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争龙道 >

第139章

争龙道-第139章

小说: 争龙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此湖州在江南的地位这个时代很是重要。
    到了湖州,李霖便带着李业等人下船进了湖州城之中,湖州城说起来是江南的大城,但是比起徐州城的规模还是小了很多,不过这里却比较繁华,从余杭过来的行旅还有从北方前往余杭的行旅都会在这里停一下,于是这里就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经商的铺面很多足足占了三条街。
    粗算一下在这里经商的商贾起码有一二百家之多,商品也林林总总比较齐全,上一次李春、李业南下,便把湖州当做了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在这里盘亘了一段时间。
    李春、李业在这里找到了一家在湖州当地很有名望的大户人家,与其谈妥了一些买卖,这一次李霖率队南下,运送的货物之中,便有一部分是这家的订货,这次过来就是来这里交货。
    而李春李业选择的这个合作者,便是当地很有势力的世家大户司马家。
    这个司马家族在二百年前,就是江南湖州一带的大户,祖上在大陈朝烈祖立国的时候,投效了当朝皇族许氏,帮着许氏控制了湖州一带,并且家族的族人组织了一支水师为大陈朝控制江南吴地立下了大功,所以大陈立国之后,受封高官,家族也在湖州崛起。
    这二百年来,司马家始终人才辈出,每一代人都有在朝为官之人,最差的也是六七品官,时不时还会出个五六品的官员,所以司马家在湖州,基本上算是一个郡望之家,就算是赶不上郡望之家,起码也相差不远。
    司马家族人口有数千之多,不单单为官,也经营了很多产业,触角伸到了各行各业,在江南各地都有他们的生意往来,所以李春李业到了这里之后,便联络上了司马家,把神仙醉和青盐的样品给了他们。
    司马家在湖州铺面的管事掌柜品尝过神仙醉,并且看过了青盐样品之后,第二日便找到客栈,同意了和李家合作,在湖州一带代…销神仙醉和李家的假冒但不伪劣的“青盐”,司马家还给李家出了一个很合适的价格,对李春李业二人很是客气。
    司马家很有商业头脑,一眼便看出了这两样东西的价值,神仙醉是他们目前见过的最好的美酒,南方没有一种美酒可以与之相媲美,而且青盐这种东西在江南极为少见,价格高企不下,而且还没有货源。
    别看江南并不缺盐,可是多都是一些粗糙的海盐,口感味道都远没法和青盐相比,有钱人家就是拿着钱,也买不到青盐,在徐州一斤青盐可卖到一贯钱的价钱,可是在江南这边,两贯一斤都有价无市。
    李家带来的神仙醉五斤装的酒坛,一坛要价一贯半,在这边司马家有信心轻松卖到两贯以上,江南虽然人口不多,但是有钱人却并不少,这里土地便宜,而且物产丰富,湖州这边司马家已经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养蚕业,每年产出大量蚕丝,质量比起北方的蚕丝质量还好,有湖丝之称,所织就的丝绸锦缎也十分精美,丝毫不比北方的丝锦质量差。
    现在南方养蚕业正在逐步发展起来,各家各户都习惯性的开始养蚕,产量年年都在提升,所以南方现在的有钱人还真就不少。
    李霖当然知道,在周元所生活过的另一个位面上,历史走势和这个位面上很是相似,原来桑蚕业并非是南方的特产,北方才是原产地,但是因为不断的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经济文化不断南迁,才逐步导致桑蚕业重心南移,而且本身江南气候就适合发展桑蚕业,于是后来北方中原的桑蚕业逐步衰退,桑蚕业也成了江南的特产。
    这时代目前为止,桑蚕业主要产地还是集中在江北,特别是中原一带,甚至远至鲁地,徐州一带桑蚕业也很发达,但是可以预见,当南方的桑蚕业发展起来之后,江南的蚕丝、丝绸质量和成本都会比北方占有更大优势,迟早北方的桑蚕业会被南方挤垮,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罢了。
    其实用不了多久,当北方十王之乱开始之后,北方的桑蚕业和很多产业就开始衰落了下来,大批工匠南逃到了江南,江南各行各业都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目前看来,南方的桑蚕业就已经开始蓄力了。
    李霖觉得自己来的很是时候,刚还江南现在处于一种发展前的空窗期,早走半步有时候比早走一步更合适一些,李家现在来江南发展,可以说一点都不晚。
    进了湖州城之后,在城门处李霖观察了一下这里笼罩着城池的气运,湖州城的护城气运整体上呈现出淡黄色,微微有一丝红色,这样的气运和徐州城的纯黄色略带青色的气运相差不少,但是也已经相当不错了。
    毕竟徐州的人口比之湖州要超出湖州很多倍,仅仅是徐州城内的常住人口,就基本上有十几万,而整个湖州全部人口,也只有三十多万,城内常住人口也不过区区只有数万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外地行旅,能有这样的淡黄色气运在江南来说,已经是相当好了,像他途径的锡州城,现在还只是纯红色气运,稍稍泛出一些黄色,比起湖州又相差了不少。
    在北方许多大县,护城气运就已经是纯红色了,甚至泛黄的也有不少,可见人口确确实实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气运,江南目前来说整体上气运还是有点差,这人气就是关键。
    
    第三十二章 观气
    
    进入湖州城之后,李霖并未让李业带着他们直奔司马家在湖州城内的店铺,而是先在城内转了一圈。
    城中的商铺区主要集中在城南一带,而城北一带则主要是湖州的大户人家聚集之地,整个湖州城的大户,基本上都在湖州城内有院落,李霖转过了商铺区之后,便信步转到了城北一带,装作看新鲜的样子,把城北几个数得着的大户家在外面看了一下。
    江南世家的院落和北方的豪门世家院落有所不同,这里的屋舍没有北方高大,但是却透着一种雅致的感觉,但是院墙却比较高,每家大户人家的院墙都有丈许以上的高度,用的也都是大块的青砖垒就,从外面看不出厚度,但是李霖开眼望去,却可以看出,这些大户人家的院墙都很厚实,起码都是三四砖的厚度,建造的十分坚固。
    这些世家大户每一家的院墙,圈起来之后,都可以形成自成一体的防御,简直跟一个城中城一般,必要的时候一旦城破,大户人家还可以凭借这些院墙自保,可见南方大户居安思危的习惯还是不错的,这也说明了南方局势并不十分稳定,大户人家都有自保的本能。
    走到司马家的大宅附近以后,李霖和李业等人找了个附近的酒楼,在二楼要了个雅间,窗口之外正好可以看到司马家的大宅,他们随便要了几个特色菜,又点了当地所产的一种比较有名气的美酒,权当休息坐下吃喝了起来。
    李霖装作没事,扭头朝着窗外的司马家望去,整个司马家的大宅被一种黄色的护宅气运笼罩着,黄色很是纯正,于是暗叹了一声,这个司马家果真是家底殷实,气运旺盛,这样的大宅是标准的黄宅,比起李家的大宅要强的太多了。
    像这样的黄色大宅,如果再北方的话,也就是个不错的世家,还称不上郡望之家,因为郡望之家的大宅,气运多是黄里透青,目前司马家还达不到这种程度,不过在南方来说,能像他们这样的黄宅,也真是不容易了。
    所以李业李春上次找到司马家合作,也是肯定打听过了之后,才做出的选择,这说明李业他们两个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确确实实是用心了,于是李霖夸奖了他们两句,让李业和李春都很高兴。
    余烈当然不知道李霖在湖州城里面瞎转是为什么,只能跟着李霖到处转悠,他们刚才看了一下城南一条街的商铺之后,多少有点失望,他们余家不比李家,有神仙醉、青盐、精铁这样的商品,而他们余家主要的特产是麻布,这在徐州一带是小有名气的。
    余家其实以前家族赖以为生的主要商品,就是纺织业,他们余家家传有织布的技艺,所织就的细麻布质地致密,手感柔软,穿着舒服,色泽也比较不错,所以在徐州一带比较畅销。
    同时他们余家也产丝绢之物,同样质量不错,所以这次他们南下,主要带的商品就是麻布和丝绢,想要在这边也打开销路。
    可是刚才在湖州商铺区转了一圈之后,他发现他们家的麻布和丝绢产品在这里优势并不很大,已经有不少商铺在经营这些东西,他看了几家的商品之后,发现其中两家的麻布和丝绢比起他们余家所产的东西质量上一点不差。
    至于价格上,他们多多少少有点优势,但是除去船运的费用之后,运到这里却已经没多大的价格优势了,这让余烈多少有点失望,有同类质量产品的竞争,他们就不要想获得高利了,以后还要面临着和同行的竞争,这让余烈有点郁闷。
    李霖也看出了余烈的郁闷,于是便劝慰了他一番,目前看来余家的商品在这边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李霖却给余烈出了个主意,那就是余家也可以想办法在江南择地置业,直接在这边进行生产,这么一来就免去了长途运输的麻烦和费用,如此就可以获得价格优势。
    余烈想想也是,于是便暗自记了下来,等着这次回去之后,就和父亲商议,也效仿李家,在江南置业,这样的话不但也为余家找了一条退路,还可以打开江南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他听了李霖对江南桑蚕业未来的展望之后,觉得余家与其继续在徐州发展他们的桑蚕业,倒不如来江南发展。
    这里的气候更适合发展桑蚕业,要是在这里能圈占一大块山地,专门种桑养蚕的话,以余家目前掌握的技术,肯定比这里原住民更有优势,所获得的蚕丝质量也会更好,于是余烈也就放下了心中的郁闷,开始和李霖又有说有笑了起来。
    转了一圈之后,李霖停在了一处大宅附近,对李业问道:“这座大宅是何人家的大宅?看起来占地着实不小嘛!”
    李业看了看之后,想了一下道:“这个倒是不太清楚,不过据我估计,这座大宅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湖州当地另外一个世家大户范家的大宅。
    这范家和司马家一样,都是当朝勋戚之家,在本地同样势力很强,比起司马家并不相差什么,据传这范家有一族人,时下就在余杭为官,而且官至长史之职,在余杭郡一般没人能招惹这范家!
    但是据传这范家和司马家关系并不很好,可能是因为两家都在湖州,所以有利益纠葛,不过这种事暂时咱们还管不着!”
    李霖听罢之后便明白了过来,刚才他观看这座大宅的气运,发现这大宅也是纯黄气运,比之司马家丝毫不差,甚至还略超司马家一头,原来这范家居然有人在余杭郡当长史,难怪气运这么强,于是便暗自记了下来。
    走了一圈之后,直到下午李霖才在李业、李春的陪同之下,来到了司马家在城南的店铺之中。
    司马家的店铺名叫九福坊,并没有直接用司马家的名头,算是稍微掩饰一下,但是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九福坊其实就是司马家的产业。
    这司马家的九福坊占地很大,前面的铺面就占了近十间,而且是两层楼的铺面,下面的铺面对外营业,上面可做仓库或者是谈生意的雅间,也可以供账房之类的在上面办理公务,估计后面也占地不少,也不知道有几进院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