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沸腾时代 >

第39章

重生之沸腾时代-第39章

小说: 重生之沸腾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诚声音有些低沉的说道。
杜长白拍了拍苑至诚的肩膀安慰道:“苑连长不必难过,小鬼子蹦达不了几天,我们会让他们得到报应的。”
“长官愿意收留我们?”苑至诚激动的说道。
“欢迎你们加入啊!苑连长,不瞒你说,我的队伍里还正缺工兵的编制,这样吧,你还做你的工兵连长,带着你这几十号兵,我再给你补足了兵员和装备,你抓紧时间恢复和训练,如果成绩不错,我再给你扩大编制,怎么样?”杜长白不假思索的答道。
“谢谢长官,谢谢长官,我苑至诚一定好好训练队伍,报答长官知遇之恩。”
张世贤、徐会之在台下全程观看了杜长白的招兵表演,亲眼看到杜长白将一群惶惶不安的俘虏变成一个个嗷嗷叫的报国志士,都不禁心下佩服,只有吴济民老神在在的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
徐会之感慨的说道:“以前北伐时,总觉得我们宣传部的那些共产党员了不起,三言两语的一煽乎整个队伍就不要命的往前冲,今天才发现我们的团座大人才是高人啦!”
在刚刚结束的17团主要领导会议上,经吴济民推荐,杜长白同意,徐会之就以少校参谋的身份加入了第17团。因为目前第17团俘虏较多,成分复杂,宣传教育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在团里专设了教育训练科,徐会之目前就主管这个教育训练科。
按照会议商定的结果,在建的独立团团长推荐由第17团副团长张世贤担任,参谋长就是第17团新任的宣传科长徐会之,其他的营连长也都有了大概的人选,不过,这都还只是预案,一切还要等待旅部的正式批复下来之后才可以运作。
然而,和预想的不同,这回旅部的批复回来的异常迅速。四月十五日,廖庄敏被王以哲从沈阳撵了回来,北上请战的申请还没有消息,但新部队的组建被批准了。新部队的名字被改成教导团,东北陆军第一旅教导团,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连串让人瞠目结舌的人事任命。
教导团团长杜长白,副团长兼军士队队长高福源,总教官杜长龄(兼),副总教官吴济民,步兵教官王维藩、马镇夷、王肇治、于景岩、徐会之,炮兵教官何宏远。
原来上报的独立团团长张世贤被任命为第17团新任团长,廖庄敏职务不变,还是第17团参谋长。
伴随着人事任命而来的是一纸命令,命令教导团即可开拔,返回沈阳,驻地为沈阳东大营(东山咀子军营),原第17团交由新任团长张世贤随后带回,新老团长交接仪式在沈阳举行。
张世贤成了第17团团长,却又整出个教导团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怎么回事?杜长白拿着旅部的电文有些麻了爪,事情第一次脱出了掌控的范围。


第四十九章 超级豪华的阵容
更新时间2011…3…16 8:04:15  字数:3235

 会议室内,杜长白、张世贤、廖庄敏、吴济民、徐会之又坐在了一起。
“老廖,这是怎么回事?你快给解释解释,我这脑子有些不好使了。”杜长白急切的问道。
“团长,有什么好解释的,我们正撞到人家枪口上了呗!不过,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新单位不是同意组建了吗?都是精兵强将,根本不用我们从老17团抽出来多少人,既无损于我们的战斗力,又能快速成军,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大好事啊!”
原来,旅部王以哲、赵镇藩他们正准备筹建一个步兵研究班,培养旅内军官的作战指挥能力,计划由各团抽调上尉以下的军官,作为期6个月的轮流训练,并请讲武堂教务主任、日本步兵学校毕业的杜长龄负责主持,由王维藩、马镇夷、王肇治、于景岩、何宏远等受过专门军事学校教育的军官担任教官。
而且,为了培养步兵研究班学员实兵指挥能力兼培养部队的基层士官,王以哲还准备特别成立一个军士队,由各团营连挑选稍有文化的士兵参加。
本来王以哲、赵镇藩还在为步兵研究班实兵指挥的事头疼,杜长白、张世贤这组建独立团的申请一报告上去,正好给他们解了围,将步兵研究班换成教导团,他们现在不仅军官的实兵指挥问题解决了,就连士官的培养都不成问题了,杜长白一头撞到了王以哲的怀里,这叫正中下怀。
计划报到张学良那儿,正计划建设新型军队的张学良二话没说就批准了,他的批示是这样的:第一旅组建教导团为预备役军官、士官提供实兵指挥的机会,甚为必要,以后讲武堂生员毕业,亦先去教导团见习可也。
这下好了,教导团成立就板上钉钉了。而且,让教导团驻扎在东山咀子军营,既保护了东大营的安全,又方便讲武堂安排毕业生实习,简直是一举两得啊!
说起来,杜长白还拣了个便宜,前一段轰轰烈烈的搞训练,让旅部、东北军司令部都知道了有杜长白这号人物,因此,这回组建教导团,他很自然的就成了团长的热门人选了。好家伙,教导团团长,那跟普通步兵团团长可不是一个概念,搞不好,军衔都要高一级,以后东大营里讲武堂的毕业生都要到教导团里来镀镀金,杜长白很快就要桃李满天下了。
听完廖庄敏的一番分析,众人算是长舒了一口气,不是上头对这边私自扩兵不满就行。不过,杜长白还是很郁闷的骂了一句:借鸡下蛋,妈拉个巴子的,这到底是谁借谁的鸡下蛋?
军令如山,杜长白只得收拾东西打道回沈阳,跟着他回去的还有40个从第17团3营挑选出来的准备参加教导团受训的军官和老兵以及刚完成从俘虏到新兵身份转换的绺子们,第17团其他被选送教导团的人员还在前线,接到电报后也将会很快赶回沈阳。
不过,杜长白还是给摩天岭留下了600个思想和身体素质各方面极佳的好汉子,他们都是吴济民从新兵中挑出来的技术兵种和步兵中的佼佼者。这次组建教导团,第一旅各个团营都要挑选一部分精英过来作骨架,也不缺这几百个潜质好的,还是给张海天、陈烈的义勇军以及老部队第17团留点精华吧!
这次招收的新兵素质较高,杜长白除了白捡了一个工兵连之外,还多了一个野炮连的老兵。这还多亏了郭松龄,他的反奉失败,不仅将一个工兵连丢在了野外,还将一个追随他的野炮连也扔进了土匪窝。
虽然这两个连现在都残缺不全,人员不足半数,加起来也只有150人,但是精华仍在,两个部队的主官工兵连连长苑至诚以及野炮连连长陶小娃还在,因此,杜长白打定了注意要将他们连同另外的100多个素质好的步兵一起留给张海天和陈烈的义勇军第一旅。
另外还有300人是杜长白准备留给第17团的,他们都是俘虏中身体素质极棒的。杜长白数次从第17团抽调人手,这多少会影响全团的战斗力,尤其是杜长白的老一营,骨干的血都快流干了,因此,杜长白准备给他们输输血。
四月十六日,杜长白回到沈阳,立刻赶到旅部报道,在旅部他见到了他未来搭档的一票同僚和手下。
总教官杜长龄,字鹤年,1902年出生,1923年东北讲武堂第四期毕业,1926年由少帅张保送至日本步兵学校学习,1929年毕业返回任东北军讲武堂教务主任;现被旅长王以哲聘请为教团团兼职总教官,每周负责组织一次军官专题讲座和研讨。
副团长兼军士队队长高福源,字绍卿,1901年出生,后在北京汇文中学读书。1921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1923年秋,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习。毕业后,历任连长、少帅卫队营长。
步兵教官王肇治,字汉初,1899年1月生,辽宁海城人。1921年中学毕业,参加了东北军,考入东北军军事教导队。1922年考入东北讲武堂5期步科。毕业后,任东北军排长、连长。1925年赴日本士官学校步科深造,今年刚刚回国。
还有教官王维藩、马镇夷、于景岩、何宏远等人,他们有的是日本步兵学校毕业的,对步兵有专门研究;有的由日本炮兵学校毕业的,在炮兵战术方面比较擅长;有的则是东北讲武堂毕业有过实战经历,再加上黄埔出身的副总教官吴济民,徐会之,简直是群星荟萃呀!
听着王以哲一个一个的介绍,再看看面前这些个超级豪华的阵容,杜长白不由有点心虚,我的天,这都是民国牛人啦!随便拉一个出去,今后那都是师长、军长的前程,现在倒好,都拢到教导团这座小庙里来了。
“旅座大人,您真舍得把他们都交给我?不怕我一仗把他们都打没了?”趁着人员分散的间隙,杜长白悄悄的在王以哲耳边说道。
“说什么呢?臭小子!打仗不打仗的事暂时不是你能决定的,当务之急,是你要把他们组织起来,把教导团组织起来,让他们源源不断的为我们旅,为东北军培养人才,后备人才,懂吗?”王以哲狠狠挖了杜长白一眼,要不是这么多人当面,他恨不得踢他两脚。
懂,我懂,杜长白心说老子最缺的就是军事人才,现在我是教导团团长,有现成的便宜教官,不用白不用,看我怎么榨干你们?
要说办事效率最高的还是军人,杜长白当着王以哲的面,公布了教导团团部、团直属部队以及三个主力营的主官名单:
教导团副团长高福源,副总教官、参谋长吴济民,教育训练科科长徐会之;
第一营营长王肇治,第二营营长马镇夷,第三营营长王维藩;
炮营营长何宏远,重机枪连连长于景岩。
主官一确定,下面的事就好办了,各团抽调过来镀金学习的军官和士官除了还在路上的第17团部分人外都已在大操场上恭候着呢,同时在操场上踮脚等候的还有杜长白带回来的1200个新兵。
杜长白也不啰嗦,从王以哲手中接过团旗,带着一大票人马直奔大操场,有着这么一大帮子牛人,他对教导团的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不过,眼前的事还是要抓紧时间快速成军,想办法在中东路大战中出场,要不然,看着己方的部队在苏联人的轰炸和打击下损失惨重,自己却在旁边袖手旁观,不说其他的,单是自己的良心都过不去。
也许是感受到了杜长白的执念,他前线的部队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杜鸿军在打下冷家堡之后因为俘虏财物都有人接送,没有了负担,就又马不停蹄的杀向了吉林哈达岭的北部南楼山。
南楼山有一股帮会势力,首领名叫姜再新,现年25岁,原名姜重国,曾经在川军服役,官至连长,后不满军阀连年混战,改名姜再新,出川寻找新的道路。
不料中原地区也是战火连连,不得已远避关外,没想到却又被绺子打劫,感觉这里盗匪横行,没有势力不行,就在松花湖畔收拢流民,建立帮会,用军队的方法进行训练,结社自保。
姜再新打击巨盗,惩治流匪,也间或做一些无本的买卖,所部虽然有着江湖帮会的性质,却并不骚扰百姓,自行在松花湖畔垦荒,过着亦匪亦民的生活,拥有人马2000余人,他的亲兵队战斗力尤其强悍,只是眷属较多。
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杜鸿军十分佩服,认为他和自己的三弟杜长白是一类人,都是忧国忧民的好汉,决定亲自上门劝降。一番恳谈之后,杜鸿军了解到姜再新对当兵吃粮打老鬼子都没有异议,毕竟不是打内战,只是顾虑他走后兄弟们的妻儿老小没人照顾,这一带的盗匪可是厉害的很。
杜鸿军二话不说就先带兵将南楼山至松花湖一带大大小小的绺子势力和水寇全部清除干净,除恶行昭彰者被杀之外,700余绺子和水寇全部被编入了他的新兵营,彻底解决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