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国宝级艺术家 >

第51章

国宝级艺术家-第51章

小说: 国宝级艺术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叔,我正想要找您呢。”

“您一会有空没?”

珙桐没有说破,却转而问道。

“有,李设计师有什么能帮到的您直说。”

“关于板万村小学改造的事情。”

珙桐一开口,校长眼睛一睁,脸上不由得就露出喜色。

“板万村的小学是我最重视的一处空间,所以一直压到现在,在我对整个村子充分了解后才准备动手。”

“我已经有了大致的主意,想您一会陪我去学校逛一逛。”

珙桐话音落下,李荣献用力点着头,口中接连道:“要的,要的。。。”

“半夏。”

说着,珙桐转头向远处忙碌着的半夏姑娘挥了挥手,张开嗓子一阵高喊:“带上电脑,跟哥走!”

周边的工人纷纷张望,不远处,芊合也带着顶施工帽,小脸上抹着灰,她一听大眼睛笑成了月牙,很喜欢团队间的这种氛围。

那边被珙桐喊着的半夏,俏脸微红,却很快装作平静的点了点头。

跟着校长来到了板万村小学,小学是三层的砖混结构,功能非常单一。

随着一声‘嘎吱’声,学校的铁门又一次被打开。

三人站在门口,远望,学校就在山脚下静静伫立。

“学校其实才是整个村子的核心。”

珙桐沉声道:“它代表着薪火的传承。。。”

“板万村的这所小学所具有的意义应该更深重。”

半夏和校长没有应话,听着。

珙桐的声音显得有些悠远:“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不只要学到外面的知识,亦是要接受自己本族文化的熏陶、传承。”

“他们要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着了解!”

珙桐顿了顿,转口向李荣献问道:“叔,现在孩子们对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了解的多吗?”

这一问问的李荣献哑口无言,有些愣住了。

就好像村子里传统的吊脚楼被舍弃一般,这些传统的东西在学校中渐渐也被丢失。

“叔,我准备在这操场的部分加建一幢建筑,与老教学楼和侧面的职工宿舍相联系,成不?”

“我观察了,整个学校不只缺少传统的教育,而且没有一个公共的阅读区域。”

“加建的建筑将会做为乡土博物馆以及阅览空间使用。。。”

李荣献脸色涨红,用力点头。

一行人穿梭在教室里,走过每一个房间。

最后,珙桐坐在校门口的石阶上,掏出了厚厚的本子与钢笔。

半夏抱着的电脑被打开,小学的整体模型以及数据出现,看着,并记在脑海里,笔触果断的开始转动。

新的建筑是两层,一层是依着山势的半地下结构,二层是传统木结构,有通透的落地窗。

它的屋顶是经过设计改造过后的坡顶,宛如鸟翼般轻盈,预示着翱翔于希望。。。

连接半地下结构与建筑主体、教职工宿舍的是模仿山势变化而修建的楼梯,非常具有游戏性,上上下下呼应着半依山的板万村。。。

当珙桐停笔时,天都快黑了,那本子中山脚下的小学仿若山间的精灵,迷人、活泼,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从珙桐动笔开始,李荣献眼睛就几乎一眨不眨的望着,他很紧张,甚至能听见自己砰砰的心跳声。

因为他明白,这纸上的建筑就代表着未来板万村一代代学生们的希望!

当见到最后的成图后,李荣献整个人都为幸福所笼罩。

身子都在颤抖,畅想着未来的自己,在这新的学校里为孩子们上课的那天。

第七十七章都还有希望(大家平安夜快乐!)

夏女士一家归来的倒数第二天,所有工程纷纷停工。

施工队陆续撤离。

这天下午,老王、老刘还有节目组的摄影师重新站在了院子门外。

明晃晃的阳光洒在众人的脸上,几个年轻人很激动,一再的深呼吸了数次才勉强平复。

“吕儿。”

“珙桐!”

“你们能看到吗?”

老王对着摄影机兴奋大喊。

“吕儿。”

“桐儿,我们做到了!”

老刘搂着老王的脖子,拼命挥着胳膊,迫不及待的插入。

与此同时,沪上团队,以及板万村珙桐一行人正坐在电脑前看着同步发来的直播。

“真棒,终于熬过来了。”

“多亏了桐儿,不然咱们在第一天就懵了!”

“还好我们选择了信任。”

在沪上的吕儿眼圈泛红,不住自语。

家居集团团队众人也聚着,等着验收。

他们也激动,因为太不容易了,期间因为数据不准确,家居集团的设计师、工人也都反复在修改。

为了赶工期,十四天,加班熬夜了有十天!

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煎熬!

集团大小姐冯京墨眨巴着眼睛,看着众人,小鼻子嗅了嗅,觉得空气里都被激动的情绪充斥。

板万村,珙桐的房间。

老杨、半夏、芊合大家伙也都纷纷等着欣赏这另一处战场的成果。

老杨有些紧张,有些期待。

从一开始,他做出决定支持珙桐接收另外十户家庭的委托时,他就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

甚至为了能保证其它战场得到台里充足的资源,老杨和领导都签下了军令状。

“这俩个小子。”

珙桐看着都快贴到镜头上的老王、老刘俩人,笑着轻骂一声。

说着,摄像镜头变了,向院子转去。

先印入眼帘的是白色的铁门,设计师在铁门正下端贴心的预留出了一块小小的宠物门。

紧临铁门一侧挂着木雕制成的门牌。

门牌上先是刻着飘逸的四个大字‘生机小宅’,大字下是两个小字‘夏家’。

“桐儿,这是你前几天寄过来的门牌!”

“我们给挂在了这里,你觉得怎么样,还合适不?”

“哈哈,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

老刘介绍道。

‘生机小宅’是珙桐为这新生的宅院起的名字,门牌是珙桐用板万村废弃的木料亲手雕刻并送去,含着对夏女士一家的祝福。

珙桐虽然情商比较低,但却十足是个暖男。

镜头继续移动。

打开铁门,进门后就是经过改装的花园,木制的平台把院子里的空间划分成了具有不同情感的两部分。

木板一侧是惬意、是舒适,土地一侧是生机、是自然。。

小院靠着墙壁的一侧有特意给孙子搭建的秋千,有为家中宠物狗设计的狗窝。。。

整个庭院无不蕴含着设计师的细心与关怀。

“吕儿,珙桐,觉得还满意不?”

镜头围绕着庭院缓缓转动,老刘喜悦的声音传了出来。

这院子哪还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建筑,分明是最舒适的现代豪宅。

院子另一侧特别做出了便于洗晒的洗衣台,有洗衣机藏在下面。

原先院中的防潮洞也被珙桐改造成了夏父的工作间,高度很舒适,还有着可变化透光的百叶顶棚。

老王、和老刘踏上拐角式的四级台阶,站在木质平台上,这木质平台可以被打开,下方是储纳箱。

吕儿,还有家居集团的所有工作人员纷纷咧开嘴,睁大眼睛看的越发仔细。

他们非常满足,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

冯京墨转了转眼珠子,却奇怪的察觉出一丝不协调,只听她口中轻吐:“生机小宅?”

老杨用力的拍了数下大腿,悬着的心放到肚子里。

跟着,生出满腔的喜悦!

大的风险意味着大的回报,在这几期节目过后,老杨必将平步青云。

屋里大家都很开心,可只有半夏注意到了,一旁坐着的珙桐脸上却没有露出喜悦,甚至眉毛轻蹙。

他在琢磨。

觉得这庭院完全符合自己的设计,可偏偏有一丝说不上来的不对劲。

把这丝疑惑放在心里,慢慢思索。

“下面让我们进入房间。”

老王率先跑到门口,笑嘻嘻的推开房门。

从这一方小院可直接进入两个房间。

大大的落地窗让阳光没有遮挡的洒入了室内,曾经母亲的卧室被多功能隔断家具分为了两个区域。

外部是一家人休闲娱乐的客厅,家具上方是夏女士回娘家时的客房,下方是书桌。。。

厨房成为功能性入口

厕所干湿分离

室内装修的很舒适,非常贴心,几乎所有家具的尺寸都是从老人出发考虑。

色调并不浓烈,有些素,让人淡然。。。

对于十三天这个数字来说,这样的成果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混乱老宅完美进化成了舒适豪宅。

让人不敢相信,前后的房子是一户人家。

镜头里,老王和老刘脸上的笑容几乎都已经溢了出来。

“桐儿,怎么样,还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吗?”

老王掏出手机拨通了珙桐的电话,按耐着喜悦问道。

“可以。”

除去院子的瑕疵,其它部分都达到了计划,珙桐轻声应道。

“别忘了让工人最后去一遍甲醛。”

珙桐顿了顿,又嘱托一句。

他的声音透过摄像机传到了吕儿,家居团队的耳中。

话音刚落下,老王、老刘,沪上的吕儿一众纷纷欢呼出声!

在此之前,施工期间他们生怕夏女士一家突然赶回,可现在,所有人只盼着夏女士、夏母、夏父能快些回来。

快些看看,这位他们做的惊喜!

没人注意到,冯京墨走到角落,悄悄打了个电话。

一辆不知运载了什么的货车当即从沪上再一次出发驶向了青岛。

当天傍晚,沪上吕儿和家居团队,青岛老王、老刘和施工团队纷纷下馆子,喝了个宿醉!

而在板万村的珙桐细细琢磨许久,仍想不出缺失的部分,有一种当局者迷的茫然。

索性不想,放下纠结,又向村子里走去。

和半夏一起,两人来到了村子里老人们聊天晒太阳的地方。

也不嫌弃,在一根木头上互相挨着就那么坐了下去。

这些老人都上了年岁,脑海中有布依族最传统的岁月。

他们中有几个大爷见到珙桐和半夏到来,还特地从家里拿出了古乐器,即兴为两人表演了几段布依戏和八音坐唱。。。

临末,大爷感慨,这手艺现在都没人愿学了,早晚要消失在岁月下。

“谢谢大爷,您的手艺没的说,属这个的!”

珙桐比出了个大拇指,露出白齿,大声道:“您就放心吧,将来一定有的是人学。”

“到时候,咱们收学费,不给钱,不教!”

老人们不信,连连摆手。

珙桐也不多做解释,只深深忘了一眼那些老的物件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跟着带着半夏去其它地方继续溜达。

老人们继续在阳光下,默默的感悟着时光的流逝。

离开后,珙桐和半夏又来到了一处老吊脚楼。

这户人家非常贫穷,在整个板万村都属于贫困户。

与其他户人家相比,这户人家非常传统,祖祖辈辈都在传承、坚持着老祖宗们的传统,是板万村的酿酒人。

男主人非常热情的招待了珙桐和半夏,为两人端上了自酿的布依酒。

半夏只小抿了一口,脸带就透出了红润。

珙桐缓缓喝着,品尝着酒中的醇厚,与古老的技艺。

“大叔,现在村里就您一户人家还在酿这个酒吗?”

“是的,都没人要喝了。”

“那您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

“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到我这代就消失了!”

“那您以后会让您的孩子继续酿酒吗?”

对话到这里,戛然而止。

酿酒人沉默了,他可以受苦,却不愿孩子继续这没有希望的事业。

“大叔,谢谢您的招待!”

喝完酒,又在楼里四处有意、无意的看了看,珙桐向秉承着传统手艺的男主人告别。

拄着门边望着两个年轻人离去的酿酒人不曾想到,这两碗的酒给他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