这可专门给白设计师表演了段布依戏。”

“对对对,他还说让别人花钱了才能来咱们这学!”

“好啊,咱们好好等等,看看,看白设计师是不是真的能再展露那神奇的手段。。。”

“我看,白设计师不是何彪家的佛,也不是舒婷家的佛,更不是李金行家的佛,他得是咱们村的佛啊!”

村中太阳最好的地方,老人们迟暮的气息尽皆散去,面露兴奋,压着嗓子在交谈。

似乎又回到了年轻时,在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板万村的村民们是谁都没有这些老人们看的清楚!

老人们就在这太阳好,视野好的地方,把珙桐的琢磨给摸了个透彻。

村里,李金行家。

这时,李金行才终于跑回了家里。

因为赶的太急,整个人都汗透了,脸上,脖颈上,背脊上都像是被水浇了。

他从人群中挤到家里,一眼就看见了在和师傅们交流的白设计师。

跟着李金行视线飘忽,开始在屋里寻找自家娃。

在角落里,他看见了,自家娃正被一漂亮的姑娘半搂在怀里,那姑娘露出好看的笑容,手轻轻抚着娃的脑袋。

“爸爸!”

娃娃看见了爸爸,举着手,嘴巴高喊一声,就奔了过去。

手指着梁木凝神打量的珙桐也转过身,见到了李金行,露出笑意。

“叔。”

“我们来向您再讨一碗酒喝!”

半夏站到了珙桐身旁,只听他笑着喊道。

第八十七章老宅的新生,酿酒人的新生

李金行家是板万村最传统的三开间穿斗结构。

珙桐选择他家也并不单单只是考虑那传统的酿酒技艺,更是想为整个板万村七十多户吊脚楼做出一个示范。

提问,传统的吊脚楼舒适吗?

回答是舒适的。

但也不能因此无视了基本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亦发生了变化,可老房子却并没有因此赶上趟跟着做出调整。。。

这使得传统建筑中越来越多的问题爆发了出来。

不只是布依族的吊脚楼,中国大地上许许多多的传统民居都被这个问题困扰。

也许这正是村民们盲目新建砖房的原因之一吧。

在月余前某个傍晚,白珙桐团队聚在一起开会讨论时,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争论。

期间,团队分成了两方。

一方是以苏木为代表的众人,他们认为要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则必然需要舍去些东西。

想要获得些什么,则必须要付出些什么,这是无解的等价交换原则。

另一方则是广白、纤合一众,他们觉得既然原汁原味的传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那为什么不整个取代了它?

难道只因为这样一种环境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行,就为此要牺牲掉板万村村民们去享受更舒适生活的权利?

谁都说服不了谁,一伙人只能纷纷把视线投向了珙桐。

珙桐面露严肃,凝神思嘱。

欲言又止。

欲言又止。。。

半晌才慎重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觉得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因为他只是在这里做了一个决定,似乎不用为它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可这个决定一旦做出,影响的人就太多了。

“诚惶诚恐,诚惶诚恐。。。”

珙桐两声长叹。

长叹后跟着说道:“首先我们必须先要肯定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它包含着一种古老的文明,是一种文化形态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如果只抱着用新的去取代旧的这一思路,那么可能不久以后,布依族就会被咱们的文化整个同化。”

“这对布依族族人是一种悲哀,对我们多元化的文明也是一种悲哀!”

话音落下,年轻的纤合和广白闭上了嘴巴,可能从他们的眼睛里仍能看出些不服气。

胖子苏木点头,虽然自己没想到这样深一层的意义,但就是这个道理没错。

中国的建筑在近现代有了个断层,传统老建筑还没有能发展出适应新需求的形式,就整个被西方文明给取代。

这可能也是国内当代设计师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是重塑出中国的道路,还是沿着西方传来的流派发展处新的本土流派。

房间里灯光昏沉,气氛也变得相对沉寂。

只听见珙桐话锋陡转:“当然,这也并不是我们不做改动的借口。”

“我想的是,我们可以试着从现代建筑技术的角度出发,在保持传统老宅生活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解读,去适应他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众人听着,身子一震。

这是一种新的思路,如果能走出,影响的就绝不再只是一村一镇之地。

胖子苏木,纤合、广白,众人心服。

这个思路不是想不出,是不敢想,他们没有这个魄力。

珙桐敢想,所以他是这个团队的头儿!

琢磨、思考了一个多月,于是发现了酿酒人李金行,于是有了这一次的改造。

因为此次的动作比较大,李金行把娃暂时安置在了亲戚家。

他晚上回亲戚家住,白天则来到自家跟着师傅们一起进行改造。

他亲眼看着,甚至亲身去参与了自家老宅被拆去的过程。

那老宅一转眼间就只剩下了骨架的部分。

“白珙桐设计师说了,要先进行木结构基础修复。”

李金行是个老实人,只牢记住了白设计师说的这句话,跟着珙桐指向什么地方,他闷头就上。

可这房子拆完了,四处而望,心里的情感却莫名复杂。

有些茫然,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重新改造后的宅子会为他带来怎样的生活。

只是李金行想过了,他准备去改变,去迎接崭新的未来!

改造的时间里,李金行家前的地上总是不缺一些打量的闲人。

他们神情惊叹,暗暗嘀咕:

“白设计师这是要做什么?”

“舒婷娘俩,何彪家的土陶窑短的半天,长的俩天,最多不过加建。”

“可这次的动作怎么会这么大?”

“谁知道啊,不过这样大的手笔,怎么也不会比前俩家差吧?”

“舒婷娘俩家住起来可真舒服,何彪家的土陶窑也就等着村子改造完开始正式投入,你们说这李金行家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李金行也不容易,一个光棍汉带着个孩子,他们家是真的不能住了。看这样子,应该是要好好修修房子吧。”

“虽然花的时间长,但应该不会比何彪家能下金蛋的母鸡要好了!”

“那是一种机遇,不是谁都赶上的。”

“我看也是。。。”

在改造期间,珙桐招来半夏,拿着图纸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半夏点头离去,身影一连好几天都没再出现。

时间一天天过去,房屋骨架没动改造起来很快。

自己把自己家一点点拆去。

自己又一点点重新把家修建起。。。

这种体验很少有人经历过。

李金行觉得它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自己似乎如同这老宅一般经历了新生!

整个人都在经受一场洗礼。

他老实,倔强,这些是他的脊梁。

可这不能代表他失败的人生,家徒四壁,老婆也跑了,他一直觉得孩子是自己唯一的动力。

曾经,他活着很麻木。

可眼下不同了!

李金行脸庞上依然满是沧桑,可那一双眼眸彻底燃烧起了火焰。

房子大体改造完成后,李金行被珙桐要求去多陪陪孩子,借此给赶出了老宅。

笑言,希望能留住最后的惊喜,让他与孩子一同感受。

他走后,珙桐在吊脚楼的室内空间重新进行了布局,一些老的柱子又上了漆,有红纸黑字的对联被张贴上。。。

屋后,有观景的大平台被搭建而出。。。

从改建开始一个星期后,半夏也归来了。

师傅开着车停在门口,向屋里运进了一个个木箱。。。

不久,改造终于全部完成!

孩童坐在父亲的肩膀上,欢呼雀跃,李金行抿嘴露笑,步履坚定的向家里走去。

一户户村民们听说了,也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

众人站在了门口,向前望去。

这吊脚楼老宅,从外边看似乎仍然不显。。。

第八十八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新年快乐!)

李金行家门前有颗和老宅一般古老的歪脖子树,据说是太祖父在建屋的同时种上的。

此刻,这老树前零零散散的有十数号人,一双双眼睛好奇的向门口望去。

夯土墙包裹着楼身,青瓦屋顶盖在其上。。。

整栋建筑似乎从没发生什么变化,依然是那样朴素,低调,就如同这大山深处的人家一般。

门檐不高,以珙桐的身高来看,要弯些腰才能迈入。

在此之前,老宅的采光性非常差,珙桐观察后认为,它很大的原因能就是因这夯土墙造成的。

事实上夯土墙是中国非常古老的营造技艺,几乎伴随着整个华夏文明,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在古时常被用来修筑城墙,用来围护房屋,中国不同地方不同民族都有他们各自的夯土工艺。

夯土墙也非常实用,防水、耐久、抗震,造价低廉,取材方便等等。。。

可同时,因为它夯土墙壁的厚实,使得窗洞、门洞面积相对狭小,导致了整个屋内的采光不足。

老宅的改造,要保持传统就意味着不能变其根基,不能大改。

于是珙桐对这幢老宅主要的变动就在于室内空间的重新划分,以及采光问题的解决。

它们都是在室内进行,从外望自然不显。

整座吊脚楼,可谓是内里藏着乾坤。

“李金行,咋不进去?”

“就是,快些推门,让我们也能跟着看看!”

“怎么还不动了?自己家你不敢进了?”

李金行站在门口,娃娃骑在自己的脖子上,他心里莫名的有些紧张、忐忑。

见到他这幅模样,身后的村民们有些迫不及待的催促着。

“爸爸,你怎么不动了。”

娃娃含着手指头,圆溜溜的眼珠子望着自家大门,跟着又看向了父亲,他有些不解,奶声奶气的问道。

“动!”

“这就动,咱们这就回家!”

李金行回过神,咧嘴,一口答应着娃娃。

脚步正要往前,他身后突然传来了动静。

李金行闻声停下,和村民们一起望去。

“爹,你怎么来了?”

“我爷,你也来看李金行家的新宅子啊!”

“你老什么时候也关心起这个来了?”

“爹,你也来了!”

。。。。。。

这一看,村民中开始不住有人喊出音来。

嚯,望去后。

只看见远处,一胖一瘦两个老头,身后跟着七八个相似年龄的老家伙们浩浩荡荡的走近。

或是独立前行,或是拄着拐杖,但莫不露出风风火火的气势。

村民们挠了挠头望着自家爹娘,打量了一眼,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跟着却又什么都没瞧出来。

“我们也来看看李金行的新家!”

有老人扯着嗓子大声应道。

乡村里的老家伙们往往在并不太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