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064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64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就让曹元取内务府银行一万两银子的银票来。

    递给李卫。

    银票每张一千两,总共是十张。

    李卫见了,忙道:“用不了这些。

    太多了!”说着,数出五张留下。

    剩下的要交还给曹颗。

    曹颗道:“你还是先拿着。

    伯母既来,妓子与侄儿、侄女们指定也都要跟来,”听说大侄儿也十几岁了,离娶媳妇也没几年,宅子小了,怎么够住,还是宽敞些好李卫是豁达之人,听曹缅这样说,也就郑重地道了谢,没有再锣嗦。

    道:“那我李卫就谢过曹爷了,还请曹爷传下纸笔!”虽说曹颗很想大方地说一句,不用立字据。

    但是又怕李卫多想,便使人奉了纸笔过来。

    倒是李卫,见曹颗听了他要纸笔后神色淡淡的,有些不好意思,道:“曹爷请勿多心,不是李卫小家子气多事。

    只是李卫即将赴外任,要是有个闪失,还是凡事稳妥些好曹颗听着这话,有些古怪,倒不像是去做官,怎么像是去送死的。

    “又折此去”另有旨意不成?”曹颇压低了音量,问道。

    李卫看了他一眼,轻声道:“不瞒曹爷,听皇上的意思,还让我辑盗曹融愕然,这直隶宿卫京畿,重军镇守,最是太平不过的地界。

    怎么还闹出“辑盗。

    来”(未完待续)

第十卷 游龙舞 第一千零一章置产

    柑颊不明白直隶何外有匪可剿,但是瞧着李卫的模样,嘶咒侃液这个话题就此打住,两人都没有多说。

    随意揣测上意,是为不恭。

    那人已经从铁面王爷成为九五之尊,他们这些做臣子,只能越发谨慎行事。

    少一时,李卫提出想要去见蒋坚。

    他们两个。

    是老友,离别之际。

    自也有话交代。

    曹颗就没有跟着同去,唤了个小厮。

    带李卫过去蒋坚所在的跨院。

    李卫对蒋坚说什么,曹颇不得而知。

    因李卫提及买宅子之事,曹颇也留心起内务府银子宅子之事,对初瑜说道:“咱们要不要挑两个宅子?”说起来,西府这边,在城里并无旁宅,只有初瑜陪嫁两处。

    一处四进的宅子空着,一处三进的住了韩佳氏母女。

    韩佳氏撤出稻香村股份时,那处宅子的地契与房契就让初瑜赠给韩江氏。

    韩江氏本不肯收,耐不住初瑜挚诚,最后还是收下。

    只是因内城只能住旗人,这相关手续还没有办。

    初瑜只是在地契与房契外,附上自己加了印的手书,将转送之事分说清楚。

    曹颗想得是以备李家抄家后,安置李家进京来人;初瑜听丈夫这样说。

    还以为他是想要给儿女置产。

    “是该寻宅子了,天慧、妞妞,过几年都要嫁人,需要陪嫁。

    恒生与小叔也渐大了,趁着这几年,也该就近寻宅子。

    又不是天天有卖宅子的,正经寻到可心的也要有些日子。”

    初瑜带了几分雀跃道:“前几年田嫂子买时,咱们就当买。

    这几年房价、地价都帐了。

    还是早买早安心,省得过几年再涨。

    田嫂子前些年买的三进的宅子,拢共才花了八百两,现下几个八百两也打不住。”

    她是当家主妇,对于民生经济也都晓得些。

    内城的宅子贵,寻常小四合院也要四、五百两银子,两进的小院,就要上千两;三进四进的大宅,则是几千上万。

    不过,曹家还真不缺银钱。

    不管是初瑜手中的银钱,还是曹家广州生意的进项,买几处宅子都绰绰有余。

    “母亲名下,除了给长生买处宅子外。

    再使人买两处宅子,不拘位置。

    要房间数多些的。”

    曹颗想了想。

    说道。

    初瑜听了,有些不解。

    曹颗稍加思量,便将自己关于李家兴衰的“猜测”讲了讲。

    没有说的那么详细,只说李家在江南多年。

    早年又曾倒向过二阿哥与八阿哥,怕是新皇难容。

    初瑜听了,露出几分担忧:“会不会牵扯到老太太与爷集上?”在世人眼中,李家到底还是曹颐的母族。

    曹颗摇摇头,道:“应当不会。

    母亲的身份,并不算秘辛。

    这些年,只差没有归宗,其他的也算过了明路。

    加上我同父亲这些年,只做纯臣。

    皇上还清算不到我们头上。

    皇上赐东西下来,也走向咱们示好。”

    初瑜听了,这才放心。

    想起之前丈夫嘱咐了几次,要留意李家来人,原来是这个缘故。

    曹家在内务府有股份的,每年年底内务府拍卖,都有曹家的帖子。

    但是那边押的宅子,多是大宅小些的宅子供不应求,价格并不低,曹家未必能拍上。

    因此,除了等着内务府那边的帖子,初瑜也同曹元商量过,让他留意内城的宅子。

    不提曹家怎么留意新宅,就说朝廷上,如今风头正劲的不是直接封爵为亲王的十三阿哥,而是总理大臣隆科多。

    年一月二十三,新皇登基第四日。

    下恩旨,俸国维遗下的一等公。

    由隆科多原级承袭。

    虽说在隆科多夫妇眼中,此公爵早已是他们囊中之物,但是在终氏宗亲眼中,并非如此。

    这礼仪传家,讲究的是嫡庶之分,长幼有别。

    真要是承袭爵位,也不当落到隆科多身上。

    隆科多只是俸国维三子,虽说他上面两个兄长已经病故,但是却有长房嫡子在,就是已故温宪公主额驸舜安颜,当今皇上的亲妹夫。

    因早年党附八阿哥,舜安颜被削了额驸,禁锢在家,后来虽释免,却再也没有起复。

    在皇命之下,这宗法族规就不算什么。

    谁都晓得隆科多现下红的发紫。

    谁会有心思为一个被削爵的额驸说话?再说,终家嫡支两门,长房终国纲一支早已不如二房终国维一支显赫。

    两家家主是堂兄弟,长房也不好就二房家务事指手画脚。

    隆科多发妻赫舍里氏身故,侧室李氏扶正,自是妻凭夫贵,得了国公夫人的诰命。

    正当旁人想着怎么巴结新国公时,雍正在几位总理大臣与大学士面前。

    又亲口下了一个恩旨。

    那就是隆科多的身份,是新皇的嫡亲舅舅。

    往后奏折中。

    不许直书“隆科多”要在其名前加“舅舅”二字,称“舅卓隆科多”不仅几位大学士诧异,连三阿哥与十三阿哥都怔住。

    没有像往常那样应和。

    直接在名号前书长辈称呼的,本朝也有先例,都是在皇上即位时叔王辅佐。

    才会给此尊崇。

    隆科多不是宗室诸王,皇上也不是幼年登基,这样的尊崇有些过了。

    这不像之前的承爵,只涉及俸家家务;这“舅舅”之号冠上,隆科多的身份,就不单单是臣子,不仅所有的大臣见了隆科多都要执礼。

    连宗室诸王也不能幸免。

    隆科多听了,也甚是意外,连出列跪下,道:“奴才惶恐,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奴才未建寸功,德行有限,怎敢厚颜妄承皇恩?”雍正见状,起身亲自搀扶起隆科多,道:“联说过,在联面前,舅舅不必跪,舅舅忘记了?皇额娘去的早,舅舅这些年对联多有看顾,联都记在心上。”

    旁边原想劝谏的几位大学士,听了这话,都合上嘴巴。

    太后与皇上关关系冷淡,皇上登基伊始。

    尊崇养母一族,也算报养恩,不容外臣说嘴。

    三阿哥则是低头冷哼,如此礼遇终氏一门,不外乎抬高自己的地位,以继后嫡子的身份来说明得位名正言顺。

    再怎么热闹,养子就是养子。

    他生母出身低微,母族不过是包衣奴才,有什么自欺欺人的。

    十三阿哥则是心惊,在众人见驾前,他已经到御前。

    雍正只提了隆科多如今任总理事务大臣,差事繁忙。

    毒军都统衙门需加派人手。

    步军都统衙门,宿卫京畿,关系重大,皇上想要安插自己的人手也那个时候,雍正提也没提“舅舅”称呼之事。

    看似热络,实际上也是心存防备。

    才会在人前如此作态,已做安抚。

    果不其然,扶起隆科多,使得众人对“舅舅”称呼没有其他意见时,雍正以隆科多差事繁忙为由。

    提了步军都统衙门之事,著护军统领衰泰署理步军统领事。

    众人听了,不由地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雍正是真尊崇隆科多,还是要架空隆科多。

    隆科多身上,除了九门提督外。

    还有理藩院尚书。

    大行皇帝驾崩。

    他被任命为的总理事务大臣后,理藩院尚书就由旁人署理,如今步军都统衙门又有人接手。

    形势有些叵测,连隆科多心里都有些没底。

    雍正似乎也看出他的疑虑,叫众人跪安后,只留下他一个人说话。

    不知雍正是怎么安抚的,隆科多从御前下来时,脸上已经重现笑意。

    到乾清宫西侧的临时公署里。

    他很是坦荡地受了三阿哥与十三阿哥的半礼,马齐的全礼。

    三阿哥原还盼着他与四阿哥反目。

    见希望落空,心里咒骂几声。

    嘴上却是奉承着隆科多,随着雍正也叫起“舅舅”十三阿哥冷眼旁观,只觉得隆科多性情大变,跳梁小丑一般,再也没有早年的内敛与缜密,心中叹息不已,对自己也多了几分告诫。

    不管皇恩如此浩荡,都要恪守臣子之道,不失谨慎之心,才是立足根本。

    曹颗知道这“舅舅”之事时,已经是次日,旨意明发六部。

    尊崇隆科多,这是他已知之事,倒是没有太过意外。

    隆科多贵在出身,两代后族,不是寻常官宦人家能比上的。

    户部众人提起来。

    也不过是说一句新皇厚待母族。

    真让大家嫉妒的。

    是杂牌子出身的郎中李卫。

    李卫升迁的旨意已下,如今正在户部办理交接之事。

    户部三库众人,早先因嫌李卫不知变通,挡了大家财路,这几年明里暗里的没少挤兑李卫。

    即便晓得他是雍亲王府门人。

    也没有人认为四阿哥会将他当回事儿。

    不管是李卫的学识履历,还是他待人接物,距离“人才”二字都相距甚远。

    谁会想到,四阿哥承继大统。

    李卫成了潜邸之臣,冲天之势,锐不。

    早年算计李卫的,给李卫下绊子的。

    如今背后说几句酸话,人前却是得笑脸巴结李卫。

    有过节的,更是不惜大出血,备下丰厚的仪程,就是怕李卫记仇。

    若不是国丧期间,不能宴饮。

    他们怕是要一天十二个时辰把着李卫不放。

    从送银子。

    到送小厮、长随、侍婢,无所不送。

    大家如此热络,也是带了几分试探。

    毕竟以李卫早先的脾气,并不是好相与之人,要是真记仇了,往后在官场上狭路相逢也难堪。

    没想到,李卫是来者不拒。

    统统收下。

    一时之间,这同僚关系,其乐融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